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全肠外营养液(TPN)使用情况,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1年4月、5月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分析1 200例全肠外营养液医嘱。结果存在不合理医嘱,主要集中于普外科、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和胸外科。结论临床使用TPN基本合理规范,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赵峻  时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3,(29):119-119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全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TPN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475例患者使用的TPN常用处方以及在各临床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45份全肠外营养中使用的科室主要集中于普外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结论临床使用TPN基本合理规范,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我院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全静脉营养液(TPN)处方中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我院2008年7月-2009年6月共255张TPN处方及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TPN处方设计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组分不全、配比不合适等问题。结论临床医生应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准确评定,合理设计配方,恰当地选择使用各种药物,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李明艳 《今日药学》2007,17(1):65-66
目的 了解本院全静脉营养液(TPN)的配制及使用情况.方法 通过查阅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TPN的处方和相关病例,对使用TPN 的临床科室、病人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TPN的使用符合TPN的应用原则,处方基本合理.但TPN 在临床使用不够广泛,处方过于简单.结论 鉴于TPN 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显著疗效,我院可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培训,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5.
590份全肠外营养液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TPN)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7月TPN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例患者使用TPN共590份。患者疾病以腹部手术围手术期为主,占54.74%。结论:我院TPN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TPN合理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院全静脉营养液(TPN)的配制及使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TPN的处方和相关病例,对使用TPN的临床科室、病人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我院TPN的使用符合TPN的应用原则,处方基本合理。但TPN在临床使用不够广泛,处方过于简单。结论鉴于TPN在一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显著疗效,我院可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培训,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7.
全胃肠外营养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介全胃肠外营养(TPN)在腹部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指征、配制和计算方式.方法:按照ASPEN准则筛选患者15例,采用常用的计算方法,AIO方式配制全营养混合液(TNA),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注TNA.结果:本组手术后使用TPN支持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前后使用TPN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手术后并发症减少,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缩短了住院期.  相似文献   

8.
全胃肠外营养液的合理用药分析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全胃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TPN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6月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两年我院有425例患者使用TPN,共4438份,主要应用于肿瘤科、消化内科、心胸外科、普外科。结论:我院TPN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TPN合理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全肠外营养(TPN)在临床外科许多伴有营养不良的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和并发症的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严重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1996年开展全混合营养液(TNA),三升袋(All In One)经中心静脉输入(TPN),接受治疗的病人共72例。其中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玉来  陈伦灼 《海峡药学》2012,24(2):194-195
目的 探讨全静脉营养液的组分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全静脉营养液(TPN)能供给病人足够的能量,合成人体或修复组织所需物质,使病人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度过危险的病程,减少死亡率.结论 TPN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了TPN在疾病治疗中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6—2017年糖尿病足患者139例,对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9株,构成比为40.6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86株,构成比为59.3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等较为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特别是Wagner分级较高患者应及时开展溃疡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查与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GLP-1受体激动剂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抽取内分泌科2015年12月3日-2016年12月14日使用过GLP-1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的住院病例,按照药品说明书,判断其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分类和统计,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共调查内分泌科住院患者51例,有97例次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超适应证47例次(48.45%),主要表现在联合用药方面,另有50例次(51.55%)属于用法用量超说明书。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在临床超说明书使用的现象较普遍,某些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有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刘芬  龚倩  符一岚  李花  潘勇  伍奕 《肿瘤药学》2021,11(5):624-629
