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2000年9月收治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其缓解期给予了运动训练指导,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指导方法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全组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52~65岁,病程5~11年,其中单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1例,合并肺心病5例,有吸烟史21例。方法:(1)肺功能训练:缩唇式呼吸锻炼:指导病人取立位,一手放于前胸,一手放腹部,做腹式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呼吸需按节律进行,吸与呼时间之比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吸气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老年烟民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肺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某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28例COPD患者分组,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有氧运动,观察组64例给予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核心肌群训练。3个月后,观察两组肺功能、平衡功能及运动耐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吸气压(MIP)、用力呼气时呼出的最大气量(FVC)、慢呼气时呼出的最大气量(SVC)、最大呼气压(MEP)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干预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较对照组高,单腿站立测试(OLS)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无氧阈(AT)及最大摄氧量(VO_2max)较对照组高,6 min步行试验(6MWT)较对照组远(P0.05)。结论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可通过改善老年烟民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耐力,提高肺功能水平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8月~2000年6月对1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予以强化肺功能的各种护理措施,取效较好,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6~73岁,平均43.9岁。术后病人均入住ICU,4例于术毕即撤离辅助呼吸设备,12例持续辅助呼吸6~262 h,平均65.6 h。方法:(1)呼吸康复训练:腹式呼吸为双膝轻度屈起使腹肌放松,一手放胸骨柄上限制胸部运动,一手放脐部以感觉腹部凸起。用鼻深吸气鼓起腹部,然后腹肌收缩,嘴略张开缓慢呼气。肺扩张呼吸:双手放在第6肋,吸气时感觉胸部扩张(吸气时尽量让气体进入患侧,以手感觉…  相似文献   

4.
瑜珈是一种从古印度流传至今的运动方式,但有别于其他运动的是瑜珈的效果是集呼吸、意识、精神力和矫正身体为一体的综合效果。尤其是瑜珈呼吸的方式同我们日常的呼吸方式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有为身体输入氧气的功效,同时还可以锻炼呼吸系统,强化肺部功能,使身体摄入更多氧气,从而调整心态,使人心情平静。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深呼吸有使人身心镇定的效果。在瑜珈中也指出,想脱离愤怒、恐惧或悲伤,必须以较快的频率作反复的深呼吸效果最好,因为这会引起肌肉的律动,使人觉得气氛爽朗,心感喜悦。但瑜珈呼吸方法还不太被人们所知,在这里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瑜珈呼吸的分类。瑜珈呼吸方法基本上分胸式、腹式、完全呼吸三种。1胸式呼吸吸气时——肋骨向外侧扩张,自鼻孔吸气呼气时——当气充足后,收缩双肋缓缓把气呼出这种呼吸方法在生活中最常见,但在瑜珈中不以此种呼吸为重。2腹式呼吸先呼气——把气吐出,使腹部凹入吸气时——鼻孔吸气,腹部凸出呼气时——腹部凹入,缓缓自鼻孔呼气在瑜珈中常以此种呼吸法为主。因为当气吸入身体后,气息会直接进入腹部,这时体内吸入的氧气会比自然呼吸时摄入的氧气多出许多,各器官及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提高了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使各组...  相似文献   

5.
1 腹部练习 1.1卷缩练习 见图 1。目的:增强腹肌。仰卧位,双侧膝关节屈曲,足放平。做骨盆倾斜练习,缓慢卷缩头和肩部 (背部不卷缩 ),维持 10s,然后缓慢返回原位放下。卷缩时呼气,返原位时吸气,不要屏气。有颈部疾患,或颈部损伤者,不适宜进行该练习。练习时,不可将足放在椅子下面或让别人固定练习者的足。 1.2滚动练习 见图 2。目的:增强腹肌。如果颈部无疼痛,可做以下 2项练习: (1)仰卧位,双侧膝关节屈曲,足放平。抬起右侧膝关节,向胸部靠拢,做骨盆倾斜练习 (参照练习图 8)保持下背部紧贴于地面。 (2)右侧膝关节缓慢离开…  相似文献   

