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化学成分并建立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研究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从栝楼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已鉴定其中10个化合物:正三十四烷酸(tetratriacontanoic acid,Ⅰ),2-甲基-3,5-二羟基四氢吡喃-4-酮(5-oxymaltol,Ⅱ),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苷(β-D-glucopyranosyl-α-spinasterol,Ⅲ),葡萄糖(glucose,Ⅳ),富马酸(fumaric acid,V),琥珀酸(succinic acid,Ⅵ),尿嘧啶(uracil,Ⅶ),正三十四烷(tetratriacontane,Ⅸ),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X),栝楼仁二醇(karounidiol,Ⅺ).化合物Ⅷ和XⅡ正在鉴定中.测定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为0.017 1%.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Ⅶ、Ⅸ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该含量测定方法灵敏性高,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可作为栝楼生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桂林紫薇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桂林紫薇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个化合物,包括6个三萜,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I),木栓烷酮(friedelin,Ⅱ),白桦脂醇(betulin,Ⅲ),阿江三萜醇酸(arjunolic acid,Ⅳ),胶三萜-5-烯-3β-醇(glut-5-en-3β-ol,V),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三十五烷(pentatriacontane,Ⅸ)。结论:以上化合物I~Ⅵ,Ⅶ,Ⅸ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醉鱼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菠甾醇(I),豆甾醇(II)-β-谷甾醇(III),熊果酸(IV),齐墩果酸(V),二萜类化合物phenanthrene(VI)二十四烷酸-α单甘油酯(Ⅶ),二十九烷(Ⅷ),蒙花苷(Ⅸ)和6-O-香草酰筋骨草苷(X),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丹皮Paeonia suffruticos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I),白桦脂醇(betulin,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3β,23-dihydroxy-30-norolean-12,20(29)-dien-28-oic acid(Ⅳ),芍药苷元(paeoniflorigenone,V),3-O-methylpaeonisuffral(Ⅵ),牡丹酚(paeonol,Ⅶ),6-羟基香豆素(6-hydroxycoumarin,Ⅷ)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Ⅸ)。结论:化合物I-Ⅳ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空心苋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苋科植物空心苋的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九个化合物:空心苋酸(I)、齐墩果酸(Ⅱ)、(22E,20S,24R)-5a-8a-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Ⅲ)、α-菠甾醇(Ⅳ)、β-谷甾醇(V)、胡萝卜甙(Ⅵ)、2',5-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Ⅶ)、2.5-丁二内酰胺(Ⅷ)和丁二酸(Ⅸ)。其中空心苋酸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Ⅲ、Ⅵ、Ⅶ、Ⅷ和Ⅸ为从莲子草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Ⅴ)、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Ⅷ)、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Ⅹ)、D-1-O-甲基-肌-肌醇(Ⅺ)、半乳糖醇(Ⅻ)、肌-肌醇(ⅩⅢ);从油脂类成分中复写了12个化合物。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桂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UV,IR,MS,NMR)鉴定各化合物结构。从桂枝95%乙醇浸膏的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结果:分别鉴定为:肉桂酸(I)、2-甲氧基肉桂酸(Ⅱ)、1,4-二苯基-丁二酮(Ⅲ)、香豆素(Ⅳ)、β-谷甾醇(Ⅴ)、丁香醛(Ⅵ)、5α,8α-过氧化麦角甾醇(Ⅶ)、2-甲氧基苯甲酸(Ⅷ)、6β-羟基-4-烯-3-豆甾酮(Ⅸ)、原儿茶酸(Ⅹ)、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Ⅱ、Ⅲ、Ⅷ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Ⅶ为首次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Ⅸ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紫株Callicarpa pedunculata R.Brown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紫株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个二萜类化合物:14α-羟基-7,15-异松烷二烯-18烷酸(14α-hydroxy-7,15-isopimaradien-18-oic acid,Ⅰ);16α,17-二羟基-3-氧-扁枝杉烷(16α,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Ⅱ);8,11,13,15-四烯松香烷-18-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8-oic acid,Ⅲ);6α-羟基尼刀瑞尔醇(6α-hydroxy nidorellol,Ⅳ);2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Ⅴ);3,5-二甲基莰非醇(3,5-dimethylkaempherol,Ⅵ);其余的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 acid,Ⅶ),肌醇(myoinositol, 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香树素(β-amyrin, 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Ⅳ分别为4种不同类型的二萜。熊果酸的含量高达1%,本植物可作为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9.
