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自1993年5月~1997年12月对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吻合传统的双层缝合法作了改进,26例患者均采用单层间断缝合法手术,术后无吻合口疾及狭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28~65岁,平均48.5岁。责门胃体瘤23例,胃底癌1例,责门与胃窦双重癌2例。经胶行根治性全胃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4例。消化道重建方式:食道空肠端侧吻合加空肠Braun吻合19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加R。XX-y吻合7例。手术方法:按常规方法游离全胃及食管腹腔段,切断十二指肠,将胃上翻。在食管后壁预定的切除线上逐层切开,粘膜比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切除、胃空肠敞开吻合的效果。方法:总结10年来305例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就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99.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09%,无手术感染率,治愈率99.6%,病死率0.03%。结论:胃切除、胃空肠敞开吻合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及胃的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腹胀、呕吐、呕血、便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无手术感染、愈合快,安全可靠,住院时间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碱性返流性胃炎的手术治疗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碱性返流性胃炎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本组均经胃镜证实为碱性返流性胃炎30例,通过药物治疗无效,24例胃部分切除手术者、切除吻合口异型增生3例,保留吻合口21例。余6例均行半胃切除。30例均改为胃空肠Roux-Y吻合,Y段空肠长臂距残胃50cm。术后经过良好,随访观察2年以上28例,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满意。结论:碱性返流性胃炎,经过药物治疗无效,宜行胃空肠Roux-Y吻合手术。  相似文献   

4.
食管、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术1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12 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应用国产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食管空肠胸内、食管胃颈部吻合重建消化道。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吻合口狭窄 2例 ,返流性食管炎 13例 ,术后死亡 2例。结论 :吻合器操作简单 ,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0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1152例食管、胃手术,术后发生胃瘫19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食管手术11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2例,近端胃切除法3例,远端胃切除毕胃十二指肠吻合1例,胃空肠吻合2例。男性12例,女性7例。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外科治疗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1例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的病人临床资料,对胸胃瘘的可能原因、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该组仅4例初诊为胸胃瘘,其余均误诊为吻合口瘘。2例经定位引流治愈;9例早期行二次开胸手术治疗,分别行单纯修补、坏死穿孔部分切除和食管外置等手术;所有病例均行空肠造口术。该组无手术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 食管胃吻合后胸胃瘘多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胃壁局部血运障碍所致,关键在于预防。一旦经临床诊断,均应及时定位引流,必要时二次开胸手术,同期空肠造口术以提供早期肠为营养。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吻合及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月共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手术46例,采用胰胃双层套入式吻合法,胰管内放置支撑引流管,加空肠造瘘术行肠内营养。结果患者术后无胰瘘、胆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双层吻合安全、有效,明显减少胰瘘的发生,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支持应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吻合及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月共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手术46例,采用胰胃双层套入式吻合法,胰管内放置支撑引流管,加空肠造瘘术行肠内营养。结果患者术后无胰瘘、胆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双层吻合安全、有效,明显减少胰瘘的发生,空肠造瘘行肠内营养支持应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手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9.
远端胃大部切除后常用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来重建胃肠道,但这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多。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我们在作胃大部切除后,多采用Moynihan术式(结肠前,全口胃空肠吻合,输入段空肠对胃大弯侧),并加作Braung吻合(输入段与输出段之间侧侧吻合)。从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共行45例该术式,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银瑞  金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54-54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经验,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3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器械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国产常州WGWB-26型吻合器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手工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器械吻合组吻合时间少于手工吻合组(30±5分钟 vs 55±5分钟,P〈0.05),近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吻合组(0.8% vs 5.4%,0.8% vs9.8%,P〈0.05);器械吻合组随访1~15个月食管X线钡餐检查证实无吻合口狭窄。结论:使用吻合器行胃食管器械吻合,能增加吻合的可靠性,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2):1095-1097
目的比较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与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贲门癌患者110例,其中46例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食管残胃吻合组),64例患者行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Roux-Y吻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结果食管残胃吻合组和Roux-Y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6.4±19.3)、(123.4±18.9)min,Roux-Y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食管残胃吻合组(P<0.05)。术后3、6、12个月,食管残胃吻合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及体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Roux-Y吻合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与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时间较短,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能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更适合早中期的近端胃癌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 1980年~ 1999年 2月收治十二指肠壅滞症患者 15例 ,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典型病列  患者女 ,17岁 ,因反复上腹痛伴呕吐 7年以幽门梗阻 ,胃扩张入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胃下垂 ,行胃空肠吻合 ,空肠侧侧吻合术。术后患者仍经常呕吐 ,于 2年后再次入院 ,诊断十二指肠梗阻 ,行胃窦部切除 ,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术后仍不能进食 ,且频繁呕吐 ,钡透可见胃十二指肠钡剂潴留和钡剂返流 ,2个月后再行手术 ,将胃空肠吻合的输入端切断闭锁 ,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的近胃端切断 ,靠近吻合口的断端闭锁 ,将近胃端空肠拉下与远胃端空肠…  相似文献   

