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寻找简便有效的疟疾血清学诊断方法,作者在非洲地区对各年龄组的恶性疟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进行了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观察。血标本采于含有肝素的毛细管中,离心后取其上清液,置于低温冰箱内备用。用时取此血清20微升加pH 7.2磷酸缓冲液180微升使血清成为1:10稀释度,然后再双倍稀释,并以≥1:40为阳性滴度的标准。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采用本作者1972发表的方法用戍二醛固定的绵羊红细胞,分别以AO_5抗原(对照);恶性疟人体胎盘抗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苏丹某些民间药用植物的杀螺作用进行了初步筛选。筛选用的螺蛳为小泡螺(Buliffnus truncatus)和大扁螺(Biompha-laria pfeifferi)。药液的配制方法是:(1)取植物各部分的粉末2g,加蒸馏水150ml,浸泡24小时后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残渣,使浸液达到200ml;(2)对上法提取液具有杀螺作用的样品,取40克粉末放在索克斯累特回流提取器中,用石油醚(50~70℃)连续提取,随后用酒精抽提,残渣用蒸馏水洗涤。上述原液进一步稀释后供试验用。各种提取液的杀螺筛选试验均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共筛选了28科45属51种的78个样品,其中对小泡螺有杀灭作用的有5科6属8种的18个样品,即大戟科假白榄属的Jatraphaaceroides的根、茎、种子,Jatropha aethiopica的根、茎,Jatropha curcas的根,百合科的Dipcadi fesoghlense的鳞茎,含羞草科金合欢  相似文献   

3.
室内筛选灭螺药物的初步实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灭螺新药,我们对南京药物研究所提供的50余种合成药物样品(化合物),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初筛、复筛浸泡灭螺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实验方法 1.1 药物浓度配置 按实验的不同要求秤取药量,每种药样加入助溶剂(DMF或DMSO、吐温及二乙醇胺)数滴,在水浴中加热,加水20ml调匀后,再加水1000~2000ml为母液。根据实验用量,取稀释法配置成试验所需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一、血清沉淀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抗原: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尸体取小块肝脏,在乳钵中加金刚砂充分研碎,加林格氏液10毫升使成乳剂,离心3,000rpm10分钟,取上清,以生理盐水稀释2、3、5、7、9、10、15、20倍。整个操作过程以无菌方法进行。 (一)环状沉淀反应:实验①:将8种稀释度的肝脏抗原液,在小试管内分别叠加未稀释的病人血清。实验②:将病人血清以生理盐水同样配成8种稀释度,在小试管内分别叠加肝脏抗原原液。 37℃温培1小时,实验中3~5倍稀释的肝抗原出现环状沉淀,实验②中5倍稀释病人血清出现环状沉淀。  相似文献   

5.
4种中药体外杀灭阴道毛滴虫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治疗阴道毛滴虫的首选药物为甲硝唑,但此药副作用较多。本文选用常山、仙鹤草、苦参和雷丸4种中药进行体外杀灭阴道毛滴虫实验观察,以达到筛选新药之目的,并为开发中药治疗阴道毛滴虫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材料与方法1药物制备取4种中药分别制成煎剂,即常山、...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免疫小鼠体内抗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期作为融合后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体系。方法利用人ALT为包被抗原,以1∶40 000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和对照血清(阴性、阳性)最佳工作浓度及ELISA封闭液的浓度建立ELISA体系。结果包被抗原和血清的适宜浓度或稀释度分别为1∶5 000和1∶1 000;用4%BSA封闭18 h~24 h效果最好。结论建立的ELISA方法稳定,简便易行,能准确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并可用于抗ALT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抗结核新药细胞毒性筛选的MTT法并应用于氯苯吩嗪衍生物IC50的测定,为新药筛选提供参数和依据。方法取Vero和HepG2细胞,用培养液制成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96孔培养板中培养2~4h后加入MTT作用4h,弃去培养液,加入DMSO溶解其甲臜颗粒,在405nm,450nm,492nm和630nm波长处测定OD值,根据不同波长所测OD值的大小确定其最佳检测波长。根据细胞浓度与OD值关系曲线确定其最适细胞浓度。取最适浓度细胞接种入96孔培养板,与经3倍系列稀释的不同浓度的化合物作用48h后测定其OD值,计算化合物对Vero和HepG2细胞的相对抑制率,用origin7.0软件拟合量效曲线,计算各化合物的IC50。结果MTT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92nm,最适细胞接种浓度为2.5×104~4×105个/ml。所测定的131个氯苯吩嗪衍生物对Vero和HepG2细胞的IC50结果相似;其中有10个化合物的IC50大于其最高试验浓度,提示其细胞毒性较小。结论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Vero细胞的增殖反应,可经济、快速地对抗结核新药的细胞毒性进行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抗结核新药细胞毒性筛选的MTT法并应用于氯苯吩嗪衍生物IC50的测定,为新药筛选提供参数和依据。