6.
1肩部练习1.1肩钟摆练习见图1,目的:放松肩部肌肉,减轻癌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坐位或站立位,躯体稍向前倾斜,让上肢自然下垂,放松。开始时,进行上肢小范围旋转,逐渐增加旋转范围,练习在耐受度范围内进行,锻炼强度不能过大。1.24支撑练习见图2,用手支托起对侧前臂(靠近肘部)越过头顶部,并尽可能高地维持该体位。伸直及屈曲肘关节,假如肩部疼痛,可采取仰卧位进行。1.3棒操练习见图3,适用于一侧或双侧肩部紧缩或无力的患者。酌情选用木棍或手杖作为练习工具。可采取站立位,坐位或仰卧位,双手握住棍棒两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规范综合的呼吸训练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分级的改善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1/2004-12沈阳市铁西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34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呼吸操训练(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第1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2节以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20次;第3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4节双腿交替抬起,屈膝90&;#176;,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5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和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不同,步行60~80步/min,10~15min/次,3次/d;上肢做双臂上举运动,2.0~3.0min/次,2次/d或用上肢拉力器训练,质量0.5~2.0kg,连续拉10~20次,训练时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呼气)。各项指标分别于功能训练前和功能训练6个月后进行评定。活动受限主观呼吸障碍感受采用6级评定法(0级为无症状;1级为一般劳动后,有气促;2级为速度较快行走,上坡、上下楼有气促;3级为缓慢走不到百米就有所促;4级为说话、穿衣等轻微活动有气促;5级为安静状态下有气促,无法平卧)。肺功能采用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一氧化碳弥散量进行评定。结果:3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呼吸功能障碍分级的变化:功能训练前0级1例,1级3例,2级24例,3级3例,4级2例,5级1例。功能训练后分别为2,8,10,12,2,0例。②肺功能指标变化:功能训练后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呼气量、一氧化碳弥散量与功能训练前基本一致[(2.61&;#177;0.13)L,(2.58&;#177;0.12)L;(1.67&;#177;0.11)L,(1.62&;#177;0.10)L;(73.26&;#177;4.54)%,(67.71&;#177;4.15)%;(61.44&;#177;2.43)%,(61.59&;#177;2.30)%;(62.91&;#177;3.39)L,(62.05&;#177;3.42)L;(13.31&;#177;0.72)mL/(min.mm Hg),(13.75&;#177;0.82)mL/(min&;#183;mm Hg),(τ=248~1.741,P&;gt;0.05)]。结论:通过半年呼吸康复训练,患者呼吸功能障碍明显减轻,但肺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无改善。  相似文献   

8.
对于需要短时通气支持的心衰病人 ,非插入式正压通气疗法 (NPPV)可替代插入式机械通气。由于 NPPV通气时不需人工气道 ,可降低病人呼吸道外伤以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 NPPV与传统的机械通气相比 ,费用较低。NPPV使用两套正压设备 :一个用于吸气 ,一个用于呼气 ,其商业名称为双等级正气压通气 (Bi PAP)。在吸气阶段 ,正压通气可以减少呼吸阻力 ,在呼气阶段 ,连续的气道正压 (CPAP)能提高呼出末的气压 ,提高肺容量以及氧气量。在 NPPV中 ,吸气阶段的压力大于呼气阶段。较低的呼出压力减少了呼出时的阻力 ,这使得病人更舒适。NPP…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用于膈肌功能评估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采用PA12A型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记录60例健康受试者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的膈肌数据,包括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的膈肌移动度、平静呼气和平静吸气时的膈肌厚度、最大呼气和最大吸气时的膈肌厚度,对以上指标的测试内信度、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进行分析。结果:测试内信度: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平静呼气时膈肌厚度、平静吸气时膈肌厚度、最大呼气时膈肌厚度和最大吸气时膈肌厚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值分别为0.99、0.99、0.99、0.99、0.99、0.99;测试者间信度方面6个指标的ICC值分别为0.84、0.80、0.82、0.82、0.83、0.77;重测信度:6个指标的相对信度ICC值分别为0.98、0.86、0.98、0.97、0.94、0.86;绝对信度6个指标的测量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SEM)分别为0.09、0.39、0.01、0.02、0.02、0.03,SEM%分别为5.2...  相似文献   

