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经行伤悲菜:李××,女,32岁,1990年7月15日初诊。自诉:每次经潮时则心烦、悲伤欲哭,短则三天,长则5~6天,待月经干净后方止,至今达一年多,初始只悲而不出青且能自控,近几次大悲出声,不能自止。刻诊:精神不振,心烦易怒,胸满胁痛,善太息,带下量多,少腹坠胀疼痛,经色暗央有血块,舌质紫,古边关有瘀血点,脉沉涩。辨证为:肝郁血瘀。疏方:柴胡、夜文藤、安冬各159,ill$子、青皮、香附各129,浮小麦、龙骨、牡领各cite。甘草15g,大枣5枚。水煎服,于经后5、15、25天时各服3剂,隔日l剂。共服药9剂后,追访两个月均未…  相似文献   

2.
月经前后诸症,系指经行前后及经期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烦躁易怒、抑郁失眠、胸胁作胀、浮肿泄泻、身痛发热等,一般以经前,经期较多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经前紧张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肝为主。肝病易犯脾,肝血又需肾精滋养,病起于肝肾,累及心脾,故当疏肝养血,健脾益精为治,可选用下列食疗方1.柴郁陈皮饮:柴胡、郁金、陈皮各5g,蜂蜜适量。上方水煎取汁,兑入蜂蜜调匀,代茶频饮。每日1剂,月经前服用,连续3~5剂。可疏肝理气,活血调经。适用于肝郁气滞之经前紧张综合征。2.柴胡疏肝粥:甘草3…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新用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妇科病 ,收到很好疗效 ,介绍于下。1 经行目睑下垂 俞某 ,女 ,2 8岁 ,1995年 10月 3日初诊。经行时眼睑下垂 ,两目不能张开 ,经后渐复 ,已有数月。昨日经行 ,下垂尤甚 ,目胞浮肿 ,伴经行量多 ,身倦乏力 ,头晕 ,大便溏薄 ,脉虚大无力 ,苔薄白。此乃脾胃亏虚 ,血失所统 ,气随血陷之证。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黄芪各 30 g,白术 2 0 g,茯苓、泽泻、当归身各 10 g,柴胡、陈皮、升麻、甘草各 6 g,全虫 3g。 7剂 ,日 1剂 ,水煎上、下午分服。次月经行 ,目睑下垂与浮肿已愈。嘱每次月经前服上方 7剂 ,连服 3个月 ,随访…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72例中.年龄21~25岁者12例,26~30岁者42例,31~35岁者10例,36岁以上者8例;其中,做过1次人流者45例,做过2次以上人流者27例;闭经时间短者3个月,最长者4年。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气血两虚型24例,湿热蕴型19例,肝郁气滞型21例,肝肾阴虚型8例。2治疗方法据患者正常月经时月经周期时间,推出每次月经来潮的起止时间,将其分为4期结合辨证进行治疗。即经后期(应来之月经后第5天).经间期(月经后第11~15天),经前期(月经后第16~24天),行经期(经前3天左右)。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2.1气血两虚型:素体脾胃虚弱,加…  相似文献   

5.
逍遥散出自《局方》,原为调和肝脾而立,具有疏肝和营之功效。笔者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月经不调金某,女,38岁,1999年4月13日初诊。近期因家庭不和、家事繁忙、精神不舒,出现经期滞后。月经40天未来潮,头晕乏力,抑郁不乐,语气低调,少腹作痛,纳谷不香,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气郁结,月经后期。方用逍遥散出入。当归、白芍、熟地各15g,柴胡、茯苓、白术、阿胶、黄芪、牛膝各10g,益母草12g,薄荷3g(后下),甘草5g。2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第3天月经来潮,经期3天,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梅核气张某,女,…  相似文献   

