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分别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治疗组(n=24)。治疗组口服阿那曲唑(1 mg/d)联合唑来膦酸4 mg静滴;对照组口服阿那曲唑(1 mg/d)联合帕米膦酸二钠60 mg静滴,28 d为1个周期。观察两组骨痛缓解情况、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无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d,SRE)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 d后对照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骨转移灶清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中位无SRE生存时间为17.4个月和22.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和35.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肌肉及骨酸痛等,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与化疗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例DLBCL化疗耐药患者为化疗耐药组,30例DLBCL化疗敏感患者为化疗敏感组,2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测定两组DLBCL患者治疗前、中、后及对照组血清中IL-2、IL-6、IL-8、IL-10、TNF-α、IFN-γ水平。结果 化疗耐药组患者血清中的IL-6、IL-10治疗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患者治疗前和对照组表达水平(P值均<0.05),治疗缓解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2、P=0.015)。DLBCL复发耐药时,患者血清中的IL-6、IL-10又高于缓解时水平(P=0.004、P<0.001)。化疗耐药组Ⅲ~Ⅳ期患者治疗前IL-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其他细胞因子IL-2、IL-8、TNF-α、IFN-γ水平在化疗耐药组、化疗敏感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患者血清中的IL-6、IL-10表达水平的高低与DLBCL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可能与DLBCL细胞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lA)大鼠血清中自介素17(IL—17)、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的作用,了解其加重骨关节病变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C1A大鼠模型,分为阿那曲唑组、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用排水法大鼠关节炎足体积变化,放射线分析大鼠关节病变情况,并用ELISA法分析C1A大鼠血清中IL-17、RANKL及RANK和OPG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卵巢切除组比较,阿那曲唑组大鼠关节病变加重(P〈0.05),血清中IL-17、RANKL表达增加,OPG的表达显著降低,RANKL/OPG比值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IA大鼠模型中,阿那曲唑可增加大鼠衄清中IL-17、RANKL的表达,而抑制OPG的表达,导致大鼠关节病变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收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服用阿那曲唑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构建预测模型以评判继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 并验证其应用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3 年 5 月至2014 年 4 月期间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使用阿那曲唑行内分泌治疗的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为研究队列,搜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为期 36 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转归。依据随访结果预判继发 OP 风险的影响性指标,并分析继发OP 时间窗以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应用性。结果 最终搜集252 例符合本次临床试验要求 的乳腺癌患者,其中12 例患者失访、75 例患者继发OP、165 例患者于随访期内骨密度正常或相对正常。Cox 回归分析显 示,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继发OP 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绝经时间、服用阿那曲唑时间、服用双磷酸盐时间、碱 性磷酸酶含量组成,其中绝经时间及服用阿那曲唑时间为危险性因素,服用双磷酸盐时间及 ALP 含量为保护性因素;服用 阿那曲唑时间≥3.017 年、服用双磷酸盐时间<1.878 年的患者,继发OP 的时间窗更短,其临界值具有显著评判效能。结 论 绝经时间、服用阿那曲唑时间、服用双磷酸盐时间、ALP 含量是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继发 OP 的独立影响因 素,且服用阿那曲唑时间≥ 3.017 年、服用双磷酸盐时间< 1.878 年为衡量本病患者继发 OP 的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94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女性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6.结果 观察组IFN-γ、IL-2、IL-4和IL-6水平分别为(52.13±9.55)pg/ml、(38.70±8.96)pg/ml、(27.61±6.22)pg/ml和(32.16±7.81)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患者IFN-γ、IL-2、IL-4和IL-6水平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Ⅱ期患者IFN-γ、IL-2、IL-4和IL-6水平高于Ⅰ期患者(P﹤0.05);不同分化程度患者IFN-γ、IL-2、IL-4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IFN-γ、IL-2、IL-4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动态平衡紊乱,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卵巢去势药物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应用阿那曲唑 1 mg,每日1次, 连续口服4周为1个周期;戈舍瑞林 3.6 mg, 每28 d注射1次。所有患者按期评价疗效并分析预后。结果 临床获益率为52.4 %(23/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PFS)为8.3个月(95 % CI:5.3~11.2个月)。按治疗前是否接受过解救化疗分组,未接受解救化疗组(21例)PFS优于接受过解救化疗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9个月比5.8个月,P=0.048)。结论 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案;对于激素依赖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可以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在不同阶段的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阶段IFN-γ、IL-10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IL-4的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组IFN-γ降低,IL-4、IL-10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初诊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期、中期、长期缓解组的IFN-γ依次增高,IL-4、IL-10依次降低.短期缓解组IFN-γ降低,IL-4、IL-10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期缓解组、长期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在不同阶段IFN-γ、IL-4、IL-10的水平不同,随着不同免疫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检测IFN-γ、IL-10、IL-4的水平有助于评价机体的免疫功能,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那曲唑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53).