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5例过敏性喘息患儿,25例病毒相关性喘息患儿及20名健康婴幼儿的外周血标本,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Eotaxin的水平,分析各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过敏性喘息组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病毒相关性喘息组及对照组(P〈0.01);病毒相关性喘息组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患儿无论喘息1次者和喘息I〉2次者外周血Eotax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喘息≥2次者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喘息1次者(P〈0.05)。两组病例喘息1次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喘息组不同喘息次数患儿外周血Eotaxin水平高于病毒相关性喘息组(P〈0.01)。结论血清Eotaxin水平能反映喘息婴幼儿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状态,可作为诊治及预后的指标少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 (IL-8)与支气管哮喘关系.方法 采用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介素-8(IL-8),同时以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8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嗜酸性胃肠炎(EG)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TLR4)影响以及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的相关性,为寻找理想的诊断、治疗EG的检测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将58例EG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9例,另选取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A组患儿仅给予安慰剂治疗,B组患儿每日给予10 mg强的松治疗,根据患儿症状减轻而减少药物用量,治疗时间为2周。对比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WBC与EOS含量变化,采用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水平,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水平与外周血WBC、EOS水平间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儿童相比,A、B两组患儿外周血中WBC计数、EOS百分比均升高,差异有统学意义(P0. 05)。治疗后B组患儿WBC、EOS百分比、EOS数量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后A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B组患儿治疗后TLR4 mRNA表达及平均荧光强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外周单核细胞中TLR4水平与治疗前患儿外周血EOS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P0. 05)。结论嗜酸性胃肠炎患儿采用糖皮质激素之后能够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水平,而后者可能与外周血EOS存在一定的联系,共同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5、IL-33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MPP患儿为MPP组,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120名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检测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呼出75%潮气量时的瞬间流速与潮气呼气峰流速比(TEF25/PTEF%)]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25、IL-33]、嗜酸性粒细胞(EOS)相关因子水平[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Eotaxin]。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PP患儿血清IL-25、IL-33及Eotaxin与肺功能指标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MPP组患儿TNF-α、IL-4、IL-25及IL-33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P组患儿ECP、CysLTs及Eotaxin各EOS相关因子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P组患儿VT、tPTEF/TE及TEF25/PTEF%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25、IL-33及Eotaxin均与VT、tPTEF/TE及TEF25/PTEF%各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P<0.05);且IL-25、IL-33均与Eotaxin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MPP患儿血清IL-25、IL-33及Eotaxin水平存在异常升高,且与患儿肺功能情况关系密切,三者在MPP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患儿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其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TLR4)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嗜酸性胃肠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TLR4、EOS、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LR4、EOS、WBC、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CD40、CD4~+、C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嗜酸性胃肠炎患儿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外周血EOS、TLR4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镇喘颗粒联合舒利迭治疗对儿童痰热蕴肺型中重度哮喘干扰素(IFN-γ)、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肺功能的影响,为儿童中重度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68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镇喘颗粒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WBC)、EOS、IgE水平,测定肺功能指标,评定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IL-4、IL-5水平降低,IL-10、IFN-γ水平升高,外周血WBC计数、EOS计数、IgE水平降低,第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肺功能指标升高,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IL-4、IL5水平较低,IL-10、IFN-γ水平较高,外周血WBC计数、EOS计数、IgE水平较低,FEV1、PEF、FVC以及FEV1/FVC肺功能指标较高,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较低,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喘颗粒联合舒利迭可有效控制小儿痰热蕴肺型中重度哮喘IFN-γ、EOS水平,提高肺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5 (IL-25)、白细胞介素-17受体B (IL-17RB)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过敏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轻度哮喘组(17例)、中度哮喘组(19例)、重度哮喘组(21例)。选取同期肺功能正常的20例儿童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通气功能指标;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结果对照组FEV1、FVC、FEV1/FVC、PEF水平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FEV1、FVC、FEV1/FVC、PEF水平明显下降(均P0. 05)。4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及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余3组(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P0. 05)。对照组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均P0. 05)。随哮喘病情加重,血清IL-25及IL-17RB水平明显上升(P0. 05)。哮喘患儿血清IL-25、IL-17RB水平均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负相关(P0. 05),与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明显正相关(P0. 05)。哮喘患儿血清IL-25水平与IL-17R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 05)。结论 IL-25和IL-17RB参与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及发展,推测二者有望成为检测过敏性哮喘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氨肽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水平与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治疗,经检查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15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行脾氨肽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两组患儿肺功能、外周血EOS、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指标;并根据C-ACT问卷、控制水平等指标评估两组患儿及家属满意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有:鼻痒、喷嚏、鼻塞、喘息等。