6.
魏开科  常景 《陕西中医》2004,25(9):849-850
1 经前泄水 张某,女37岁。初诊日期:2002年5月6日。自述3年前经常自觉心情不悦,继则出现每月月经来潮前2~3d,阴道必流水2~3次.下腹部疼痛,痛则阴道流水,流水后腹痛消失,下腹部发冰,水液清稀,无特殊气味,月经量多,无血块,伴有浮肿,腰酸辣。由于病怪难以启齿.所以从未治疗。刻诊:身体消瘦,精神差,面色苍白少华,纳食一般,经常怕冷,舌质淡、边尖有齿印,苔白略腻,脉缓。证属:肝气郁结,脾肾气虚。治则:舒肝、温肾、健脾、化湿。方用:痛泻要方加味。药用:防风、香附、芡实、炒白芍、炒陈皮各10g,炒白术30g,党参、茯苓、薏仁、山药各15g,戟天20g,肉桂5g,4剂。2诊:经前泄水大减,腹痛减轻,精神好转,纳食同前,舌边尖仍有齿印,脉缓,服原方5剂。3诊:第3次月经来潮时,腹痛消失,阴道内未流水液,下腹部也不冰,纳食增加,月经量减少,唯觉精神倦怠,继用原方10剂以巩固疗效,随方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7.
笔者临床常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 ,治疗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引起的妇科杂病 ,屡获良效 ,兹举例如下。1 倒经患者徐某 ,女 ,4 4岁 ,1 992年 7月 2 4日初诊。 3个月前适逢经期与人争吵 ,情绪激动 ,此后每次月经来潮第一天 ,即出鼻血 ,色鲜红 ,第二天经量增加 ,鼻血亦多。伴胸闷 ,头晕 ,心烦易怒 ,寐差多梦 ,脉细数 ,舌质紫、苔薄黄。末次月经1 992年 7月 4日。辨证系怒气伤肝 ,肝郁化火 ,气火上逆 ,而致倒经。治宜清泄肝经实火 ,引血下行。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 1 0 g ,焦栀子、炒当归、牡丹皮、炒赤芍、炙卷柏各 9g ,炒川芎 2 4 g ,柴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笔者以龙胆泻肝汤治疗妇科多种疾患,取得满意疗效,现举2例简介如下。豆经前绕唇湿疹张某某,17岁,1996年9月20日初诊。末次月经8月25日,经行规则,量偏少。诉每届经前唇周即现湿疹,昨起湿疹又发,红肿痒痛,大便干燥,小便灼热。香质偏锋、苔薄,脉弦细。治拟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炒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赤芍、黄答、地肤子、白薛皮各10g,生地159,木通6g,生甘草3g。水煎服,日1剂。服3剂后,湿疹渐退,经汛将届,眠食正常。舌质润,脉弦细。治守前法,予龙胆草、泽泻、泽兰、赤芍、)11牛膝各109,制大黄6g,柴胡…  相似文献   

9.
<正> 1 经前、经期目衄俄某,女,40岁,1991年11月23日诊。患者近二年每逢月经来潮?~5d或经期,两目充血伴疼痛,心烦,口苦便干。眼科诊断“急性角膜炎”。辨证:肝经火盛,血不循经。治疗龙泻肝汤加减:胆草、柴胡、木通、甘草各6g,车前子、连翘、生地、赤芍、当归各15g,栀子、黄芩、丹皮、大黄各10g。5剂经回目衄止。嘱病人经前1周服上方5剂,3个月后经行常道而告愈。  相似文献   

