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药物包封率测定的 HPLC 法。方法:采用离心超滤法分离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中的游离苦参碱,以 HPLC 为分析手段对纳米粒包封率进行测定评价。色谱条件:采用 Kromasil C_(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6:94);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温度:25℃。结果:采用离心超滤法分离,HPLC 法测定,可达到游离苦参碱与纳米粒的有效分离,苦参碱峰与溶剂峰分离良好,苦参碱浓度在6~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在95.06%~100.9%之间,日内 RSD 和日间 RSD 均小于2%(n=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药物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口服多烯紫杉醇纳米粒溶液并用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口服多烯紫杉醇纳米粒溶液,建立HPLC法测定纳米粒药物的含量,进行方法学验证并计算其载药量。结果多烯紫杉醇质量浓度在0.20~3.40mg·mL~(-1)(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仪器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值为3.20%(n=5)。平均载药量为3.84%,RSD值为2.27%。结论 HPLC法可用于测定该纳米粒多烯紫杉醇的载药量。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A立方晶纳米粒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环孢素A立方晶纳米粒、考察其理化件质,并测定其包封率.方法 采用热熔-凝胶分散法制备环孢素A立方晶纳米粒,用葡聚糖凝胶柱法分离立方晶纳米粒与游离的环孢素A,并测定环孢素A立方晶纳米粒的包封率.结果 所制环孢素A立方晶纳米粒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31.1±2.78 nm,形状较规整;体外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5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5.67%,RSD=1.04%(n=3),测得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90.9%.结论 所制样品的重复性好、包封率高,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和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和其他组织中苦参碱的浓度,研究苦参碱纳米粒在小鼠体内心、肝、脾、肺、肾等组织的分布。方法在血浆和组织样品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采用乙醚提取处理,以甲醇(每100mL甲醇加3μL三乙胺)为流动相,AICHROM-SiO2柱分离,检测36只健康小鼠分别给予苦参碱溶液和苦参碱纳米粒后各时间点的血浆及组织样品中苦参碱浓度,并评价苦参碱纳米粒的小鼠体内靶向性。结果苦参碱在血浆中线性范围是0.1~5.0μg.mL-1,在组织中线性范围是0.1~10.0μg.g-1,日内日间RSD均〈10%。苦参碱纳米粒和苦参碱溶液的肝靶向效率分别为42.78和21.55,相对摄取率为6.31,肝内药物峰浓度比为2.19。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快速、准确、专属、灵敏,苦参碱纳米粒具有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姜黄素液晶纳米粒大鼠的口服吸收。方法:采用热处理-高压匀质法制备姜黄素液晶纳米粒,利用HPLC测定血浆中姜黄素浓度,DAS 2.0软件处理数据,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液晶纳米粒口服吸收符合单室模型;与原料药组相比,姜黄素液晶纳米粒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95.56%。结论:液晶纳米粒显著提高了姜黄素的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供口服给药的胸腺五肽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thymopentin-poly lactic-co-glycolicacid;TP5-PLGA)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物理性质进行考察。方法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P5-PLGA纳米粒,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用L16(45)正交设计优选纳米粒制备的处方工艺条件,用HPLC法测定胸腺五肽的含量,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用动态透析法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征。结果正交设计确定纳米粒制备的最优处方工艺条件为胸腺五肽质量浓度50 g.L-1,载体材料PLGA质量浓度100 g.L-1,乳化剂PVA质量浓度20 g.L-1;优化处方与工艺制备的纳米粒为规整的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50.3±9.6)nm,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2.403±0.066)%与(28.12±0.60)%;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前5 h药物释放(31.27±1.5)%,存在一定突释,4 d累积释药量为(43.60±2.3)%。结论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制备胸腺五肽纳米粒工艺简便,制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体外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影响盐酸维拉帕米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成型工艺的参数,并评价优化工艺后所制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O/W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维拉帕米PLGA纳米粒(VRP-PLGANP),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系统考察PLGA浓度、PLGA/VRP质量比、PVA浓度、有机相中丙酮浓度、外水相pH、内外相(O/W)体积比、探头超声时间、旋蒸时间共8个参数对纳米粒成型工艺的作用规律.结果 用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78%±6.32%和22.75%±1.48%、平均粒径为150.4±6.9 nm、PDI=0.070±0.018(n=3),体外释放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结论 所用方法可用于制备载两亲性药物的PLGA纳米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用 Box-Ben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通过包封率、微观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对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香叶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最优处方组成:表面活性剂浓度3.39%,棕榈酸浓度0.116%,脂药质比为21:100,制备的香叶木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澄清透明,带淡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91.73±3.18)nm(n=3),PDI为0.228,电位为(-11.46±0.74)mV(n=3);包 封率为95.13%,载药量为9.04%;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粒大小均一,呈球形或类球形。 