目的 制定《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分析湖南省肿瘤医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合理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建立方法,结合中国、日本等国以及FDA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药品说明书、NCCN指南、CSCO指南等,制定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DUE标准,评价本院108例患者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情况。结果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适应症不合理51例(47.2%)、用法用量不合理43例(75.4%)、联合用药不合理10例(17.5%)、治疗周期内血常规监测不合理73例(67.6%)、止吐预处理不合理47例(43.5%)。超适应症使用比较普遍。108例点评病例中,符合说明书适应症9例(8.3%)、超适应症使用99例(91.7%),其中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超适应症48例(48.5%)。结论 本院建立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DUE标准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7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700例ADR报告中,共有医嘱1605条,有267份超说明书用药报告(38.1%),有416条超说明书医嘱(25.9%),类型主要为超给药频次、超给药剂量和超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构成比居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银杏达莫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结论 我院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存在。需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阐明宁波地区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inhA基因突变特征,深入分析基因突变与异烟肼(INH)、利福平(RFP)耐药关系,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比例法对889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对其中的耐药菌株提取DNA,PCR扩增,对耐药菌株katG、inhA、rpoB基因测序,分析三种基因特征及基因突变与单耐药、耐多药关联性。结果 889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现39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单耐药24例,单耐药率2.70%,15例耐多药,耐多药率1.69%。39例耐药菌株中,有14例耐多药菌株发生rpoB、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93.33%,3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20.00%,rpoB基因450位点(ser450leu)突变率53.33%,katG基因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86.67%,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93.33%。3例单耐利福平菌株rpoB基因在463位点(arg463leu)全部发生错义突变。21例单耐异烟肼菌株中有19例发生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90.47%,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63.16%,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78.95%;9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42.86%,145位点(val145gly)突变率77.77%;5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23.81%,位点较分散。另外,39例耐药菌株中,有10例发生rpoB、katG、inhA多基因联合突变,突变率25.64%。结论 rpoB、katG、inhA基因突变与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密切相关,上述三种基因在450(ser450leu)、315(ser315thr)、463(arg463leu)、145(val145gly)等位点突变是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新生儿科300例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开展新生儿科药学服务,促进新生儿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共4225名住院患者,随机抽取300名病例,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判断医嘱是否存在超说明书用药,对患儿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抽取的300名新生儿病例,共纳入5793条医嘱,涉及145种药品。按患儿人数、用药医嘱条数进行统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99.7%、59.2%。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包括未提及新生儿用药信息(68.5%)、超剂量(24.5%)、超适用人群(3.1%)、超禁忌证(1.91%)、超频次(1.1%)、超适应证(0.93%)。结论:我院新生儿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常见,一方面反映了药品说明书中新生儿用药信息严重缺乏,针对新生儿的药品太少,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提示医师要严格把握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证,减少超说明书用药,保障新生儿安全用药和规避医师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注射用氯诺昔康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和特点,为临床更加合理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汇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10个区县关于注射用氯诺昔康的ADR报告,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用药方法、使用剂量与ADR累及系统等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共收集注射用氯诺昔康ADR病例103例,符合要求病例88例:患者平均年龄48岁,多为中老年患者;男性55例(占62.5%),女性33例(占37.5%);出现ADR最长用药时间为14 d,最短用药时间为5 min内;有75例首次用药即发生ADR,占85.23%;累及系统分为9种类型,其中以皮肤和胃肠道损害多见;合理使用剂量以8 mg/次、1次/d居多,占64.77%;超说明书用药中,有25例为16 mg/次,1次/d,占28.41%;有5例24 mg/次,1次/d,占5.68%,有1例32 mg/次,2次/d,占1.14%。结论:ADR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法用量及超说明书用药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应用氯诺昔康时应格外注意。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应做好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加强用药监护,确保注射用氯诺昔康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医院外科住院病房2010—2015年万古霉素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北京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的外科住院患者的全部病例,提取详细病例信息,并对各科室使用情况、药敏送检情况、临床有效率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病例454例,其中用药不合理89例(占19.6%),治疗有效的432例,有效率95.2%;万古霉素的总用药量4263.3 g,总用药天数为3307 d,限定日剂量(DDD)为2 g/d,药物利用指数(DUI)=0.64。结论北京医院外科病房万古霉素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部分病例存在使用不规范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西京医院2015-2018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按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分级、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剂量频次、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6~60岁(55例,35.71%);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42例,92.21%);注射用顺铂(28例,18.18%)、注射用奥沙利铂(21例,13.64%)和注射用奈达铂(12例,7.7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消化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72例,46.75%)。结论 收集整理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纳总结其特点规律,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甲硝唑”并含“出血性膀胱炎”为主要检索词,对1990 年—2013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收集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10 例病例报道,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5 例患者为女性,5 例男性,平均年龄(37.70±5.10)岁,在使用甲硝唑2~3 d 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甲硝唑的剂量为0.6~1.4 g/d,停药3~7 d 后出血性膀胱炎明显好转,没有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