10.
病种包括肝、肺癌及恶生淋巴瘤。用本方加味;柴胡12g.黄芩10g,石膏24g(先煎),制半夏、党参、生姜、大枣各9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5日,结果:显效(体温复常,余症明显减轻)3例,有效7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11.
笔者多年来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乳腺小叶增生、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均收到满意疗效 ,现举例如下。1 血管性头痛王某某 ,女 ,39岁 ,1998年 10月 5日就诊。该患者头痛已 10余年。月经错后 ,经前头痛加剧 ,见月经后逐渐减轻 ,曾在外地医院检查 :脑CT、脑超声、化验等均正常 ,诊为血管性头痛 ,现月经 4 0天未行 ,痛如锥刺 ,眩晕、恶心呕吐、舌质暗边有瘀血点 ,据其脉症为血瘀所致头痛。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15 g、桃仁 10 g、红花 5g、牛膝 15 g、柴胡 10 g、生地 15g、当归尾 10g、枳壳 10 g、细辛 5 g、蔓荆子 10g ,日 1剂水煎服 ,服 3剂已行经 ,头痛减半 ,按前方桃仁 5 g、牛膝 10g ,其余不变继服 4剂头痛止。下个月月经前服 7剂 ,第 3个月经前服 7剂 ,共服2 1剂病痊愈 ,随访 2年未复发。2 乳腺小叶增生高某某 ,女 ,37岁 ,2 0 0 0年 8月 2 6日初诊。患者自述 :两乳房内有如桃核大小肿块各 1个 ,病已 5年之多。时大时小 ,大时痛甚 ,有时牵引两背部 ,触之硬压痛 ,推之移动光滑 ...  相似文献   

12.
黄璇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93-693
例1:李某,女,33岁,2002年9月10日初诊.因高热10天以上,呼吸道感染收入住院治疗半个月,热退而出院.7天前开始形寒肢冷,食欲不振,四肢无力.1天前突起颜面浮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动则汗出,心悸,月经延期2周,溲少,舌淡胖且紫、苔白腻,脉细弱.血、尿、B超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此为湿邪羁留,阳气衰微,温化无权.治以温肾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味.制附子、陈皮、川桂枝各10g,猪苓、茯苓各20g,白术、白芍、泽泻各15g,苡仁30g.每日1剂,水煎温服.服5剂后浮肿消退,肢末转温,月经已潮.原方去猪苓,加党参30g,黄芪20g,以增健脾益气之力,续进10剂而愈.  相似文献   

13.
李某某,男,37岁,已婚,木工。初诊:1997年7月25日.患者形体设小,面色灰暗.近20多天阴茎勃起不衰,胀痛异常。医院检查无异常,给以江植酸、阵前坦驻等无效。求中医治疗.刻诊:脉弦有力,舌苔黄腻,便秘,尿黄,日苦.责之肝经实火,处以加味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9,柴胡109,黄羊159,振于159、泽泻209、车前子159、木通159、当归159、生地159、生甘草10g、丹参209、牛膝15s.水煎3次,分2次服,日1剂。服药2剂胀痛除,3剂而如诗.后以六味地黄丸善后.1年后随访,无复发.体会:阳举不衰,阴茎异常勃起,历时数月甚至数日不衰,即…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呃逆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治疗方法药物组成: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2g,红花10g,机壳10g,赤芍6g,柴胡3g,桔梗6g,川芎10g,牛膝1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2治疗效果40例经服上方1剂~3剂后痊愈32例,占80%。其余8例服上方无效后改为内服镇肝炼风汤而获效。3病害举冽案1:韩某,男,60岁。因左侧上肢偏瘫、左下肢活动不灵2天,于1984年11月4日入院,经CT证实为脑出血。入院半月后发生呢逆不止已3天,考虑病人脑出血较轻,病情稳定,决意投血府逐瘀汤3剂,服完1剂后,吸逆即止,患者恐复发又将余2剂服完,吸逆未再发作。案2:赵某,男,51岁。因头晕呕吐…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感师经典之法,辨证得当,屡有效验.仲景之方不仅能治本条文之病,若能体会用方之精神,移用治疗他病,亦取效甚捷.现举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经行神志异常 郑某某,女,20岁,学生.2008年7月3日初诊.患者半年来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多出现烦躁易怒,有时喃喃自语,但不喜与父母交谈,偶有不分亲疏、语言过激等表现.曾去某医院检查,未见异常.予安眠类药物及逍遥散等治疗1个月,症状均未减轻.今月经过期10余天未至,近5天昼夜不眠,大便3日未解,尿黄.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拟诊为经行神志异常.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9g,生龙骨12g,生牡蛎20g,黄芩、丹参、半夏、麦冬各10g,茯苓、党参各15g,大黄(后入)、桂枝各6g.每日1剂,水煎服.7月6日二诊:药后大便已解,月经昨晚已行,量可,色鲜,入夜后能稍安睡片刻.7月9日三诊:诉月经量已少许,诸证好转.此后在月经前以调气血水火为治,经后予以养血安神.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月经已正常,神志清明,随访多次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方含柴胡、川楝子、韭菜子各12g,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紫河车各15g.菟丝子、肉桂各10g.海马1条(研末.分冲)。肝肾阴虚去韭菜子.加龟板、黄柏;肝肾阳虚去川楝子,加制附子、白术;肝脾两虚去熟地.加黄芪、党参、白术。日1剂水煎餐后服。结果:临床治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  相似文献   

