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治验二则     
案一舌裂渗血王××女60岁1987年10月24日初诊。舌剥脱干燥裂纹渗血,不能食热及刺激之物,反复发作二年。经用西药抗生素,维生素及补液等法治疗,效不显反增剧。望舌面前半部剥脱无苔,尖红赤,后根有疙瘩状增生,全舌面布满纵形裂纹,渗血鲜红,脉寸大,尺细数,证属阴虚热盛。法亦升水降火,清热润燥。方选《邓才笔峰杂兴方》交加丸改汤加味。处方:制黄柏20克制苍术20克肉桂2克研末冲。黄连5克麦冬15克北沙参15克玄参15克石膏30克先煎连翘10克乌梅10克丹皮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服药二剂,舌干裂面渗血已减,进热食舌痛轻微。脉稍转和,守方去肉桂,继进6剂,舌面裂纹渗血皆愈。后瞩其忌食辛辣刺激之品,随访年余未发病。按:《千金方·心脏脉论》说:“心脏实,……肉热口开舌破”,即指舌裂而言。多见于阴虚热盛之证。舌  相似文献   

2.
舌诊作为中医望诊的组成部分,对临证辨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剥苔是临床常见舌象,表现为舌面本有舌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1] ,主要包括花剥苔、类剥苔、地图舌、镜面舌等.纵观古今医家对剥苔的认识,《伤寒论》提及"舌上胎",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对"无苔"有了记载.明清时期,《察舌辨症新法》对各种...  相似文献   

3.
健脾祛瘀法治疗小儿地图舌1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珍  周丽华  水正 《河北中医》2001,23(2):104-105
1995~ 1999年 ,我们采用健脾祛瘀法治疗小儿地图舌 12 7例 ,取得了较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诊断标准 主症 :舌苔多处剥脱 ,舌色变红 ,舌面光滑 ,周边舌黏膜呈灰白色凸起 ,病变位置游走不定。全身症状不显 ,并排除胃、肠、肝、肺等器质性病变。副症 :或有面色不华 ,气池黯 (气池位于眼平视时瞳孔直下 1寸处 ) ,纳呆 ,腹胀 ,消瘦 ,肢软 ,便溏或干而难解 ,易患呼吸道疾病。主症必有 ,副症只有 1项即可。脾气阳虚型 ,舌体胖淡 ,舌苔薄白 ,剥脱呈地图状 ,边缘隆起 ,剥脱面颜色淡 ,可见舌乳头。脾胃阴虚型 ,舌体色淡红或红 ,苔…  相似文献   

4.
地图舌是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由于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性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游走性舌炎。笔者自拟清火汤治疗地图舌效果颇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地图舌是一种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病程表现为经常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化大小和形状,又称游走性舌炎。笔者常采用清热泻火法治疗小儿地图舌,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病例郑某,女,3岁,2011年12月24日就诊。1周前不受凉后出现咳嗽,口干喜冷饮,继之舌面上出现圆形,边缘有一圈白色隆起,形如地图,伴小便黄,大便干,脉数。此乃胃热炽盛,心火上炎所致。治宜清热泻火,化痰止咳。药用黄芩8g,蒲公英8g,鱼腥草8g,连翘8g,  相似文献   

6.
<正> 刘某,男,72岁,农民。1984年1月25日初诊。自述夜间休息时梦见性交,醒后发现精液呈粉红色,无疼痛不适感。患者两颧潮红,自诉头晕,时有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按中医辨证,属肾阴亏耗,阴虚火旺,热扰精室,伤及精络,治当补肾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母黄柏各9克熟地24克山萸肉山药各12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克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连服  相似文献   

7.
<正> 自1978年起笔者对癫狂郁症应用化痰开窍,滋阴降火,健脾养心法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27例中,男230例,女197例;15~35岁308例,35岁~45岁85例,45岁以上34例;癫症19例,狂症56例,郁症352例。辨证治疗1.癫症:情感淡漠,多疑多虑,喃喃自语,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疏肝解郁,涤痰宣窍。自拟涤痰汤加味:龙齿30克,生石膏15克,胆星、菖蒲、枳壳、茯苓、陈皮、党参、半夏、甘草各10克,竹茹6  相似文献   

8.
丁振学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14-715
关于舌苔之真假与有根无根,全国不少中医教材、教科书及文献资料将两者混为一谈,如现用规划教材认为“判断舌苔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其舌象特征是“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像从舌体上长出来者.称为有根苔,此属真苔。若舌苔不紧贴舌面,不像舌所自生而似涂于舌面,苔易刮脱,刮后无垢而舌质光洁者。称为无根苔,即是假苔”。  相似文献   

9.
膀胱咳者,咳而遗溺是也。咳状颇剧,治疗有时也感棘手。笔者经治三例,报道如下: 例1.付××,女,65岁。87年4月3日诊。素患咳嗽,干咳少痰,咳时尿溺溢出,伴口干舌燥,舌淡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肺肾阴虚。治拟滋阴敛肺。处以:北沙参15克,五味子8克,麦冬、丹皮各10克,熟地18克,怀山药20克,山萸肉、茯苓、泽泻各12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王书臣教授以舌象为纲辨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经验。BOS患者出现裂纹舌为精髓亏虚的表现,治以温肾壮阳、填精补髓;溃烂舌为气机紊乱,虚火上炎所致,治以扶正理气、兼清虚火;剥脱苔为瘀毒内蕴,治以化瘀解毒为法;厚腻苔多属脾虚不运,治以健脾温运为法。  相似文献   

