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调查了顺义区南法信镇15岁及以上居民606人。结果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2.73%;居民的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自感病轻占居民未就诊原因的55.71%。自我医疗的占27.14%;一年内,居民经常去看病的医疗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占77.53%。结论自感病轻和自我医疗成为居民未就诊的主要原因,农村居民获得的卫生服务大部分来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和投入。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分层整群抽样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措施和方法,为培养适合我国城乡社区需求的适宜卫生人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困东西南北中的13省(直辖市、自治区)26个县(市)52个村中抽取1200户共计4190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居民两周病伤率为27.92%。在两周病伤者中,有32.72%的患者选择找医生看病,有20.46%不采取任何措施,在患病后未采取措施的原因中,大多数患者认为病情较轻,占78.83%,其次是“经济困难”,占36.49%;居民半年慢性痫患病率为24.86%,其中以腰腿疼痛的患病率最高,占7.75%,其次为高血压,占5.48%;居民一年内在乡级卫生院就诊率为43.91%,在村卫生所就诊率为61.54%;居民患病后去卫生机构和找医生看病的占69.97%,采取“不理会”的占8.39%,自己买药吃的占20.77%;患病后就诊医疗机构首选“离家近”的占60.98%,其次是“价格便宜”,占34.02%:半数以上居民(占57.28%近三年内未作过任何体检,不定期体检的人数位居第二(占28.26%)。被查者中,有2495人(占64.19%)是从电视、报刊书籍和广播等途径经常获取保健知识;有67.29%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定期的健康检查;认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一般的分别占56.31%和61.72%,较好以上的分别仪占33.07%和24.63%。结论中国农村居民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保健行为需要正确引导,基层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和眼务念噬急需改善。同时提示,为农村培养适宜卫生人才已成为政府及高等医学院校当前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徐州市社区首诊医改背景下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以及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徐州市1028名老年居民2周内患病及就诊状况、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影响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徐州市社区老年居民2周内患病率29.56%,患病老人2周内的就诊比例61.00%,门急诊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为52.30%;90.08%的老年人可以在15 min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龄、经济水平、是否患有慢性病、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社区医生技能水平的满意度是影响社区老年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重要因素.结论 徐州市社区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还有待提高;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是吸引老年居民选择社区基层机构就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影响结核患者及时诊治的原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结核病可疑者需要就诊时的基本就诊途径和不能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对彰武、新宾、凌源三县的普通居民、肺结核病患者、肺结核病可疑者分别进行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调查发现在我省66.3%农村居民在需要就医时会首先选择到村卫生所或私人诊所就近就诊,只有5.4%的农村居民会选择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近1/3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存在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但是在结防机构确诊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结论:影响农村结核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治的主要原因:(1)自我保健意识差;(2)经济原因;(3)交通不便;(4)心理恐惧;(5)结核病防治知识缺乏;(6)医疗机构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因此要加强结核病防治中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接诊医生也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减轻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民医疗服务的经济可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余杭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管理者与职工对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服务区内农村居民的满意情况;为推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调查6个社区卫生服务试点站点的基本情况、服务开展、经济运营、管理制度、服务人员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看法、居民就医状况及满意度等七方面情况。结果和结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具有战略性、方向性的重大改革,是一条既符合余杭区情又遵循低成本-高效益原则的卫生事业发展之路。社区卫生服务在农村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居民就医行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长清区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71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5.3%居民患小病后未就医,7.4%的居民选择到大医院,13.2%的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0%选择到私人诊所;不同性别、年龄、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与居民就医行为有关。[结论]只有提高社区医护人员水平,改善就诊环境,才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康复期出院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状况.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综合医院手术患者278例,采用电话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在出院后进行随访,了解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资料完整的257例患者中熟悉社区卫生服务49例占19.1%;部分了解98例占38.1%;其中曾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57例占22.2%;未接受过服务200例占77.8%.257例患者出院1周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分析显示,出院后接受社区服务59例占22.9%.患者未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总共123例次选择,其中46例次占37.4%因为对社区服务不了解;49例次占39.8%因为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水平;其他如不方便等原因28例次占22.8%.257例调查者中,希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178例占69.3%,持无所谓态度的患者73例占28.4%,不希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患者6例占2.3%.