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和技巧,旨在提高注射效率和成功率.方法使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对90只SD雄性大鼠连续7 d进行尾静脉穿刺注射.结果穿刺注射操作准确、快捷,第一针穿刺成功率达90%以上,总成功率达99%,而且在连续7 d(1次/d)的穿刺注射过程中,都能保证高效快捷的完成.结论采用的静脉留置针进行大鼠尾静脉穿刺注射技术准确、高效,具有提高实验效率和成功率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方法对4—6周的BALB/c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小鼠内眦静脉对于刚刚开始操作的实验人员来说更容易上手;小鼠尾静脉注射相比内眦静脉注射难度稍高,且实验之前需多次训练方可熟练操作。结论小鼠内眦静脉注射是一种操更简便,且成功率更高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方法对4~6周的BALB/c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小鼠内眦静脉对于刚刚开始操作的实验人员来说更容易上手;小鼠尾静脉注射相比内眦静脉注射难度稍高,且实验之前需多次训练方可熟练操作。结论小鼠内眦静脉注射是一种操更简便,且成功率更高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通常选用头皮、上下肢浅静脉穿刺注射。这些部位的浅静脉位置表浅,透过皮肤可见,容易穿刺成功。但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仍存在不足而欠理想。①如患者皮下脂肪多,静脉难以显示则不易刺入,有时反复寻找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②危重患者,如有周围循环衰竭,血管陷没,穿刺困难。③常用穿刺的皮静脉管腔小,注射多次可出现静脉炎。④皮下静脉与周围组织结合较松,使血管有一定滑动度。由于上述缺点,在穿刺不成功时,往往采用其他部位的较大静脉注射,如颈外静脉、股静脉等。但都存在不足,不利于快速救治患者。笔者就锁骨下静脉的应用解剖与穿刺注射运用,浅议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尾静脉注射是药理、毒理实验中常用的注射方法,要求注射时速度快、进针准确无误.由于小鼠体型小,生长繁殖快,成本低,易于控制,因此常被用作医学实验动物.但小鼠尾静脉较细,造成穿刺难度较大,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的成功与否.笔者在小鼠尾静脉注射的实验当中,总结了一种新的注射方法,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球后静脉注射在裸小鼠纳米粒静脉给药中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裸小鼠8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分别通过尾静脉及球后静脉注射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纳米粒,行裸小鼠肝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 T2WI扫描,测量同一层面、同一区域肝实质及邻近肌肉在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计算信号强度变化率.结果 8只裸小鼠全部穿刺成功.尾静脉穿刺平均耗时8 min 30 s,平均穿刺次数为3.7次;球后静脉窦穿刺平均耗时约3 min 50 s,平均穿刺次数为2.3次.球后静脉及尾静脉两种方法注射纳米粒后肝脏的信号强度变化规律一致,纳米粒注射后即刻、5 min、10 min、30 min、1h及2h的信号强度变化率分别为:尾静脉注射66.78%±5.62%,72.92%±8.41%,73.08%±7.68%,74.06%±7.44%,74.61%±6.28%,73.66%±4.52%;球后静脉注射:69.29%±7.53%,74.86%士5.84%,77.54%士6.47%,78.85%±8.23%,79.05%±4.65%,77.99%±7.7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裸小鼠球后静脉穿刺简单、可靠,可以作为尾静脉穿刺以外纳米粒注射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上为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常需反复多次静脉注射化疗药物。传统静脉化疗是经外周浅表静脉穿刺注射,易引起浅静脉炎、药液渗漏、局部硬肿、皮肤肌肉坏死等并发症。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为减轻患者痛苦,确保化疗过程顺利进行,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对肿瘤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成年小鼠多采用尾静脉注射,幼年小鼠由于尾静脉微细虽然用很细的针头也难于注射。我们摸索在幼鼠矢状窦进行穿刺,注射取得成功。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方法 1.用内装浸有乙醚棉球的青霉素小瓶,将瓶口套在幼鼠头上约10—15秒钟左右,造成浅麻醉。  相似文献   

9.
SD大鼠是医学科研过程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1],由于其尾部角质层和静脉细小,穿刺非常困难,尤其是尾静脉呈"方形"或"竹节状"者,穿刺置管成功率很低.另外,对大鼠进行科研中行各种模型的制作和药理实验常选择皮下、肌肉或腹腔注射,但这种给药途径与临床差距较大,如果选择静脉给药,不但药理实验结果准确可靠,而且可以节约药量和实验动物数量,尤其是进行某单一药物的研究时,可不进行动物的麻醉,即所研究药物不受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的影响.大鼠尾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解决了大鼠静脉用药难的问题,为在动物实验中取得可靠性的实验数据和良好的实验效果提供了保证,我们对140只SD大鼠进行了尾静脉的穿刺置管,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鼠、小鼠给药及采血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大鼠、小鼠的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及采血方法的经验,提高动物实验的成功率。方法 自制灌胃器,探索大鼠、小鼠灌胃及静脉注射给药的最佳方法,摸索动物眼眶、尾尖采血的技巧。结果 大鼠、小鼠灌胃及静脉注射给药能保证剂量,确切给人体内。经眼眶采血大鼠可取3~5ml,小鼠可取0.5ml。用尾尖采血大鼠可取1.5~2ml。结论 经多次探索实践免和减少了操作中的失误,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大鼠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的快速操作技巧与体会,提高操作成功率。方法 采用自制大鼠束缚衣结合操作者轻按的方法固定大鼠,一人辅助固定,一人穿刺,一人注药,在注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鼠尾的损伤和对大鼠产生的应激,严格规定进针点和穿刺次数,限制一次性最大给药剂量和注射速度,并采取将进针与注射药液的部位分开等方法避免药物污的染和浪费。结果 本法操作快速、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动物配合度高。结论 本法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污染,对于药物昂贵的尾静脉注射实验此做法尤为推荐。  相似文献   

12.
