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鼻间歇正压辅助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胎龄小于36周的NRDS病例随机分成两组,NIPPV组19例,经鼻持续正压辅助通气(NCPAP)组19例,记录分析两组病人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转归情况、辅助通气时间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情况.结果:入院4小时复测血气PH值和PCO2 NIPPV组较NCPAP组好转明显(P<0.05),因病情加重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ET)的例数NIPPV组明显少于NCPAP组(P<0.05),好转病人平均辅助通气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BPD发生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NRDS采用NIPPV治疗能有效减少MVET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不同程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NRDS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7年6月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21例符合本研究标准的NRDS患儿,结合胸部X光片进行Ⅰ、Ⅱ、Ⅲ、Ⅳ级分级,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进行监护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 Ⅱ、Ⅲ级患儿NIPPV组总有效率优于NCPAP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例数、72 h内气管插管例数、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和NCPAP组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Ⅳ级患儿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和NCPAP均可有效治疗Ⅰ级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Ⅱ、Ⅲ级患儿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优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Ⅳ级患儿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6月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NIPPV组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上机前、上机后2h、上机后48 h动脉血气、PaO2/FiO2(OI)、上机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早产儿62例,其中NIPPV组33例,NCPAP组29例.NIPPV组和NCPAP组上机前血气pH[(7.275 ±0.104) vs.(7.260 ±0.095)]、PaO2[(50.6±11.2)vs.(46.6±11.2) mmHg]、PaCO2[(49.6±12.8)vs.(54.5±11.3) mmHg]、OI值[(213 ±62)vs.(18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上机后2h血气pH[(7.402±0.034) vs.(7.323±0.089)]、PaO2[(81.3±14.6)vs.(62.5±8.0) mmHg]、PaCO2[(38.1±5.6) vs.(44.0±9.6) mmHg]、OI值[(333±86)vs.(262±57)]及48 h血气pH[(7.419±0.029) vs.(7.363±0.052)]、PaO2[(79.9±10.4)vs.(68.7±15.4) mmHg]、PaCO2[(37.1±6.1)vs.(40.2 ±5.6) mmHg]、OI值[(370 ±59) vs.(31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PPV组治疗总有效率(69.7%)明显高于NCPAP组(34.5%),无创呼吸支持时间[(3.6±3.3)d]、用氧时间[(1.5±1.6)d]均短于NCPAP组[(7.8±9.4)d,(6.4±10.0)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使用氨茶碱比例(57.6% vs.55.2%)、有创呼吸支持比例(9.1%vs.3.4%)、住院时间[(34.8±20.1)d vs.(30.5±16.9)d]、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9.1%vs.1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NIPPV较NCPAP治疗AOP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少呼吸支持及用氧,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间歇通气组予以NIPPV治疗,持续通气组予以NCPAP治疗,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间歇通气组的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持续通气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a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间歇通气组的PaCO_(2)水平低于持续通气组,PaO_(2)水平高于持续通气组(P<0.05)。间歇通气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持续通气组的24.00%(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更佳,可有效促进早产儿康复,改善早产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SIPPV)及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4周发生频发呼吸暂停的早产儿40例纳入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SIPPV)组,并随机抽取2014年1月1日-12月31该院≤34周发生频发呼吸暂停的早产儿40例纳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两组患儿胎龄均小于34周,出生时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分别给予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NSIPPV组治疗频发呼吸暂停总有效率更高(P<0.01),两组给予辅助通气后1 h和12 h,24 h,48 h的pH、PCO2,PO2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总辅助通气时间和总氧气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IPPV组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几率明显少于NCPAP组(P<0.01),气漏发生率较NCPAP低(P均<0.01)。结论 NSIPPV治疗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较NCPAP更有效,血气结果明显改善,并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几率,减少气漏发生,减少总体辅助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撤离后应用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接受机械通气的92例NRDS患儿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NCPAP组(46例)和头罩给氧组(46例),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以及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结果 NCPAP组41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89.13%(41/46),头罩给氧组33例一次撤机成功,成功率71.74%(3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头罩给氧组[15.22%(7/46)比36.96% (17/46)、6.52%(3/46)比21.74%(1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患儿撤机过程中用NCPAP进行过渡比头罩给氧直接脱机更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控制性通气(CM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18例合并 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别纳入研究组(n=61,采用 NCPAP联合PS治疗),对照组(n=57,采用 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遂宁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均于入院2 h内分别进行 NCPAP联合PS治疗与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观察其不同时段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①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的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及 NRDS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合并NRDS早产儿不同时段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新生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PS较CMV或 SIMV联合 PS治疗早产合并 NRDS,可缩短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不会增加患儿病死率。NCPAP 是否为早产合并NRDS患儿更好体现肺保护性的通气治疗方式,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组不同正压通气方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40例,双相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SiPAP)40例。比较两组正压通气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率。结果 1)需有创呼吸支持SiPAP组(26%)明显低于NCPAP组(52%),治疗成功率SiPAP组高于NCPAP组(P0.05);2)两组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PAP治疗RDS较NCPAP疗效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早产儿撤机后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60例早产儿中有30例属于NHFOV组,剩余30例属于NIPPV组;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无创通气过程中的血气指标;记录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撤机的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的情况。