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共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前、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4.6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为82.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比较,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干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9~2012年在泰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颈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指导、下肢活动指导及血栓预防知识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指定专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有针对性制订深静脉血栓干预指南等。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部骨折患者采取规范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度、住院时间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疾病康复,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对隐性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治疗的2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术期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分为两组。对照组(123例)围术期未使用低分子肝素,试验组(109例)入院后即给予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隐性出血量分别为(404.0±7.3)m L、(425.4±3.9)m 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59%)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能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隐性失血量并未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Autar量表干预护理模式按量表评估后的不同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组不同风险级别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 发生率为5.0%(4/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13/80)( P <0.05)。观察组 Autar不同分级患者中,高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22.2%(2/9);中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7%(2/26);低危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前采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患者采取预见性、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DV 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THR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收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患者具体情况,发现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5)。结论实施早期、全程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THR术后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胃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50例胃肠癌围手术期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风险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危险程度判断,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采用知识宣教、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措施进行干预。结果:150例胃肠癌围手术期患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针对胃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不同危险程度采取个体化的预见性护理,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伴有并发症先兆症状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收治入院的60例重症肝炎伴有并发症先兆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整个治疗过程中施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情绪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6.67%);干预组焦虑评分(29.38±7.35)分和抑郁评分(31.47±7.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51.36±12.84)分和抑郁评分(52.48±13.12)分,且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3.33%),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并发症护理中采用预见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和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大咯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分别为83.3%、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超选择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聂微  哈颖 《华西医学》2014,(3):539-54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151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积极的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措施,并与2010年1月-12月同样行宫颈癌手术且实施常规护理的1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验证血栓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法对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肿痛、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5例,发生率3.3%;对照组出现下肢血栓样症状者31例,发生率21.0%,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动力髋螺钉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然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各指标来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来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对性干预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对髋关节手术患者静脉血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4.76%,观察组发生率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两组患者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手术后1d和出院时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中就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深静脉血栓评估表能有效预测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从而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阑尾炎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骨科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骨科围术期患者的DVT 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手助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围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93.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肝部分切除术的围术期采取优质护理方案,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傅坤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妇科诊断为妇科肿瘤并行剖腹手术的患者326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160)和干预组(n=166)。对照组采用传统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和肢体活动等。比较两组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d内,干预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无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 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5%,护理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体位活动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及避免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9.
杨玲 《天津护理》2018,26(6):697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 Wells评分及Caprini 评分指导预见性护理对于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接受手术的患者 120 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联合评分指导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根据术后下肢血管超声筛查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程度在Wells及Caprini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术后发生2例深静脉血栓,两组在血栓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04,P=0.027)。结论:在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联合运用wells评分及Caprini评分,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此类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在血栓预防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弹簧肌力训练器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110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分为基础护理组,2011年1-12月135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为综合护理组。基础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患肢早期活动的基本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弹簧肌力训练器的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基础护理组术后经下肢血管彩超发现 DVT 16例,发生率为14.55%,综合护理组术后经下肢血管彩超发现DVT 5例,发生率为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1,P<0.05)。结论应用弹簧肌力训练器的综合干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