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质骨通道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7-09诊治的42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观察组19例术中使用皮质骨通道螺钉,对照组23例术中使用常规椎弓根钉。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结果 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置钉过程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未出现因螺钉把持力不足、钉道滑移、钉道破坏等导致的置钉失败情况。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6~9)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脱落、融合失败等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骨通道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而且与常规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可减少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38-1942
[目的]探讨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进行内固定操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治疗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0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治疗,18例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12例采用CBT螺钉内固定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及改善率等。[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JOA和VAS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3例患者术中一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败,遂改行CBT固定,余患者置钉顺利。CBT组患者手术置钉过程未出现螺钉把持力不佳置钉失败、皮质骨钉道骨折断裂等情况。所有患者没有出现置钉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影像学随访未见螺钉松动、脱落、塌陷等,螺钉、连接棒、融合器均在位,位置佳。所有病例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应用CBT螺钉技术进行腰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置入过程更安全;更靠内的进钉点避免了广泛的肌肉剥离及组织切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增加了和皮质骨的接触面,牢固性更强等优势,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8采用腰椎后路翻修手术治疗的14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椎体退行性疾病,术中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低,JOA评分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按Brantigan椎间融合分级标准:C级1例,D级3例,E级10例,植骨融合率为92.9%。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可以在不取出原有内固定的基础上进行邻近节段固定,增加了螺钉把持力,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单侧皮质骨通道螺钉与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1—2018-01采用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单侧皮质骨通道螺钉与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记录末次随访时内固定与骨性融合情况。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3个月的随访。未出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X线及CT片显示30例皮质骨通道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均满意,未出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侧的关节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性融合现象。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单侧皮质骨通道螺钉与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将42例老年腰椎结核患者分为CBT组和PS组,每组21例。CBT组男12例,女9例;年龄64~81(72.52±9.25)岁;骨密度T值(-2.69±0.17) g/cm~3;行后路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PS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63~85(71.42±9.81)岁;骨密度T值(-2.70±0.21) g/cm~3;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后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节段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1(15.00±3.57)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腰椎结核复发及螺钉松动情况。两组患者后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及1、6个月,ESR、CRP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节段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术后3和12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3、12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结核均取得满意疗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固定范围较长,创伤大,而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仅需固定病变相邻节段减少了固定范围,具有创伤小、螺钉把持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优化剂量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27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经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前BMD检查T值均小于-2.5,均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所有患者均注1.5 m 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前和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记录和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low back pain score,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X线和CT检查评价螺钉稳定性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200 min,出血量200~500 m 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及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末次随访X线及CT检查示:未发现明显的骨水泥渗漏、螺钉松动、融合器下沉;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间融合率为88.9%。患者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JOA、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末次随访和术后6个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注射1.5 m 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够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条件下脊柱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该方法能很好地维持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提高椎间植骨融合率,显著降低了远期螺钉松动和椎间植骨不融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2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比较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8±4)个月。患者术中、术后无特殊并发症,术后腰痛、发热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有明确手术指针的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后路手术难度低,创伤小,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1月年期间收治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患者12例,平均68岁.骨质疏松按Jikei分级Ⅱ级4例,Ⅲ级8例.所有患者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采用骨水泥强化提高螺钉稳定性,植入椎弓根螺钉共26枚,观察椎弓根螺钉术中及术后的稳定性.结果 患者未发生手术并发症,腰腿痛症状改善明显,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比较改善明显.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4个月.1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X线片显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或脱落,螺钉周围未见透亮线出现.结论 经椎弓根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化椎体的同时增加了椎弓根螺钉界面把持力,能够满足腰椎滑脱伴骨质疏松患者脊椎后路固定手术对力学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常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易发生螺钉固定不牢靠,出现螺钉松动、退钉,造成固定失败。目的:探讨应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均采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路钉棒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骨水泥无明显渗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X线及CT检查示,椎体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螺钉松动、断钉。患者术后7 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患者末次随访上述指标与术后7 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提供坚实稳定性,有效恢复脊柱序列,维持椎体复位后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经皮内固定加前路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通道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前路OLIF通道病灶清除植骨治疗55例腰椎结核患者。记录围手术期指标,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个月。术中出血量360~695 ml,手术时间251~394 min,住院时间8~13 d。末次随访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疼痛VAS评分、ODI、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 0. 01); 54例椎间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结论 后路经皮内固定加前路OLIF通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创伤小、康复快,能彻底清除病灶,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张力  黄爱娥 《中国骨伤》2019,32(3):220-224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技术治疗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18例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在Quadrant通道(可扩张管道系统)下摘除脱出髓核、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28岁,平均22.5岁。