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Mr 70000热休克蛋白(HSP 70)是缺氧缺血的敏感指标。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_1)是哺乳类神经节苷脂的主要种类,HSP70及GM_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作用及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后海马CA_1区Mr70000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病理学损伤变化和外源性GM_1对其的影响。 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医学系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完成。实验采用7日龄SD乳鼠。按随机抽签法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6只,缺氧缺血组24只,缺血后治疗组24只。干预:建立HIBD模型,用免疫组化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检测缺氧缺血和GM_1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脑海马组织HSP70阳性细胞及病理学改变。 主要观察指标:正常大鼠、缺氧缺血大鼠及缺氧缺后给予GM_1大鼠的海马CA_1区HSP70染色程度及神经损伤分级比较。 结果:HI后新生大鼠海马CA_1区仅能检出少量阳性HSP核蛋白,呈1级染色,海马CA_1区神经元呈较严重的缺血损伤性改变,损伤程度达3~4级。而GM1组可见应激蛋白HSP 70明显表达,24h达高峰,呈2~3级染色;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配因抑制剂-3(MDL28170)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SD大鼠HIBD模型,治疗组于缺养缺血后即刻、2 h、4 h腹腔内注射MDL28170,对照组及手术组同时予生理盐水。缺氧缺血后24 h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海马神经元死亡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缺氧缺血后24 h缺血侧大脑皮质及海马CA1区Caspase-3和TUNEL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透射电镜证实有凋亡细胞;MDL28170可减少阳性细胞数量,抑制神经元死亡,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DL28170可通过抑制神经凋亡而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神经结构与突触素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7日龄SD大鼠分为HIB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于脑缺氧缺血后1,4,7,14,28 d采集脑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及神经超微结构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突触素的表达.结果 HIBD组脑损伤后神经元突起呈灶性坏死,突触数量减少、结构破坏;同时突触素的表达逐渐增高,至7 d达到高峰;而后开始下降,至28 d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01).假手术对照组突触素表达水平则随日龄增加逐渐增高(P〈0.001).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影响发育期脑组织神经结构与突触素的表达,损伤后两周内脑神经具有较强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丁酸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海马CAl区神经元损伤和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4在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进行。取新生后7d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组,每组分缺氧后1,3,24,72和168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羟丁酸钠各剂量组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每8小时1次,共计给药7d,缺氧缺血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各组在缺氧完成后1,3,24,72和168h取脑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改变,细胞凋亡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计算脑海马CA1区中的凋亡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并观察新生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经补充后15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增长率:缺氧缺血组大鼠在缺血缺氧后72,168h时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羟丁酸钠50,100mg/kg组新生大鼠在72,168h时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1),且羟丁酸钠100mg/kg组明显高于羟丁酸钠50mgkg组(P〈0.01)。羟丁酸钠200mg/kg,kg组大鼠各时间点体质量增长率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光镜下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缺氧缺血组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锥体细胞减少,羟丁酸钠50,100mg/kg组锥体细胞病理改变明显减轻。③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凋亡阳性细胞数目:缺氧缺血组缺血缺氧后3h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28.7,P〈0.01),24h时达到高峰,染色最强,其后逐渐减弱,但在168h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12.8,P〈0.01)。羟丁酸钠50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0.01),168h时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100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168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1),在缺氧缺血168h时明显低于羟丁酸钠50mg/kg组(t=4.45,P〈0.01),其余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200mg/kg组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①腹腔注射50,100mg/kg的羟丁酸钠时缺氧缺血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加快,苏木精-伊红染色也显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提示羟丁酸钠通过对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促进了新生大鼠的生长发育。②腹腔注50,100mg/kg射羟丁酸钠可使缺氧缺血3h后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尤以100mg/kg的作用明显,说明羟丁酸钠能够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作用时间及用药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缺血时的组织学变化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手术后7d处死取脑;B组:全脑缺血3min,7d后处死取脑;C组:全脑缺血6min,2d后处死取脑;D组:全脑缺血6min,7d后处死取脑;E组:3min缺血预处理后3d,再缺血6min,2d后处死取脑;F组:3min缺血预处理后3d,再缺血6min,7d后处死取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HSP70染色强度,并作相关分析。结果光镜下A、B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未见明显缺血性损伤,D组神经元大量坏死,C、E、F组神经元部分坏死,A组与C组、D组,D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9.6,q=4.766~12.447,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未经预处理的A、C、D组大鼠海马CA1区未见HSP70表达,预处理的E、F组大鼠在整个海马区均可见HSP70表达,C组与E组、D组与F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210.8,q=8.277~32.133,P〈0.01)。结论在脑缺血耐受中,缺血预处理对第二次致死性缺血表现出保护作用。