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腮腺炎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统计学检验(卡方检验)。结果深圳市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3.27/10万,发病高峰期处于5~7月,占全年总发病数的46.0%;年均报告男女性别比为1.78:1,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9.4%;且多为学生、托幼机构儿童、散居儿童,共占发病总数的81.5%。暴发疫情共75起,全部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结论深圳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维持在较低水平,2011~2012年增长较为迅速,2008~2012年间,疫情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暴发场所以托幼机构和学校为主,而免疫规划提高接种相对较低,应进一步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MMR)联合疫苗儿童免疫接种率,加强易感人群监测,建议对发生暴发疫情时学校启动晨检,是控制流腮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3-2016年靖西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靖西市2013-2016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2016年靖西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33例,年均发病率为8.84/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110例,占47.21%。男性148例,女性85例,男女性别比为1.74∶1;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报告病例207例,占88.84%,其中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报告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3.30%、35.19%、36.05%、3.86%。结论 15岁以下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重点防控人群,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适龄儿童腮腺炎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并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中推广2剂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蓟县2005-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7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80/10万,呈下降趋势。发病例数最多的是渔阳镇,占28.12%;3~5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占76.95%;发病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例为1.28∶1;发病年龄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模式和趋向大年龄组模式,≤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增加,占33.06%,≧20岁成人发病也占较大比例,占35.9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在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工作,做好麻疹散发和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深圳市猩红热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深圳市2006~2011年猩红热疫情资料。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猩红热发病1517例。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7.32/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1.31/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2011年发病数大幅上升,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三项职业报告猩红热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94.13%。男女比例为1.85:1。发病主要集中于1~10岁年龄段的儿童。高发期集中在3~5月份和12~1月份。结论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场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工作;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现状,分析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2年深圳盐田区学校托幼机构发生的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疫情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0~2012年深圳盐田区共报告传染病聚集性疫情66起,按病种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手足口病,28起,占42.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起,占22.7%;流感9起,占13.6%;流行性腮腺炎9起,占13.6%;水痘及其他5起,占7.6%。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报告43起,以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主;小学报告20起,以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为主,中学仅报告3起聚集性疫情。每年聚集性疫情报告数差别不大,但病种以及发生的时间分布不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卫生保健人员的数量(2个或以上)是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保护性因素(OR=0.13,95%CI=0.25~0.71),学校班级密度高是危险因素(OR=7.04,95%CI=1.08~45.98)。结论深圳盐田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防控应分类开展,托幼机构重点关注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小学注意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学校适当增加卫生保健人员数量、降低各班级的学生密度,可以减少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了解十堰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点和规律,从而探讨预防控制腮腺炎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方法运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统计,对十堰市2010年城区及周边各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714例,报告发病率为143.45/10万,与2009年比上升9.80%.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茅箭区、竹山县和张湾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合计占总病例数的68.18%.2010年4-7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的58.78%.从报告发病职业构成看,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报告发病居前三位,分别为60.90%、19.75%和7.72%,合计占88.38%.结论目前发病人群仍然以在校学生、托幼儿童为主,因此发病水平和流行强度取决于学校、托幼机构疫情的早期发现和适龄人群,要加强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的落实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描述和分析株洲市2006年-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株洲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006 -2010年法定传染病中流行性腮腺炎报告资料,应用Exce 12007对株洲市2006 -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 -2010年株洲市共登记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913例,发病率为16.22/10万.2006-2010年4-7月均呈现明显发病高峰,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47.24%-60.69%,其中2010年11-12月再次出现一个发病高峰,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31.30%.291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14岁,占全部发病人数的63.13%.发病地区分布没有差别.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发病271例,均发生在小学,5起事件从报告到结案平均时间为37天.结论 6-14岁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青壮年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宾阳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流行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宾阳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宾阳县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2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2.42/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15岁,占74.17%;发病职业以学生为主,占80.83%;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6月和10月-次年1月;5年间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疫情事件26起,全部发生于中小学校内,发病1437例,占总发病数的33.93%。结论近年来,宾阳县流行性腮腺炎持续处于较高的发病率水平,中小学校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主要人群,中小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暴发的重要场所。因此,防控流行性腮腺炎应以中小学生为重点人群,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宁夏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波动在35.45/10万-89.91/10万,2009年为最高年份,2006年石嘴山市报告发病率高达149.35/10万。