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儿科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评价儿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了解其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附属儿童医院共2274例患儿入院时进行体格测量,以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量表为参考标准,根据Z值评分法,分别计算年龄别身高Z值(height for age Z-score,HAZ)、年龄别体重Z值(weight for age Z-score,WAZ)和身高别体重Z值(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评价住院儿科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HAZ〈-2)7.1%,低体重(WAZ〈-2)5.5%,消瘦(WHZ〈-2)5.2%;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2≤HAZ〈-1)13.5%,低体重(-2≤WAZ〈-1)16.8%,消瘦(-2≤WHZ〈-1)16.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发生率均较高;泌尿外科和骨科患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住院患儿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有必要对全体儿科住院患者进行常规营养状况筛查。  相似文献   

2.
陈兰 《社区卫生保健》2008,7(2):127-128
目的了解本社区儿童单纯性肥胖及超重情况,为早期干预婴幼儿肥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7年本社区12所幼儿园2372名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超重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73名儿童中,肥胖儿童118名,总肥胖率4.97%。≤2岁、3~4岁、5~6岁3个年龄段组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超重儿童388名,总超重率16.35%,各年龄段组间超重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大,本社区儿童肥胖率逐渐上升,5~6岁儿童肥胖率(9.35%)已超过全国水平(8.1%),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晋江市0~7岁儿童营养状况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扶持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52-1153
目的:了解晋江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探讨其防治措施,降低患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晋江市20493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用统一测量器具准确测量体重和身高,根据WHO推荐的NCHS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该市7岁以下儿童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及消瘦患病率分别为33.91%、46.37%及24.46%,其中,边缘性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及消瘦患病率分别为29.51%、37.03%及22.63%;同时,9.23%和4.69%)L童为超重和肥胖。0~组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患病率均为最低;1岁~组消瘦及体重低下患病率均最高;生长迟缓患病率从6个月开始明显上升,2~3岁时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较高水平;1岁以内和5岁以后儿童超重及肥胖患病率最高。结论:该市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生长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茂名市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 方法 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茂名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4 341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儿童的年龄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对各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对比,并采用Z评分法对各年龄组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身高、体重均有增加,且在同年龄组内男性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大于女性儿童(P<0.05)。四组儿童经Z评分评估后,各组儿童的年龄体重(weight for age Z-score,WAZ)评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儿童年龄身高(height for age Z-score,HAZ)评分、身高体重(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年龄组间男童、女童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年龄组儿童均出现一定比例的超重、肥胖、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等营养不良现象,且随着年龄增长,不良营养状况也随之升高(χ2=15.937,P=0.001),其中3~4岁年龄组不良营养状况发生率低于5~6岁年龄组。 结论 在2019年期间茂名市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总体基本良好,但仍然有部分儿童出现超重、肥胖、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等营养不良问题,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晋宁县超重及肥胖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学生的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晋宁县7~18岁中小学生17653人,参照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标准,对形态、生理功能指标进行测量;统一使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出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学生,并对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出超重和肥胖学生770名,男、女生分别为455和315名,男生检出率(5.25%)高于女生(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儿童的身高男生在7~15岁年龄段比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云南省中小学生高出4~9.5cm(P〈0.01);女生15~16岁比正常学生矮2.3~4.1cm(P〈0.01)。肺活量女生13—15岁低于正常学生244~564mL(P〈0.01)。超重及肥胖学生的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3,4%和27.0%,正常体重儿童的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1%(P〈0.01)。结论超重及肥胖对学生的形态、生理功能发育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盐田区2111例0~6岁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以WHO身高别体重标准作为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并对检出的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盐田区0~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9.0%,肥胖检出率为3.7%;男童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X^2=12.85,P〈O.01);0岁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1岁组(X^2=7.37,4.46,P〈0.01或〈O.05),却明显低于6岁组(X^2=-23.07,23.83,P均〈0.01),1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6岁组最高(X^2=-16.23,22.36,P均〈0.01)。