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43.1岁.其中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20例.记录两组内固定时间、内固定过程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内固定取出时间,观察伤u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Mercha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变化.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无骨不连发生.仅解剖钢板组2例出现局部皮肤感染、坏死,经换药、皮瓣移植后治愈;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置入后,10~12个月,参照Merchant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解剖钢板组优18例,良3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84%.Liss钢板组优,5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两组膝关节功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2例内固定松动,1例出现退钉,但无断裂;1例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例出现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Liss钢板组,例出现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相当,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应根据患者受伤情况、骨质条件、经济情况等选择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关节外科2011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2组患者TPA、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24-325
研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普通解剖型钢板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侧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钢板治疗,各个治疗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朱磊  高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7):3051-3053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探讨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手术用时、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00%)(P0.05),观察组优良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效显著,且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手术指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传统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过程中为保证骨折解剖复位,需广泛剥离骨膜直接暴露骨折端,常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2例,男26 例,女6 例,年龄18~76 岁,均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置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置入后随访行X射线检查,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30例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临床平均愈合时间14周;其中外踝手术切口浅表感染2例,皮肤刺激症状4例,螺钉断裂1例(术前X射线片无法诊断断裂),钢板远端断裂1例,腓浅神经损伤1例.按Johner-Wruhs评分法,功能优22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3%.说明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相似文献   

6.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胫骨下段闭合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5-68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和随机排列表分两组治疗,微创组(n=32)在 C 型臂 X 射线机监视下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传统组(n=36)采用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及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微创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负重行走时间早于传统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传统组(P 〈0.05)。随访10-21个月,微创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传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及力学原则,具有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等优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单侧支持钢板容易形成偏心支撑,易导致成角畸形,而若仅用外侧支持钢板又容易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目的:比较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外锁定内支持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情况相对较复杂及粉碎程度较重的外侧,内侧采用支撑钢板;内外支持组则内外侧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随访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上止血带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除完全负重时间外锁定内支持组明显早于双支持钢板组外(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与双支持钢板相比,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完全负重时间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技巧分析。方法 98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式,记录2组患者手术耗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结果 98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5.1±0.5)个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且A组下地负重锻炼的时间显著早于B组(P<0.05),A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7.8%(43/49),略高于B组的83.8%(41/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式,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时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利于骨折端的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在实际操作中需把握好手术时机及螺钉的放置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过程中为保证骨折解剖复位,需广泛剥离骨膜直接暴露骨折端,常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8-76岁,均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置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置入后随访行X射线检查,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30例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临床平均愈合时间14周;其中外踝手术切IZI浅表感染2例,皮肤刺激症状4例,螺钉断裂1例(术前X射线片无法诊断断裂),钢板远端断裂1例,腓浅神经损伤1例。按Johner-Wruhs评分法,功能优22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3%。说明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凼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635-1636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优21例,良20例,可6例,差3例,整体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2.0%;对照组优20例,良20例,可7例,差3例,整体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普通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两者疗效相近,均可达到良好的内固定效果,力学稳定性能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Schazker Ⅴ、Ⅵ型骨折常造成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等部位的损伤,且塌陷移位严重,若仅采用一侧锁定钢板,则较难支撑及满意复位。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效果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纳入76例Scha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n=38)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n=38)进行治疗,通过X射线正、侧位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对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住院时间、内固定后开始负重时间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关节强直、骨折延迟愈合、针道感染、骨折延迟愈合、膝内翻畸形多项并发症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坏死及骨不愈合多项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Rasmussen分级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5例,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后的愈合以及内固定后肩关节评分。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结果与结论:①7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个月。②治疗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肱骨头坏死的病例,其中1例出现感染经治疗痊愈,72例无肩痛,3例偶有肩痛。③Neer评分优57例,良11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7%。与其它内固定物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强度大,疗效满意,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分组,其中行MIPPO术式者42例为MIPPO组(A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式32例为普通切开复位组(B组)。结果A组较B组在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3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优良率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局部感染,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畸形愈合。A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效果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针对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治疗多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张力带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半年至4年。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治疗期间无死亡的病例发生,其中治疗组在固定时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3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胫骨上段骨折8例,中下段骨折26例,按AO分型,A型24例,B型6例,C型4例。结果:手术用时30~57min,平均48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100mL,术后肿胀消退时间2~7d,平均4d,临床愈合时间为12~19周,平均15周。有1例发生切口处湿疹,1例切口处感染,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无骨髓炎等。临床近期治疗效果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本组病例优23例,良8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2%。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法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软组织破坏少,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愈合率高,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43例,双侧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膝关节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TPA、PA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35%,略高于对照组的86.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双侧钢板内固定可进一步缩短患者骨折愈合和完全负重时间,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