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本文介绍了视康滴眼液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4.
5.
<正> 所谓视空间忽视是指大脑半球中风的患者对损伤对侧视野中的事物不注意。本文试图通过对大脑半球中风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检查。了解病变定侧、定位与视空间忽视的关系,探索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弱视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弱视患者60例采取遮盖疗法治疗疗效分析。结果.矫正视力达1.0者52眼,矫正视力0.6—0.8者5眼(9.40%),无效2眼,总有效率96.6%,无反弹。结论通过预防性遮盖、预备性遮盖、治疗性遮盖等疗法,治疗弱视最主要、最有效和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思利巴对斜视性弱视立体视重建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思利巴对斜视性弱视立体视重建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38例弱视基本治愈、 斜视矫正治愈的斜视性弱视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弱视治疗仪(微型光刷闪烁仪)、双眼 视觉训练仪;服药组:用弱视治疗仪(微型光刷闪烁仪)、双眼视觉训练仪,加服思利巴。治疗3 个月,观察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结果;用颜氏近立体图检查中心抑制暗点、立体视。结果 服 药组暗点的消失、立体视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每组第3个月、6个月的结果无显著 性差异(P>0.05)。结论 思利巴有助于立体视功能的改善,其机理可能是解除了视觉抑制;立 体视功能改善后可维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及高渗脱水剂和视神经营养药综合治疗。结果68.29%的患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有显著关系,就诊时间〈1d的病例预后明显改善(P〈0.01)。结论间接性视神经损伤应尽早联合用药,积极进行治疗,其疗效与受伤程度、治疗手段及伤后救治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人口优生优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摸清我省有代表性地区的少数民族视器官素质的情况,按随机化及典型化的原则,采取整群及分层抽样方法,调查了五种民族共3826人。本文对外眼遗传性状、盲目、低视力、先天性及遗传性眼疾,作了分析比较。对≤14岁儿童视功能在视力、眼位、色觉、立体视觉方面,也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中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视空间感知能力和视空间物体组织能力损害特点。方法选取早、中期 PD 患者19例以及人口学资料与其相匹配的18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被试,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数字广度、词汇流畅性,Stroop 字色干扰实验以及听觉词汇学习等测试被试的总体认知、情绪、记忆以及执行功能。采用视觉线段方向判断测试被试视空间的感知能力,采用 Hooper 视觉组织任务测试被试的视空间物体的组织能力。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早、中期 PD 患者在词汇流畅性,Stroop 字色干扰实验,听觉词汇的延迟再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视空间能力方面,PD 组在视觉线段方向能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 Hooper 视觉组织任务中,PD 组的视空间物体的组织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 Pearson 相关分析,我们发现 PD 患者的视空间物体的组织能力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没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早、中期 PD 患者不仅存在记忆及执行功能损害,同时视空间能力损害,而这种视空间能力损害可能主要表现为视空间物体的组织和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明胶墨汁灌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片、体视学测算等方法,对13例生后不足6个月的新生儿和婴儿脑标本视皮质软脑膜血管构筑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视皮质软脑膜动脉有顶枕动脉、距状裂动脉、颞下后动脉、颞后动脉等4个来源,多以直角发出长、短分支,形成直线型和“Y”型吻合。其进入皮质穿入点的数密度以距状裂上、下唇的后段最高;中段次之;前段最低。提示人脑视皮质存在着多来源动脉血供及血管密度差异分布的特点。认为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分支间在枕极月状沟附近的丰富吻合是“黄斑回避”现象的解剖学基础。视皮质各段血管密度差异分布的形成可能是视皮质各段细胞分化和功能完善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并采用同视机和颜少明立体视觉图分别检查弱视儿童治疗后的远、近立体视,对55例(70眼)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弱视进行了远期疗效、立体视建立情况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痊愈率为66.2%,有立体视占74.3%,前立体视觉占25.7%,并分析了弱视的治疗与立体视觉相关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RCT在视神经管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视神经管骨折患者30例,行HRCT横断扫描,用骨算法重建,同时行MPR重组。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视神经管内壁骨折12例(40%),外壁骨折7例(23.3%),视柱骨折2例(6.7%),上壁骨折4例(13.3%),下壁骨折5例(16.7%)。结论 HRCT是诊断视神经管骨折的最佳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视神经管骨折的检出率,应为视神经管骨折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 MEB-5304K 诱发电位测定仪对22例39只原发性青光眼及20例40只正常眼进行了全视野刺激的模式翻转视诱发电位检测,发现患眼诱发电位的 P_1潜伏期较正常眼明显延迟(P<0.01)。结果表明,诱发电位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眼科孟祥成教授设计,长春市光电仪器厂制造的多功能固视器已于1989年正式应用于临床。这种固视器有Haidinger氏刷、红光、后像三部分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弱视。笔者用固视器的Haidinger氏刷部分治疗儿童的中心固视型及旁中心固视型(5度以内)弱视患者40例,收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本文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视神经挫伤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我科1987年6月至1992年6月间确诊视神经挫伤60例。本文所选用患者除患本病外,无其它眼病及全身疾病。 二、分组方法:因伤后距接受治疗时间长短、治疗前视功能损伤程度和挫伤部位都直接影响疗效,为减少试验误差,提高统计效率,将已确诊的60名患者,按病情相似者配成对,每对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药物治疗(皮质激素、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维  相似文献   

17.
比较增视疗法、优位眼全遮盖加上红光、光栅、图象治疗与时行的弱视治疗的疗效,发现前者中心注视增长39%,总有效率为8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运用增视疗法强化中心注视、优位眼全遮盖配合红光、光栅与图象训练等视驱动性疗法治疗弱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课题通过开展鼻内镜下经鼻腔、筛蝶窦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探索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与手术路径。方法外伤性视神经病37例37只眼,在外伤后1~30天内施行鼻内镜下经鼻腔、筛蝶窦入路视神经减压术。所有病人术前和术后给予激素治疗。根据最终视力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37例患者中21例术后视力获得改善,有效率为56.76%。PR—VEP监测中,能引出P100波的患眼术后疗效好于无P100波者(P=0.005)。结论(1)对于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时,应积极采用视神经减压术。(2)减压术后,视力恢复与否并不取决于伤后时间,而与视神经的损伤程度关系更大。对伤后1周以上者,手术减压仍有较好疗效。(3)术前视力有无光感,其手术后疗效有明显差别。但并非无光感患者就没有手术价值。(4)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损伤小,疗效确切且不遗留面部瘢痕,有推广应用价值。(5)术前PR—VEP检测情况对预测预后有一定的帮助。PR—VEP检测应作为诊断外伤性视神经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总结68例视神经炎患者的综合治疗、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对68例视神经炎患者进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及颞浅动脉旁注射等综合治疗,并配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安全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中35例治愈,24例好转,5例因原发病转至相关科室,4例无效。结论视神经炎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综合治疗是挽救视功能的最佳治疗方法,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