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8,(2):268-271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致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301例资料,统计与分析化疗后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01例患者中发生感染51例占16.94%,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1.18%及手术切口感染占29.41%;患者的不同并发症、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白细胞计数异常等因素是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手术类型及手术时长与患者术后化疗感染的发生之间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流时间>30 d、白细胞计数下降、住院时间>20 d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易出现呼吸道及切口感染,其中引流及住院时间较长、白细胞计数下降为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订有针对性干预方案,以降低术后化疗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特点和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特点,对化疗后肝功能异常与临床参数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580例患者共接受了3 033周期的化疗,平均5.23周期/例,有170例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占29.3%。有140例为1度肝损伤,23例为2度损伤,6例为3度损伤,1例为4度损伤。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异常与化疗总周期数、治疗类型及化疗药物相关(P<0.05)。结论:化疗所致肝功能异常的易感因素为化疗总周期数、治疗类型及化疗药物。化疗后肝功能异常的程度多为1度,化疗所致的肝损伤以肝细胞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A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TAC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近期毒副反应和手术情况.结果 82例乳腺癌患者9例病理完全缓解(11.0%),21例达到CR(25.6%),47例达到PR(57.3%),14例达到SD(17.1%),临床总有效率82.9%.毒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达81.7%.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损害、脱发等.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提高其治愈率,增加保乳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骨肉瘤患者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伤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175例骨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性别、年龄、累计化疗次数、保肝药种类、HD-MTX结束后0、24、48和72 h血药浓度(C_0、C_(24)、C_(48)和C_(72))对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在175例患儿共455例次HD-MTX化疗中,共398例次在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伤,发生率87.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累计化疗次数、C_(24)、C_(48)和C_(72)等因素与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伤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C_(24)与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72及0.180。结论:HD-MTX引起骨肉瘤患儿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临床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解救方案及后续治疗,减少严重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肝损伤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结直肠癌行化疗患者100例,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放化疗基础治疗上应用保肝药物,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概率,并积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50例化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10例(20%),对照组出现肝功能异常25例(50%)。结论化疗过程中适量使用保肝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实际依从性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Ⅱ和Ⅲ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患者特征、肿瘤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等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33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被纳入分析.206例(61.31%)完成既定的化疗周期数,13...  相似文献   

7.
何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4,(31):147-149
目的:探讨化疗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4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化疗的25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了解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染肿瘤及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0例化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共9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6.8%,其中呼吸系统是最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以肺癌的发生率最高,其中行联合化疗方案、采用静脉化疗及化疗开始至结束7d内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且化疗方案、化疗途径及感染时限均是造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应加强临床护理,降低感染发生率,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干眼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10月我院收治5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并发干眼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中,诊断为干眼症阳性21例,干眼症阴性34例,干眼症阳性率为38.18%,干眼症阴性61.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干眼症阳性与年龄、BMI、临床分期、视力、化疗疗程的因素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阳性与位置、化疗方案的因素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3.56kg/m~2、临床分期Ⅱ期、临床分期Ⅲ期、化疗6疗程、化疗8疗程为干眼症阴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干眼症普遍存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并发干眼症受多种因素影响,眼科医师应全面评估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眼部情况,给予早期干预,拟达到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针对2005年5月至201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8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188例患者,中位年龄55岁,7例有乳腺癌家族史,58.2%的患者合并有心血管或内分泌方面疾病.16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占89.4%;93.6%为T1,T2期患者;临床分期分别为29例属于Ⅰ期占15.4%,122例属于Ⅱ期占64.9%,35例属于Ⅲ期占18.6%,2例属于Ⅳ期占1.1%.本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1.4%,总生存率(OS)为86.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辅助化疗周期数对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BC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是临床分期.随访期间发生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22例,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有49例,其中31例(16.4%)的患者同时出现2个部位以上的转移导致死亡.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伴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易发生内脏转移,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其临床分期是预后相关的重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1例,对患者采取化疗毒副作用的针对护理、静脉穿刺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实施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有71例,其中显效42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7%.