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颈椎侧方穿刺压腹试验判断椎管梗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效民 《浙江医学》2005,27(8):566-567,570
目的探索颈椎侧方穿刺压腹试验判断椎管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脊髓造影证实的椎管梗阻患者42例和非椎管梗阻患者11例,同时施行颈穿压腹试验和腰椎穿刺Queckenstedt试验,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梗阻组颈穿压腹试验脑脊液压力上升幅度0~39(21±10)mmH2O,对照组为60~176(82±23)mmH2O,与Queckenstedt试验结论相一致,其判断椎管梗阻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2.45%.结论颈穿压腹试验是一种新的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方法,初步表明对判断上腰段以上椎管梗阻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压力测定是诊断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庆据。一般认为侧卧位腰穿压力低于80V60tTlmH刃(079~0.59KPa)为低顿任。当腰穿失败或其它原因不能施行图穿时,临床常选择颈穿检查。笔者在颈多与腰穿脑脊液对比观察中发现,_、两者压力位存在统计学的差异.依据预穿测压不易准确作出低颅压的诊断。资料与方法以瞟穿压力正常参考值为标准,选择120例腰穿压力正常范围,,非椎管内病变的成年患者和ZI例低颅压综合征的成年患者(其中,原发性低颅压头痛14狲。腰穿后低颅虎头痛7例。经相应治疗后均治愈),先后紧接施行平卧位须穿’‘/’或水…  相似文献   

3.
颈椎侧方穿刺520例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效民 《浙江医学》1989,11(3):133-135
用两种方法施行520例次颈椎侧方穿刺,成功率99.4%,无严重并发症.用于采集脑脊液标本,脊髓造影、注药等效果满意,尤对某些腰穿不能达到诊断,治疗目的、腰穿失败,和不宜翻动的危重病人有较大实用价值.经120例同时腰穿对照,发现颈部平均压力>腰部0.37kPa(P<0.001),脑脊液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别,提出在评阶检查结果和选择穿刺对象时应予以注意。对颈穿压腹试验的意义和术后是否需常规卧床等问题亦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1病历报告患者,女,36岁。12d前不明原因出现额、顶、枕部非搏动性剧痛,坐位或站立时加剧,卧位则明显减轻,伴头昏、恶心。无头部外伤、手术史,无脑脊液(CSF)耳鼻漏及腰穿史。查体:T36.SC,PSO/min,R20/mln,BP15/gkPa,颅神经检查无阳性征,心、肺、腹及四肢无异常,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脑CT示各脑室缩小,腰蛛网膜下腔穿刺无CSF滴出,压力为零,用注射器抽出淡红色微浑均匀血性CSFIsml,实验室检查:蛋白0.sg/L。诊断: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治疗给予生理盐水1000ml、VitC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体位性中等程度的头痛、恶心及呕吐,伴有头晕、耳鸣2例,视物成双1例,19例患者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70mmH2O,其中1例为血性CSF。治疗均以卧床休息、补充生理盐水为主,均痊愈。结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改变是体位性头痛,腰穿CSF测压可确诊,少数患者MRI有硬膜钆增强、脑下垂特征性改变,该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腰椎穿刺后脑脊液自穿刺部位外溢导致颅内压降低而产生的一组症候称之为腰穿后低颅压综合征。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验是诊断许多疾病的检查方法之一,而腰穿后低颅压反应会给患者增加许多额外的痛苦,因此,避免其发生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腰穿后低颅压综合征患者报告如下:[例1] 沈××,女,34岁。因肥胖、月经紊乱、待除外垂体瘤于1980年3月来我院诊治。在门诊行腰穿检查,穿刺顺利,脑脊液压力为115毫米水柱。腰穿后在观察室去枕平卧6小时,无自觉不适感,情况良好返家。患者京离医院约40里路程,途中需换乘3次公共汽车。回家后当天夜里即感头痛、恶心、眩晕,直立时头痛加重并出现频繁呕吐,卧位时症状减轻,体温正常。次日返回医院,诊断为腰  相似文献   

7.
张桂芳 《吉林医学》2011,(19):3975-3976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5例、耳鸣3例、颈项强直3例。13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60 mm H2O,9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2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水为主,6例腰穿时行CSF置换,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后,脑脊液(CSF)发生变化,由于腰穿操作简便易行,对无 CT 扫描条件的基层医院,仍是诊断脑出血的很有阶值的检查方法。下面介绍脑出血腰穿及 CSF 的有关问题。1.脑出血时 CSF 的改变(1)腰穿压力:24%脑出血患者腰穿压力>1.96kPa(200mmHg 水柱),颅内压增高机理:①出血后引起急性脑水肿;②血肿形成使颅内容积增加,并直接压迫邻近组织;③血液流至脑室或蛛网膜下腔,产生机械性梗阻,影响 CSF 循环和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0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体位性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伴有眩晕、耳鸣3例,视物模糊1例.20例患者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70mmH 20,其中3例呈负压,3例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增多,其中1例为血性CSF.治疗以补充生理盐水为主,并于椎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0~ 40ml,均痊愈.结论 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可确诊.低颅压综合征的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纯  付秀全  张标  王淳  刘平  廖断修  冯芹  刘川 《西部医学》2006,18(4):422-423
目的研究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 IH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8例S IHS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压力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眩晕等疾病进行鉴别。结果18例患者中15例出现起立性头痛,3例出现起立性眩晕,11例伴呕吐,6例出现颈强直。腰穿测脑压0~0.65kPa,其中4例呈血性CSF,7例蛋白增高。经治疗后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化恢复正常。结论立位时出现头痛、眩晕、呕吐,平卧减缓是S IHS的特征表现,腰穿脑压≤0.7kPa即可确诊,腰穿可有血性脑脊液。  相似文献   