观察组予以阿那曲唑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阿那曲唑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和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24.4%(11/45),低于对照组的45.3%(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那曲唑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早期乳腺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外周血中Treg(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集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10天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以及CD3 、CD4 、CD8 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ELL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4.75±1.60)%较化疗前(5.59±1.81)%减少(P<0.05),且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数量以及绝经状态无关(P>0.05).化疗前后CD3 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64.690±7.469)%,(64.357±9.356)%(P>0.05).化疗前后CD4 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8.048±10.671)%,(36.536±9.664)%(P>0.05).化疗后CD8 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28.129±10.900)%较化疗前(24.876±6.631)%升高(P<0.05).化疗后CD4 /CD8 (1.506±0.691)较化疗前(1.680±0.704)降低(P<0.05).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浓度较化疗前降低,而IFN-γ浓度增高(P均<0.05).化疗前后Treg细胞比例变化与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和IFN-γ浓度变化无关(P>0.05).结论化疗可使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瑾  张霄蓓 《实用肿瘤学杂志》2010,24(4):305-307,32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自2003年起,医学界一致认为,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时,辅助内分泌治疗(来曲唑、阿那曲唑等)是与化疗同样重要的治疗方式。但不幸的是,辅助内分泌治疗会导致骨矿物质密度的降低,从而导致骨折发生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7例(Ⅰ期5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4例)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IL-4、INF-γ水平。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腺癌患者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性降低(P=0.000),且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0);②CD4+/CD8+比值与CD16+CD56+比例在肺腺癌Ⅲ、Ⅳ期组明显低于Ⅰ、Ⅱ期和正常对照组(P=0.000);③与肺癌Ⅰ、Ⅱ期及对照组相比,Ⅲ、Ⅳ期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INF-γ水平明显降低(P=0.000);Ⅳ期IL-4水平高于Ⅲ期(P=0.003),INF-γ水平低于Ⅲ期(P=0.03)。[结论]不同临床分期肺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可反映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2.
曾敏 《抗癌之窗》2014,(2):43-45
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是绝经后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标准用药,包括非甾体类和甾体类,其中阿那曲唑、来曲唑属于非甾体类AIs,依西美坦属于甾体类AIs。在乳腺癌患者AIs类药物长期辅助治疗中,肌肉关节疼痛、骨丢失事件、血脂异常及心血管事件是需要临床医生关注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s)。在乳腺癌患者的长期内分泌辅助治疗中,有效管理上述不良事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应用kupperman评分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24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价,并比较用药前后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8例患者更年期综合征等级加重(P=0.008),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关节痛、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头晕和疲倦乏力,1例患者治疗后抑郁症状加重,但无一例因不良反应停药。结论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会引起部分乳腺癌患者更年期症状加重,但仍在可耐受范围内,且不会导致患者明显抑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刘磊  孔凡巍  李庆华 《中国肿瘤》2017,26(9):740-744
[目的]研究CYP1 9A 1基因的rs4646和rs 10046位点多态性与晚期乳腺癌阿那曲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72例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阿那曲唑治疗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多重PCR获取目的基因片段后,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CYP19A1基因多态性.对比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突变型和野生型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被检测的rs4646和rs 10046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比较rs4646突变型和野生型两组阿那曲唑疗效,32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24例是rs4646突变型,76例疾病进展者中有60例是rs4646野生型,P<0.005,经过Bonferroni矫正P值仍有统计学意义.与rS4646野生型相比,携带rs4646突变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显著延长(Log-rank检验P=0.007).携带rs4646突变型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显著延长(Log-rank检验P=0.049).[结论]rs4646多态性位点可能会成为预测晚期乳腺癌阿那曲唑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mRNA在Ⅰ期和Ⅱ期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模式,并观察IL-2、IFN-γmRNA在手术前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8例Ⅰ期和10例Ⅱ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IL-2、IFN-γ的表达,并用凝胶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在18例肝癌患者中,IL-2、IFN-γ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16.7%、5.6%,低于IL-4的表达率88.9%(P<0.05),呈现明显的TH2偏移状态,且IL-2、IFN-γ的表达强度在0.10~0.11之间,也远低于IL-4的0.21~0.22;在8例Ⅰ期肝癌患者中,术前有25.0%(2/8)表达IL-2mRNA,12.5%(1/8)表达IFN-γ,高于对照组的13.3%(2/15)、5.6%(1/15);手术治疗后两者的表达率分别是50.0%、37.5%,高于术前组;术前组及正常对照组两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强度(0.10~0.12)明显低于术后组的0.20~0.22(P<0.05)。另外,10例Ⅱ期患者手术前后术均无IFN-γm...  相似文献   

16.
