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合理性成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未进行临床药师干预使用抗菌药物的外科围手术期患者80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临床药师干预的使用抗菌药物的外科围手术期患者80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不合理指标的发生率、用药时机,以及感染率和抗菌药物用药费用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组患者用药不合理指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5),预防用抗菌药物把握时间优于干预前组(P<0.05),用药时机合理性显著高于干预前组(P<0.05),感染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5),抗菌药物用药费用低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干预后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显著提高,且降低了围手术期的感染风险,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外科手术病例12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全部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单用药占92.5%,二联用药占7.5%,不合理用药71例次,主要表现为预防用药时机不当、预防疗程过长、药物选择不当、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无指征用药。结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师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白红  陈龙  官真水 《中国药业》2011,20(13):38-39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5月9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10年6月至10月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10年6月至10月的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在品种选择、使用时机及时间上更加合理,提示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大有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能够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为16.44%,外科Ⅱ类切口合理用药比例为28.0%;临床药师干预后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分别为74.22%和71.27%。结论临床药师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干预调整后,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骨科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的药学服务实践来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开展外科药学服务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骨科病区开展外科药学服务干预前(2021年1—8月)Ⅰ类手术患者156例作为对照组,干预后(2022年1—8月)即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的Ⅰ类手术患者149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药品费用,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镇痛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及抗栓药物的用药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药品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镇痛药物的用药时间和药品费用短/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质子泵抑制剂、抗栓药物的药品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层医院设立“外科药师”岗位,并开展外科药学服务能促进合理用药、控制医疗费用,对推动外科药师队伍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业民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54-155
目的:了解本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是否合理。方法:对2006年1-4月外科111例手术患者使用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合理性的评价。结果:共有196例受调查病历,其中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有111例,由此得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6.63%。结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应严格掌握各类手术预防性用药的指征;加强手术前期预防性用药的管理;限制手术后期用药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临床药师干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素芬  李玉珍  吴萍  张虹 《中国药事》2009,23(8):831-83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外科各科室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使用前2005年7~11月外科手术病历746份,参与使用后2007年11月-2008年2月手术病历521份,分别采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原理对比用药频度,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后,其选药、用药时机、用法、剂量、用药方式趋于合理,用药时间大幅缩短;各类手术日趋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要求。但仍存在选药广谱、用药疗程偏长、剂量偏大、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等问题。结论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陆剑锋 《海峡药学》2009,21(8):114-115
目的了解本院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7年5月的部分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例共135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时机、种类、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及用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为8例(5.9%),抗菌药物总应用率为94.1%,其中单一用药108例(80.0%),二联用药18例(13.4%),三联用药1例(0.7%)。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偏长,选用品种及用法用量存在不当之处。结论我院腹股沟疝外科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品种偏高档,存在无指征用药等不合理现象。有待临床药师到临床一线,帮助参与临床医师正确合理用药,使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9月的15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Ⅰ类切口50例,Ⅱ类切口100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回归顾性分析。结果:Ⅰ类手术中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过低,Ⅰ类清洁手术术后抗茵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化使用的意识,有效地降低围手术期切口的感染率和耐药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监控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创建成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为平台,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监控系统在消化外科病区运行,临床药师将此系统中出现的警示信息与患者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与医师进行交流互动,促其改正。结果:在半年时间段内,"监控系统"审查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问题31例,用法用量问题28例,共59例警示,占手术总量的3.0%。临床药师从中选出有价值警示40例与医师交流互动,医师修改率达100%。结论:监控系统能有效审查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但还需临床药师掌握相关患者病情,将不合理用药的判断建立在每个患者的临床实际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黄清莲  方素霞 《海峡药学》2013,25(1):254-255
为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随机选取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前后外科手术患者各10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指标等。结果干预后用药时机不合理由74.2%减少到4.3%,干预前抗菌素应用率为98.2%,干预后为69.8%,减少了28.4%。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伤口感染率无明显改变,但仍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偏长,剂量偏大等问题。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仍需加强对手术科室抗菌素监督。  相似文献   

12.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12月我院普外科手术病例355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的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涉及9类32个品种,其中预防用药327例,占92.11%,治疗用药28例,占7.89%。所有分析病例中单一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四联及四联以上用药的分别占24.51%、46.48%、17.46%、11.55%。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剑慧 《安徽医药》2009,13(9):1078-1080
目的了解该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调阅2008年110例剖宫产手术病历,利用EpiData软件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情况、用药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10例剖宫产患者100%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替硝唑;84.55%的患者采用术后应用抗菌药;单用抗菌药物病例为19例,二联用药病例为70例,三联用药病例为21例。结论本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给药时机不当及应用时间过长,应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4.
李波  孙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140-141
目的 分析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580例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单用比例为77.4%,二联用药比例为19.6%,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为7.8%;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约占78.4%.结论 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用药时机、药物选择、联合用药方面不规范,应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查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药事管理后,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2008年4月至12月201例和2009年4月至12月256例脊柱外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 2008年组、2009年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8.51%和85.1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009年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比2008年组明显减少(P〈0.05),但还存在用药时间长、选用药档次高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加强对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行之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强对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病历108份,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的抗菌药物共4类17种,应用前五位的分别为奥硝唑、替硝唑、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阿洛西林。单一用药11例,二联用药94例,三联用药3例。结论:我院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加强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该院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未经临床药师干预的外科手术病历180例(未干组组)及2011年经临床药师干预的手术病历180例(干预组),对比分析2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2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用药合理性、平均用药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合理用药情况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该院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内固定装置取出术围手术期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师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选取2013年3—5月62例(干预前组)和2014年3—5月77例(干预后组)骨科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其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限及费用等指标作了分析。结果:经药师干预后,围手术期患者药品平均总费用、抗菌药物平均费用均明显下降;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100.00%(62/62)降至18.18%(14/77);首剂给药时机合理率由88.71%升至92.86%;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由(1.27±0.55)d缩至(1.07±0.27)d;抗菌药物种类3类5种降至2类2种。结论:骨科内固定物取出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在药师干预下,其合理性显著提高,但与相关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尚需进一步加强用药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本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未干预手术病例260例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手术病例26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干预后用药时机不合理的比例由干预前80.39%降低到6.92%,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由干预前9.6 d减少到4.2 d;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伤口感染率无明显改变,但仍存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偏长、剂量偏大等问题。结论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在使用期间需要区分患者的病症情况,再进行用药,降低患者药物使用的剂量,避免药物使用过度,临床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但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沈建飞 《海峡药学》2011,23(1):115-117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外科各科室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使用前2006年外科手术病历412份,参与使用后2009年手术病历380份.分别采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原理对比用药频度,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使用后,其选药、用药时机、用法、剂量、用药方式都趋于合理.用药时间大幅度缩短;各类手术日趋符合卫生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要求。但仍存在选药偏广谱、用药疗程偏长、剂量偏大、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等问题,说明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