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和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阿尔茨海默(A1zheimer)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中,铜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铜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会产生神经毒性作用。铜的代谢可影响其它与Alzheimer发病有关的金属离子的代谢。淀粉样前体蛋白含有形成AD淀粉样斑块的β淀粉样蛋白结构,是铜和/或锌的转运体,在保持体内正常铜水平和各种金属离子平价中起重要作用。血浆铜水平异常,APP-Cu复合物介导的自由基产生,以及铜、锌参与下的Aβ聚积,均可导致Alzheimer病的发生。因此,保持体内铜的平衡有助于Alzheimer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经颅内注射Aβ1-42单克隆抗体(mAb)后其行为及脑组织病理的改变。方法:利用Aβ1-42蛋白片段诱导建立AD大鼠模型后,侧脑室内注入Aβ1-42 mAb,记录Morris水迷宫试验逃生时间作为行为学指标,同时取脑组织作切片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AD大鼠模型颅内注射Aβ1-42 mAb后,水迷宫试验逃生时间明显缩短,表明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病理切片染色观察到脑组织内Aβ沉积斑块消失。结论:颅内注射Aβ1-42 mAb对AD动物模型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Sun X  Shao H  Yu D  Wang D 《卫生研究》2010,39(5):573-57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集45例AD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样品,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生化指标,并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两组比较,总胆固醇(TC)、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体质指数(BMI)等AD病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S)等AD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胰岛素的异常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潜在的有害影响,尤其是其对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及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可能促进记忆功能损害,这提示血脂、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09,9(4):78-78
美国学者通过检测脑脊液中τ、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该文2009年3月17日在线发表于《神经学年鉴》(Ann Neurol)。他们收集了410例有AD神经影像学改变(ADNI)志愿者的脑脊液,检测样本中τ,β淀粉样蛋白,并在1年后测试其认知能力的变化;同时与确诊为AD者和52名正常老年人相比较。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ADNI组和确诊AD组患者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水平低,提示其为较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射频电磁场(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RF-EMF)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中,以非热效应作用于机体,通过长期RF-EMF暴露可能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大脑是对RF-EMF暴露敏感的靶器官之一,常表现在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改变,目前RF-EMF对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论。近年来,研究发现RF-EMF长时间暴露与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和病程进展有关,可能通过影响AD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水平和Aβ通路下游的其他反应、激活自噬和抑制凋亡,起到保护神经元作用,从而改善AD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目前对AD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仍未发现AD的病因和有效治疗方法。研究RF-EMF暴露对AD的影响可能为AD相关研究提供新线索。本文对射频电磁场对AD病理性改变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为AD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叶酸缺乏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早老素1(Presenilin1)基因表达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的影响。方法将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24只,随机分为AD叶酸缺乏组(AD+FA-D)和AD叶酸对照组(AD+FA-N),每组12只,12只正常同月龄C57小鼠作为阴性对照组(WT+FA-N)。AD+FA-D组给予叶酸缺乏饲料,AD+FA-N组和WT+FA-N组给予正常饲料。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沉积;实时定量PCR(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脑组织中PS1m 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PS1蛋白表达。结果 WT+FA-N组脑组织Aβ沉积低于AD+FA-N组(P0.05);AD+FA-D组高于AD+FA-N组(P0.05);WT+FA-N组PS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AD+FA-N组(P0.05);AD+FA-D组均高于AD+FA-N组(P0.05)。结论叶酸缺乏可以增加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PS1 m RNA和蛋白表达并促进β-淀粉样蛋白沉积。  相似文献   

7.
《rrjk》2017,(1)
神经元的损伤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病变得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与AD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脑组织内的脂蛋白含量高,在氧化应激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LDL)极易发生氧化性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损伤神经元促进A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机制未明。Toll样受体4介导的炎症应答在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AD的发病机制及其复杂,β-淀粉样蛋白沉积(β-amyloid,Aβ),磷酸化的Tau蛋白异常增加以及神经性炎症是AD的重要发病机制,然而,针对Aβ沉积的治疗药物或手段在临床试验中均未能有效治疗AD。因而,阐明ox-LDL在AD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将为防治AD提供新的防治策略和靶点。本文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对ox-LDL,TLR4和阿尔兹海默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发生于老年人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AD患者主要症状为认知能力下降,尤其是记忆缺陷、沟通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表现受损以及行为和心理异常。AD一般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其2个标志性特征都是细胞外斑块中β-淀粉样蛋白(Aβ)不溶性片段积累而形成的老年斑和细胞内高磷酸化tau蛋白积聚为神经原纤维缠结。许多科学证据证实,AD的2个标志性特征的发展可能与人体内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有关。本文综述肠道、口腔及真菌微生物群参与AD发展与进展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生成的影响,探讨其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挥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Aβ处理组和Aβ+Scu处理组,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Aβ_(1-42)、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APP切割酶1(β-Site APP-leavingnzymes1,BACE1)、APP切割酶2(β-Site APP-leavingnzymes2,BACE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下降,Aβ_(1-42)、APP、BACE1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增高,BACE2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下降,Scu干预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与Aβ处理组的结果正好相反。结论 Scu能够影响Aβ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可能通过减少Aβ的沉积在AD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功能及认知功能的进行性退化,主要的病理特点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1]。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展及人口寿命的延长,AD已快速成为全球性问题。尽管针对AD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已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AD的预防就显得更为重  相似文献   

