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资料通过回顾分析82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表现,探讨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2009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患者82例,男55例,女27例,年龄32~72(55.1±5.6)岁。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3~72(56.1±6.1)岁;对照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32~71(54.2±5.1)岁。两组高血压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用药情况、基础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程及合并基础病等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 H  相似文献   

2.
新发病高血压病患者眼底数码照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眼底数码照相技术,分析新发病高血压病患者不同高血压程度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及动脉硬化改变。方法:将205例新发病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程度分为3级。应用Scheie法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动脉硬化程度分别进行分级,行眼底照相,分析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动脉硬化差异。结果:视网膜病变程度在高血压1级与2级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血压2级与3级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眼底动脉硬化程在度1级与2级高血压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在2级与3级高血压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血压升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与动脉硬化两者间进展程度并不平行,视网膜病变在血压中度升高时进展较明显,而眼底动脉硬化在血压重度升高时进展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为了解高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30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并提出护理对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00例,男200例,女100例,32~49岁。经实验室及临床检查排除继发性及症状性高血压,且均为血压控制不佳者。1.2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情绪、生活规律、对疾病的认知及服降压药情况。问卷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100%。2结果300例高血压控制不佳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见表1。表1 300例高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4.
1979年对确诊的2,563例农民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眼底检查,发现眼底有功能性及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改变者共1,994例,占77.82%。眼底改变与下列因素有关:(1) 高血压病各期的眼底发病率是,全身情况愈严重,眼底发病率愈高,眼底病变的程度亦愈显著。(2) 高血压病患者年龄愈大,眼底发病率愈高,程度愈重。(3) 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及病变程度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成正比。(4) 高血压发病年限越长,眼底发病率越高。(5) 眼底观察与X线像异常(X线透视发现左心室扩大、主动脉弓延长等心脏器质性改  相似文献   

5.
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康复。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 62例均符合 1986年第 2次全国脑出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部 CT或 MRI证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2例,男 22例,女 10例,年龄 42~ 71岁,年龄 56岁;高血压 19例,动脉硬化 13例。康复组 30例,男 23例,女 7例,年龄 45~ 70岁。高血压 17例,动脉硬化 13例。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病人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心、肾并发证。 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康复组按常规护理外还运…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高血压与合并高脂血症和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及单纯糖尿病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间动脉硬化指数差异,并与健康者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影响动脉硬化指数的因素。方法①选择2004-04/2004-09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内科患者226例。按照患者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5组单纯高血压组51例(男25例,女26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53例(男23例,女3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和/或脑血管病组53例(男22例,女31例),单纯糖尿病组21例(男14例,女7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48例(男27例,女21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0人为健康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采用Cardio Vision M S2000动脉硬化测量仪在上午800/1100检测受试对象的动脉硬化指数、血压、脉压和心率。受试者安静休息5~10m in,坐位取右上臂测量,由指定的专业人员操作,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定结果。并测量受试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记录一般情况。③所有参数经正态性检验,动脉硬化指数不符合正态分布,余参数均为正态性分布。动脉硬化指数经倒数转换,即动脉硬化指数的倒数,转变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纯高血压患者51例,高血压伴高血脂症患者53例,高血压伴冠心病和/或脑血管病患者5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21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5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伴冠心病和/或脑血管病组和糖尿病伴高血压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以及糖尿病组的动脉硬化指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动脉硬化指数的倒数与年龄、收缩压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534,-0.544,-0.768,P<0.01);与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r=0.185,P<0.01),与体质量指数和心率无明显相关性(r=-0.011,0.088,P>0.05)。结论①动脉硬化指数越高,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大。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明显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③年龄、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大小与动脉硬化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1例健康人与20例眼底动脉硬化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等10项指标的测定与比较. 1对象均为老年男牲,健康疗养者21例,年龄50~70岁,眼底动脉硬化患者20例,年龄50~79岁.  相似文献   

8.
景爱荣  聂建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96-1697
2004年6月~2005年5月,我们对情绪障碍干预与高血压治疗的关系进行综合性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明确诊断的100例高血压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50例观察1年,男56例,女44例,38~60岁,平均49.0±5.5岁;平均血压(160±14)/(100±6)mmHg,病程1~9  相似文献   

9.
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10月~2000年3月对62例脑卒中患者采用综合性医疗技术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62例,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出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按住院顺序以1:1的比例分为早期康复组(B组)和对照组(A组)。A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6岁。高血压类19例,动脉硬化13例。B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5~70,高血压类17例,动脉硬化13例。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病人年龄、性别、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数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医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235例,按照诊断结果分为5组:A组52例(单纯高血压组),男25例,女27例;B组53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男25例,女28例;C组58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和(或)冠心病组],男27例,女31例;D组27例(单纯糖尿病组),男15例,女12例;E组4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男24例,女21例。选取同期来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所有对象均在安静状态下接受动脉硬化指数、脉压、血压及心率测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C组和E组的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及D组的动脉硬化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年龄与动脉硬化指数倒数之间、脉压与收缩压之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6、-0.547、0.766,P<0.05);与舒张压之间呈正相关(r=0.584,P<0.01),与心率及体质量指数相关性不明显(r值分别为-0.012,0.087,P>0.05)。结论随着动脉硬化指数的提升,高血压患者并发脑血管疾病或冠心病的概率也不断增加。动脉硬化指数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有关。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桥脑出血常发生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和血管畸形。其发病率占脑出血的10%,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87.5%。本文报告10例如下: 临床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47~79岁,平均58岁。症状与体征:头痛、头昏或恶心呕吐6例;发病时意识清醒6例,意识障碍4例;血压增高7  相似文献   