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9.66%,2009年该年龄组报告发病率高达352.43/10万。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在学校,累计报告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0.86%。结论宁夏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3-14岁的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是主要发病群体,仍然为2-5年一个流行高峰的自然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水痘流行特征及规律,为水痘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0年连云港市水痘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水痘病例2 3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49/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季节呈双峰特点,4~6月份占36.01%,12月~次年1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25.12%;发病以1~15岁学生为主,占总数的77.40%;男女性别比为1.68∶1。2005-2010年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全部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连云港市水痘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少数地区发生水痘暴发流行,学校防控工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394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38/10万,其中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病率最低,分别为85.41/10万和45.04/10万。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5-7月,人群主要分布为学生(45%)、幼托儿童(23%)和散居儿童(18%),以5~9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9888例)。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腮腺炎暴发疫情共20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广州市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托幼儿童和学生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洪泽县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3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14岁,占全部病例的85.69%,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0.11%;3—5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8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3起,发病225例,占总病例数的39.75%。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管理、提高15岁以下人群腮腺炎疫苗接种率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0—2012年南宁市良庆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10~2012年南宁市良庆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2年南宁市良庆区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发病数75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3.09/10万,其中2010~2012年报告的病例数分别为:190例、402例、164例,年发病率分别为55.1/10万、116.6/10万、47.57/10万;高发月份为5~7月,病例主要集中在16岁以下儿童占87.04%,男性发病比例多于女性;发病率最高地区是大沙田经济开发区。结论:该城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国内平均水平高,应进一步加强该城区腮腺炎防控工作力度,在抓好基础免疫的同时积极对大龄儿童推广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接种,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规律与特征,提出防控应对策略。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武鸣县2004-2011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武鸣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起,以传染病突发事件为主(70.83%),其中又以流感、流腮、水痘、风疹和手足口病最为常见;食物中毒5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20.83%。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6.96%。学生和幼托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占总发病数97.48%。事件发生有较明显季节性,呈双峰分布,3~6月及9~12月为事件高发期。结论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应进一步加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点放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流感、水痘、流腮、风疹等疫苗接种工作,加强手足口病监测与预警,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习水县肺结核病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6-2010年习水县肺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习水县累计报告肺结核5 20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1.19/10万;死亡34例,病死率为0.65%。发病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06%,15~5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总病例数的75.7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3∶1。结论 2006-2010年习水县肺结核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发病以青壮年居多,农民是主要发病群体。以农村为重点,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1年济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宁市2011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济宁市2011年合计报告腮腺炎2377例,报告发病率为29.4/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县区依次为任城区、市中区、嘉祥县、金乡县、汶上县,占济宁市总报告病例数的84.9%。5-6月份发病最高。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1.63%;发病高峰年龄为3—10岁,占总病例数的57.72%。男性发病数1623例,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流腮发病具有明显职业分布,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结论济宁市各县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不同,发病率无明显城乡差异,2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是腮腺炎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6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47/10万;发病高峰分别在1月、3—7月和12月,占全部病例数的71.02%;男女性别比例为1.46:1;发病以3~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8.92%;学生发病最多,且发生2起暴发疫情,占总病例数的64.4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3—19岁为主,幼儿园、中小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流腮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池益强  马姗姗  谢群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57-1358
目的了解厦门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发病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厦门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厦门市2006~2010年共报告流腮病例3 03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05/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12月到次年1月和5~7月有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2~15岁的学生和幼托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1.44%。2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小学。结论 2008年起将腮腺炎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只能逐渐产生效果,不能快速建立起免疫屏障,短期内的发病不能很快下降。尽快出台流腮监测方案,以便积累更加丰富的发病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流腮防治措施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12年四平市腮腺炎流行病发病情况的分析。方法:对2012年四平市腮腺炎流行病进行临床监测统计,并观察腮腺炎疾病在本市的流行趋势。结果:根据四平市各区县发病情况可见高发地区为伊通县和公市岭市,分别占总病例的32.77%和29.06%,高发职业为学生,共1009例,占总病例的56.62%,其次为学龄前儿童。通过年龄性别调查本市0~20岁为腮腺炎高发年龄,占总病例的94.83%,总体男性发病率较高,为1114例,占总病例的62.5%。经统计4月和5月为腮腺炎高发季节,发病率为全年的40.01%。结论:经对腮腺炎流行病学的研究分析,有的放矢的对高发人群、年龄、区域进行重点的健康教育、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对腮腺炎疾病的明确认知以及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降低本市的腮腺炎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