10.
体位对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位对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19例,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12例。均先采取常规仰卧位,待病情稳定后1h查血气,随后依次变为俯卧位、左侧卧位或惠侧卧位、右侧卧位或健侧卧位。每次变换体位均待患儿病情稳定1h后复查血气,并随时根据患儿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组俯卧位较仰卧位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高,动脉血CO2分压(PaCO2)降低;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组俯卧位较仰卧位PaO2增高,PaCO2降低,吸气峰压下降(P〈0.05)。侧卧位机械通气参数和血气结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机械通气患儿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1.
鼻塞CPAP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气道正压 (CPAP)是患者通过按需活瓣或快速、持续正压气流系统进行自主呼吸 ,正压气流 >吸气气流 ;呼气活瓣系统对呼出气流给予一定的阻力 ,使吸气期和呼气期气道压均高于大气压[1] 。主要用于呼吸中枢功能正常 ,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通过鼻塞或气管插管应用。 1998年  相似文献   

12.
鼻塞CPAP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CPAP是一种通气方式 ,是病人通过按需活瓣或快速 ,持续正压气流系统进行自主呼吸 ,正压气流 >吸气气流 ;呼气活瓣系统对呼出气流给予一定的阻力 ,使吸气期和呼气期道气压均高于大气压。吸气期由于恒定正压气流 >吸气气流→TV↑ ,吸气省力 ,自觉舒服。呼气期气道内正压起到PEEP的作用[1 ] 。主要用于呼吸中枢功能正常 ,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常用于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肺出血 ,早产儿呼吸暂停及长期应用机械通气 ,在撤离呼吸机前需用CPAP过渡等。主要通过鼻塞或气管插管应用。现将我院儿科鼻塞CPAP在新生儿应用中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深呼吸体操训练联合负荷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7例COPD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14例及对照组13例。对照组给予深呼吸体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辅以负荷呼吸训练。于入选时及治疗60 d后对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最大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PEF)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经60 d训练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深呼吸体操训练联合负荷呼吸训练治疗COPD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4.
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很多,此文仅将临床常用的几种方法做一介绍。1呼吸练习呼吸练习是指使腹部膨满同时利用膈肌充分吸气后,在腹部收缩的同时慢慢地呼出气体,也即腹式呼吸练习。呼气时膈肌处于高位,当吸气时腹部膨满而把膈肌拉下,增加了膈肌上下活动的范围,提高了肺脏的伸缩能力。缓慢又充分的呼气,呼吸所需能量达到最小的限度,呼吸效率也就提高了。呼吸练习的顺序为全身肌肉放松—腹式呼吸—呼气缓慢化—缩唇呼吸—头低位或腹部加压呼吸。呼气所需时间应是吸气的2~3倍。一般吸气2~3s,呼气4~6s,呼吸数6~10次/min…  相似文献   

15.
《山西临床医药》2009,(1):66-66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城市中一半以上人呼吸方式不正确——呼吸短促,换气量非常小。而用脑一族机体耗氧量很大,因此极易引起脑部缺氧。继而发生头晕、乏力、嗜唾。专家称,深呼吸才是正确的呼吸方法,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两倍,用鼻而不用嘴呼吸。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站立位和仰卧位观测心率变异(HRV),能对血管性头痛患儿的自主神经张力做出正确的评价[1]。应用HRV短时分析(30min),方法迅速,无创伤,能很快评定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助于血管性头痛的诊断。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13岁,正常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观察组除外各种脑炎、癫痫、脑肿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1.2方法采用站立位和仰卧位进行短时HRV频域分析,分别记录单导心电图,采样均在白天。1.2.1时域部分SDNN:R-R间期的标准差。HRVIN-DFX:HRV变异指数。RMSSD:相…  相似文献   

