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方案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MZ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放疗治疗。随访3年后对2组生存状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3%、50.8%,低于对照组的54.2%、6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MZ方案应用于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延长其生存期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调强放疗组(n=25)采用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组(n=27)用三维适形放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2年,调强放疗组的局部控制率均显著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调强组相比均相对较高。结论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治疗上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调强放疗法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可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的三维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直肠癌术后放疗且无放疗禁忌证患者342例,分别使用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以及适形调强放疗方案,按照国际标准评价方法比较3种放疗方案的靶区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剂量不均性指数及子野机器跳数。结果靶区平均剂量院三维适形放疗比简化调强放疗、适形调强放疗剂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化调强放疗与适形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靶区适形指数院三维适形放疗指数最低(P<0.05),简化调强放疗与适形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剂量不均性指数院适形调强放疗最高,简化调强放疗最低,3种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调强放疗的子野机器跳数明显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放疗与简化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3种化疗方案中,简化调强技术性价比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晓华  李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48-149
目的对比分析直肠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的三维剂量学特点,选择最适合直肠癌术后的辅助放疗照射方案。方法选择9例直肠癌术后盆腔放疗患者,对每名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三种不同方案。治疗后评价不同放疗方法对正常组织和靶区照射剂量、靶区适形指数(CI)、剂量不均性指数(HI)。结果从靶区剂量分布来看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均匀度最高;从靶区适形指数来看,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强于其余两者;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对重要器官损伤率较低,其机器子野跳数亦显著低于适形调强放疗。结论简化调强放疗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有明显剂量学优势,适合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盆腔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53.5%高于对照组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生存率为86.0%(37/43)高于对照组的67.4%(29/43);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1.4%(35/43)高于对照组的60.5%(2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能够提高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胃癌术后放疗中三维适形和调强两种不同方法产生的计划在靶区的剂量分布,探讨正常组织受量的区别,比较两种计划的优缺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98个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运用三维适形和调强制作计划,比较靶区适形度、均匀性、正常肝组织和双肾的受量等。结果三维适形计划与调强计划相比,适形度和均匀性较差;对于正常组织剂量,调强放疗计划对肝脏的保护优于三维适形计划或与之相当,二者在肝脏Dmean上和双肾的平均剂量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计划各方面指标均优于三维适形计划或与之相当,可以作为胃癌术后放疗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两种不同照射方法的比较,找到更适合于宫颈癌术后盆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过手术的宫颈癌患者102例,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1例,A组患者对其盆腔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法,B组对其盆腔进行调强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没有三维适形的好,但是其适形度相较于后者明显更好。而且,调强放疗计划还降低了小肠、骨髓、膀胱、直肠的受照剂量,以及它们在几乎所有剂量范围内的受照射体积。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后所进行的放射治疗,调强放疗计划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降低了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概率,并且更好的做到了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25-328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行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及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8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前对每位患者分别作3D-CRT和IMRT两套治疗计划进行剂量对比分析,根据肿块大小及部位按时间顺序就近配对选择3D-CRT计划(三维组)或IMRT计划(调强组),采用6 MV加速器予以治疗,随访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95%靶区覆盖剂量,调强组为(5 079.87±436.13)c Gy,三维组为(4 572.73±422.57)c Gy;95%靶区覆盖剂量,调强组为(5 123.27±442.78)c Gy,三维组为(4 665.90±339.16)c Gy;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技术在放疗剂量上较3D-CRT技术有一定程度提高,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 temoiolomide,TMZ )和单纯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31例术后病理确诊的恶性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在适形放疗同时采用TMZ化疗6个周期;对照组仅行适形放疗.结果:观察组CR为23.08%,PR为46....  相似文献   

10.