方法取Vero和HepG2细胞,用培养液制成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96孔培养板中培养2-4h后加入MTT作用4h,弃去培养液,加入DMSO溶解其甲躜颗粒,在405nm,450nm,492nm和630nm波长处测定OD值,根据不同波长所测OD值的大小确定其最佳检测波长。根据细胞浓度与OD值关系曲线确定其最适细胞浓度。取最适浓度细胞接种入96孔培养板,与经3倍系列稀释的不同浓度的化合物作用48h后测定其OD值,计算化合物对Vero和HepG2细胞的相对抑制率,用origin7.0软件拟合量效曲线,计算各化合物的Ic50结果MTT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92nm,最适细胞接种浓度为2.5×10-4×105个/ml。所测定的131个氯苯吩嗪衍生物对Vero和HepG2细胞的IC50结果相似;其中有10个化合物的Ic50大于其最高试验浓度,提示其细胞毒性较小。结论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Vero细胞的增殖反应,可经济、快速地对抗结核新药的细胞毒性进行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抗-A、抗-B效价检测质控品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倍比稀释抗-D单克隆抗体,确定抗体最佳稀释度,实验组取质控品1.56μL加入200μL血清中,对照组取1.56μL NS加入200μL血清中,根据凝集强度判断实验是否在控,并比较2组抗体效价差异。取不同时间点冷藏保存的质控品,检测其IgM、IgG抗-D抗体效价,评估质控品性质是否稳定。结果:质控品IgM抗体效价为1∶512,最佳稀释度为1∶256,实验组、对照组抗-A、抗-B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保存的质控品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抗体效价质控品具有良好稳定性与可靠性,可有效发现IgM抗体破坏不完全、稀释度误差、凝集度判断标准不同造成的效价检测失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弓形虫病的诊断极需一种可靠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为此作者介绍一种新的简便、快速、特异的乳胶凝集试验,并与目前常用的血凝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作比较。方法:将收集的弓形虫混悬于蒸馏水中,经超声处理后高速离心,取其上清作为弓形虫抗原。并用该抗原致敏乳胶颗粒:乳胶悬液和抗原在37℃接触一小时,然后慢速离心以获取底部的乳胶——抗原结合物,并用牛血清白蛋白配成混悬液。试验时用圆底微量滴定板,每井加入经缓冲液从1∶20开始对倍稀释的试验血清25μl和致敏的乳胶悬液25μl在Kine氏震荡机上震摇5分钟,置室温下过夜,次日直接读取结果,若井底形成一清楚的白色圆形凸出物者为阴性;并根据膜状沉淀占据井底的面积大小确定其阳性程度,若占整个井底则为+++、随着沉淀膜面积的减少分别作为+++、++、和+。全部血清先用1/20、1/40和1/80三个稀释度进行测定,然后择阳性者再作系列稀释以测定其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immunofluorescenceassay,DFA)检测阴道毛滴虫的最佳反应条件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确诊为阴道炎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经培养收集虫体,稀释成悬液,制作抗原片。取阴道毛滴虫免疫山羊血清,按Marssall氏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抗体,观察不同抗体稀释度(1:10~1:2560)、不同孵育时间(15,30,45,60,90,120min)、不同封闭剂(1%牛血清白蛋白,10%牛血清白蛋白及10%小牛血清)对DFA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影响。对102例阴道炎患者标本分别用培养法、悬滴法和DFA作临床检验。结果抗体稀释度1:160、37℃孵育45min、封闭剂1%或10%牛血清白蛋白为最佳反应条件。检测102例临床标本,3种方法均阳性的16例,均阴性的68例。有13倒悬滴法、3例DFA检测阴性,而另2法阳性。1倒悬滴法阴性,DFA阳性,培养法未能证实。以培养法为标准,DFA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98.6%。结论DFA可作为悬滴法的一种替代手段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2.
卡氏肺孢子虫PCR方法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3种PCR方法中选择出一种检测卡氏肺孢子虫(Pc)敏感性最高的PCR方法,供以后的实验中应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每周二次,制备PCP动物模型,8周后全部剖杀作大鼠肺印片,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各鼠取肺组织02g,均浆后提取DNA,用三种PCR方法作PCR试验。选取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和三种PCR检测均为阳性的大鼠DNA标本20份,对每份标本作对倍稀释1/2、1/4、1/8、1/16……至1/2048,同时用三种PCR方法做扩增试验直到某一稀释度时PCR试验阴性为止,选择出最为敏感的一组PCR方法,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方法最低稀释度的均数DHFR-PCT为1/7879±174;TS-PCR为1/4371±207;MT-PCR为1/10975±136。结论三种检测Pc的PCR方法中以MT-PCR方法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肝癌与肝炎病毒的关系,作者采用微球EIA 法以肝癌患者359例中发现肝损害后未行输血的241例为检测对象.分为:B 组-是否 HBV 携带-者,HBsAg 阳性或抗 -HBC 强阳性,T 组-有无输血史,肝功能损害8年以上;A 组一有无饮酒史,300ml/d 以上共5年以上。均保留血清,经1:40稀释后,取  相似文献   

14.
