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促血管生成素1、2及Tie-2受体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血管生成素 1(Ang 1)、促血管生成素 2 (Ang 2 )及它们的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 (Tie 2 )为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1] 。我们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对肺腺癌和癌旁肺组织Ang 1、Ang 2及Tie 2的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 ,观察Ang 1、Ang 2及Tie 2在肺腺癌中表达水平 ,探讨 3者在肺腺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病例来源及标本收集 :2 0 0 0年 1~ 10月 ,我院收治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肺腺癌 4 3例。男 2 8例 ,女 15例。年龄 35~ 70岁 ,平均年龄 5 6岁。临床分期 :Ⅰ期 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肺腺癌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及肺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内皮抑素表达与MLVD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内皮抑素蛋白阳性率[61.7%(37/6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3%(14/60)](P〈0.01);其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内皮抑素阳性组MLVD(7.68±1.89)低于阴性组(9.17±1.95)(P〈0.01),随内皮抑素表达程度加强,MLVD值减小。结论内皮抑素在抑制肺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肺癌的倍增时间随细胞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受细胞增生和细胞死亡速率的影响。在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中,肺腺癌生长缓慢,倍增时间最长,约168天~[1]。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女性肺腺癌患者,其肿瘤倍增时间仅有8.96天,同时她尚存在癌性高热、类白血病反应伴中性粒细胞中毒样改变、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onbacterial thrombotic endocarditis,NBTE)、高铁蛋白血症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肺组织中RNA结合基序蛋白3(RBM3)mRNA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检测肺腺癌患者肺组织中RBM3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RBM3 mRNA相对表达量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中RBM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39±0.12)vs(0.45±0.10),P0.05]。RBM3 mRNA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死亡组患者RBM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生存组[(0.34±0.08)vs(0.54±0.13),P0.05]。RBM3 mRNA0.38肺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RBM3 mRNA≥0.38患者[17.39(95%CI:14.62~20.16)个月vs 27.77(95%CI:23.92~29.62)个月,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RBM3 mRNA与肺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肺腺癌患者肺组织中RBM3 mRNA表达降低,检测肺组织中RBM3 mRNA相对表达量有助于了解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性的疾病,据WHO预测,在各类致死疾病的排名中COPD将从1990年的第6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位,疾病障碍调整生存年数(DAYLs)排名也将从第12位上升到第5位[1]。目前COPD的治疗方案的绝大多数都是以改善肺的功能为主,没有任何一种手段包括药物能作用于阻止气道阻塞的进展,而不完全可逆的气道阻塞是COPD的本质[2],肺功能下降只是其临床表现之一,因此,现有COPD治疗方案针对性差,疗效有限。总结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中已有COPD治疗方案的新观点后,文章侧重于归纳已经进入和有望进入临床…  相似文献   

6.
<正>肺癌位于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前列,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发布显示,2020年新发和死亡癌症患者数分别为1930万和990万,其中肺癌以占比11.4%和18.0%,排在癌症新发第二位和死亡第一位[1]。约85%的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肺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发病率的40%[2]。肺腺癌早期容易发生血道转移,使得此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因而转移侵袭相关机制研究是治疗肺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肺癌在世界上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其死亡率也居世界上癌症患者死亡的首位[1],而所有的肺癌中,肺腺癌所占比重最高,并且发病率逐渐升高[2]。尽管近些年来关于肺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不断增多,但是只有极少数真正实现了临床应用,多是因为这些靶标缺少充足的临床证明,以及难以标准化检测[3]。因此,对于患者的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多种肿瘤的病理参数以及预后密切相关[4-6],因此,对NLR和PLR与肺癌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人类高发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其中,肺腺癌易发生远处转移,而目前肿瘤转移的确切机制不十分明确.最近发现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参与细胞迁移和增殖,提示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多种AQP在不同来源的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及快速转运水分,在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发现AQP1、3、5在肺腺癌细胞中高表达.深入研究肺腺癌及肺腺癌转移灶中AQP的表达可能给肿瘤细胞转移机制带来新的视角,并为将来用AQP抑制剂治疗肺腺癌、降低它的侵袭能力和远处转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卒中在国际上已经是继心血管病、肿瘤之后排名第三的致死原因。中国卒中的发病率排名居世界第一。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卒中已升为中国国民的第一位死因。美国每年新增卒中患者约60万,直接和间接医疗支出超过650亿美元[1-2]。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达200万,存活患者中约四分之三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残疾,需要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1例肺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同时通过TUNEL法检测肺腺癌细胞凋亡,计算PCNA增殖指数(PCNALI)和细胞凋亡指数(ALI),并对不同临床特点肺腺癌患者的PCNALI、AL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肺腺癌的PCNALI为(23.15±0.29)%,ALI为(0.21±0.0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临床分期肺腺癌患者PCNALI、A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分化程度肺腺癌患者PCNALI、A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LI与ALI呈正相关(r=0.53,P〈0.05)。结论肺腺癌患者的细胞增殖与凋亡受肿瘤原发灶的大小及分化程度的影响;肺腺癌PCNA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指细胞病理学证实胸腔积液中有脱落的肿瘤细胞或胸膜组织活检证实存在肿瘤细胞。MPE是由肿瘤直接侵袭胸腔或诱发炎症导致,最常继发于肺癌(尤其是腺癌),其次是乳腺癌,二者所致的MPE占其总数一半以上[1]。第三位是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病因还包括恶性血液系统肿瘤、胃肠道肿瘤、妇科恶性肿瘤、间皮瘤等[2]。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COPD目前在全世界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中排名第四位,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COPD的发病率日渐上升,  相似文献   