结果:NHFOV组在24h、48h时pH值高于NIPPV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HFOV组在24h、48h时PaCO2水平低于NIPPV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上,NHFOV组低于NIPPV组并且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HFOV应用在早产儿撤机后的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效果较好,撤机的成功比率较高,可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提高患有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的治疗效果,探讨撤机后使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两种治疗方案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抽签的方法从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患有重度NRDS的早产儿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计算机软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撤机后接受NCPAP方案治疗的设为对照组40例,撤机后接受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设为观察组40例,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两组患儿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接受呼吸机治疗时间的影响,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氧合功能参数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接受呼吸机治疗时间分别为(72. 7±10. 2) h和(84. 6±11. 9) h,观察组患儿上呼吸机治疗时间更短(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慢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 00%vs. 2. 50%,P0. 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各指标PaO2、Sa O2、P/F、a/A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均有改善,观察组患儿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患有重度NRDS的早产儿撤机后使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NCPAP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NHFOV更有利于氧合功能的改善,减少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慢性肺损伤发生概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鼻间隙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反复发作的疗效。方法:胎龄小于34周的新入院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患儿2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NIPPV模式辅助通气。对照组先予氨茶碱针应用,若不能控制加用经鼻持续正压辅助通气(NCPAP)。记录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显效率1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9.2%。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IPPV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效果明显好于氨茶碱加NCPAP疗法,可以避免因治疗失败而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相关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NRDS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机械通气+固尔苏治疗,观察组行NCPAP+固尔苏治疗,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新生儿儿科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89.66%、死亡率为10.34%,对照组分别为75.86%、24.14%,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与NCPAP治疗NRDS效果显著,在治疗期间给予患儿科学、全面的护理可提高患儿预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鼻Duopap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存在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6例,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随机分入Duopap组和nCPAP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儿辅助通气参数FiO2、PEEP随通气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开始应用辅助通气时(0h)两组患儿FiO2、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48h Duopap组FiO2、PEEP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儿PH值、PaO2、PaCO2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恢复正常。0h两组患儿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24小时,Duopap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48小时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uopap组通气时间明显短于nCPAP组,治疗成功率高于nCPAP组。两组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uopap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优于nCPAP,其具有安全、高效、简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在进行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持续静脉滴注尼可刹米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6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两组治疗6h后,治疗组在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pH值无改善,而治疗组pH值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动脉血氧分压上升[(81.7±6.3)mmHg(1mmHg=0.133kPa)比(50.6±4.3)mmHg,(67.6±7.4)mmHg比(50.8±5.2)mmHgJ和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49.6±4.5)mmHg比(78.5±10.4)mmHg,(60.8±6.1)mmHg比(76.8±8.3)mmHg],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适合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在“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后使用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S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于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1例早产合并 NRDS,并需进行呼吸支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呼吸支持治疗方式,分为 NSIPPV组(n=25)与NCPAP 组(n=26)。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于呼吸支持治疗前及呼吸支持治疗后6 h、24 h、48 h等时间点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指数(RI)、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本研究结果为:①两组患儿在治疗前,PaO2、PaCO2及 R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aO2水平比较:两组在治疗后6 h及24 h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48 h时,NSIPPV组显著高于 NCPA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在治疗后6h、24h及48h时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增高,治疗后24h及48h时较同组治疗后6h时显著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24 h 时与同组治疗后48 h 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aCO2水平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治疗后6 h时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24 h 时与同组治疗后48 h 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在治疗后24 h、48 h时较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48 h时较同组治疗后6 h时显著降低,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t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简称NIPPV)对淡水淹溺引起的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26例淡水淹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1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观察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扣动脉血气变化。结果试验组在治疗24h后,呼吸频率由(35±8)次/min降至(18±4)次/min(P〈0.05),心率由(120±20)次/min降至(85±20)次/min(p〈0.05),胸片恢复至正常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药物加NIPPV治疗溺水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比常规治疗能更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NIPPV是溺水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nCPAP在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30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各15例。两组均在雾化吸入解痉平喘、拍背吸痰、抗感染、纠正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于出现呼吸衰竭时分别予nIPPV治疗和n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h、12 h及24 h心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失败后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例数。结果:nIPPV组于治疗4 h、12 h、24 h后心率、动脉血pH值、血气分析PaCO2、PaO2、SpO2与nCPAP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nIPPV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明显少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nIPPV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能较快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