鉴于痰检肺螨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也比较繁杂,为了寻找一种简便可靠的免疫学方法以便进行初筛和辅助诊断,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和SPA-ELISA)对51例肺螨病患者的尘螨性抗体进行了试测。 采用的尘螨抗原浓度为1:100,蛋白含量1mg/ml,血清稀释度为1:40。用ABC-ELISA测得患者的OD值  相似文献   

15.
巴西里约热内卢城周围,有美洲皮肤利什曼病和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两种利什曼病的病原体曾经鉴定为巴西利什曼巴西亚种和杜氏利什曼。作者在流行区内用加有PRMI的NNN培养基培养七天的巴西利什曼前鞭毛体制备的抗原作间接荧光试验(IFT),共检测了1,342头犬的抗利什曼抗体。试验用的抗犬免疫球蛋白(Ig)荧光结合物由圣保罗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提供。从犬耳用滤纸采集血液数滴,干后将每份滤纸血样置于0.7ml PBS(60°~80℃)内浸泡16小时,浸脱液相当于血清的1:40稀释度,而后再稀释一倍(1:80)。IFT为半定量法,试验以滴度1:40或1:40以上的为阳性。试验结果:在内脏利什曼病区内从脾脏内检出利什曼原虫的6头犬均阳性;从皮肤损害内检出病原体的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检测血型抗体IgG亚型(IgG_1、IgG_2、IgG_3、IgG_4)的试验方法。方法:筛选6种不同规格的葡聚糖凝胶(颗粒直径在25~100μm)制备微柱凝胶卡,对添加的IgG亚型单抗的最佳稀释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进行对比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对试剂红细胞浓度及加样量进行筛选。结果:通过筛选抗球蛋白IgG亚类单克隆抗体的效价、亲和力以及与凝胶微粒最佳混合比例,建立凝胶微柱反应体系。选择颗粒直径为75μm(G-75)的葡聚糖凝胶作为灌注凝胶,添加A厂家的IgG亚型单抗4倍稀释后与凝胶混合能够满足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要求,加样量选择25μl被检血清与50μl浓度0.8%~1.0%的悬浮红细胞反应,试验结果满意。结论:通过对试验体系的优化组合,成功研制了用于检测血型抗体IgG亚型的微柱凝胶检测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体内与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以不对细胞产生毒性的氧化苦参碱剂量作为实验剂量,流行性出血热病毒76-118株作为病毒株,用3种方法处理Vero细胞:①药物处理48 h后,分别用10-1~10-6不同稀释度的出血热病毒攻击,24 h后换维持液;②分别用10-1~ 10-6不同稀释度的出血热病毒攻击24 h,再用药物处理48 h后换维持液;③将10-1~ 10-6不同稀释度的出血热病毒与药物同时处理细胞,48 h后换维持液.每一病毒稀释度处理4孔细胞,同时设4孔作为阳性对照,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判定药物对出血热病毒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2周龄地鼠30只,体质量30 ~ 40g,按体质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用100TCID50出血热病毒进行腹腔接种(0.1 ml/只);第4天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1∶100稀释的氧化苦参碱0.1 ml/只,对照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d后取鼠肺制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氧化苦参碱按1∶8稀释为安全剂量;病毒稀释度为10-4时,方法2、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均为-2.53,P均<0.05),方法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5.36,P>0.05);病毒稀释度为10-1~10-3、10-5、10-6时,各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0、-0.32、-0.19、4.21、4.21,P均>0.05).体内实验证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5,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隐球菌抗原侧流免疫层析检测是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的隐球菌感染诊断方法。现报道1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 其血和脑脊液隐球菌培养均为阳性, 但未稀释的血和脑脊液样本隐球菌抗原侧流免疫层析检测均为阴性, 当血和脑脊液样本按1∶5比例稀释时, 隐球菌抗原检测为可疑阳性, 1∶10比例稀释时可见弱阳性条带, 1∶320比例稀释时阳性条带最为明显, 最高至1∶40 960比例稀释时仍可见阳性条带。这些结果支持该病例隐球菌抗原假阴性为隐球菌抗原负荷过高所致的后带现象。提示临床医师应对"后带现象"有一定认识, 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在肯定狂犬病主要由病犬、健康带毒犬及狂犬病患畜咬(抓)伤所致的前提下,对该病的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实验方法:在非疫区选40日龄同窝雌性幼犬4只,成年母犬1只,编号为1~5,观察3天生理指数正常。另选家兔3只。捕杀狂犬病患牛,取脑组织浸泡于0.5%石炭酸保存液中置冰箱。用时将大脑、小脑及海马角磨碎,以1:10生理盐水稀释,搅拌成乳剂。静置30分钟,取上清液,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u,链霉素1000μg,静放4小时后接种实验犬和家兔。①取上清液分别给1号犬及1号兔颈部肌肉注射0.5ml,给2号兔静脉注射0.4ml;②将上清液装入DPS—1型手动气雾枪,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全球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新药和疫苗开发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了解血吸虫转录调控机制及转录因子具体功能将有助于理解血吸虫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筛选新药和疫苗作用靶点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就血吸虫转录因子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