结论 该处方可用于香叶木素固体脂 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雌二醇鼻用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鼻黏膜吸收动力学.方法 以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壳聚糖(CS)制成纳米粒,通过离子凝胶化法制备雌二醇(E2)壳聚糖纳米粒,分别用动态光散射法仪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高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透析袋法对其体外释放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模型,考察了质量浓度分别为3.86、7.20、24.75、32.74、51.62 mg·L-1的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的鼻黏膜吸收动力学.结果 当m(CS):m(TPP)在3:1~7:1之间时,可以形成壳聚糖纳米粒,5:1时得到得纳米粒最佳,平均粒径为(279.1±7.2)nm.随着E2质量浓度的增加,包封率有降低的趋势;E2在前2 h内发生突释现象,12 h释放量达80%以上.在循环液体积为5 mL、流速为2.5 mL·min-1下,不同质量浓度的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鼻黏膜吸收速度常数不同,且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通过离子凝胶化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外观呈半透明状,粒径较为均一,有一定的缓释效果,鼻黏膜吸收具有浓度依赖性,一定质量浓度条件下的吸收动力学过程为符合零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两亲性脂质分散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各种几何形态构成的药物输送载体正成为制剂载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是一定浓度的两亲性脂质分散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含双连续水区和脂质区的闭合脂质双层“蜂窝状(海绵状)”结构,该独特的内部双水道结构和巨大膜表面积使其能够包封各种不同极性和剂量的药物,具有多样化的药物包裹性。作为药物载体,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还具有载药量大、保护多肽蛋白类药物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可口服、局部黏膜和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在多种剂型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展望了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新型药物载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及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固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以白蛋白质量浓度(X1:1ρ,g.L-1)、阿霉素的质量浓度(X2:2ρ,g.L-1)、pH值(X3)及白蛋白理论交联度(X4,%)为考察对象,以纳米粒平均粒径(Y1:d,nm)、zeta电位(Y2:V,mV)、载药量(Y3:w1,%)和包封率(Y4:w2,%)为评价指标,以四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制得纳米粒的形态。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工艺为:白蛋白质量浓度为17 g.L-1、阿霉素质量浓度为2 g.L-1、pH值为9、白蛋白理论交联度为125%。以此条件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1±0.43)nm,zeta电位为-(18.8±0.21)mV,载药量为(21.4±0.70)%,包封率为(76.9±0.21)%,均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设计并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光甘草定醇质体与立方液晶纳米粒,通过测定2种纳米制剂在离体豚鼠皮肤中的滞留量优选出适合光老化经皮给药的制剂。建立光老化模型,通过观察优选制剂对豚鼠光老化模型的治疗效果来评价药物的疗效。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光甘草定醇质体,高压均质法制备光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利用Franz扩散装置考察光甘草定醇质体、立方液晶纳米粒凝胶离体鼠皮中的滞留量,优选出光甘草定经皮给药治疗光老化的纳米制剂。紫外线照射背部剃毛豚鼠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基质(给予空白凝胶0.5 g/只)组、维甲酸(阳性对照,0.5 g/只)组和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凝胶高、低剂量(0.50、0.25 g/只)组,治疗2周后,通过肉眼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等评价其治疗效果,用水份测定仪观察其对豚鼠皮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 2种纳米制剂凝胶的鼠皮滞留量最高者为光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凝胶。豚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建立成功,HE染色、Masson染色等结果表明光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对光老化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光老化皮肤的含水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光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在离体鼠皮中的滞留较高,对豚鼠皮肤光老化模型治疗效果显著,为光甘草定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处方。方法以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星点设计对显著性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以效应面法选取较好的工艺条件进行预测。结果以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美斯地浓投药量为49.20 mg,PLA浓度为3.31%,PVA浓度为3.41%。制备的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51.98±1.28)%和(7.01±0.31)%(n=3),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相差<2%。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制备工艺,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最佳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HPLC测定龙血竭脂质纳米粒中龙血素A的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方法采用DiamonsilTMC18(20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38∶62)为流动相,流速为1.3 mL.min 1,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40℃,测定样品中龙血素A的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结果龙血素A于0.135~5.4μg.mL 1内有良好线性关系,Y=33.694X+1.589 8(r=0.999 9)。