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老子提出“摄生”,庄子提出“养生”,《黄帝内经》以老子的“道”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学说,使道家养生思想第一次系统化。道家养生思想突出自然养生,形养就是科学地生活,神养重于形养。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的出现全面影响了《黄帝内经》理论的建构和成书。其中的"兼收并蓄"治经理念成为《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重要思路。秉承先秦道家宇宙观的本体论,认为宇宙万物同源于气,气是宇宙万物生成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共同规律,在此大前提之下,也以"道"以"气"论述人类生命活动。在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之下解释相关现象,其中包括人类生命活动,这些内容都对《黄帝内经》的理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有关养生、病证(7类59种病症)、治疗,以及药物(20多种)的内容,不但反映了西汉早期医药学成就,也说明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对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医学理论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流派,其崇阴思想、清净养神思想、顺时养生思想和节欲养生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均有体现,对中医学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可安邦兴国,养神能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身与治国、养神与举贤相提并论,可见治身、养神之重要。《黄帝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昌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养神治身,不仅在我国历代著述浩繁、立言精辟,而且国内外的许多长寿者已从实践中受益。养神之法虽多;但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5.
以《老子》第59章为主线,在对其中"服""积""德""莫知其极""长生久视"等与《黄帝内经》共见概念、术语、文句训释、辨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老子》第59章内容与《黄帝内经》相关内容相互诠释,二者在身国同构的思维方式、顺应四时阴阳以养生、道如环无端的运行、尚阴观念、注重目视功能等诸方面皆反映出一致性、趋同性,表明《黄帝内经》与《老子》关系之密切及《黄帝内经》所受道家思想影响之深刻。全面、正确地理解《黄帝内经》,离不开对《老子》及其他道家典籍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传统养生思想“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真气从之”源于《黄帝内经》,“形神共养”即形体与精神的共同养护。基于“形神共养”理论,糖尿病患者“动以养形”倡导运动及“脾动”,“静以养神”主张“心静”,可促进机体气血畅通、脏腑调和,有助于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不仅与现代医学糖尿病防治原则中“合理运动、科学饮食、心理治疗”相符,同时也符合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成书于《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几十年期间,其主要内容的建构汲取了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受到了秦汉诸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深刻。这一时期的"重生"、"重民"、"重阳"、"重土"、"天论"、"天人合一"等思想,以及《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重要著述都对《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的构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于这一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乃至医药学成就,更是其理论构建时必须吸纳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从《内经》养神以全形、养形以全神和养神与养形相结合三方面阐述形神俱养的基本原则,不仅注重神的调摄,而且注意形体的保养,认为养形可以全神,养神则形体不敝,从而把养神与养形结合起来,使得精神充沛,形体健壮。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经》及先秦诸子的养生、康复思想主要有二: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二是人体本身,即“形与神俱”的整体观。为此提出“形神共养”应是中医养生和康复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包括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养生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与神的融合,人与社会相适应。新安医家徐春甫对养生尤为重视,将儒、道、释三教中的养生思想与中医传统文化中养生思路相互融合,体现在其顺应自然、啬神养形的调养之理,以及慎医忌药、情志养生的调养之法这四个养生理法中。具体表现为,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养神甚于养形;生病要及时请医生就诊,但应慎用虎狼之剂;老年人通过自我调节使心情舒畅,而子孙敬老也很重要。徐春甫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和四时养生的理法值得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述《老老恒言》中"当于快意处发猛省"的养生思想,从起居、饮食、养神等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起居以顺应四时为核心,饮食以"淡"为核心,养神以"静"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根据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养生的内容方式也不相同。《黄帝内经》总结古人养生经验,提出了春天是需养"生",夏天是要养"长",秋天是要养"收",冬天是要养"藏"的养生逻辑,在生发、生长的基础上,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事物就不能长久。人体也是如此,养生要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规律,才能做到养生有道。  相似文献   

15.
陈凯丽  周丽 《西部医学》2017,48(4):51-52
自《素问·四时调气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医家有不同见解。今通过研读《黄帝内经》相关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自然、根据四时的时令主气养生保健,调节自身阴阳之气,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中所传承的养生经典是现代养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黄帝内经》把养生放在首要位置,强调防重于治。《黄帝内经》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养生不是一时,养生应贯穿从出生到老年的全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应分胎儿养生、小儿养生、青壮年养生及中老年养生等,从而分别研究其养生之道,以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学。  相似文献   

17.
养生学说是目前世界上研究非常热门的一个学科体系 ,我国的养生学说是从《黄帝内经》的问世才有了初步系统的科学体系。《黄帝内经》中对养生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可说是我国第一部讨论养生理论的渊源之作。从精气神、天人合一、情志养生、形体煅炼、生活规律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识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18.
崇阳思想最初源于古代先民对火与太阳的崇拜和敬畏,这种崇阳黜阴的学术思想渗透到《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形成了中医特有的扶阳观。《黄帝内经》认为阳气在人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具有温煦机体、调节情志、激发脏腑组织功能等作用。同时,《黄帝内经》认为可以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以及季节等方面摄养阳气。扶阳也是阳虚体质人群养生最应树立的核心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养阳犹如炉灰埋炭,切不可操之过急,而服峻猛之剂。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国传统养生观徐宗良养生者在于祛病防疾,修身养性,以求心泰体康,延年益寿。我国传统养生内容丰富多彩,本文论述养形和养神两种,通常主要指形体锻炼和精神炼养①。形体锻炼,是以有规律的形体动作构成的养生方法,其特点是以“动”为主。《吕氏春秋·尽数》上指...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学说是目前世界上研究非常热门的一个学科体系,我国的养生学说是从《黄帝内经》的问世才有了初步系统的科学体系。《黄帝内经》中对养生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可说是我国第一部讨论养生理论的渊源之作。从精气神、天人合一、情志养生、形体煅炼、生活规律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识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