魏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196-197
目的探讨三维适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在脑胶质瘤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入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68例,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及对照组(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中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81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2组,对照组(n=40)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n=41)则应用调强放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7.50%,对照组优良率82.50%,观察组患者保乳术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皮肤不良反应率12.20%,对照组皮肤不良反应率30.00%,观察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疗效较常规三维适形放疗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一种优秀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瘤6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放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81.81%大于对照组60.60%,且研究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较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良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容积调强放疗以及静态调强放疗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剂量学。方法 将2020年7月—2022年12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共有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静态调强放疗,观察组为容积调强放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剂量学和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最终疗效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I、Dmean和D2%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HI和D98%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放疗干预而言,容积调强放疗和静态调强放疗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容积调强放疗有更好的适形性、更优的剂量分布,可以确保靶区的照射剂量有合适的强度,并有效减少靶区周围组织的总体受量,促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的疗效和副反应,以及对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共186例初诊且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接受全程放射治疗,调强放疗组89例,适形放疗组97例,两组病例均采用Phicips高能直线加速器治疗,选择能量为6MV-X射线。适形放疗组分4段设野,DT2Gy/次,1次/d ,5次/周,根治剂量DT70~72Gy/35~36次/7~8周,预防剂量DT50Gy/25次/5周。调强放疗采用7野共面照射,靶区处方剂量GTVnx :69.96Gy~73.92Gy ,GTVnd:69.96Gy ,PTV1:60.06Gy ,PTV2:50.96Gy。全疗程33次,1次/d ,5次/周。放疗过程中每两周执行1次实时验证。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适形放疗组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7%、85.5%;调强放疗组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1%、86.5%。调强放疗组口干和张口困难发生率和损伤程度明显低于适形放疗组。结论调强放疗组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较适形放疗组明显降低,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物理计划对食管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应用调强适形放疗,对比两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预防照射区的Dmena、D100、D95、V105低于对照组,H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肿瘤区的V100高于对照组,HI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物理计划对食管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剂量分布和计量学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限定与非限定骨盆骨髓剂量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非限定骨盆骨髓剂量,实验组采用限定骨盆骨髓剂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骨盆剂量体积、血液毒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膀胱、直肠、小肠的剂量体积,靶区剂量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泌尿系统及消化道毒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给予限定骨盆骨髓剂量在满足靶区放疗剂量需求的同时降低了骨盆剂量体积、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放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将35例食管癌患者分为适形放疗组(1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进行治疗。处方剂量6000~6600cGy,分割剂量180~200cGy,1次/天,5次/周,照射剂量参考线为90%为等剂量曲线。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组CR40.0%(6/15),PR46.7%(7/15),近期有效率86.7%;常规放疗组CR35.0%(7/20),PR60.0%(12/20),近期有效率95.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适形放疗组1年生存率80.0%(12/15),常规放疗组85.0%(17/2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三维适形放疗组发生率53.3%(8/15),小于常规放疗组65.0%(13/2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用于食管癌治疗是可行的,急性放射损伤较轻,但近期疗效与常规放疗比较未见明显提高,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恶性脑胶质瘤放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2~3Gy/d,总剂量60~68Gy。放疗期间同步替莫唑胺化疗[75mg/(m^2·d)],5d/周,放疗后替莫唑胺(序贯)辅助化疗[150~200mg/(m^2·d)]2~4周期。结果本组患者CR率为23.8%(5/21),PR率为61.9%(13/21),1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为33.7%,总生存率(OS)为65.9%,2年PFS为5.7%,OS为25.8%。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调强放疗联合TMZ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决策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CNKI、CBM、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国内所有有关调强放疗联合TMZ化疗与单用调强放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0.2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包括457例患者,22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237患者纳入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调强放疗相比,调强放疗联合TMZ化疗的临床有效率[OR=3.63,95%CI(2.34,5.62)]、1年生存率[OR=2.39,95%CI(1.50,3.81)]、2年生存率[OR=2.20,95%CI(1.11,4.38)]、3年生存率[OR=2.00,95%CI(0.81,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强放疗联合TMZ化疗可明显提高脑恶性胶质瘤疗效。结论:应用调强放疗联合TMZ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有效,优于单纯的放射治疗,但由于纳入的部分研究质量较低,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高级别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48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对照组(n=25)、联合治疗组(n=24)。对照组患者术后行调强放疗,总剂量60Gy;联合治疗组患者行调强放疗的同时口服替莫唑胺75mg/(m^2.d)。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每周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结果49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放化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19/2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1.67%(1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多见,但经对症治疗,可获得缓解,患者能耐受。结论替莫唑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术后高级别胶质瘤脑胶质瘤具有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