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1989年对河北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与分布,抽样调查31个县115个村13926人,总受检率95.72%,总感染率53.21%。检出肠道寄生虫20种,其中单一虫种感染率39.95%,2—5种感染率(%)分别为11.92、1.13、0.19和0.02。主要虫种及感染率(%)是:蛔虫39.85,鞭虫0.88,钩虫0.27,蛲虫27.48,溶组织内阿米巴1.13,贾第虫2.34,人酵母菌1.00。对主要虫种的分布做了描述,并对本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本次全省范围的抽样调查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对柯洛氏伪裸头绦虫(Pseudanoplocephala crawfordi Baylis,1927)生活史及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该虫中间宿主为黑粉虫、黄粉虫、脊胸露尾甲和赤拟谷盗。前三种为新发现的中间宿主。该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共经历五个阶段的发育,需1~1个半月。完成全部生活史需2~2.5月。对中间宿主、猪群、人群中流行情况及自然保虫宿主的调查,发现新保虫宿主褐家鼠,它的感染率高达(21.88%)。文中对流行因素、近缘关系作了讨论,并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人体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分层等比例随机抽样法,于1989年对河北省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及流行因素调查31个县115个点(村)65803人,受检率94.89%。共检出肠道寄生虫22种,感染者27273人,单虫种感染率33.87%,2—5种虫种感染率(%)分别是6.80,0.67,0.10,0.01。对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溶组织内阿米尔,蓝氏贾第虫和人酵母菌等主要虫种的人群和地区分布做了描述,对虫种感染与环境因素关系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及对今后本省主要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蓝氏贾第鞭毛虫 (简称贾第虫 )病是由贾第虫引起的肠道原虫病。该病分布遍及全世界[1] 。山东省自周克昌等[2 ] 196 3年报道胆囊贾第虫感染 1例后 ,相继有病例观察及感染调查 (山东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1984 ;1:30、1986 ;3:4 4)。 1987年以来 ,朱育光等[3~ 4 ]开展了山东省首次人体肠道寄生虫虫种与分布调查 ,基本摸清了全省贾第虫病的流行情况。1 感染情况1.1 各地感染率 贾第虫病在山东省流行极其广泛 ,全省共调查 13个地市 ,36个县市区 ,发现 35个有本病流行 ,总感染率为 4 .84 % [4 ] ,1~ 14岁儿童为 7.81% [5] 。各地感染率有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 贾第虫病(Giardasis)是出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所致人体消化道中常见的鞭毛虫病。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热带、温带多见。世界范围内的检查,感染率为2.4~67.5%,国内部分地区的检查,感染率在0.16~20%之间。在欧美等国多次发生爆发性流行。由于在旅游者中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6.
<正> 贾第鞭毛虫(Giardia,贾第虫),是一属常见的肠道原虫,其中有的虫种可致人或动物发生肠道疾病。人体贾第虫病,主要由蓝氏贾第鞭毛虫(G.lamblia)引起。贾第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感染率为1%~30%,可引起反复腹泻和导致小肠吸收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媒介生物学防制研究室在广泛的野外调查中,于1979年在安徽省旌德地区首次找到了一种寄生于中华按蚊幼虫的索科线虫,自然感染率平均为34.8%.经虫种鉴定,该虫是属于罗索虫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旌德罗索虫。1980年在实验室建立了群体,对线虫的生活环及与宿主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发现该种线虫在25°~27℃恒温下,完成一个生活环约需30天,参照野外调查资料,估计该种线虫在自然界一年可繁殖几个世代。实验结果表明,当线虫(寄生前期幼虫)与宿主(中华按蚊二龄幼虫)按10:1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肠道原虫感染资料,了解济市宁儿童肠道原虫感染现状,探讨肠道原虫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数据统计处理采用计算相对比和x^2检验分析。结果 (1)108795例受检中,肠道原虫感染8920例,感染率为8.21%;(2)共发现肠道原虫8种,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人毛滴虫、结肠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为主要感染虫种,占原虫总感染人数的96.06%,其感染率依次为5.15%、1.25%、0.9%、0.5%;(3)肠道原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981—1982年的5.31%增至1999~2000年的12.2%,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增幅最大,结肠内阿米巴和溶组织内阿米巴次之,但近5年来递增速度明显变缓,并且原虫多重感染的数量明显减少;(4)肠道原虫感染率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结论 肠道原虫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虽近年来增势趋缓,但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90年3月至5月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方案,按其实施细则对格尔木市金峰路及德令哈郊区蓄集乡各525人进行人体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感染率34.67%±2.08%,牧区牧民为35.81%±2.09%(P>0.05)。牧区感染谱为蛔虫(8.19%)、牛绦虫(2.67%)、包虫(0.38%)、蛲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兰氏贾第鞭毛虫、人酵母及5种阿米巴计12种虫.城镇仅为蛔虫(29.33%)、晓虫(2.10%)、鞭虫(3.62%)等7种虫,未查出牛绦虫和包虫.城乡感染谱迥然不同;城镇蛔虫感染率明显高于牧区(P<0.01)。人体寄生虫感染率在城乡、性别和民族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分布曲线在10岁及45岁出现高峰,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间接血凝法对洛阳地区部分人群及动物弓形体感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人群感染率为5.79%,男性为4.72%,女性为6.84%。