对术前,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JOA评分分别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按术后好转率、椎间融合率来评价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4个月,平均24.3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螺钉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腰椎功能显著改善,术后好转率优10例,良6例,可2例。术后3~6个月18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微创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治疗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退行性腰椎滑脱后路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后路手术治疗,比较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及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内固定(A组21例)和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B组16例)手术,对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和JOA评分评价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平均随访42个月.A组骨融合率为86%,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90%,B组为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后路后外侧植骨内固定和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内固定术均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椎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的骨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可灌注椎弓根骨水泥螺钉与可膨胀椎弓根螺钉应用于严重骨质疏松老年患者腰椎退变疾病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2015老年腰椎退变疾病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30例;完善术前X线片、CT及MRI检查后,15例行经皮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固定+Mis-TILF减压手术技术,另15例行可膨胀螺钉固定+Mis-TILF减压手术技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椎弓根钉松动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VAS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JOA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均未见螺钉断钉、断棒现象。可灌注椎弓根骨水泥螺钉组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未见松动现象,可膨胀椎弓根螺钉组有2例患者椎弓根钉出现不同程度松动,占可膨胀螺钉组13.3%,两组椎弓根钉松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下中空可灌注骨水泥螺钉应用于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效果更可靠,固定更牢固,不易松动,可为老年微创手术患者提供稳定有效的脊柱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在治疗严骨质疏松性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早期疗效。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20例需行内固定治疗同时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进行脊柱后路稳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3~73岁,平均59岁。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摄动力位X线片及CT扫描,了解螺钉稳定性、骨水泥分布及脊柱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不腰痛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共置人膨胀式椎弓根螺钉168枚。所有患者术后获12~ 38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3个月JOA评分平均分别为(11.4±2.6)分和(24.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776,P=0.000);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0±1.4)分和(2.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0,P=0.000)。螺钉及骨水泥在椎体内位置稳定,周围骨小梁致密,未见明显透光带,无内固定松动移位迹象;后外侧融合节段植骨愈合良好,椎体间或椎板、关节突及棘突旁有连续性骨小梁形成,连接上下椎体。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早期及晚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临床复发。结论 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螺钉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失稳的患者采用后路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治疗,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融合情况:优29例,良8例;优良率100%。根据JOA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优良率为92.9%,所有病例无螺钉折断、松动,无植骨块脱出、塌陷、移位,无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提高了融合成功率,降低了手术花费,达到稳定脊柱解除症状的目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优化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在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6-05—2020-07经椎间孔减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43例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其中21例术中采用优化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22例术中未注入骨水泥强化(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椎体复位满意率、椎间融合率、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43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未发现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毒性反应。对照组1例S1椎体内的2枚螺钉松动,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观察组术后滑脱椎体复位满意率、术后12个月椎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术中采用优化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能够有效提高即刻稳定性和螺钉把持力,提高滑脱椎体复位满意率和术后椎间融合率,同时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骨量丢失,降低远期螺钉松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椎弓根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术(CBT)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在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5月6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采用CBT内固定融合术30例(CBT组),采用PS内固定融合术35例(PS组)。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和影像检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S组有1例硬脊膜破裂。两组均无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C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多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切口长度明显小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9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CBT组仅1例螺钉松动,而PS组3例螺钉松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T组2例椎间未融合,PS组3例椎间未融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皮质骨通道螺钉内固定术与常规通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椎弓根皮质骨通道螺钉固定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优于常规通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7例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18例,女29例;年龄50~79岁,平均(62.55±7.4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滑脱距离、腰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术后结合影像学评估椎间融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平均(8.50±2.12)个月的随访。4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术中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中、术后无特殊不适。出现脑脊液漏2例,术后采取头低脚高位,放置引流管7 d后拔除,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出现手术切口延迟愈合2例,其中1例经清创缝合后愈合,另1例经反复换药后愈合。术后出现神经残余症状5例,经脱水、营养神经、骶管注射及物理治疗3个月后痊愈。所有滑脱椎体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椎间孔面积、滑脱距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的椎间隙、椎间孔面积、滑脱距离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与ODI评分却有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螺钉松动及复位丢失,椎间植骨融合100%。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有效解除神经压迫,同时联合骨水泥进行椎弓根螺钉强化,有效提高螺钉把持力,增加复位与固定的可靠性、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Quadrant通道辅助下MIS-TLIF技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70岁,平均(49.6±10.7)岁。所有患者病变均为单节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及随访期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影像学资料评估腰椎融合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210 min,平均(157±32)min;术中出血量140~280 mL,平均(177±35)mL。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鲁杆菌病改变。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及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JOA优良率为93%,所有患者ESR及CRP均为正常水平,标准布氏杆菌凝集法检查均为阴性,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通道辅助下MIS-TLIF技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临床疗效可靠、微创的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腰椎滑脱患者,用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加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JOA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明显恢复,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融合支架脱出,切口无感染,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93.5%。结论该手术保留的骨性终板有利于防止植入物陷入椎体,能有效地维持椎间隙高度。术中无须取自体骨,且植骨面积最大化,有利于融合,植骨内固定一次完成。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置入牢固,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良好的椎间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