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出生体重≥4kg、4个月前人工喂养为主、睡前1h进食奶类、食欲好、吃饭速度快、小儿运动时间〈1h、经常看和食品有关的广告、父亲肥胖、母亲肥胖以及祖辈常用食物鼓励孩子。结论盐田区0~6岁儿童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接近深圳市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应作为重点干预人群;遗传、饮食行为和运动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应采取家庭干预和群体干预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4~8岁儿童体格发育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儿童体格发育现状,为儿童的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阶段整群抽样法调查广州市4~8岁儿童9108名,以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等指标反映体格发育水平,采用基于WH0标准的Z分评价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结果被调查儿童低体重检出率男童为3.75%,女童为2.98%;肥胖发生率男童为6.67%,女童为5.01%;生长发育迟缓率男童为3.24%,女童为2.43%。各年龄段儿童的身高别体重Z分(WHZ)、年龄别体重Z分(WAZ)、年龄别身高Z分(HAZ)均值均小于0,但体重平均Z分高于身高。结论广州市4~8岁儿童体格发育整体状况较好,但还应加强对居民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人体测量法评估宜章县0~7岁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方法采用横断调查设计,随机抽样,获得2969名0~7岁儿童,以身长和体重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采用Z值法以WHO参考人群为标准评估该儿童群体的营养状况。结果年龄别身高(HA)Z值的标准差波动在1.13~1.33,年龄别体重(WA)Z值的标准差波动范围较大在1.02~1.43,特别是1岁以内的儿童。与WHO参考分布相比,该儿童群体的HAZ值和WAZ值显著左移约1个单位,身高别体重(WH)Z值左移0.4个单位,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患病率分别为20.1%、21.6%和6.8%。营养不良患病情况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较低,6月龄后患病率迅速上升,在15月龄左右达到20%~30%,此后有所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低体重与生长迟缓和消瘦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和0.636(P〈0.01),发育迟缓与消瘦间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该县农村儿童的整体营养状况受到不良影响,相对于WHO参考人群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低的HA和WA可能是该地区农村儿童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方法(BMI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诊断儿童单纯性肥胖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一致性及差异。方法调查岳阳5所小学二年级和六年级的4133例儿童进行调查和体检,按照不同诊断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率。结果BMI法诊断的7—9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9.5%和5.4%,身高标准体重法分别为11.0%和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指数分别为0.91和0.90,两种方法在7—9岁儿童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BMI法诊断的10—12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为11.4%和5.0%,而身高标准体重法的则分别为12.7%和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指数分别为0.66和0.44),两种方法在10-12岁儿童中诊断的一致性一般。结论BMI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均可适用于7—9岁儿童,而对于10—12岁儿童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此年龄阶段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昌平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全良 《职业与健康》2009,25(3):295-296
目的 阐明北京市昌平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方法 2007年5—10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昌平区4247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①共4247名中小学生参加调查,其中女生2090名,男生2157名,超重肥胖572名;②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13.47%;③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与体重正常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3.7%和6.3%,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9,P〈0.01)。结论 儿童青少年患有超重肥胖率较高,有必要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控制体重,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唐山市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全国统一制定的测量方法,测量儿童体重、身高并计算Z评分;同时对视力、龋齿、血红蛋白、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进行检查。以此评价唐山市区4所幼儿园651名2~6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现状。结果:唐山市651名学龄前儿童获得WAZ、HAZ、WHZ值为0.5883、-0.0054、-0.3958。男女间在WHZ上存在显著差异,另外两种评分男女间无显著差异。总的低体重率为0.5%、生长迟缓率为2.2%、消瘦率为7.4%;总的肥胖发生率为18.74%、超重发生率为17.20%,明显高于1998年全国城市儿童营养调查的结果。结论:唐山市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良好,但仍不可忽视营养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11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铁剂试验性治疗二个月。治疗前后用Hb、SI、TS、FEP、FEP/Hb和SF等参数评价了铁营养状态,结果表明,治疗前4岁~组的铁营养状态优于1岁~组。治疗后两组的铁营养状况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铁的参数都达到了同样水平。