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有效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EOS计数水平、血清EC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OS计数水平、血清EC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满意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在这三个时间段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脾氨肽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能够有效地降低外周血EOS计数水平,同时大大改善患儿肺功能,使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对5岁以上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肺功能及儿童哮喘测试(C-A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5岁以上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辅舒酮联合顺尔宁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C-ACT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2);治疗后4周和12周观察组患儿C-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EOS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峰值气流速(PE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对5岁以上中度持续期哮喘患儿的哮喘症状改善明显,降低患儿外周血EOS计数水平,促进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5(interleukin-5)和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变化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后3月内的喘息情况,探讨孟鲁司特对RSV毛支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88例初次喘息发作的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0例毛支患儿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48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为观察组。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血清IL-5及Eotaxin水平的变化,门诊随访3月,观察有无喘息再次发作。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增高,经孟鲁司特干预后,恢复期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下降。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人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SV毛支患儿急性期炎症因子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增高,孟鲁司特对RSV毛支IL-5和Eotaxin有下调作用,可控制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的气道炎症,对毛支后喘息的反复发作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香莪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香莪胶囊组31例,采用口服香莪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每天6 g;达那唑组32例,每次口服达那唑200 mg,每日3次,共600 mg,两组治疗疗程共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NRS)、外周血及经血中雌二醇(E2)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含量,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NRS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香莪胶囊组31例,临床痊愈12例(38.71%),显效8例(25.81%),有效6例(19.35%),无效5例(16.12%),有效率83.87%;达那唑组32例,临床痊愈11例(34.37%),显效8例(25.00%),有效7例(21.88%),无效6例(18.75%),总有效率81.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经血中E2和IL-8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和经血中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血清E2水平无明显变化,而经血中E2水平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经血中E2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香莪胶囊组血清和经血中IL-8水平明显降低,而达那唑组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香莪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及经血中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支气管哮喘患儿52例分为两组,所有病例均在发作缓解期检测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及肺功能(FEV1),研究组36例为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组,按06版GINA方案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分级吸入预防治疗,对照组16例根据自愿原则未进行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所有患儿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结果:研究开始前两组患儿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分别为(85.8±21.2)pg/ml和(66.4±15.6)pg/ml,3个月后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组患儿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浓度降为(45.6±12.2)pg/ml,与研究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FEV1明显提高(P<0.001),而未吸入激素治疗的患儿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为(68.9±14.2)pg/ml,与研究开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未显示明显提高(P>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妥洛特罗贴剂佐治喘息性疾病患儿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与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编码顺序将81例轻、中度喘息性疾病患儿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组加用妥洛特罗贴,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咳嗽及喘鸣音持续时间、治愈天数,治疗7天后肺功能情况,血IgE值(TigE)及外周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咳嗽及喘鸣音持续时间、治愈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IgE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洛特罗贴剂佐治喘息性疾病患儿,可改善IgE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提高患儿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BALF-EOS)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度哮喘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片5 mg每日1次睡前,疗程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EOS水平和凋亡率,观察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EOS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4周后EOS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EOS凋亡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4周后EOS调亡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孟鲁司特可诱导BALF-EOS凋亡,减少肺内EOS数量。  相似文献   

15.