在这个过程中,HSP70基因的表达上调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丁酸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和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4在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进行.取新生后7 d 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组,每组分缺氧后1,3,24,72和168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羟丁酸钠各剂量组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每8小时1次,共计给药7 d,缺氧缺血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各组在缺氧完成后1,3,24,72和168 h取脑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改变,细胞凋亡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计算脑海马CA1区中的凋亡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并观察新生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经补充后15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增长率缺氧缺血组大鼠在缺血缺氧后72,168 h时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羟丁酸钠50,100mg/kg组新生大鼠在72,168 h时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1),且羟丁酸钠100mg/kkg组明显高于羟丁酸钠50mgkg组(P<0.01).羟丁酸钠200 mgkg组大鼠各时间点体质量增长率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光镜下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缺氧缺血组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锥体细胞减少,羟丁酸钠50,100 mgkg组锥体细胞病理改变明显减轻.③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凋亡阳性细胞数目缺氧缺血组缺血缺氧后3 h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28.7,P<0.01),24 h时达到高峰,染色最强,其后逐渐减弱,但在168 h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12.8,P<0.01).羟丁酸钠50 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 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0.01),168 h时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100 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168 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1),在缺氧缺血168 h时明显低于羟丁酸钠50 mg/kg 组(t=4.45,P<0.01),其余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200 mg/kg 组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①腹腔注射50,100mg/kg的羟丁酸钠时缺氧缺血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加快,苏木精-伊红染色也显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提示羟丁酸钠通过对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促进了新生大鼠的生长发育.②腹腔注50,100 mgkg射羟丁酸钠可使缺氧缺血3 h后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尤以100 mg/kg的作用明显,说明羟丁酸钠能够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作用时间及用药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和环境干预对子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孕21dSD大鼠16只。结扎SD孕鼠的一侧子宫角血管。建立宫内HIBD模型,分为HIBD干预组与HIBD非干预组;另一侧子宫角血管不进行结扎。其胎鼠选为正常非干预组与正常干预组。采用早期刺激和丰富环境对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各14d,干预结束后对4组实验鼠进行“Y”臂迷宫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并在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学习分辨能力、记忆保持率、F-VEP主波P1潜伏期正常组好于HIBD组,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P&;lt;0.01);HIBD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明显,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存活神经元总数,正常组多于HIBD组。干预组多于非干预组(P均&;lt;0.01),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宫内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机制与额皮质及海马CA2区、CA3区神经元存活率提高,突触联系和脑神经纤维髓鞘发育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lalotetrahexosy lganglioside,GMl)对大鼠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效应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短暂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1周后通过在体记录观察其海马CA1区LTP的变化,以及缺血后给予GM1的干预作用。结果:强直刺激可以诱导多数大鼠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产生LTP,表现为群体峰电位(popular spika,PS)振幅及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ed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斜率明显升高,并持续30min以上。但缺血组LTP的PS振幅和fEPSP变化率[(21.4&;#177;4.3)%]LTP效应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0.2&;#177;9.7)%],表现为LTP诱导障碍。在GM1治疗组,这种障碍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10mg/GM1缓解效果[(71.3&;#177;10.8)%]明显强于5mg/kg GM1[(46.1&;#177;7.8)%]。结论:缺血后给予GM1可明显提高大鼠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1区强直性LTP的效应强度,改善脑缺血后海马LTP异常,该作用可能为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后学习记忆行为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美金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144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大鼠仅将颈部皮肤切开,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及缺氧处理。其余五组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模型。药物组四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美金胺(13 mg/kg、26 mg/kg、39 mg/kg、52 mg/kg),模型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析六组新生大鼠皮质、纹状体、海马及丘脑的脑损伤评分;六组新生大鼠皮质、海马区(海马CA1、海马CA3及齿状回)、纹状体及皮质下蛋白的TUNEL阳性细胞计数;六组新生大鼠皮质、海马区(海马CA1、海马CA3及齿状回)、纹状体及皮质下蛋白的Caspase-3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六组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及六组新生大鼠的缺氧缺血处理后的12 h、48 h、72 h的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G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不同脑区域损伤评分、TUNEL及Caspase-3阳性细胞计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其余五组新生大鼠中,皮质、纹状体、海马及丘脑区域脑损伤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模型对照组、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及药物4组的TUNEL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表明造模成功。