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1年我们提出了中毒型菌痢(以下简称毒痢)的阿托品疗法,1964年对治疗机制和疗效又作了补充(中华医学杂志47:163,1961.及中华儿科杂志13:363,196 14.)。本文着重说明毒痢阿托品疗法的实施,并简述治疗机制和疗效。治疗机制一、毒痢中毒症状的机制:本病中毒症状包括中枢神经系症状、循环紊乱和呼吸衰竭三个方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痢疾是当前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本科1973年1月至1977年10月共收治2940例,几乎占同期住院病人的1/2,其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毒痢)293例,占9.97%。为了掌握毒痢的某些临床特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特将资料完整的218例总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患儿,女,18个月。住院号89622。因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两眼上翻约3-4小时急诊入院。入院前2天有感冒史。体检:营养发育良好,体温37℃,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170次/分,心音强弱快慢不一,两肺呼吸音无异常,腹平软,肝肋缘下3cm,质软,边钝,脾未触及,两下肢无凹陷性浮肿。检验:血常规在正常范围,SOOT<50μ,LDH205μ,C_360mg%。心电图:心率190次/分,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f波,QRS波高低不等,R-R间期长短不一,V_1呈rSr’或rS波型v_5呈RS型,ST-T无异常。X线摄片:心影增大,心胸比例>65%。超声心动图:左室后壁活动减弱。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房颤动。入院后给予毒毛旋花子甙k静注以及能量合剂,红霉素,庆大霉素等静脉点滴。20分钟后,面色始转红润,心率150次/分,6小时后心率130-150次/分,仍有房颤。再给静注毒  相似文献   

4.
中毒性菌痢(简称毒痢)所致皮质盲实属少见病例,国内早有报道,现将我院新近发现的一例报告如下。病例摘要:吴××,男,一岁半,因发热,腹泻,粘液脓血便10天,双目失明8天,于1987年5月8日入院,在院外曾反复抽搐三次。平素体健。入院查体:T39℃,P118次/分,R25次/分.BP13.3/9.06kpa,发育营养中等,无脱水貌,双瞳孔等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因"反复全身红斑风团伴瘙痒3年,加重3天"于我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以:(1)荨麻疹(感染性);(2)上呼吸道感染"收入住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内科查体:T:39.4℃P:138次/分R:20次/分BP:117/76 mmhg。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心界不大,心率13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  相似文献   

6.
高凤兰 《吉林医学》1993,14(4):228-228
<正> 中毒性菌痢(简称毒痢)由于老年人机体衰变等生理变化特点,一旦患毒痢时,常导致临床症状及预后复杂化。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规律,提高治愈率,现将1983年~1989年治疗的50例老年毒痢休克型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50例当中,男34例,女16例。55岁~60岁29例,61岁~66岁18例,67岁~82岁3例。超过24小时就诊者36例占72%。体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毒痢 )误诊原因 ,减少误诊发生。方法 对 1992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误诊的 11例毒痢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毒痢误诊为高热惊厥 5例 ,急性肠炎与病毒性脑炎各 2例、重症肺炎及败血症各 1例。结论 对毒痢的警惕性不高、忽视了流行病学特点 ,早期症状不典型 ,诊断思路狭窄、缺乏全面深入地分析 ,未做肛门直肠检查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认为对不宜肛诊的小儿灌肠可早期发现粘液脓血便 ,早确诊。  相似文献   