11.
细胞产生的活性氧(ROS)的增加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实验证据表明抑制脑ROS有益于减慢由淀粉样蛋白-β(Abeta)聚集引发的神经变性过程。血管紧张素II AT1受体是脑ROS的重要来源,并且AD患者的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增加,这种现象可以解释过度的血管紧张素依赖性AT1诱导的ROS产生。因此,科学家们将年龄Tg2576的小鼠作为AD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分析了ACE抑制剂对上述动物的神经变性的迹象的影响。全基因组微阵列基因表达谱和生物化学分析表明中枢活性ACE抑制剂卡托普利使过度活跃的AD小鼠的海马ACE正常化。与此同时,通过六个月的卡托普利治疗,神经变性的体征的发展得以延迟。由卡托普利触发的神经保护谱伴随着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淀粉样蛋白形成加工的减少,以及海马ROS的减少,已知其通过增加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活化来增强Aβ产生。总而言之,科学家们的数据表明ACE抑制剂与广泛使用的心血管药物可以干扰Abeta依赖神经变性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并发单纯疱疹病毒-1(HSV-1)感染患者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N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9月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HSV-1感染者纳入感染组(n=65),将未出现HSV-1感染者纳入对照组(n=21),分析两组外周血BDNF、NGF、CD31与载脂蛋白E(ApoE)、tau、淀粉样β(Aβ)蛋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BDNF、NGF、CD31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脑脊液中ApoE、tau、Aβ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SOD、MDA、N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BDNF、NGF、CD31与ApoE、tau、Aβ蛋白、SOD、MDA、NOS呈负相关(P<0.05);感染组Cog-12评分高于对照组,MMSE、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V感染促进AD发生、发展,会降低脑脊液中DNF、NGF、CD31水平,可能与改...  相似文献   

13.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农药作为环境污染物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农药与AD发病机制的关系对于预防、治疗该病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从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AD病理改变入手,综述了农药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程长,疾病负担沉重,目前尚无治愈药物,但在早期阶段进行干预可延缓其病情进展,因此早期诊断对AD的防治尤为重要。脑脊液检测需要进行腰椎穿刺,侵入性强;而影像学检测价格昂贵且对设备要求高,因此这2种检测均无法作为AD高危人群大规模筛查手段进行推广。血液样本采集为微创伤性、快速、价格经济,且部分血液生物标志物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已发生显著变化,由此检测血液生物标志物可作为筛查AD早期患者的理想手段。本研究就AD的4种血液生物标志物,即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Tau蛋白、β位点裂解酶1(beta-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 BACE1)、神经丝蛋白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NfL)及多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为AD的早期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鹅膏蕈氨酸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鹅膏蕈氨酸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探讨鹅膏蕈氨酸的毒理学机制。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侧脑室1次性注射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每侧注射5μl)。10d后,利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电镜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APP)基因表达水平及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p)含量的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鹅膏蕈氨酸,能导致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缺失;APP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β生成增多。结论上调APP基因表达水平,使Aβ生成增多.可能是鹅膏常氨酸导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的毒理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铝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量研究表明,铝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动物摄入铝可产生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和脑损害,但动物铝中毒模型不能代表人。这些研究并不强调慢性铝暴露的重要性。如果铝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在日常铝暴露水平,就会产生低水平的铝饱和性脑损害。每日铝暴露量不同导致脑生理改变差异与个体对铝的易感性共同起作用。脑对铝可产生化学、生化和生理性反应。然而存在的问题是脑铝的平衡是否影响脑功能。通过回顾最近有关铝神经毒性和脑铝平衡可能机制方面的研究,认为长期铝暴露导致细微、持久神经传导改变并促使有关因素共同作用形成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这个机制与脑中Al—ATP对5'—三磷酸腺苷(ATP)受体作用从而增强神经递质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抗氧化营养素与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氧自由基的产生与老年性痴呆(AD)有关,并认为氧应激在AD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聚集可能诱导氧自由基产生并导致AD。氧应激反应也可能是过量铁、铝等微量元素蓄积导致AD的作用途径之一。雌激素具有抗氧化活性,故可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应激所致的细胞损伤,从而防治AD。采用抗剂如维生素E对AD患单独或作为药物辅助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改善其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糖代谢紊乱与AD的发生关系密切,调节糖代谢可以改善AD患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轻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的沉积及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近年研究表明,多酚类植物化学物对AD发生时糖代谢的改变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对其通过调节大脑中葡萄糖转运及代谢对AD的防治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AD患者大脑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β-淀粉样蛋白可能是该病发病机制中的起始因素和关键环节.因此,对于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代谢及其如何引起AD的机制和临床防治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β-淀粉样蛋白在AD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外源性乳铁蛋白(lactoferrin, Lf)对淀粉样蛋白25-35(β amyloid 25-35,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细胞模型的相关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N2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f组,Aβ组和Aβ+Lf组,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au、p-Tau、Bax、Bcl-2、Caspase3、Cleaved-Caspase3、Nrf2、Keap1、HO-1等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比率;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以及氧化产物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荧光强度、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