在海马CA1、皮质下蛋白中的的TUNEL阳性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海马CA3、齿状回及皮质下蛋白中的Caspase-3阳性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上比较顺序均为模型对照组>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药物4组;六组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 h、48 h、72 h时,六组新生大鼠的GDNF蛋白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及GDNF蛋白表达水平顺序均为模型对照组<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药物4组<假手术组,以上各项指标中除药物3组与药物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随着美金胺剂量的增加,其对HIBD新生大鼠的脑保护作用逐渐增加,最佳剂量为39 mg/kg,可能美金胺可提高HIBD大鼠的GDNF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缺氧新生大鼠海马结构(主要为CA1)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phosphorylated cy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变化以及GM1对其的影响。方法:7d龄SD仔鼠共10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36只),缺血缺氧组(HI组,36只)及缺血缺氧+神经节苷脂组(GM1组,36只),于模型建立后1,4,12,24,48和72h处死,免疫组化观察海马CA1区p-CREB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之间p-CREB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48,P&;gt;0.05);HI组、GM1组CA1区p-CREB的表达-过性升高后迅速下降,HI组、GM1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lt;0.05);HI组与GM1相比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缺血缺氧后缺血敏感CA1区p-CREB的表达呈现一过性的升高后迅速下降,GM1不能抑制p-CREB的表达,对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损害作用,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麻黄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体质量为12g—16g,7日龄SD大鼠(雌雄不拘)36只,随机分为麻黄碱治疗组、自然康复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成HIBD模型。术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3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P)表达的变化,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神经行为学改变。结果:①术后1周时海马CA3区各治疗组GAP-43和SYP表达水平高于自然康复组(P〈0.05),术后4周时SYP表达水平高于自然康复组(P〈0.05);②术后4周Morris水迷宫治疗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明显快于自然康复组(P〈0.05),原平台穿过次数治疗组明显多于自然康复组(P〈0.01)。结论:麻黄碱能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提高新生HIBD大鼠年长后的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保护作用和麻黄碱减少HIBD后神经元的丢失、促进参与神经元重塑的蛋白分子GAP-43和SY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丰富环境组,各组又分为术后7d、28d两个亚组(n=6)。采用Rice-Vannucci经典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干预,丰富环境组予以早期抚触及丰富环境刺激治疗。术后7d、28d采用水迷宫检测方法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结果:术后7d、28d,与模型组比较,丰富环境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BDNF表达升高(P0.05),TUNEL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丰富环境能改善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的表达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HPC)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为HPC的保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48只7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缺氧缺血组、HPC+缺氧缺血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缺氧缺血组在当天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然后放入缺氧装置吸入8%氧气和92%氮气的混合气体2.5h,建立HIBD动物模型。HPC+缺氧缺血组在术前1d先行HPC,即将大鼠放人密闭容器中通人8%氧气和92%氮气混合气体3h,第二天再依次同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也不做HPC。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在建立动物模型后48h将全部动物同时处死。对各组新生大鼠脑皮质、室管膜下区、海马区的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标记物一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HPC+缺氧缺血组在皮质、室管膜下区、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其他3组(P〈0.01或P〈0.05),缺氧缺血组nestin阳性细胞数量也多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均〈0.05),对照组nestin阳性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C对HIBD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加HIBD新生大鼠神经于细胞的增殖,以增加脑损伤的康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monosialotetrahexosy lganglioside,GM1)对大鼠短暂脑缺血后海马 CA1区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 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效应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短暂夹闭双侧颈总动脉 30 min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 1周后通过在体记录观察其海马 CA1区 LTP的变化,以及缺血后给予 GM1的干预作用. 结果强直刺激可以诱导多数大鼠的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产生 LTP,表现为群体峰电位 (popular spika,PS) 振幅及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field excited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斜率明显升高,并持续 30 min以上.但缺血组 LTP的 PS振幅和 fEPSP变化率 [(21.4± 4.3)% ]LTP效应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70.2± 9.7)% ],表现为 LTP诱导障碍.在 GM1治疗组,这种障碍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10 mg/kg GM1缓解效果 [(71.3± 10.8)% ]明显强于 5 mg/kg GM1[(46.1± 7.8)% ]. 结论缺血后给予 GM1 可明显提高大鼠短暂脑缺血后海马 CA1区强直性 LTP的效应强度 ,改善脑缺血后海马 LTP异常,该作用可能为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后学习记忆行为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发育过程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远期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3/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新生7日龄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6只。