从鸡蛋参Codonopsis convolvulacea的干燥块根中分行9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E)-2-乙基-二十九-2-烯醛(Ⅰ),1,2-丙二醇双十七酸酯(Ⅱ),豆甾烷醇(Ⅲ),α-菠甾醇(Ⅳ),α菠甾酮(Ⅴ),二十五烷(Ⅵ),木栓酮(Ⅶ),β-香树脂乙酸酯(Ⅷ)和羽扇豆醇乙酯(Ⅸ),其中Ⅰ为一新化合物,Ⅱ,Ⅲ,Ⅷ和Ⅸ为首次从党参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木芙蓉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Hibiscus muta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C18反相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木芙蓉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9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I)、β-甾醇醇(β-sitosterol,Ⅱ),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Ⅲ)、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Ⅳ)、大黄素(emodin,V)、芸香苷(rutin,Ⅵ)、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rutinoside,Ⅶ)、山奈酚-3-O-β-刺槐双糖苷(kaempferol-3-O-β-robinobinoside,Ⅷ)及山奈酚-3-O-β-D(6-E-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E-p-hydroxycinnamoyl)-glucopyranoside,Ⅸ]。结论:除Ⅱ和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夏枯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从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齐墩果酸(I)、β-香树脂醇(Ⅱ)、豆甾-7,22-二烯-3-酮(Ⅲ)、α-菠甾醇(Ⅳ)、β-谷甾醇(V)和胡萝卜甙(Ⅵ),还分离到2个各由一对立体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齐墩果烷-12-烯-28-醛-3β-羟基(Ⅶ)和乌索烷-12-烯-28-醛-3β-羟基(Ⅷ),以及齐墩果烷-12-烯-3β,28-二羟基(Ⅸ)和乌索烷-12-烯-3β,28-二羟基  相似文献   

12.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川芎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薄层纯化,分离川芎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共分得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I),4,7-二羟基-3-丁基苯酞(Ⅱ),大黄酚(Ⅲ),咖啡酸(Ⅳ),原儿茶酸(V),阿魏酸(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Ⅱ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I、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长茎金耳环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长茎金耳环根及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是(2E,6Z,8E)-N-异丁基-2,6,8-三烯十酰胺(spilanthol,I)、magnosalin(Ⅱ)、heterotropan(Ⅲ)、N-异丁基-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胺(N-isobutyl-3,4-methylenedioxy cinnamide,Ⅳ)、马兜铃内酰胺I(aristololactam I,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7-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Ⅳ(7-methoxyaristololactam Ⅳ,Ⅶ)、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Ⅷ)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Ⅸ)。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茎金耳环中分离得到,其中I和Ⅱ为首次从细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从弯锥香茶菜Isodonloxothyrsa地上部分首次分得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正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Ⅰ),正三十四烷酸(tetratriacontanoicacid,Ⅱ),正二十烷酸(triacontanoicacid,Ⅲ),正二十七烷酸(heptacosanoicacid,Ⅳ),乌发醇(uvaol,Ⅴ),β-谷甾醇(Ⅵ),紫云英甙(astragalin,Ⅶ),阿福豆甙(afzelin,Ⅷ)和异槲皮素甙(quercetin-3-O-glucoside,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乌藤Uvaris tonkinensis var.sub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桂层析,Sephadex LH-20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分析。结果 鉴定为棕榈酸(I)、硬脂酸(Ⅱ)、二十四烷酸(Ⅲ)、β-谷甾醇(Ⅳ)、β-胡萝卜苷(V)、4-烯-3-酮豆甾烷(Ⅵ)、4,22-二烯-3酮豆甾烷(Ⅶ)、甘油(Ⅷ)、4-烯-3,6-二酮豆甾烷(Ⅸ)。结论 化合物Ⅱ、Ⅲ、Ⅵ、Ⅶ、Ⅷ、Ⅸ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排骨灵Fissistigma bracteolatum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分主得到6个生物碱-(-)-xylopine(I),norcepharadioneB(Ⅱ),(-)-thaipetaline(Ⅲ),(-)-discretamine(Ⅳ),coclaurine(V),herdenine(Ⅵ)和3β,6α-二羟基麦角甾烷(Ⅶ)。结论:化合物I,V~Ⅶ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锦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从地锦草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理化生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果。结果它们分别为β-谷甾醇(Ⅰ),没食子酸(Ⅱ),鞣花酸(Ⅲ),短叶苏木酚(Ⅳ),槲皮素(Ⅴ),山奈酚(Ⅵ),芹菜素-7-O葡萄糖苷(Ⅶ),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Ⅷ),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Ⅸ),结论:化合物Ⅲ,Ⅳ,Ⅶ,Ⅷ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耳叶苔科植物灰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 Steph.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SephadexLH-20柱层析,通过理化性质鉴定及光谱数据分化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到3个甾体化合物和4个黄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二十烷酸酯(I)、谷甾醇(Ⅱ)、洋芹素-7,4′-二甲醚(Ⅲ)、黄芩素-6,4′-二甲醚(Ⅳ)、6-羟基本犀草素-6,3′-二甲醚(Ⅴ)、黄芩素-6-甲醚(Ⅳ)和胡萝卜苷(Ⅶ )。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不同的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升麻醇(1),24-表-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Ⅱ),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Ⅲ),25-O-乙酰基-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Ⅳ),3-aradinosyl-24-O-acetylhydroshengmanol 15-glucoside (Ⅴ);异阿魏酸(Ⅵ),(E)-3-(3‘-甲基-2‘-亚丁烯基)-2-吲哚酮(Ⅶ)、蔗糖(Ⅷ),β-谷甾醇(Ⅸ)和豆甾醇葡萄糖苷(Ⅹ)。结论:化合物Ⅱ,Ⅲ,Ⅳ和Ⅹ为首次从兴安升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白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白蔹Ampclopsis japouica(Thunb.)Makino块根中分离出7种化合物,细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及化学 方法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五烷(I)、三十烷酸(Ⅱ)、二十八烷酸(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槲皮素(Ⅵ)和豆甾醇-β-D-葡萄糖甙(Ⅶ),除β-谷甾醇外,其他化俣物均为首次从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