结论 加强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7,(11):1509-1512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并对其血液系统ADR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筛选本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使用多西他赛化疗的住院患者,报警病例经人工评价后进行多西他赛相关ADR研究。结果系统共监测住院患者984人,共计2831个化疗周期。多西他赛致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4.65%、13.67%、4.11%和15.21%,其严重ADR发生率分别为5.14%、4.67%、0.32%和0。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7.84%,有1例发生严重ADR。急性肾损伤和皮肤变态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1%和0.30%,无严重ADR发生。本研究显示胸腹膜转移(OR=1.637,95%CI:1.113~2.407)与用药前肾功能异常(OR=5.502,95%CI:1.046~28.932)均为多西他赛血液系统A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西他赛致血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且血液系统ADR严重,临床上要对患者做好用药监控,防止严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焕伟  王博  凌华海  林坚 《肿瘤药学》2013,(1):64-69,74
目的评价高危乳腺癌术后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6例高危乳腺癌患者采用FAC-D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根据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程度进行分组:无白细胞减少的患者为对照组;轻度(Ⅰ-Ⅱ度)减少为观察1组、重度(Ⅲ-Ⅳ度)减少为观察2组,比较三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分析影响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白细胞轻度(Ⅰ-Ⅱ度)减少的发生率为51.0%,白细胞重度(Ⅲ-Ⅳ度)减少的发生率为26.5%.对照组、观察1组与观察2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6.5%、78.8%和67.9%,总生存率分别为70.8%、88.9%和82.1%,观察1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2组.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程度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呈正相关趋势.转移淋巴结数目、病灶大小、基础白细胞数、胃肠道反应是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伤口愈合情况、ER状态并不影响其发生.结论影响高危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转移淋巴结数目、病灶大小、基础白细胞数、胃肠道反应,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这些因素可能成为乳腺癌化疗患者的预后的预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初诊首次应用DMARD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72例,观察患者2周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特点.结果:47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及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变化,探讨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40例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进行分析,同时取治疗前后的血液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分析.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7例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且血液肿瘤标志物均发生明显下降.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原发灶、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及血液肿瘤标志物含量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和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为新辅助化疗提供了简便安全的疗效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总结伊曲康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铁岭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真茵感染发生率为15.3%,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使用广谱抗生素,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伊曲康唑是经验性治疗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本院使用阿托伐他汀且资料完整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诸多因素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5.4%(27/50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显示,年龄≥60岁、饮酒≥500 g·周-1、合并用药(胺碘酮)与肝功能异常有关,是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饮酒和合并用药(胺碘酮)是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选用他汀类药物时应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置管化疗致局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化疗1253例病历资料,统计其局部感染致病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1253例术后PICC化疗患者中,局部致病菌感染100例,并从局部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株1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革兰阳性菌61株;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极低;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达100.00%;对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发现,置管时间长、穿刺次数及化疗次数多与PICC化疗致局部感染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化疗致局部感染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通过细菌培养以明确主要病原菌类型,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实际情况针对性选用敏感率高的抗菌药物治疗,并及时分析导致PICC化疗致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分为淋巴水肿组、无淋巴水肿组,对导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共有21例出现上肢淋巴水肿,其发生率为21.00%。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局部放疗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受到体质量指数、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局部放疗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临床上应针对其上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少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及表柔比星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行乳腺癌AC-T或EC-T新辅助化疗的146例患者,其中应用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86例,应用表柔比星6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组与表柔比星组临床病理特征一致,无统计学差异。2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HER-2状态是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组的白细胞降低、消化道反应、脱发及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较表柔比星组明显减少,而手足综合征则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与传统的表柔比星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对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5).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下降(11例比3例)、肝功能异常患者所占比例(15例比6例)均低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占比[(67.2±8.5)%比(42.3±5.9)%]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肾功能及心电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青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可以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