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晨  游建军  石光英  王利  袁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73-1077,1081
目的 探讨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留置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疼痛疗效及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导管留置于膝关节腔连续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镇痛泵硬膜外腔连续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记录以及TKA术后1、2、3 、7、14、40 d的术后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来比较2种镇痛方式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TKA术后72 h内的术后平均静息痛VAS评分和术后的平均运动痛程度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与膝关节术后KSS平均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膝关节腔连续镇痛的方法 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手术后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挛缩粘连,预防关节活动度受限,最大限度提高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物冰袋冷敷联合疼痛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9例,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按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冰袋冷敷联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评估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VAS、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生物冰袋冷敷联合疼痛护理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武迪  段敏  王卫青 《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28-129,13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价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综合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配合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61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术后治疗2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患者在第3天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最为严重;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肿胀人数和疼痛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KSS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O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越严重恢复越慢,做好消除肿胀和疼痛的护理,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汪萍 《中国医疗前沿》2013,(1):101+28-101,28
目的评价术前疼痛教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浙江省新华医院骨科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调查,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常规术前教育基础上给予疼痛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前教育。采用VAS疼痛评分和赵光红博士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4h和48h干预组VAS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16±0.32)分、(3.32±0.2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教育可显著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何平  何晓玲  张玉 《河北医学》2016,(2):319-32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患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膝关节肿胀程度及VAS评分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术后3d、术后7d膝关节肿胀程度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患者随访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观察组HSS评分优18例、良9例和中3例,对照组HSS评分优12例、良9例、中8例和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膝关节软组织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降低膝关节软组织肿胀程度,缓解焦虑及抑郁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患膝疼痛评分(VAS)、HSS膝关节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患膝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生存质量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疼痛,使其膝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试验组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48 h V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48 h疼痛减轻,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能明显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5全膝关节置换术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18例,给予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1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教育、心理、关节、营养和并发症等舒适护理。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VAS、AKSS、ROM评分。结果: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第1、3、7 d,观察组患者的屈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VAS、AKSS、ROM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增加舒适护理,可以显著升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97-100
目的:评价系统护理干预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硬膜外麻醉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C组)、常规护理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D组)及系统护理干预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E组),每组3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于术后24、48 h记录患者持续膝关节被动伸屈锻炼(CPM)时关节屈曲角度及静息状态、CPM时VAS疼痛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和E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静息状态和CPM时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与D组比较,E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静息状态和CPM时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可改善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促进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膝关节康复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留巧  张诚诚  张月娟 《中医学报》2020,35(9):2013-2018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耳穴贴压组、五音疗法组及联合组(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在常规镇痛的基础上进行干预,为期1周,对比4组患者术后静息痛及运动痛的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4组患者术后1 d、2 d、3 d、7 d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效果最显著;各组患者术后1 d、2 d、3 d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观察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效果最佳,术后7 d运动VAS评分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7 d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联合组与对照组、耳穴组、五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显著优于其他3组。结论: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行耳穴贴压或五音疗法,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恢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综合功能锻炼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术后AKSS和ROM明显增加,而VAS和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5.562,4.628,10.359,4.939).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TKA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分别于术后12h、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2周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NSN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观察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加以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36例,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控制指标、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3、5、7 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90°时间与首次下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为(92.05±4.96)分,高于对照组的(72.39±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合理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展开,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提高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为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预后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能力的优化做出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行配制的"鸡尾酒"对老年性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鸡尾酒疗法,对照组采用术后镇痛泵,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K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通过3个月随访,治疗组膝关节K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鸡尾酒"灌注能够明显减轻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争取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55-15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3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 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疼痛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 周膝关节周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 个月、出院后1年H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情况,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案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疼痛控制及早期功能康复效果。方法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60例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多模式的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案。分别记录术后不同时间静息、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 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静息、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VAS结果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案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控制效果满意,且能有效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程度、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T1、T2、T3时间点,观察组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膝关节评分及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术后患肢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运用延伸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疼痛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置术患者中应用延伸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