11.
镜面舌从虚寒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镜面舌是指舌苔骤然退去 ,以致舌面光洁如镜 ,多认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胃气将绝的危候。临床上遂大剂滋阴之品 ,少佐益气之药 ,或效或不效 ,何也 ?余认为镜面舌并非专主胃阴枯竭 ,而存在脾胃虚寒的病机。以温中健脾之药 ,每能获效。兹略述此诊治体会。  舌苔乃胃气蒸化脾湿而生。正如《辨舌指南》所说 :“舌之有苔 ,犹地之有苔 ,湿气上泛而生 ;舌之苔 ,胃气蒸脾湿上潮而生 ,故曰苔。”苔的有无与胃气的强弱有关 ,此言“胃气”乃指脾胃运化功能 ,“脾湿”应为体内阴津。若脾胃之气强盛 ,脾能“为胃行其津液” ,则舌可得胃气蒸化精微濡养…  相似文献   

12.
花剥苔,是指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形如地图而言,多见于婴幼儿,有时是继发于他病之中或之后。笔者结合临床考虑小儿花剥苔大致可分为3种证型进行辨证施治,现将其证治规律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黄连阿胶汤治疗虚火不寐刘××,女,148岁。因想念亲人,忧郁成疾,伴有头晕耳鸣,心烦健忘,曾服牛黄清心丸,龙胆泻肝丸等未获效。诊之精神萎靡,抑郁烦躁,面色潮红,两目少神,腰酸乏力,脉细数,舌红少苔。治宜滋阴清热降火法,方用黄连阿胶汤,黄连20克,黄芩15克,白芍20克,阿胶15克(烊化),龙齿15克(先煎)。药煎成后每服  相似文献   

14.
张景岳为著名医学大家,其所制新方,疗效卓著,笔者常喜用之,现举治验三则如下: 一、二阴煎验案沈××,女,44岁。头昏耳鸣,心烦不寐,胸腺、口舌灼热,四肢麻木,小便灼热频数已半年。西医诊为“神经官能症”。近来更出现失志多言,心惊胆怯,坐立不安。舌红苔薄黄,脉滑略数。病由水不制火,心火上扰、下移所致。治当滋阴降火、清心宁神:生地15克、麦冬15克、元参12克、炒川连3克、竹叶10克、炒枣仁15克、朱茯神12克、百合30克、滑石15  相似文献   

15.
乳蛾1例治验     
程××,男,54岁,干部。 1982年4月7日初诊:患扁桃体炎15年,反复发作,屡治不愈。7天前,又复作,曾就医,服中西药物未效。病后七天来我院就诊。证见精神疲乏,头晕耳鸣,虚烦不眠,腿足发冷,咽部干焮不适,有异物感。舌质红嫩,咽腭弓、舌腭弓暗红,扁桃体肥大微红。脉细而弱。诊为慢性扁桃体炎。辨证属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治以滋阴降火,清利咽喉。拟知柏地黄丸加味;知母12克,黄柏12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皮12克,玄参15克,  相似文献   

16.
<正> 镇肝熄风汤为《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笔者在临床上将其投用到肝虚阳亢、肝风内动证的不同疾病,效果较为满意,兹列数案于下。一、治头痛张某,男,42岁,农民,1984年4月13日初诊。头胀痛而昏月余,服川芎茶调散治疗罔效。诊见头痛昏胀,以巅顶及两太阳穴为甚,夜梦较多,下午面部烘热,口干而苦,大便干结,两三日一行,BP:22/13KPa,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肝阴不足,虚火浮越,风阳上扰清窍。治宜滋阴降火,平肝潜阳。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15克,玄参15克,生地10克,白芍15克,代赭石15克,生龙牡各15克,潼白蒺藜各15克,夏枯草10克,炒黄柏10  相似文献   

17.
剥脱苔在儿科临床较常见,一般多归究于过敏体质,被认为由单纯阴虚或食积所致.随着舌诊研究的深入,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对儿童剥脱苔证治规律的探讨,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地图舌是一种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由于其病损经常表现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的特点,故又称为游走性舌炎。目前相关研究认为,其发生或与营养障碍、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因素、遗传、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耳衄治验1例     
鲍××,男,年55岁,于1981年2月14日初诊。自诉:近一月来,左侧耳内出血,点滴渗出,血色鲜红不紫,耳内不痛不痒,伴有头晕、腰痠,手心灼热,舌色淡红少苔,两尺脉数有力,曾在医疗站服过消炎药未效。五官科检查:未见异常血肿等症。既往患过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手术二年余。辨证:属肾阴不足,虚火上冲所致。肾主水,开窍于耳,若肾水亏虚,相火旺盛,血为热逼,而见耳中出血。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龟板20克、生熟地各20克,怀牛膝10克、丹皮  相似文献   

20.
阎兆君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41-1641
剥脱苔在儿科临床较常见,一般多归究于过敏体质。被认为由单纯阴虚或食积所致。随着舌诊研究的深入。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对儿童剥脱苔证治规律的探讨,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