结论 目前我国手术康复期出院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仍然较低,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是未选择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综合医院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山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的现状,为农村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山市某两镇15550名居民健康调查和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中山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行为习惯、就医意向等相关情况。结果中山市农村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46.23%,排在前5位的是: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关节病,其患病率分别是30.8%、11.9%、8.5%、8.1%和6,5%;不良行为习惯排在前3位的是高脂饮食(58.9%)、吸烟(25.6%)和饮酒(15.3%);就医意向方面;有66.0%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有81.3%的居民曾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坐着工作(OR=1.704),高盐饮食(OR=2.752),高脂饮食(OR=2.497),吸烟(OR=1.932),饮酒(OR=1.354),经常熬夜(OR=1.213)是农村居民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OR=0.417)和常吃蔬菜水果(OR=0.318)是慢性病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山农村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农村居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倡健康的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10个社区,2 026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中有73.1%的居民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41.6%,就诊率为64.4%,56.1%居民首选的就诊机构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其服务态度好、方便居民就诊、价格合理,是社区居民首选就诊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患病后自我医疗和不医疗的危害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病居民的就医率。  相似文献   

10.
邓思东  梁赤波 《护理研究》2008,22(8):2088-2089
[目的]调查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群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东莞市莞城区光明社区582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老年人2周患病率为58.2%;慢性病患病率为79.1%,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常就诊医院为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需求最高的是健康咨询,其次是定期健康检查,家庭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最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快捷、服务态度好、有自己熟悉的医生。[结论]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出现“实际需求高,主动利用少”的现象,社区医护人茄应井展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东营市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就医行为及社区卫生服务状况调查表”调查东营市4个社区400名居民的就医行为。结果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0份,有效回收率为80.25%。63.0%居民患小病后未就医,选择到大医院就诊的占12.7%,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占14.2%,选择到私人诊所就诊的占1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医疗费用的支付形式的居民就医行为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1.0,106.5,16.3,31.8;P〈0.01)。不同年龄阶段居民选择医疗机构的考虑因素及对社区服务中心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5.7,44.7;P〈0.01)。结论整合资源,构建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费制度,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罗湖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问卷和体检方式,调查600名老年人的文化程度、疾病史,日常生活能力、个人健康行为和卫生服务需求等。结果 发放凋查问卷600份,回收575份,回收率为95.8%。身体健康者占27%,患有不同疾病者经药物治疗症状已控制无需服药者占60%,需靠药物维持者占13%。其中高血压占31.0%、冠心病占16.7%,骨关节病占11.5%,消化道溃疡占7.8%、高血脂占7.5%、糖尿病占7.0%。老年人中42.3%需要定期体检,24.9%需要健康指导。结论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疾病控制水平较差,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不足,给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多方面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固原市10个小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固原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对社区卫生资源的需求情况,以期为老年人开展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固原市10个小区内442名60~8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前4位依次是骨关节病(31.%)、高血压(27.6%)、冠心病(13.6%)、糖尿病(7.2%);不良生活方式主要为缺乏体育锻炼(26.7%)、吸烟(32.8%)、喜吃甜食(30.5%)、经常吃过热食物(33.5%);居民患病未就诊原因中以经济困难者最多,占23.6%。社区护理需求中,以上门服务(26.9%)和体格检查为主(26.9%)。结论固原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不甚理想,存在较多不良生活方式,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单一,社区护理需求多样化,接受社区卫生服务顺应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应立足本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慢性病管理,建立新型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接受社区卫生服务顺应性,促进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意向。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社区内60岁以上居民的卫生服务意向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22人中81.99%患慢性病,高血压患病率55.71%,对预防保健知识知晓率很低,卫生知识来源以广播电视和书报为主要渠道,去三级医院就诊的主要困难是费用太高、拥挤、等待时间太长,对社区就诊的主要意见是设备条件简陋,缺乏可信任的医生。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受到老年人欢迎,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南京市西部城郊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情况,我们对该地区15岁以上居民80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为31.5%,两周就诊率59.9%,64.6%的受调查者近两年内没有接受健康体检。当身体不适时,34.2%居民选择自我医疗。在35岁以上的妇女中,58.3%没有接受乳房检查,63.9%没有接受宫颈涂片检查。提示我们社区居民潜在的卫生服务需求市场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16.
