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T形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行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7例.比较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的变化,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17例患者均获4~22个月的随访,平均13.2个月.全部患者均在10-15周愈合,平均12.3周.除了1例创伤性关节炎外无其他并发症.根据X线片测量及腕关节功能按Dienst标准评定,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掌侧入路T形钢板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术后石膏托制动1周开始腕关节功能训练。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4~18个月,平均10.4个月,骨折均在2个月内愈合。按照D ine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9.47%。结论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较好恢复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2例,早期指导功能锻炼,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按Dienst标准评价治疗效果,优良率86.4%。结论掌桡侧入路T形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便于复位,固定可靠,无严重并发症,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降低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陈勇 《微创医学》2012,7(6):642-643
目的总结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其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根据Gartland-Wef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26例,良8例,可2例。结论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损伤小,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好,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掌侧内固定治疗效果,以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使用掌侧T形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均采用掌侧切口T型钢板内固定,其中25例因骨缺损较严重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20~36个月,远期疗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者29例,优良率90.63%。结论: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较困难,并因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而常发生再移位。这类骨折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采用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并对本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掌侧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经掌侧入路,对于骨质破坏严重的病例,通过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恢复局部的稳定性。结果:本组13例患者,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纠正畸形满意,术后3d在指导下功能锻炼,平均随访时间为13.5月,优良率达92.3%。结论:桡骨远端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以下优点:桡骨远端掌侧骨床平坦,操作简便,符合张力带原则,软组织破坏相对较少,维持背侧软组织合页的完整性,并发症较少等。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满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江亚  戴勇  段廷明  杨祖华  王立飞  周思启 《河北医学》2012,18(11):1599-1601
目的:评价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LCP钢板固定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这些患者术后X线片观察,腕关节功能等随访,评定该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8-28个月(平均18.6个月),X片示桡骨远端掌倾角平均8.2度;尺偏角21.6度;所有病例均无正中神经炎、骨关节炎、腕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 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达90.6%.结论:掌侧入路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较好恢复桡骨远端高度和关节面.  相似文献   

8.
掌侧入路“T”形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双喜  何相臣 《海南医学》2011,22(17):75-77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采用经掌侧入路关节外复位、“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72例,对获得随访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4例患者获6~14个月随访,平均9.6个月。x线显示,3个月内骨折全部愈合,复位无丢失。根据Aro关于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优45例、良i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0.6%。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经掌侧人路复位,较易恢复桡骨远端正常解剖结构;“T”形锁定钢板固定简单可靠,具有固定后复位不易丢失的特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练,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掌侧手术入路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掌侧手术入路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治疗的46例60岁以上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均在严格随访条件下,给予指导积极的主被动腕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对所观察的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4-23周(平均18周)。疗效按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32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9.13%。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住的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应用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58.4±9.2)min;所有病例均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3±2.0)周。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7.5%。术前与术后比较,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明显恢复,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掌侧入路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良好,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掌侧人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2004—2010年采用掌侧人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在骨折愈合时间、复位丧失、内固定失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肌腱损伤发生率、腕管综合征发生率、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45例患者均在5~8个月内骨折愈合,合并腕管综合征1例、拇长屈肌腱激惹1例、伸肌腱激惹2例、内固定失效2例、局部疼痛综合征1例,未发现肌腱断裂患者。腕关节功能按照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26例,良12例,可4例,差3例。结论掌侧人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有效的手术方式,不恰当的操作技术仍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并正确处理,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锁定加压钢板(LCP)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4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手术行掌侧入路骨折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结果:4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9个月,X线片示骨折于术后9~15周达临床愈合,平均12.3周。有3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术后血肿,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无伤口感染。根据X线片测量,术后掌倾角从6°-14°(平均9.2°);尺偏角从12°到25°(平均18.8°)。根据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进行综合评定:优23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0.2%。结论:LCP可牢固把持骨块,适于早期活动,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掌侧T形锁定钢板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掌侧T形锁定钢板治疗AO分型为B和C的23例桡骨远端骨折。结果:2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根据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应用T形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董霞  陈天洪 《四川医学》2012,33(4):611-612
目的 探讨通过郑氏正骨手法、小夹板及中立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郑氏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36例,骨折分型为AO C型,采用臂丛神经麻醉下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平均7周.治疗期问辅以活血化瘀、续筋接骨中药口服及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18例,良12例,可6例.结论 郑氏正骨手法整复并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尽可能避免手术治疗及其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所带来的痛苦,在达到较好疗效的同时又减少了医疗费用投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1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记录患者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1±2.4)周,对照组为(14.8±3.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长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长度较治疗前均好转,但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中疼痛、活动范围、握力、屈曲/伸展活动度、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4.6%,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掌侧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6月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及切开复位"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46例,采用Gartland等腕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定,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3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Gartland腕关节评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2.2%,掌侧斜"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管钢板内固定的优良率较高,但除少数经关节面且有明显关节面移位,非手术治疗失败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大多数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选择应慎重,应尊重患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老年C3型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富  蒋明华 《海南医学》2012,23(10):15-17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老年C3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选自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入的46例桡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钢板内固定组(23例)及外固定支架组(23例),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腕关节恢复情况采用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行X线片观察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台阶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进行10~18个月随访,平均12.4个月。其中内固定组1例术后内固定松动,外固定组1例关节僵硬。两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台阶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对比显示,内固定组优良率(86.9%)显著高于外固定组的优良率(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均可以用于C3型骨折的治疗中,T形钢板内固定相对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外固定系统治疗高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体会.方法 自2007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跨腕关节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3~76岁,平均65岁.左侧7例,右侧14例,A3型6例,B1型3例,B2型7例,C1型3例,C2型2例,所有病例均属于不稳定型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7例(48侧),随访6~18个月,术后4个月评价影像学骨折愈合结果,术后6个月评价患肢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2~4个月46例(47侧)患者骨折一期愈合,1例(1侧)患者延迟愈合;患者平均掌倾角12.3°、尺偏角22°、桡骨高度10.3 mm;影像学结果Lidstrom分级显示:Ⅰ级16例16侧,Ⅱ级19例20侧,Ⅲ级9例9侧,Ⅳ级3例3侧;术后6个月患侧腕关节功能PRWE评分结果显示:优18例19侧,良20例20侧,可6例6侧,差3例3侧,优良率为81.25%;共有6例7侧患者发生钉道感染,2例2侧发生克氏针退针,1例1侧桡骨钉孔处骨折。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7月,应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系统治疗3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18个月(平均12.5个月),腕关节功能根据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10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使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个体化的康复指导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