低、中、高3个浓度的日内RSD分别为2.70%,2.36%,1.48%;日间RSD分别为2.70%,2.61%,1.97%,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9%,平均包封率为89.59%。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龙血竭脂质纳米粒中龙血素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立方液晶载体将奥昔布宁制成一种高渗透性的纳米经皮给药制剂。方法 采用超声法制备奥昔布宁立方液晶纳米粒(OXY-CS)。以粒径、多分散指数、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搅拌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单油酸甘油酯/泊洛沙姆407(GMO/F127)质量比、载体(GMO+F127)/药物质量比及药物浓度;以累计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为评价指标,考察药物浓度、促渗剂、凝胶基∶质种类对皮肤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制得的OXY-CS分别在搅拌温度50℃、搅拌时间30 min、搅拌速度1 000 r/min、超声时间10 min、超声功率100 W、GMO/F127质量比2体/药物质量比3≥3%时具有较高的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OXY-CS中添加促渗剂不能提高药物的累计渗透量。以卡波姆为凝胶基质制得的奥昔布宁立方液晶凝胶剂皮肤渗透性显著优于其他凝胶基质。结论 本研究将奥昔布宁制备成一种立方液晶凝胶剂,有望能改善口服给药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鼻黏膜吸收动力学。方法 以三聚磷酸钠( TPP) 为交联剂,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壳聚糖(CS) 制成纳米粒,通过离子凝胶化法制备雌二醇(E2)壳聚糖纳米粒,分别用动态光散射法仪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高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透析袋法对其体外释放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模型,考察了质量浓度分别为3.86、7.20、24.75、32.74、51.62 mg&;#8226;L-1的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的鼻黏膜吸收动力学。结果 当m (CS) : m (TPP)在3:1~7:1之间时,可以形成壳聚糖纳米粒,5:1时得到得纳米粒最佳,平均粒径为(279.1±7.2) nm。随着E2质量浓度的增加,包封率有降低的趋势;E2在前2 h内发生突释现象,12 h释放量达80%以上。在循环液体积为5 mL、流速为2.5 mL&;#8226;min-1下,不同质量浓度的雌二醇壳聚糖纳米粒鼻黏膜吸收速度常数不同,且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通过离子凝胶化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粒外观呈半透明状,粒径较为均一,有一定的缓释效果,鼻黏膜吸收具有浓度依赖性,一定质量浓度条件下的吸收动力学过程为符合零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微量 DNA 含量测定方法,用于载基因纳米粒中 DNA 的含量和包封率测定。方法:利用 SYBR Green Ⅰ与 pD-NA 结合后能激发出强烈荧光,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荧光强度建立标准曲线,测定载基因纳米粒提取液中的 pDNA 含量,计算纳米粒的包封率。结果:SYBR Green Ⅰ荧光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0.188 ng·mL~(-1),线性范围20.375~1062.5 ng·mL~(-1)(r=0.9998),高、中、低3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1.0%,97.5%,99.6%;RSD 分别为1.26%,1.09%,1.19%(n=3);日内精密度的 RSD 分别为2.13%,1.88%,2.25%(n=5);日间精密度的 RSD 分别为3.86%,4.97%,3.41%(n=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可用于载基因纳米粒中 pDNA 的含量和包封率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除湿止汗散,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干燥、粉碎的工艺制备除湿止汗散;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苦参、蛇床子、薄荷脑、冰片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君药苦参和蛇床子中苦参碱和蛇床子素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明显,无干扰,重复性好;苦参碱和蛇床子素分别在0.77~15.4μg,0.15~3.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和r=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6%(RSD=0.69%),99.03%(RSD=0.96%)。结论: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中南药学》2015,(11):1132-1136
目的为了提高人参皂苷Rg3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研究人参皂苷Rg3 PLGA纳米粒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粒,HPLC测定人参皂苷Rg3的含量。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工艺。结果人参皂苷Rg3 PLGA纳米粒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PLGA浓度为10 mg·m L-1,人参皂苷Rg3浓度为3 mg·m L-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3。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6.1 nm,包封率为87.29%。结论该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人参皂苷Rg3 PLGA纳米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制剂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热熔乳化-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同时利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剂处方,并通过微观形态、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 I)和Zeta电位、体外释药行为对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性质进行了评价。结果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优处方构成:单硬脂酸甘油酯质量浓度为55 g·L~(-1)、大豆卵磷脂质量浓度为45 g·L~(-1)、脂药质量比为35∶1,制备的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澄清透明、略带乳光状;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纳米粒大小均一,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测得平均粒径为(127.4±31.6)nm,Pd I为0.238,Zeta电位为(-11.5±0.9)m V;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在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5.3%。结论该处方可用于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