烟台市居民自感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31-33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自感健康及其影响的因素。方法:于2004—05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烟台市5城区城市居民和10个乡村居民各1050人采用自制居民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主要包括被调查居民的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医疗卫生保健状况、饮食状况、参加体育健身情况、健康知识以及居民吸烟饮酒情况等内容。在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基础上依据本调查中变量自感健康状况具有有序等级,采用有序多项响应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累积比数比(OR)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100份,其中城市居民调查1050份,收回有效问卷1034份.有效率98-48%,乡村居民调查1050份,收回有效问卷953份,有效率90.76%,总体有效率为94.62%。①城市居民中,自感健康状况良好的居民占70.5%,一般的占27.1%,不好的占2.4%。乡村居民中,自感健康状况良好的居民占63.8%,一般的占31.7%,不好的占4.4%。城乡居民之间自感健康状况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2.841,P=0.005)。②影响城市居民自感健康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医保制度、吸烟和饮酒、参加体育健身情况,健康知识评分情况;影响乡村居民自感健康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人均收入、职业、吸烟和饮酒状况、饮食评分和健康知识评分。③影响城市居民精神状况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体育健身状况、健康知识评分、吸烟;影响乡村居民精神状况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人均收入、职业、吸烟与饮酒、健康知识评分。④影响城市居民身体状况的因素有:年龄、性别、人均收入、职业、体育健身状况、饮酒;影响乡村居民身体状况的因素有年龄、性别、职业、饮酒。结论: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城乡居民自感健康的主要因素,人均收入水平越高。自感健康状况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自感健康越好,不同的职业和医保制度对居民的自感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吸烟和饮酒对自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体育健身、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全面的健康知识对自感健康产生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知识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深入地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促进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我们于2004—05对顺义区南法信镇居民进行了健康状况、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唐山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调查于2005-03/04在唐山市铁路楼居委会完成。选择该小区45岁以上、能正常回答提问的中老年居民321名,均自愿参加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通过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项目包括基本情况、体力活动、健康服务及卫生要求、社区卫生需求、饮食方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知识及生活质量等。结果:调查321名中老年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社区中老年居民的文化程度及卫生需求:该社区中老年人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初、高中以上学历比例为75.9%);67.5%的居民希望获得保健知识;87.5%的居民赞成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②社区中老年居民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25.8%的居民不知道含胆固醇高的食品或回答错误;39.5%的居民不清楚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41.4%的居民不清楚食盐的正确摄入量;29%的居民不认为食盐会对血压造成影响。(3)社区中老年居民对慢性病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长期高血压会导致的疾病为20.7%;血脂高可能导致的疾病为23.3%;自己的血脂水平为46.7%;自己的血糖水半为53.3%。结论:该社区居民对饮食常识和慢性病保健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很有必要,主要内容应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慢性病。但针对该社区居民学历层次不高的特点,健康教育的方法要直观、通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云南省楚雄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云南省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楚雄市三个乡镇1228户共5449名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楚雄市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7.7%,慢性病患病率5.1%;未就诊率为10.5%,未住院率为5.1%.造成需要和利用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居民健康意识不强、经济困难.结论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会影响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经济状况、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则会影响到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关注妇女、老年人等弱势人群的健康状况,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是改善需要和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民就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障形式,公费医疗所占比例最高,48.41%,自费的次之,占26.06%。在选择就诊医疗单位时,在岗、下岗、离退休及无业人员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居民选择医疗单位的主要原因是定点和距离远近,分别占37.26%、35.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