8.
1958年以来本科对中毒型痢疾(以下简称毒痢)采用了人工冬眠疗法,抢救了不少严重病例,病死率逐渐降低至1%左右。我们在这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毒痢的护理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有力地配合了抢救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为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我们实行了毒痢人工各眠四级护理。由于病情变化发现较早,并积极采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患者 ,男 ,49岁 ,干部 ,于 1999年 3月 2 4日因车祸致头面部、胸部伤半小时 ,当时昏迷约 10分钟 ,伴呕吐 1次 ,急诊入院 ,以往无心脏疾患及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 :BP10 0 /80 0mmHg,P 96次 /分。R 18次 /分。神清 ,精神差 ,头顶部皮肤裂伤 3cm ,光反应灵敏 ;颈软 ,前胸壁压痛 (+)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 96次 /分 ,心音钝齐 ,各瓣膜区未闻到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 ,肝脾 (- ) ,移动性浊音 (- ) ;脊柱四肢活动自如 ;神经反射正常。辅助检查 :颅骨、胸片报告正常 ,颅脑CT示 :额叶硬膜外血肿 ,脑挫伤。诊断 :硬膜外血肿 ,脑挫伤 ,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用肝素抡救暴发性流脑、暴发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及重症感染性休克都取得良好效果。我院78年以来用肝素抡救小儿毒痢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抡救了不少危重病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的6例报告如下。例1,男孩,5岁。因高热26小时,呕吐2次,脓血便20余次,于1978.4.25.19时30分入院。体温40~3℃,脉搏(弱)150次/分,呼吸(浅表)36次/分,血压30/40毫米汞柱。神感蒌糜,烦燥不安,面色青灰,口唇给,皮肤花,四肢凉。化验,便常规:白细胞 ,红细胞 ,巨噬细胞 。血红旦白10.3克,白细胞总数20200,中性细胞81%。血小板4.4万,出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1~+小时,第6胎,第一产,39~(+1)周孕,在我院产科自然娩出。未用麻醉剂及镇痛剂。出生体重2650g。Apgar评分;一分钟6分(呼吸、肌张力、肤色、反应各扣一分)。经吸痰吸氧5分钟,Apgar二评7分(呼吸、脸色、反应各扣一分)。羊水中量Ⅱ°。给氧下呼吸,脸色不能改善。1~+小时后转入我科,入院时Apgar再评分7分(呼吸、肤色、反应各扣1分)。体检:呼吸(给氧下)52次/分,脉博:120次/分,T:不升。成熟儿貌,对各种刺激反应差,面色稍苍白,呼吸浅快,唇周发绀,有鼻搧。三凹征不明显,烦躁,激惹,无抽搐,入睡困难,前囟平软,无张力,双眼瞳孔等大等园,颈软,双肺  相似文献   

12.
中毒性痢疾(简称毒痢)是细菌性痢疾的危重临床类型,多见于2~7岁的小儿,临床中以脑型占大多数。该型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可在发病1~2d内死亡。因此,细心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处理,显得格外重要。我院自1994年11月~1999年9月收治脑型毒痢61例,经正确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绝大多数痊愈,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女,24岁,因发烧、头痛、心慌气短一周就诊,门诊以贫血待查收住院。体查:T37.9℃,P120次/分,R22次/分,BP120/70mmHg,腹平软,肝大肋下2cm,边缘锐,质软,、无压痛,牌大肋下3cm,无触痛,腹水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25g/L,白细胞  相似文献   

14.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毒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1999年1~12月中,我院共收治小儿脑型毒痢58例,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属高毒类杀鼠药,人口服LD_(50)为 2—10mg/kg,我院1998年收治2例氟乙酰胺毒鼠食饵中毒病人报告如下。1.病例分析 例1 患儿男4岁,误服氯乙酰胺毒鼠食饵,麦粒约30余粒,服后半小时,恶心呕吐,急来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08次/分,呼吸20次/分,神志不清,双瞳孔等大等回,直径1mm.对光反应迟钝,四肢肌胀力高,膝反射亢进。入院后给予洗胃,导泻,应用特效解毒  相似文献   

16.
吴宗宝  许世汉 《浙江医学》1997,19(3):190-190
例1:男性,37岁。因发热、头痛、腰痛4天伴纳差、恶心呕吐、乏力,热退后症状反而加重于1986年6月22日第1次住院。体检:T36.9℃,P66次/分,R18次/分,BPl3.37/7.99kPa。面部充血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咽充血。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在正常范围,心率66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两肾区叩击痛( )。血Hb145g/L,WBC 5×10~9/L,P 0.68,L0.31,血小板计数9.5×10~9/L,抗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IgG(抗-EHF-IgG)1:80(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经支持对症治疗后头痛消失,食欲好转,并于入院后第12天出现多尿。出院时诊断为EHF(轻型)。 患者又因畏寒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3天伴尿少于1988年1月18日第2次住院,体检:T38.2℃,P96次/分,R21次/分,BP16.0/10.67/kPa。面部、颈部及上胸部皮肤轻度充血潮红,两眼险轻度浮肿,球结膜充血水肿,咽和软腭充血并见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心肺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 2 0 0 0年 1 1月收治急性 ( 2、4 )滴丁酯中毒一例 ,经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愈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61岁 ,入院一小时前口服 ( 2、4 )滴丁酯5 0ml左右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 ,继之出现嗜睡 ,很快转入昏迷 (中度 ) ,神志不清、小便失禁、呼吸困难。查体 :体温 39℃ ,脉搏 1 2 8次 /分 ,呼吸 2 4次 /分 ,血压1 0 .0kPa/6.0kPa ,神志不清 ,瞳孔等大 ,对光反射存在 ,呼吸深炔 ,面色苍白 ,球结膜充血 ,两肺可闻及广泛湿性罗音 ,心率 1 2 8次 /分 ,律齐、心音低钝 ,心各瓣膜区无杂音 ,肝、脾未触及 ,腹平软 ,腱反射消失 ,锥体束…  相似文献   