13.
<正>肺癌的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的第一位和女性肿瘤的第二位[1]。近年,随着大规模的高分辨率CT筛查的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2]。肺结节影像学定义为直径<3cm的肺内单发或者多发的类圆形结节[3]。绝大多数的肺结节为良性病灶,无需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风险跟结节的大小、生长速度以及密度密切相关。结节直径超过1cm,恶性的风险增加[4]。肺癌的倍增周期一般是20~400d,如果倍增速度过快,考虑是炎症;如果结节经过长时间定期复查,大小保持稳定,多为良性结节[5]。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4.
王锐  万雁雁 《山东医药》2010,50(43):90-9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肺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的关系。方法对269例肺腺癌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对灌注参数[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灌注参数与周围型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明显相关,BF和PEI随肿瘤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者BF和PEI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PTNM分期为Ⅰ、Ⅱ期者BF值明显低于Ⅲ、Ⅳ期者(P=0.001);术后转移或复发者BF值明显低于未转移或复发者(P=0.001)。结论周围型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MSCT肺灌注成像灌注参数明显相关,此为临床判断周围型肺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肺腺癌肿瘤实质中CD68~+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的分析,及肿瘤实质中Ki67指数表达情况,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侵袭能力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市胸科医院2017年间130例肺腺癌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并计数CD68~+巨噬细胞在肺腺癌肿瘤实质及间质浸润情况及Ki67指数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肺腺癌肿瘤实质内TAMs表达低于肿瘤癌旁间质内TAMs表达(P0.05)。(2)肺腺癌肿瘤实质及间质内TAMs表达与Ki67表达有相关性(P=0.0416)。(3)Ⅲ~Ⅳ期NSCLC肿瘤实质组织中CD68~+阳性TAMs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CD68~+巨噬细胞浸润情况与肿瘤TNM分期、及Ki67表达有一定相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浸润肿瘤实质及间质导致肺内炎症微环境,与肿瘤侵袭能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崔丹  张建军 《肝脏》2012,17(11):812-814
肝脏肿瘤是男性中排名第五位的恶性肿瘤,而其死亡率却位居第二位;相反在女性所患肿瘤中肝癌的恶性程度及其致死率分别排在第七和第八位[1]。原发性肝癌是肝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增高,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因而对原发性肝癌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地深化。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DKK蛋白家族的异常表达与原发  相似文献   

17.
骆敏 《内科》2012,7(3):299-30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三位[1]。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数据显示,全世界新发肝癌估计748 000例,死亡病例大约696 000人[2]。而我国肝癌年发病人数约35万,每年约有32万人死于此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肿瘤中的第二位[3]。虽然目前新的介入、放化疗等对不能手术的PLC患者有一定疗效,但早期施行手术仍是目前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肺腺癌组织中赖氨酸乙酰转移酶5[K(lysine) acetyltransferase,KAT5]和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2,MDM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通过手术切除且经过病理学确诊肺腺癌患者,留取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KAT5、MDM2进行定位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KAT5、MDM2进行半定量检测,分析KAT5、MDM2阳性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法分析肺腺癌组织KAT5、MDM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于癌旁组织,肺腺癌组织中KAT5、MDM2高表达。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KAT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39/60)、45.00%(27/60),二者比较,P<0.05;MDM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3%(47/60)、40.00%(24/60),二者比较,P<0.05。KAT5、MDM2阳性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肺腺癌组织中KAT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移性肺腺癌患者冷冻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变化,及CEA在转移性肺腺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56例肺腺癌患者,47例接受肺内肿瘤的氩氦刀冷冻综合治疗,9例接受肺外肿瘤氩氦刀冷冻姑息治疗。检测患者冷冻治疗前后血清CEA水平,同时回访所有入组患者,统计患者总体生存期。结果59%转移性肺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在治疗前异常。综合治疗组冷冻术后血清CEA水平显著低于冷冻术前血清CEA水平(P=0.0033)。接受综合疗法的肺腺癌患者中,术前血清CEA水平正常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前血清CEA水平异常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术前血清CEA水平正常患者具有较长的总体生存期。结论对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腺癌冷冻治疗患者,血清CEA检测在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肺腺癌进展到晚期时,肿瘤细胞产生大量肿瘤相关蛋白,且在血清中表达增高,加速病变的进展,此机制可能与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进入血清有关[1].吉非替尼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肺腺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是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对癌细胞增殖和分化有明显抑制[2].本研究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