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方苦参搽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复方苦参搽剂,治疗手足癣.方法:以陈醋为浸出溶剂制备搽剂,并观察160例手足癣的治疗效果.结果:该搽剂制备方法简便,质量可控,有效率100%.结论:本制剂可用于治疗手足癣.  相似文献   

2.
复方利多卡因胶浆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复方利多卡因胶浆的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复方利多卡因胶浆由利多卡因、硅油、甘油、硅胶等组成,经溶解、混匀、分装、灭菌等工艺制得.临床应用于胃镜检查、五官科、妇科、泌尿科等患者共1 021例.结果:麻醉有效率97.9%,无效率2.1%;消泡有效率100.0%.结论:本品成本较低,具有表面麻醉、润滑、消泡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胃镜检查中常因胃十二指肠内的泡沫使视野不清,影响观察,病灶表现的泡沫又可能造成漏诊.胃镜清泡剂能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我们为观察胃镜清泡剂清除胃内泡沫的效果,通过胃镜直接推注观察泡沫消退情况.  相似文献   

4.
多效胃镜胶是用于胃镜诊断或治疗时起麻醉、止痛、止呕及消泡作用的辅助诊断用药,其制备方法有很多报道,我院根据临床科室意见,借鉴以往经验,经改进制备成的多效胃镜胶,具有麻醉迅速、均匀、消泡效果好,性质稳定,无不良反应。现将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微硅油乳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检查前10 min,研究组给予丁微硅油乳3~5 mL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或盐酸丁卡因胶浆5 mL口服.根据胃镜下视野清晰程度、消泡效果、麻醉效果、口感进行评价.结果:丁微硅油乳胃镜下视野清晰度、消泡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相当,口感比对照组好.结论:胃镜检查中应用丁微硅油乳能明显消除泡沫影响,提高视野清晰度,缩短时间,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孙成春  周玥  张黎明 《医药导报》2009,28(4):450-452
目的 考察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和药效学. 方法 通过浸出物浸出率测定及粉碎度考察、水溶性浸出物的紫外(UV)吸光度测定等考察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 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反应和鼠耳肿胀法,考察利咽袋泡剂的镇痛抗炎作用. 结果 袋泡剂的粉碎度控制在10~20目之间,袋泡剂的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比代茶饮高18.59%; 其水溶性浸出物的紫外吸光度显著高于代茶饮; 全生药型优于半生药型袋泡剂. 袋泡剂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仅高剂量组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结论 代茶饮改为全生药型袋泡剂可行,制备工艺合理. 利咽袋泡剂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秦荣新  韦羲 《中国药房》2009,(28):2217-2218
目的:制备硝呋太尔阴道泡腾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酸、碱泡腾剂,稳泡剂,主药分开制粒的方法制备制剂;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的含量。结果:所制制剂为白色或类白色片剂,鉴别、检查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硝呋太尔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0~400μg.mL-1(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0.62%,n=6)。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8.
胃镜润滑胶浆用于胃镜检查2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新耀  张昌欨 《医药导报》2004,23(10):0750-0751
目的:探讨胃镜润滑胶浆在胃镜检查中对咽喉部麻醉及祛泡效果。方法:需作胃镜检查的患者446例,治疗组232例于检查前服用胃镜润滑胶浆10 mL,对照组214例直接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对咽喉部麻醉效果及祛泡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恶心反应轻微率分别为82.8%和53.3%;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镜下视野清晰率分别为77.6%和47.7%。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胃镜润滑胶浆能起到快速表面麻醉和祛泡作用,操作简便,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便于镜下操作及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并表征局部用咪喹莫特泡囊凝胶剂,考察药物皮内滞留效应。方法:制备并表征咪喹莫特泡囊凝胶剂,离体鼠皮透皮实验考察药物皮内滞留量和透过量,切片观察药物皮内分布。结果:泡囊的平均粒径197.2 nm,Zeta电位-42.97 m V,包封率27.44%;泡囊凝胶剂体外释放t1/2与泡囊相似,但为凝胶剂的4.94倍和市售乳膏的3.83倍,12 h透过药量均比凝胶剂和市售乳膏小一半,单位面积皮内药物滞留量约为它们的2倍,切片显示药库效应显著。结论:泡囊凝胶剂具缓释作用和药库效应,可增加皮内滞留,减少角质层拦截和透过皮肤的药量,将有利于皮肤病的治疗,并可降低局部刺激性和全身毒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及促渗剂对奥氮平贴剂体外透皮促渗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基质及促渗剂制备奥氮平贴剂;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模型,通过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拟合奥氮平透皮吸收的累积透过量和透过速率.结果:由Duro-Tak 87-4098型压敏胶制备的贴剂具有较好的稳态渗透速率,5%薄荷脑+10%肉豆蔻酸异丙酯合用对奥氮平促渗效果明显,促渗倍率达5.86倍.结论:奥氮平在以5%薄荷脑+10%肉豆蔻酸异丙酯为促渗剂,Duro-Tak 87-4098型压敏胶为基质时具有较好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不同浓度冬虫夏草多糖凝胶剂并考察其对深Ⅱ°烫伤的治愈效果.