17.
李某,女,21岁.1987年2月11日就诊。患者自述婚后无性欲要求,同房时没有性感觉。结婚已近2年,未孕。时常月经不调,每月后衔3~4天。经前腹痛难忍,经来疼痛减轻。月经颜色紫黑内夹有血块。经期伴乳房胀满,头昏目眩,口苦咽干,爱发脾气。诊见脉象沉涩,舌苔薄黄、舌质稍绛。辨证:肝郁气滞,胞宫血阻。治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方用血府逐瘀汤增减:生地、当归、川穹、赤芍、柴胡、桃仁、红花、帜壳、甘草、香附、益母草、阿胶、桔梗各12召。3剂。水煎服,1剂/d。同年2月19日二诊,服药后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脉象较前流利。上方去香附…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常遇患慢性乙型肝炎的女性患者月经异常,通过疏肝凉血,健脾养肾,调理气血,通经祛淤等治法可使月经恢复正常,而其肝功能也随之改善. 1经期延长 刘某,35岁,1993年3月20日就诊.有乙肝病史1年多,近半年月经来潮10余天不止,经血鲜红,量中等,有少量血块,并伴口干苦欲饮,心烦急躁,时有心悸,小便黄赤,大便略干,胸肋胀,乳房疼痛,此次月经来第7天,舌淡红,苔略黄,脉细弦.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eRIA80%.辨证为肝脾郁热,热迫血行.治宜疏肝清热,凉血止血.药用柴胡、枳壳、赤芍、佛手、川楝子、丹皮、栀子炭各12g,地榆、生地、土茯苓各15g,白花舌蛇草、虎杖各30g,甘草6g.服5剂,经水渐止,口干苦烦渴、心烦等明显减轻,前方去地榆,栀子炭改为生用,加沉香3g.继服5剂,肋胀,乳房疼痛缓解,大小便正常.再以前方为主加减,服药36剂,月经正常.再服50余剂,查HBsAg阴性,HBeAg阴性,抗HbeRIA65%. 体会:慢性乙性肝炎患者肝郁脾弱者多,肝郁化火,热动血海,迫血妄行,因而月经色红量多.故用疏肝凉血为法,而获效.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临床上常用经方治疗妇科血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数案于下。 1 栀子豉汤合白虎汤治疗经期过长 李某,28岁。2005年8月3日初诊。患者月经延期15天,于7月23日来潮,至今12天未净,血量不多,色黑,有小血块。月经初潮14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拟清火凉血止血。栀子豉汤合白虎汤加减:炒栀子、豆豉、桑叶各15g,石膏20g,知母、侧柏、龟版胶(烊冲)各10g,生甘草6g。5剂。8月13日二诊:月经8月6日净,无不适,舌脉如上。继续中药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1993~1996年,作者采用藏药8味止血红花丸治疗鼻衄36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患者,共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6~42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IO天;其中有外伤史者8例.高血压者IO例,鼻炎13例,不明原因者5例。治疗方法8味止血红花九组成(《四部医典》音译;察用苦空加贝日市):红花ZOOg、波校瓜子SOg、熊胆3g、草毒15Og、麻黄SOg、降香IOOg、角柱膏SOg、朱砂IOg等制成九剂,每九重O.sg。服法:6~8岁每次1丸,8~14岁每次2丸,14岁以上每次3丸,每日3次,凉开水送服。Ic天为1疗程。疗效标准及结果痊愈: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