慢性汞中毒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慢性汞中毒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及自身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含量,并检测白细胞介素(IL)-13、IL-18、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SICAM-1),采用酶化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结果慢性汞中毒患者治疗前TM[(2.36±0.16)ng/ml]较空白对照组[(4.36±0.24)n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后,TM明显增高[(4.82±0.34)ng/ml],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汞中毒患者t-PA[(3.44±0.34)ng/ml]较空白对照组[(4.52±0.16)ng/ml]明显降低,经过治疗后明显升高[(5.63±0.5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I则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48.23±3.59)、(31.59±2.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汞中毒患者SOD活力[(953.85±9.56)U/g Hb]较空白对照组[(1308.75±10.21)U/g Hb]明显降低,经过治疗后活力[(1217.95±6.29)U/g Hb]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时表现为LPO明显增加。慢性汞中毒患者IL-13、IL-18、SICAM-1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汞中毒可能导致患者TM/PC系统、t-PA/PAI系统失衡(抗凝血功能下降,纤溶系统功能抑制)而使机体处于继发性高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BPAA)患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s)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47例BPAA患者外周血RPs的比例和绝对值,观察RPs在BPAA中的变化规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苯中毒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BPAA)患者外周血中RPs百分率及绝对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苯中毒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BPAA)患者外周血中RPs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RPs绝对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BPAA和ABPAA组之间RPs百分率及绝对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RPs绝对计数与BPC计数间呈正相关(r=0.74).治疗有效的患者在外周血象开始好转前,首先出现RPs%上升.22例ABPAA患者按疗效分成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患者的RPs%及RPs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BPAA患者中,RPs%及RPs绝对计数的水平间接地反映了苯对骨髓的损害程度,并可作为预测其疗效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男性高脂血症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叶酸干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叶酸对高脂血症人群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为高脂血症患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0年6—7月在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体检人群中招募80例高脂血症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患者每人口服叶酸片2.5 mg/d,对照组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干预时间为3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干预前、后比较,2组患者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视黄醇当量、硫胺素、核黄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膳食营养素日平均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尿酸(UA)等生化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8-iso-PG)、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叶酸等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清T-AOC和叶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t=-5.995,P<0.001),血清8-iso-PG和GSH-Px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叶酸水平与MDA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36,P<0.001),与T-AO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39,P=0.033)。结论补充叶酸可改善男性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孕产妇初乳及外周血矿物质含量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生产的80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初乳及外周血。后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原子荧光光谱测定其中9种矿物质含量,后利用SPSS 21.0探讨初乳中矿物质间及其与外周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的9种矿物质中,初乳钠、钾、铁、镁、锌、铜、硒及锰含量低于外周血(P<0.05),而钙含量[(259.56±7.99)μg/mL]高于外周血[(32.76±3.31)μg/mL](P<0.05);钠、铁及硒与其在外周血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钠:r=0.272,P=0.019;铁:r=0.271,P=0.020;硒:r=0.341,P=0.003);同时初乳中一些矿物质之间亦存在显著相关性,如钾与锰(r=-0.236,P=0.043)、钾与镁(r=0.400,P<0.001)、钠与硒(r=0.509,P<0.001)、钙与铁(r=0.251,P=0.031)、镁与铜(r=0.395,P=0.001)及锌与硒(r=0.310,P=0.007)。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某些矿物质元素可通过各种转运机制从血到母乳,实现积累效应;且该类元素间亦存在某些交互作用,可见维持母乳中各种矿物质元素间的动态平衡对于子代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师伟  刘瑞芬  杨晓娜  徐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94-579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对慢性盆腔炎雌性大鼠血清TGF-β1、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细菌加机械损伤方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对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各组均为12只,另外选择假手术慢性盆腔炎造模大鼠(假手术组)、正常饲养未干预大鼠(正常组)各12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GF-β1、IL-4、IL-10的水平。结果:①血清TGF-β1水平:模型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且中、高剂量组水平接近正常组(P>0.05);低剂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实验组较高、低剂量实验组均降低。②血清IL-4、IL-10水平:模型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实验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且接近正常组水平(P>0.05);中、高剂量实验组较对照组均升高,其中IL-4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实验组较对照组均降低,其中IL-4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实验组较高、低剂量实验组均升高。③中剂量实验组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TGF-β1与IL-4、IL-10有显著负相关性(P<0.01),IL-4与IL-10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活血化瘀法能影响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清TGF-β1、IL-4、IL-10水平,与药物剂量存在相关性,这可能是活血化瘀法抗粘连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治疗慢性盆腔炎和缓解盆腔粘连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横纹肌和心肌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致横纹肌损伤的发生情况与心肌损伤的关系以及肌酸激酶(CK)活力升高在反映横纹肌与心肌损伤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某医院收治的280例ACO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横纹肌损伤的症状、体征(肿胀、疼痛或极度肌无力等)将患者分为显性损伤组与非显性损伤组,并结合CK及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活力、心电图(ECG)及心肌钙蛋白I(CTnI)测定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性肌损伤组(43例)ECG异常率及CTnI阳性率分别为73.8%、77.8%,较非显性肌损伤组明显升高(43.4%、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清CK与CK-MB峰值均呈正相关(r=0.819、r=0.795,均P〈0.01);但CK-MB%(CK-MB/CK)与CK峰值在显性损伤组无相关性(P〉0.05)、在非显性损伤组呈负相关(r=-0.298,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K及CK-MB峰值均只与横纹肌损伤相关,而不受心肌损伤指标(ECG、cTnI)的影响;非显性损伤组CK、CK-MB峰值均与就诊时昏迷时间呈正相关,后者同时还受CTnI的影响。显性肌损伤的发生率随CK活力的升高而增加;但ECG异常率在CK升高5倍以下组与5倍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阳性率在CK正常组与升高5倍以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OP致横纹肌损伤并不少见,并常与心肌损伤合并出现;CK及CK-MB活力的升高更大程度上提示横纹肌的损伤,在反映心肌损伤方面其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