在哺乳动物中,小鼠由于体形最小,易于控制,生长繁殖快,且饲养管理方便,又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因此在生物医学各个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小鼠在实验中所用的给药方式有腹腔注射,灌胃给药,皮下注射,尾静脉注射等目,虽然尾静脉注射有着起效快,血药浓度高等优势,但由于小鼠尾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而限制了其使用。笔者通过自己及周围同学的实践发现,只要掌握了小鼠尾静脉注射的技巧,适当练习,尾静脉注射的成功率和重复率同样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大鼠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的快速操作技巧与体会,提高操作成功率。方法采用自制大鼠束缚衣结合操作者轻按的方法固定大鼠,一人辅助固定,一人穿刺,一人注药,在注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鼠尾的损伤和对大鼠产生的应激,严格规定进针点和穿刺次数,限制一次性最大给药剂量和注射速度,并采取将进针与注射药液的部位分开等方法避免药物污的染和浪费。结果本法操作快速、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动物配合度高。结论本法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污染,对于药物昂贵的尾静脉注射实验此做法尤为推荐。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动脉血脑出血动物模型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9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5),造模4h后进行神经症状评分;评分后侧脑室注射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20mg/L的白细胞介素101μg/kg,注射速度为15μg/h;尾静脉注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白细胞介素10,方法同上;对照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24h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然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脑,测量各组大鼠脑出血面积、脑含水量、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细胞数、病灶处吞噬细胞数。结果 神经症状评分:给药前6组无差异(P〉0.05),给药后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脑组织含水量、脑出血面积及病灶处吞噬细胞数: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周围神经细胞数: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无论侧脑室还是尾静脉注入白细胞介素10均可显著缩小急性出血性大鼠脑出血面积、减轻脑水肿并能减轻血肿周围炎症反应,增加周围神经细胞数。提示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出血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周围静脉代替股静脉穿刺抽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6年以来采用四肢表浅静脉代替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抽血,穿刺成功率达95%以上,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l方法采血时患儿不配合,可让其家长协助强行固定肢体进行采血。在患儿四肢选择合适的表浅静脉,上肢采用资要静脉及手背处浅静脉;下肢采用踝部大隐静脉及足背部浅静脉。据静脉的粗细选择合适的普通注射针头或输液器针头,常规扎止血带,皮肤消毒。注射器连接输液器外头,穿刺成功后肢布固定针头抽血,注射器抽满后,折合胶管更换注射器继抽至需血量。如需血量较少,可用注射器接普通注射针头,直接穿刺静脉抽血。2讨论股静…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老年病人由于其机体的衰老 ,皮肤组织松弛 ,血管不易固定 ,静脉管壁增厚变硬 ,弹性降低 ,脆性增加 ,回血缓慢 ,凝血较快等原因 ,使得静脉穿刺一次的成功率普遍偏低 ,加上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 ,造成浅表静脉受到破坏 ,静脉穿刺困难加大 ,给病人带来痛苦 ,同时也阻碍了通畅的静脉通路的建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部分老年病人进行静脉治疗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简要介绍其临床应用及体会。1 临床资料  我们对收治的 5 0例老年病人选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进行补液治疗 ,成功率达 95 %。…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小白鼠球后静脉注射法。与尾静脉注射法进行凝血和快速注射氯化钾的实验比较,解剖观察球后静脉注射墨汁和胎盘兰的器官分布情况,认为球后静脉注射法简便、实用、可靠;并且讨论了球后静脉注射的循环通路。小白鼠尾静脉注射法是医学动物实验常用的方法,在药物的筛选、LD_(50)~-测定和效价比较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小鼠的其它静脉给药尚未见有记载。我们在教学实验中发现由小鼠眼内眦静脉丛给药(简称球后静脉注射法)比尾静脉注射法操作简便,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反复注射皮质酮对脑胆碱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反复皮下注射皮质酮 1,5 ,2 5 ,5 0mg·kg-110天及 2 1天后 ,急性尾静脉给予致惊剂量烟碱 1mg·kg-1或腹腔注射 0 .5mg·kg-1槟榔碱 ,记录小鼠发生惊厥的强度和自发活动数的改变。结果 反复注射皮质酮不能改变烟碱诱发的紧张性 阵挛性惊厥的强度 ,M受体激动剂槟榔碱抑制自发活动的作用强度也未改变 (P >0 .0 5 )。结论 小鼠反复注射皮质酮既不影响脑N受体功能 ,也不影响脑M受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医学研究中,大鼠常被选作实验对象,进行毒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肿瘤实验及各种急、慢性实验时,往往需要经静脉血管多次给药。因此,大鼠尾静脉注射技术显得尤其重要,但大鼠尾静脉较细小,操作相应比较困难,有时药物难以顺利地注入,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导致实...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桂茂 《华夏医学》2003,16(2):227-228
静脉炎是由于静滴刺激性药物后 ,或长期静脉输液引起注射部位静脉壁渗出 ,形成炎症。其主要症状为沿静脉走向红、肿、热、痛和静脉增粗、变硬、无弹性 ,这不但给护士带来静脉穿刺的困难 ,而且也给患者带来痛苦。我科采用马铃薯削片外敷治疗静脉炎收到良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自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2月我科由于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共 12 4例 ,其中男 74例 ,女 5 0例 ,年龄 4 5~ 82岁。发生部位以四肢常用注射部位为主 ,其中上肢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尺静脉、桡静脉 ) 72人次 ,小腿 (大隐静脉 ) 2 4人次 ,手背静脉 5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