方法:将脱毛后的家兔以红外灯照射方法制成深Ⅱ°烫伤动物模型,以自提的冬虫夏草多糖制备的凝胶剂为实验组,以湿润烫伤膏(美宝)为阳性对照组处理烫伤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烫伤创面收缩情况,计算创面直径平均值.结果:家兔皮肤烫伤模型涂抹湿润烫伤膏(美宝)与1%,5%冬虫夏草多糖凝胶剂,烫伤创面无感染,愈合面光滑平整;但创面收缩直径比较结果为5%冬虫夏草多糖凝胶剂实验组较湿润烫伤膏(美宝)及不含药的甘油明胶基质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5%冬虫夏草多糖凝胶剂与湿润烫伤膏(美宝)组对家兔皮肤烫伤模型均有明显修复作用,但5%冬虫夏草多糖凝胶剂对家兔皮肤烫伤模型的修复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药袋泡剂的开发前景.方法比较20味中药袋泡剂与汤剂在水中溶出物干重和含量测定上的差异.结果含有鞣质、酸类成分或果实类及叶类中药(共9种)宜制成袋泡剂;含有矿物质或花类中药(共7种)需要制成汤剂;苦参等4种中药制备两种剂型均可.袋泡剂有效成分浸出率的增加幅度为5.0%~341.5%,减少幅度为0.1%~69.6%.结论中药袋泡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3.
胃镜除泡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腾  郑建华 《中国药师》2003,6(8):521-522
目的:目的:研制胃镜检查用局麻除泡剂。方法:由盐酸丁卡因、二甲硅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脱水山梨醇油酸酯-80等原料组成,制成口服消泡剂。建立了酸碱度、微生物限度检查、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对制剂进行了质量控制。结果:pH值5.0~6.0,微生物限度检查符合规定,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0.33%(n=3)。除泡剂稳定无变化。结论:本制剂设计合理,稳定性好,作胃镜检查时的局麻消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盐酸左氧氟沙星膜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唐春发 《中国药师》2005,8(7):569-570
目的:研制盐酸左氧氟沙星膜剂.方法:以壳聚糖、甘油为辅料,制备盐酸左氧氟沙星膜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6%,临床总有效率92%.结论:该膜剂处方工艺可行,质量稳定,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制用于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时起表面麻醉、润滑作用。方法 依据中国医院制剂规范1995年版(西药制剂第二版)胶浆剂制备方法制备,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质量符合规定,用于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296例,有效率96.7%。结论 该胶浆剂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经内窥镜证实的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每日2次;对照组40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次,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两组同时加用促动力剂莫沙必利5 mg/次,每日3次.治疗结束后,记录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灼痛症状缓解率和胃镜复查总有效率.结果: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复查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5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舒林酸壳聚糖凝胶剂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用对照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8%(n=5).应用舒林酸壳聚糖凝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5例,总有效率93.3%.结论 该制剂符合凝胶剂的要求,可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清咽袋泡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清咽袋泡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甘草进行鉴别 ,并测定主药材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为1 2μg~4 8μg(r=0 9993) ,平均回收率为99 50 % ,RSD=2 39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适用于清咽袋泡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中利用胃镜、肠镜探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用电子胃镜或肠镜对我院收治的具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检查,发现有上消化道出血时立即给予镜下喷药法或注射血管收缩剂.结果 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止血治疗,首次镜下止血成功率达100%,均在1~5min内停止出血,3例术后3d发生再出血,后经用止血剂注射法治疗后止血,镜下治疗近期治愈率为96.8%.结论 利用胃镜、肠镜探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适宜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利咽袋泡剂,TLC法定性控制质量,观察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制备茶叶滤纸包装利咽袋泡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射干、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对223例急慢性咽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处方有关药材薄层斑点明显,临床治疗急慢性咽炎总有效率为95.77%。结论:利咽袋泡剂鉴别方法可靠,其服用便利,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