年龄分布为20~50岁青壮年感染率最高为5.86%~6.81%。城市居民感染率为4.71%,农村居民为6.54%,动物中以猪(12.98%)和褐家鼠(13.11%)感染率较高.表明本地区人群存在弓形体感染,猪和褐家鼠可能为保虫宿主和传染源。上述结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人体蠕形螨分布世界各地,近年来国内各地陆续报道有关蠕形螨的感染调查,现已知存在蠕形螨感染地区有16个省市,感染率为7.46%~70.03%之间。我们于1988年4~7月份对部分工厂,学校及服务行业的健康人,进行了皮肤螨形螨检查。检查人数总共1610人,感染率为23.35%(376/1610),男性感染效为28.82%,(230/798);女性感染率为17.98%(146/812),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受检者年龄5~67岁。经统计学处理,50岁以上感染率最高,达61.11%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126例开放性胫骨折中,男102例,女24例,男女之比为4:1,受伤至清创手术时间:<3(h)46例,3~(h)55例,8~12(h)18例,>12(h)7例。2 治疗结果 在126例开放性胫骨折中,<3(h)清创的患者,其感染率为6.5%;3~(h)感染率为16.4%;8~12(h)感染率为33.3%;>12(h)感染率高达5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原虫感染疫情检测和药物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粪检病原体;甲硝唑片等药物治疗。结果寄生虫感染率27.0%(309/1145,6.7%~48.0%),儿童感染率最高。原虫为寄生虫阳性者71.5%(221/309)。发现原虫5种,贾第虫感染率13.2%,占原虫阳性者60.6%。甲硝唑片驱虫转阴率97.5%(115/118)。结论该地区以原虫感染为主,须行寄生虫病全面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已婚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于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3年 10月由县计生服务站对全县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查体 ,同时抽取血液 ,采用 EL ISA方法对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型虫抗体进行测定。同时对筛查对象作有关情况调查。结果 :本县已婚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率 6 .4 %、风疹病毒感染率 2 .7%。弓形虫感染率 6 .1%。与正常妊娠组比较 ,已婚未育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异常妊娠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且有动物接触史及有生食习惯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动物接触史及无生食习惯者 (P<0 .0 5 )。结论 :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型虫感染是引起不良生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加强筛查工作 ,早诊断、早治疗 ,确保生一个健康聪明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15.
弓形体病是一种球虫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孕妇感染弓形体造成的危害较大,可引起流产、死产或胎儿畸形。国外报道孕妇弓形体感染率高达80%,国内报道为2~10%。1988年至1989年我们对南宁市内3607名孕妇进行了弓形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年龄20~40岁,在南宁市4所医院就诊的孕妇。均询问、登记有关情况和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放置-20℃冰柜保存待检。 (二)用间接血凝法(IHA)检测血清弓  相似文献   

16.
于1889年对河北省31个县115个点65803人进行了人体蓝氏贾第虫分布的抽样调查,检率94.89%,感染率1.74%;对该虫在本省的人群和地区分布作了描述,流行因素分析表明其流行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并对本省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主要寄生于狗眼结合膜囊内,但也可寄生于人眼中,引起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且有流行。湖北省老河口市(原光化县)1970~1975年发病达32例。1975年查犬39条,37条受到感染,感染率94.87%,感染虫数1~193条,平均感染度51.8条虫/犬;1976年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徐州市区和农村6个点隐孢子虫感染调查,≤15岁儿童5089例,隐孢子虫卵囊阳性89例,各点均有发现,平均感染率为1.75%(0.7~5.06%)。<4岁婴幼儿感染率明率高于4~15岁儿童(P<0.01)。部分病例血常规和免疫学检测,半数以上有贫血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腹泻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本组64%(57/89)出现腹泻,但亦发现较多的无症状带虫者。病例家人和畜粪便亦检获到隐孢子虫卵囊。  相似文献   

19.
弓浆虫(Toxoplasma gondii)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感染率20~30%,很多是隐性感染。特别是孕妇感染后,使胎儿产生先天性弓浆虫病。成年的弓浆虫眼病报告较多,而弓浆虫脑病不管是先天性再发或后天性的,报告很少。现在报告2例先天性弓浆虫眼病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村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方法: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粪便涂片碘染液法。结果:调查 1012人,查出寄生虫感染 426人,人群感染率 42. 09%,共检出蛔虫、鞭虫、带绦虫、钩虫四种寄生虫感染。其中蛔虫感染率最高,达 40. 12%。其余虫种的感染率不超过 2%。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为 58. 25%,在校小学生的感染率为 47. 36%,成人感染率为 39. 24%,三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χ 2=305. 41 P<0 01)结 论 : 调 查 结 果 表 明 蛔 虫 在 当 地 感 染 较 严 重 , 农 村 寄 生 虫 感 染 以 低 龄 儿 童 及 小 学 生 为 主 , 且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长 , 感 染 率 呈 逐 渐 下 降 趋 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