各组又分为生后15d(n=6)、22d(n=6)、29d(n=6)、36d(n=12)及43d(n=6)5个时相点。①参照Rice法通过结扎7日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吸入氧气体积分数为0.08的氮氧混合气,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出现自发或夹尾左旋则证明模型制作成功。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暴露左侧颈总动脉。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氧缺血后不同时点两组大鼠脑海马CA1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亚单位的表达(n=6),测量平均灰度值,灰度值越低,蛋白表达越强;生后36d时相点大鼠(n=6)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学习记忆能力;最后应用电镜观察生后36d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结果:7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生后22-43d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缺氧缺血后15-36d)脑海马CA1区NR1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67.69±6.48,174.57±4.81,179.30±5.92,176.50±5.93,均显著高于同日龄假手术组148.96±4.91,151.17±6.37,152.06±9.86,156.32±6.86(P均<0.01)。②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假手术组(48.87±9.47)s,(11.97±2.20)s,(P<0.01);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总游泳距离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4.45±3.85)%,(62.20±8.74)%(P<0.01)。③生后36d(缺氧缺血后29d),透射电镜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患侧海马突触后膜致密物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期存在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表达下调,可能对大鼠远期空间学习记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abraindamage,HIBD)后海马区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作用。方法:7d龄SD仔鼠72只,完全随机分为HIB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观测两组在不同时间点海马区HO-1mRNA及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HIBD组右侧海马HO-1mRNA表达4h开始升高(42.8±6.1,t=25,P<0.05),12h达高峰(85.7±6.4),48h开始略有下降(67.7±6.1),72h后(52.3±5.2)仍高于对照组(25.0±5.1,t=9.2,P<0.01)。HO-1蛋白的表达与HO-1mRNA表达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HO-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增加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年娣  王玲  张红爱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06-3307,F003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后海马区血红素氧化酶-1(hein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作用。方法:7d龄sD仔鼠72只,完全随机分为HIB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观测两组在不同时间点海马区HO-1mRNA及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HIBD组右侧海马HO-1mRNA表达4h开始升高(42.8&;#177;6.1,t=25,P&;lt;0.05),12h达高峰(85.7&;#177;6.4),48h开始略有下降(67.7&;#177;6.1),72h后(52.3&;#177;5.2)仍高于对照组(25.0&;#177;5.1,t=9.2,P&;lt;0.01)。HO-1蛋白的表达与HO-1 mRNA表达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HO-l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增加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HSP70在预缺血诱导的兔海马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rn70,HSP70)在预缺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低压低灌下血管夹闭法诱导家兔脑血模型。预缺血3min,恢复灌注3d后,脑缺血6min,3d后判定海马CA1区的组织病理改变,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术后2h,3d该区HSP70的表达。结果:6min脑缺血可致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损害,但经预缺血3min,恢复灌注3d处理,则能明显减轻6min脑缺血损害;3min脑缺血后海马CAI区神经元内HSP70明显表达,且无论是否预缺血处理,6min脑缺血后第3天海马CA1,CA3,齿状回神经元内HSP70均明显表达,但经预缺血处理的6min脑缺血后2h,海马CA1区HSP70表达也明显。结论:HSP70参与了脑缺血耐受,但可能仅在脑缺血期间及早期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和环境干预对子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孕21dSD大鼠16只,结扎SD孕鼠的一侧子宫角血管,建立宫内HIBD模型,分为HIBD干预组与HIBD非干预组;另一侧子宫角血管不进行结扎,其胎鼠选为正常非干预组与正常干预组。采用早期刺激和丰富环境对干预组进行早期干预各14d,干预结束后对4组实验鼠进行“Y”臂迷宫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并在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学习分辨能力、记忆保持率、F-VEP主波P1潜伏期正常组好于HIBD组,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P<0.01);HIBD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明显,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0.05)。额皮质和海马CA2区、CA3区存活神经元总数,正常组多于HIBD组,干预组多于非干预组(P均<0.01),两因素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宫内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机制与额皮质及海马CA2区、CA3区神经元存活率提高,突触联系和脑神经纤维髓鞘发育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课题计划从神经细胞替代、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神经元、促进突触重建以及减轻脑白质损伤等方面来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系统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由静脉途径移植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7d龄SD新生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第8天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前两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观察显示移植后5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到海马,Nissl染色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左侧海马DG区锥体细胞尼氏小体明显增加,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分化为神经元。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在T迷宫实验中,自发改变率下降,在放射形迷宫中觅水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及重复次数明显增加(P〈0.0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5周后,上述行为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