17.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006-1006
答:正常的呼吸是有节律地进行的,并与人体代谢和外界变化相适应。主要是通过:(1)神经调节: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质、脑桥、延髓和脊髓。①延髓呼吸中枢,有两组神经元群,一组为呼气中枢,另一组为吸气中枢。②脑桥呼吸中枢,其上部呼吸调节中枢的作用是促进吸气向呼气转化,防止吸气过长过深,脑桥中、下部有一长吸中枢,能使吸气中枢过度兴奋,引起长吸式呼吸。③大脑皮质对呼吸的调节,人可以在一定限度内主动控制呼吸的深度及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规范综合的呼吸训练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分级的改善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1/2004-12沈阳市铁西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34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呼吸操训练(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第1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2节以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上移吸气,下滑呼气,10~20次;第3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4节双腿交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5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和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不同,步行60~80步/min,10~15min/次,3次/d;上肢做双臂上举运动,2.0~3.0min/次,2次/d或用上肢拉力器训练,质量0.5~2.0kg,连续拉10~20次,训练时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呼气)。各项指标分别于功能训练前和功能训练6个月后进行评定。活动受限主观呼吸障碍感受采用6级评定法(0级为无症状;1级为一般劳动后,有气促;2级为速度较快行走,上坡、上下楼有气促;3级为缓慢走不到百米就有所促;4级为说话、穿衣等轻微活动有气促;5级为安静状态下有气促,无法平卧)。肺功能采用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一氧化碳弥散量进行评定。结果:3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呼吸功能障碍分级的变化:功能训练前0级1例,1级3例,2级24例,3级3例,4级2例,5级1例。功能训练后分别为2,8,10,12,2,0例。②肺功能指标变化:功能训练后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呼气量、一氧化碳弥散量与功能训练前基本一致[(2.61±0.13)L,(2.58±0.12)L;(1.67±0.11)L,(1.62±0.10)L;(73.26±4.54)%,(67.71±4.15)%;(61.44±2.43)%,(61.59±2.30)%;(62.91±3.39)L,(62.05±3.42)L;(13.31±0.72)mL/(min·mmHg),(13.75±0.82)mL/(min·mmHg),(t=0.248~1.741,P>0.05)]。结论:通过半年呼吸康复训练,患者呼吸功能障碍明显减轻,但肺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无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11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并与49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照,观察患儿潮气流速-容量环的形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回顾性渊查患儿临床病情评分、住院天数,与肺功能主要参数进行相关陛分析。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潮气流速-容量环变窄,呼气曲线升枝陡峭,高峰提前,降枝呈波谷样凹陷。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频率(RR)、呼气峰流速/潮气量(PF/VE)、呼气峰流速/呼气达峰时间(PTEF/TPTEF)增加,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吸呼比(TI/TE)、呼气达峰时间(TPTEF)、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气达峰容积(VPTEF)、达峰容积比(%V-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25%)、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25/PF)降低,与同年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呼气峰流速(PTEF)、呼气中期流速(ME)、吸气中期流速(MI)、呼气中期流速/吸气中期流速(ME/MI)无显著性差异。代表小气道功能的主要参数指标%V—PF、25/PF与患儿临床病情评分中度相关,与住院天数低度相关。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可作为该病临床诊断、病情预后评估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1.潮式呼吸:呼吸逐渐加深加快和逐渐减弱以至暂停交替出现,随着大脑半球深部与底神经节损害而发生。2.中枢神经原性的过度换气:由快的(每分钟超过24次)、连续的、规则的深呼吸组成,随着脑干的下中脑到中脑桥区域的损害而发生。3.长吸气式呼吸:吸气延长,在吸气的顶峰有2~3秒的停息;也可能是一种呼气性的停息。此种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