12.
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病的主要指征。测量血压是基本医疗操作。寒冷季节,由于衣着增厚往往增加血压测定的难度。本研究尝试采用改良血压测量法,减少寒冷季节繁琐脱衣及寒战对血压的影响,并与常规血压测量法进行效果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年11月-2005年1月(室温0~10°C)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人和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成人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9.5岁。高血压病患者为本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1.3岁。2.用具。选用经计量检测单位校验的台式汞柱血压计(…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的相互关系,评价眼底镜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6例诊断为高血压病的病人,采用二维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对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34例病人进行脑动脉造影术,记录相关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r=0.376)。②高血压病人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明显相关(r=0.385)。③TIA病人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无TIA发作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脑小动脉病变相关性高于与颈动脉病变相关性(r=0.453,r=0.385)。结论: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脑小动脉病变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相关性,眼底镜检查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数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纯高血压与合并高脂血症和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及单纯糖尿病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问动脉硬化指数差异,并与健康者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影响动脉硬化指数的因素。方法:①选择2004-04/2004—09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内科患者226例。按照患者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5组:单纯高血压组51例(男25例,女26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53例(男23例,女3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和/或脑血管病组53例(男22例,女31例),单纯糖尿病组21例(男14例,女7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48例(男27例,女21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0人为健康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采用Cardio Vision MS2000动脉硬化测量仪在上午8:00/11:00检测受试对象的动脉硬化指数、血压、脉压和心率。受试者安静休息5~10min,坐位取右上臂测量,由指定的专业人员操作,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定结果。并测量受试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记录一般情况。(3)所有参数经正态性检验,动脉硬化指数不符合正态分布,余参数均为正态性分布。动脉硬化指数经倒数转换,即动脉硬化指数的倒数,转变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纯高血压患者51例,高血压伴高血脂症患者53例,高血压伴冠心病和/或脑血管病患者5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21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48例,健康体检者5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伴冠心病和/或脑血管病组和糖尿病伴高血压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以及糖尿病组的动脉硬化指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②动脉硬化指数的倒数与年龄、收缩压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534,-0,544,-0.768,P〈0.01);与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r=0.185,P〈0.01),与体质量指数和心率无明显相关性(r=-0.011,0,088,P〉0.05)。结论:①动脉硬化指数越高,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大。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明显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3)年龄、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大小与动脉硬化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食盐、钙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对血压水平与血清钠、钙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在我院心血管、神经内科1998年1月至5月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105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三组:高血压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岁;临界高血压组37例,男26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岁;正常血压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5岁。在高血压患者中,第三期高血压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5岁,均符合内科学高血压分期诊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占全部脑卒中的10%~20%[1],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本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微创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5~80岁,平均(60±3.5)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31例,其余患者在发病前未正规检测过血压,发病至手术时间1h~1d,其中发病后1~9h手术29例,9~24h手术6例.  相似文献   

17.
改善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0年1月~2002年1月,我们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措施,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男28例,女22例,35~75岁,平均56岁,1级高血压19例,2级高血压31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38~72岁,平均57岁,1级高血压21例,2级高血压29例;两组诊断均符合WHO/ISH的标准,家庭及个人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患者出院后对实验组实施社区护理措施,具体包括:①指导患者与同室病友建立联系,便于互相帮助,互相督促。②发放医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RP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及比较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同期血透0.5a以上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5~76(63.24±7.66)岁。均使用相同的血液透析器,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维持kt/v≥1.2。(1)糖尿病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65.35±7.16)岁。糖尿病诊断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2)非糖尿病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61.45±7.79)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高血压病肾损害3例,慢…  相似文献   

19.
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超声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88例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0例同龄健康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高血压组颈总动脉内径(CADIA)扩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增厚显著,且与年龄、病期呈正相关。斑块检出率高血压组为64%,对照组为18%(P<0.01),其中高血压期患者斑块检出率为100%。结论CADIA扩大、CAIMT增厚可提示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和数目、大小可反映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反映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2002年3月~2005年10月,我们对27例骨折后出现高血压患者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21例,女6例,38~75岁,平均59岁。入院时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入院后出现高血压,血压升高幅度为收缩压38~42mmHg,舒张压15~26mmHg,其中1例有高血压家族史。2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