一项小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阿那曲唑———一种激素性治疗 ,可使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体积缩小 ,从而使部分患晚期乳腺癌的绝经后妇女避免接受乳房切除术。在英国进行的这项研究共纳入24例乳腺癌新病例 ,其肿瘤的性质为对激素敏感、有局部扩散或为可切除的较大(>3cm)肿瘤。研究前 ,这些病例的原治疗方案为乳房切除术。然而 ,3个月的阿那曲唑治疗后 ,研究者发现 ,其中的15例适于接受保留乳房手术。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称 :“阿那曲唑治疗12周时 ,肿瘤体积中位缩小率为75%。”其中1mg/d组的缩小率为80 …  相似文献   

17.
CIN宫颈组织中Treg细胞和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组织中Treg细胞和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9例妇女行HPV检测、宫颈TCT检查及宫颈活检后行CIN病变分级,应用Q-PCR、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宫颈组织中IL-2、IL-4、IFN-γ、IL-10、IL-12的含量和Treg细胞表达。结果 81例良性病变、60例CINⅠ、27例CINⅡ和21例CINⅢ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例数分别为17(21%)、25(42%)、24(89%)和20(95%)例。良性病变、CINⅠ、CINⅡ和CINⅢ宫颈组织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IL-10表达水平逐渐上升、IFN-γ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IL-2、IL-12及IL-4的表达水平在4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别。结论 CIN患者宫颈黏膜中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Treg细胞表达增强,下调机体抗HPV感染和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CIN病变的进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3例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DC-CIK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中 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卡氏评分(Karnofsky,KPS)和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CD3+、CD4+、CD56+和CD4+/CD8+的比例较治疗前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治疗增加了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TNF-α的水平(P<0.05)。治疗后疾病控制率为53.49%,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3.72%。结论:DC-CIK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的体外抑瘤机制。方法 从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经过干扰素-γ(IFN-γ)、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并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获得大量的DC-CIK。在经10、20 μg/ml等不同质量浓度小鼠抗人LFA-1单克隆抗体处理后,采用MTT法研究DC-CIK细胞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活性,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ATA-3和T-bet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方法测定DC-CIK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12、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诱导后的DC-CIK细胞形态规则,经不同浓度的LFA-1单克隆抗体处理后,MTT结果:20 μg/ml LFA-1单克隆抗体封闭组DC-CIK细胞对B95细胞杀伤作用下降最为明显(t=10.138,P<0.05);RT-PCR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20 μg/ml LFA-1单克隆抗体封闭的B95细胞组,GATA-3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最为明显(t=16.386,P < 0.05;t=22.652,P<0.05);同时T-bet 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降低最为明显(t=17.728,P<0.05;t=17.452,P<0.05);ELISA结果:20 μg/ml LFA-1单克隆抗体封闭的B95细胞组中细胞因子IL-12、IFN-γ、TNF-α分泌水平下降最为明显(t=21.621,P<0.05;t=13.739,P<0.05;t=15.278,P<0.05)。结论 GATA-3和T-bet基因参与了LFA-1/ ICAM-1介导的DC-CIK抑瘤途径,并且通过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TNF-α等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IL-2、IFN-α和IFN-γ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B7-H4表达的影响。方法:IL-2、IFN-α、IFN-γ处理786-0细胞24 h后,RT-PCR法检测 B7-H4 mRNA的表达,ELIS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检测B7-H4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IL-2组(0.75±0.06)、IFN-α组(0.68±0.05)、IFN-γ组(0.95±0.08)786-0细胞中B7-H4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细胞(0.30±0.03)(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于786-0细胞膜与细胞质均可检测到B7-H4蛋白表达,IL-2、IFN-α、IFN-γ处理均可增加786-0细胞B7-H4蛋白的表达。ELISA结果显示,IL-2组\[(44.89±0.97)ng/ml\]、IFN-α组\[(46.74±2.25) ng/ml\]、IFN-γ组\[(47.31±1.12) ng/ml\] 786-0细胞上清液中分泌型B7-H4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处理组\[(34.42±1.69)ng/ml\](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IL-2组\[(44.89±0.94)%\]、IFN-α组\[(46.41±0.55)%\]、IFN-γ组\[(54.18±1.42)%\] 786-0细胞表面B7-H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30.45±0.96)%\](P<0.05)。结论:IL-2、IFN-α、IFN-γ在转录与翻译两个环节均可上调786-0细胞B7-H4的表达水平,其中以IFN-γ上调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