18.
一、本文报告了从1955年5月到1958年底在福州市分离到痢菌920株。在这些菌株中,志贺氏痢菌1株(0.1%),舒密次氏痢菌6株(0.6%),福氏痢菌626株(68.1%),宋内氏痢菌287侏(31.2%)。在福氏痢菌中,据分型结果,经2a 型比重最高(48.91%),3型次之(3.1%)4型(12.41%),6型的新堡菌(5.39%)检出亦不少,其余各型均较少数。二、菌痢病例按月分布以5—10月为最多。宋内氏痢菌增高较福氏痢菌为显著。三、菌型与病例年龄性别的关系,性别方面:成年人男多子女,幼年男女无显著差别。年龄方面:宋内氏菌幼年的比重高于成人。四、二重感染者九例,其中福氏菌与宋内氏二重感染者3例,福氏痢菌与舒密次氏菌1例,其余5例为福氏痢菌不同型别间的二重感染。五、对药物敏感试验方面:磺胺耐药菌超过80%以上,对链霉素氯霉素的耐药菌虽尚属少数,但对链霉素有逐渐上升之势。痢菌对中药黄连及茶叶均甚敏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2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有时疼痛向背部放射3天而入院。查:体温36.0℃,血压12.0/8.0Kpa(90/60mmHg),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律7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心电图(图1)示:心率75次/分,P—R间期0.12秒,QRS形态:Ⅱ导联呈qR型,Ⅲ、avF导联呈Qr型,V_1—V_6均呈R型,多数导联QRS波起始部可见“△”波,STⅡ、Ⅲ、avF导联抬高0.1mv,胸前导联ST波下降0.1mv,TV_1V_2倒置,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待排。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及GPT、GOT、CPK、LDM等均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体力状态(ECOG)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3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收治原发性肝癌(PLC)初治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对PLC患者进行ECOG评分,并将其分为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湿热聚毒型、肝肾阴虚型4组,分析中医证型与ECOG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4种证型PLC患者的ECOG评分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型患者评分明显低于肝肾阴虚型(P多重比较0.01),且低于湿热聚毒型的可能性大。气滞血瘀型患者评分明显低于湿热聚毒型、肝肾阴虚型(P多重比较0.01)。湿热聚毒型患者评分明显低于肝肾阴虚型(P多重比较0.01)。(2)4个证型ECOG评分为0、1、3、4分所占比率均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型评分为0分的比率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P多重比较0.01),且肝气郁结型高于湿热聚毒型、气滞血瘀型高于肝肾阴虚型的可能性大。肝肾阴虚型评分为1分的比率明显低于气滞血瘀型、湿热聚毒型(P多重比较0.01),且低于肝气郁结型的可能性大。肝肾阴虚型评分为3分的比率明显高于肝气郁结型(P多重比较0.01),且高于气滞血瘀型的可能性大。肝肾阴虚型评分为4分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证型(P多重比较0.01)。结论:(1)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较好,湿热聚毒型较差,肝肾阴虚型最差。(2)ECOG评分为0分可以被认为是肝气郁结型与肝肾阴虚型相互鉴别的临床参考,且对于前者与湿热聚毒型,后者与气滞血瘀型相互鉴别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评分为1分可以被认为是肝肾阴虚型与气滞血瘀型、湿热聚毒型相互鉴别的临床参考,且对于前者与肝气郁结型相互鉴别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评分为3分可以认为是肝肾阴虚型与肝气郁结型相互鉴别的临床参考,且对于前者与气滞血瘀型相互鉴别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评分为4分是肝肾阴虚型与其它证型相互鉴别的临床参考。(3)PLC患者中医证型与ECOG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ECOG评分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