本研究提示学龄前儿童Hb<12g/dl和/或FEP/Hb>3μg/g应进行铁缺乏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assessed the anthropometric status of 337 sub-Saharan African children aged between 3-12 years who migrated to Australia. These children were selected using a snowball sampling method stratified by age, gender and region of origin. The prevalence rate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18.4% (95%CI: 14 - 23%) and 8.6% (95%CI: 6% -12%)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rates for the indicators of undernutrition were: wasting 4.3% (95%CI: 1.6%-9.1%), underweight 1.2% (95%CI: 0.3%-3.0%), and stunting 0.3 (95%CI: 0.0%-1.6%). Higher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obesity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household income level, fewer siblings, lower birth weight, western African background, and single parent households (after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Higher prevalence rates for underweight and wast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household income and shorter lengths of stay in Australia respectively. No effect was found for child's age, gender, parental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for both obesity and undernutrition indices. In conclusion, obesity and overweight are very prevalent in SSA migrant children and undernutrition, especially wasting, was also not uncommon in this target grou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苏省4~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覆盖13个市区20 488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孕妇妊娠结局卡资料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随着出生体重的幅度增加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与出生体重的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低出生体重组(LBW〈2 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NBW=2 500~3 999 g)和高出生体重组(HBW≥4 000 g)肥胖和超重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3.0%、20.5%和55.1%.结论 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对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影响显著,应从母亲怀孕期间就开始预防儿童期肥胖和超重,避免高体重儿童出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4区0~5岁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为本地区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择上海市4个区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点,以2018年7月-2019年4月前往调查点进行健康体检的0~5岁儿童及其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Z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除36~60月龄组外,其余各月龄组男童身长/高、体重均大于女童(P<0.05);女童HAZ值在各月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6,P=0.004),不同月龄组男女童WAZ值及WH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童χ2WAZ=25.192、χ2WHZ=25.368;女童χ2WAZ=24.378,χ2WHZ=24.690,P<0.001)。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儿童检出率分别为3.4%,2.0%,2.0%,11.4%和9.5%。结论 上海市4区0~5岁儿童生长发育总体水平正常,仍存在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本地区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改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4区0~5岁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为本地区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择上海市4个区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点,以2018年7月-2019年4月前往调查点进行健康体检的0~5岁儿童及其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Z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除36~60月龄组外,其余各月龄组男童身长/高、体重均大于女童(P<0.05);女童HAZ值在各月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6,P=0.004),不同月龄组男女童WAZ值及WH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童χ2WAZ=25.192、χ2WHZ=25.368;女童χ2WAZ=24.378,χ2WHZ=24.690,P<0.001)。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儿童检出率分别为3.4%,2.0%,2.0%,11.4%和9.5%。结论 上海市4区0~5岁儿童生长发育总体水平正常,仍存在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本地区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改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沈阳市3~6岁超重肥胖儿童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沈阳市某幼儿园3~6岁全体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根据"IOTF2~18岁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判断超重肥胖儿童。随机抽取39例超重肥胖儿童和31例体重正常儿童(正常组),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同时对维生素D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并且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为17.95%,高于正常组(3.32%)。95%儿童能经常饮奶,超重肥胖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明显低于正常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随户外活动时间增加而升高。结论沈阳市3~6岁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体重正常者,其原因与户外活动时间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质指数(BMI)变化趋势,分析其超重和肥胖发病率,为预防控制超重和肥胖,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对北京市一所综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04年入学的全部大学生每年进行一次身高、体重的测量,共4次,分析体质指数变化趋势,计算超重和肥胖累积人年发病率。结果男生和女生在入学时BMI分别为22.7±4.2 kg/m2、20.9±3.5 kg/m2,2005年BMI水平最低,分别为22.2±4.3 kg/m2、20.3±3.3 kg/m2(P0.05),2007年BMI水平最高,分别为24.1±4.5 kg/m2、21.2±3.5 kg/m2,且均显著高于入学时水平(P0.05)。与入学时相比,男生在第四年时低体重率显著降低(P0.05),超重和肥胖率显著升高(P0.05);而女生在第二年和第三年低体重率均显著升高(P0.05),正常体重者在第二年则显著减少(P0.05)。按照WHO判断标准和中国判断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累积人年发病率分别为8.87%和11.10%。结论该校大学生超重和肥胖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应根据男生和女生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