13.
在胃癌贲门癌手术中行全胃切除或上半胃切除 ,食管吻合较困难 ,肋弓窄或肥胖病人更增加吻合难度 ,有时不得不行胸腹联合切口来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 ,我们自 1996年 4月来应用国产管状吻合器经腹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 5 4例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 1996年 4月~ 2 0 0 0年 6月 ,我们应用国产管状吻合器技术为胃癌及贲门癌患者 5 4例行食管胃及食管空肠吻合术。其中男性 35例 ,女性 19例 ;年龄 40~ 76岁 ,平均5 7.6岁。其中行上半胃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30例。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 2 4例。1.2 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食管癌手术治疗中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减少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83例诊断明确的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89例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器械吻合组:94例采用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术:术后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1%、3.3%、5%、4h;而器械吻合组分别为。0%、2%、1%、2~2.5h,结论 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较手工吻合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3例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的新生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就诊年龄72~157 h,例1仅表现为腹胀;另2例有胆汁性呕吐,并分别伴有发热、腹胀。腹部立位平片均见胃泡影增大,肠腔充气少或密实,未见腹腔游离气体。上消化道造影无胃部造影剂外溢,胃蠕动缓慢:例1胃大弯下缘见一囊状空腔;例2十二指肠远端呈“鼠尾征”,空肠近段位于中下腹;例3十二指肠水平段偏脊柱右侧通过不畅,近端空肠位于右侧腹。手术见病变胃壁均菲薄呈膜状:例1胃大弯与左下腹壁及肠管粘连,胃大弯侧胃壁广泛病变并坏死破溃;例2胃前壁至贲门病变约6 cm×4 cm,未见穿孔;例3胃大弯被网膜包裹,游离后见胃前壁坏死穿孔最大径6 cm;例2和例3中肠分别顺时针扭转180°和360°,复位后盲肠分别位于左上腹和右上腹。3例均行病变胃壁切除胃修补术,例2和例3同时行Ladd’s术。病理检查证实病变胃壁未见肌层。3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均于生后7 d内就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见胃泡影增大,造影常见胃腔扩大和胃蠕动缓慢,或伴不规则胃形改变和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是其常见合并症,术中明确胃壁肌层缺损者需常规探查小肠。手术需彻底切除病变胃壁组织并矫治合并畸形, 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使用吻合器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探讨改进吻合方法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经左胸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常规组器械吻合,胃壁包埋吻合口部位食管长约3cm;改进组器械吻合前,胃壁加缝一直径与吻合器直径相当的荷包缝合,订合成功后,胃与吻合口上方2cm处纵隔胸膜悬吊数针.结果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常规组8/208(3.85%),改进组4/274(1.46%).结论改进食管(贲门)癌手术吻合口吻合方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0年2月~1996年5月共行食管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单层斜面吻合226例,无吻合口瘘和狭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方法与结果常规操作切除肿瘤后,把食管近端修剪成斜行向下20~30°的斜面,要求食管粘膜比肌层长0.2~0.3cm。将胃或残胃无张力地提至吻合部位,在预定吻合处横行切开胃壁3~3.5cm,采用Gambee氏单层缝合法和单层内翻结节缝合法隔  相似文献   

18.
P型空肠袢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控讨P型空肠袢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38例胃癌病人经腹全胃切除后,行食管-P型空肠袢吻合,空肠-空肠Roux-Y吻合,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 经腹胃癌全胃切除P形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有益于病人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9.
刁亚利  周骏华  施庆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37-1037,1075
目的:总结使用吻合器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探讨改进吻合方法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经左胸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常规组:器械吻合,胃壁包埋吻合口部位食管长约3cm;改进组:器械吻合前,胃壁加缝一直径与吻合器直径相当的荷包缝合,订合成功后,胃与吻合口上方2cm处纵隔胸膜悬吊数针。结果: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常规组8/208(3.85%),改进组4/274(1.46%)。结论:改进食管(贲门)癌手术吻合口吻合方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在经腹行贲门癌及胃底体癌切除采用器械及手工双层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的基础上,自1998-03/2002-03行全胃及近侧胃切除采用食管残端粘膜肌层固定及单层吻合技术吻合37例,其中5例经腹切开膈肌食管裂孔及部分膈肌进入胸腔进行消化道重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