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论述中风与脑、肝关系等,从而提出中风的发病脏腑与脑、肝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仅以脑脉瘀阻或络破血溢等不能全面概括中风病机。中风是一大病,当其出现偏瘫时,其病机以肝风内动为主;当其出现昏迷、痴呆等症时,则以脑神失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医回医文献、临床研究等方面,对痰浊的形成及其病因病机、论治体系进行梳理。认为五脏失和与气血津液失常为痰浊基本机制,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储痰之器;肝郁气结、心之血脉瘀滞则津停凝结为痰浊;五脏皆生痰浊,其致病多属本虚标实。其次,中风多因体虚,与痰浊密切相关。回医痰浊理论与中风:四性、四液禀性衰败为痰浊病理根源;脑主脏腑,脑经主司全身脏腑经络,痰浊交阻脑经,脑元失养失用而发中风,化痰浊与通利脑经防治脑中风。为完善回医对中风的理论认知,丰富回医药治疗中风的手段与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脑与五脏关系论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脑主元神,为脏腑之主。脑与五脏之间通过经络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互为影响。脑的功能正常,则五脏各司其职,人体生命活动正常有序,脑病则“五脏六腑皆摇”,百病乃生。反之,五脏功能活动的正常发挥,是脑神髓海充足,脑主元神功能正常的前提。若五脏失常,则因髓、血、真气不足而致脑髓虚损,元神虚疲,或因五脏之气郁扰于脑,而扰动神明。  相似文献   

4.
介绍路绍祖教授运用体针结合头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经验与治疗特点。路绍祖教授临症取穴精而少,以经络为纲,整体调节;立足于五脏,重视穴位埋线疗法对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作用;对于脑源性疾病常结合中西医理论,善用头针疗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肾生髓”理论浅述肾精与脑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医学关于脑认知功能的概念与中医学肾精的描述非常相似。认知功能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理解、语言和思维,认知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脑活动过程。大脑损伤,除产生肢体功能障碍外,多伴有情感、记忆力和定向力等认知功能障碍。"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脏中"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五脏阴阳都植根于肾。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XG-Ⅱ型循环功能测试仪对2例中风患者肢体血循环、微循环及血粘度进行测定,并与健侧对比,以了解中风患者偏瘫侧肢体血循环情况.方法及结果 2例检查对象均为女性.例1,63岁,病期38天,CT诊断桥脑右后方血肿软化;例2,35岁,病期53天,CT诊断右基底节血肿软 化灶;2例均有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增强伴冷凉.用XG-Ⅱ型循环功能测试仪测定患者偏瘫侧及健侧桡动脉脉搏波参数,将脉搏波参数及血压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运算,测定血循环、微循环、血粘度值.主要测定指标及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7.
刘兴安 《中医学报》2019,34(2):270-273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2):270-273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风偏瘫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 ,造成急性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临床上将其分为两大类 :缺血性和出血性。近年来 ,随着对中风早期诊治水平的提高 ,其死亡率已有明显降低 ,但后遗症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仍很高。是期对这些患者进行的康复治疗 ,有可能使病人的肢体功能部分或全部得以恢复。我们运用综合康复治疗 4 6例中风偏瘫患者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 6例中风偏瘫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 ,其中男 2 3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 4 6岁 ,最大 85岁 ;病程在 1月~ 18月之间 ;脑梗…  相似文献   

10.
孙思邈《千金翼方》中明确提出了劳心烦神、嗜欲妄念、摄养不慎是中风的根本原因,五脏失养,风邪乘虚而入,发为卒中。指出中风之证,多属于热。中风之本以内虚为主,中风之证有闭、脱、痰、痪等不同,然而五脏所藏的阴精亏损,往往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表现为阴不敛阳、阳亢则热,热盛动风。“凡患风人多热”“凡中风多由热起”。熊继柏教授在此理论基础上强调“当分中络经腑脏,更审虚实寒热痰。中脏腑当辨脱与闭,审查慎微知先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补阳抑阴手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伴有肢体感觉障碍的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疗法加补阳抑阴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加传统推拿疗法.8周后进行评定.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yer感觉功能测评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好于对照组,补阳抑阴手法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中风后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中风康复是与中风预防、临床治疗并驾齐驱的第三大研究领域。我们就中风康复病机理论及临床对策等问题,认识如下。中风的病机中风病之本在脑,标在脏腑经络,其本质为气血逆乱为患。经短暂  相似文献   

13.
膀胱经行使于人体的背阳部,为六经之长,属阳中之阳,膀胱经与多条经脉相交且与脑神、五脏俞、督脉关系密切,为全身经络、脏腑气血转输之枢纽,调节膀胱经之经气可使气血调达、阴平阳秘、五脏调和、神志得安。本文就膀胱经与失眠的关系,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肾脑相关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经》藏象理论中,五脏层次最高,六腑和奇恒之腑均以五脏为核心。脑属奇恒之腑,位于头颅腔之内。脑为髓之海,脑髓是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属脏,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生髓通脑,故肾生脑。肾生脑的物质基础是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生长壮老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排毒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排毒通腑法 ,迅速有效地分解、排出中风急性期患者体内痰、瘀、热等各种毒邪 ,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神志转清、舌脉复常 ,有效缓解病情 ,减轻偏瘫的病损程度 ,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排毒通腑法以通腑为手段 ,祛除毒邪为目的 ,上病下取 ,急下存阴 ,推陈致新 ,保护正气。本文简要概述如下。1 排毒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依据  王永炎认为 ,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 ,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 ,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中风后可产生瘀毒、热毒、痰毒等 ,毒邪可破坏形体 ,损伤脑络…… ,中医的治疗可清除及抑制这些有毒物质产…  相似文献   

16.
蒙药治疗萨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病又名嘎日格病,相当于中医的中风或脑卒中,又类似西医的《脑血管病意外偏瘫》。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的功能失调而妨碍白脉的正常运行所致。临床表现为突然昏迷、失语、口眼歪斜、肢体功能障碍,偏瘫等。萨病是一种常见病,对人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四期锻炼法在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中风偏瘫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配合肢体功能四期锻炼法,对照组只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肢体功能四期锻炼法有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齐鲁内科时病流派认为,中风的治疗应该本着"既病防变"的思想,从中风先兆着手。流派对中风先兆的认识为:中风先兆病位在于脑髓,表现为脑髓功能的短暂障碍,如肢体短暂麻木不用、阵发性眩晕等。这些典型表现源于内风动越,而肇病之基则为阳气运行紊乱,主要由五脏功能障碍和(或)血浊引起,故流派强调中风先兆的辨证应着眼于"气重升降,血辨清浊",治疗以调气祛浊为主,通过温肾平肝、清化血浊、调和营卫以达到防治中风先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抑郁证中医辨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风后郁证病位在脑,其基本病机是机体气血逆乱。导致脑主神明,司运动,主宰五脏等功能失调。提出其辨证施治可分为四型。强调本病应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从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探讨中风病的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对中风病发病的适用性.方法:根据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的分类,从脑神紊乱、脑浊、脑瘀、脑痿和脏病及脑五个方面分析了中风病的发病.结果:环境污染、精神刺激和不良生活习惯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致病因素,三大病因作用于人体,脏腑功能障碍,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引起脑神紊乱、脑浊、脑瘀、脑痿和脏病及脑.五者成为脑病的主要病机.就中风病而言,脑痿是中风病发病之本;脏病及脑为中风病的初始病机;浊瘀痹阻是中风病发生的直接病机;脑神紊乱具有中风病病因、诱因、结果的三重属性.结论: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对中风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病因病机更加符合现代中风病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