11.
C臂机定位在肥胖患者腰椎穿刺困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臂机影像引导定位在肥胖患者腰椎穿刺困难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ASA I~Ⅱ级需行腰椎椎管内麻醉且传统手法无法定位出腰椎椎间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C臂机影像引导定位腰椎穿刺组(A组)和传统常规腰椎穿刺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应用C臂机进行透视定位腰椎间隙,然后按直入法进行腰椎穿刺;B组采用人工手法定位腰椎间隙,然后按直入法进行腰椎穿刺,记录定位时间、腰椎穿刺时间、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结果:A组平均定位时间为(4.03±0.65)min,腰椎穿刺时间(皮肤消毒到穿刺针确认成功进入硬膜外腔)为(6.55±1.34)min,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为(10.58±1.23)min。B组平均定位时间为(0.95±0.24)min,腰椎穿刺时间(皮肤消毒到穿刺针确认成功进入硬膜外腔)为(19.30±8.05)min,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为(20.25±8.09)min,两组在定位时间、腰椎穿刺时间、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例(100%)腰椎椎管内穿刺全部成功,B组26例(86.7%)腰椎椎管内穿刺成功,4例(13.3%)穿刺失败而用改其他麻醉方式。结论:C臂机影像引导定位肥胖患者腰椎穿刺,具有定位准确,缩短腰椎穿刺时间的优势,并能提高腰椎椎管内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位对老年患者腰椎间隙黄韧带长度超声测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超过65岁拟行腰椎管内阻滞的老年患者40例,以旁正中矢状斜切面超声扫查坐位与左侧卧位下腰3/4、腰4/5、腰5/骶1椎间隙.测量并记录各间隙黄韧带前缘长度(anterior edge length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骶尾部压力传感用于骶管穿刺成功判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骶管阻滞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n=57例):对照组以针尖突破骶尾韧带时的“落空感”为骶管穿刺成功的判断标志,试验组以“落空感”+注药时骶尾部压力传感为判断标志,以5.0μL罗哌卡因20ml行骶管内注射,观察2组骶管阻滞的成功率。结果试验组骶管阻滞的成功率为94.6%,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尾部压力传感有助于提高骶管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影响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术疗效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患者临床症状、病程、年龄、腰椎穿刺放液试验等因素对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影响及预后效果。结果:本组在术前腰穿实验后1周内症状有所改善1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依照疗效判定标准,本组总有效率70.9%。步态不稳术后有效率72.7%,智力障碍术后有效率44.4%,尿失禁术后有效率40%。结论:以步态不稳为主要症状,病程短、年轻,腰穿试验阳性者分流手术效果好,以痴呆和尿失禁为主要症状者分流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腰穿术后2种体位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减轻腰穿后头疼、不舒服感及褥疮的合适体位。方法 80例腰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术后采用去枕平卧位6 h;观察组4 2例,术后采用去枕平卧位、俯卧位交替进行,每1~2 h 1次,持续6 h。比较2组患者术后头痛反应、不舒服感及褥疮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头痛、不舒服感及褥疮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 0 5 )。结论 腰穿术后采用去枕平卧位、俯卧位交替明显优于术后去枕平卧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神经后支与骨纤维管解剖结构,为临床准确诊断腰腿痛等疾病及合理实施治疗方案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5具尸体解剖并观察腰神经后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周围有关的解剖结构,用游标卡尺测量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的长度、出口的纵径和横径。结果:腰神经后支主干长(6.03±1.23)mm,直径(1.18±0.09)mm,腰神经后内侧支、后外侧支起始处的直径分别为(0.83±0.21)mm、(0.46±0.57)mm;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为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延续,走行向后,上壁前缘为横突间韧带的镰状缘、后外侧部有上关节突副突间韧带覆盖,下壁为下位椎骨横突的上缘,内侧壁为下位椎骨上关节突的外缘与横突根部之间的骨面,外侧壁为横突间韧带的内侧缘;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平均长度为(5.72±0.94)mm,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出口分为近圆型、近椭圆型、裂隙型3型。结论: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为狭窄、坚固管道,对穿过其中的腰神经后支起到保护作用;腰神经后支走行、分支均经过骨纤维管,任何一处病变均会导致腰神经后支发生卡压;腰神经后支及其骨纤维管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与体表的深度为临床经皮行微创脊椎内固定术、针刀松解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缓解腰神经后支卡压张力、选择性定点封闭穿刺术等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与腰穿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SAH的临床资料。结果:CT诊断SAH的阳性率在发病24h内为89%,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临床高度怀疑SAH而CT阴性的病例,腰穿仍是主要诊断手段。结论:CT与腰穿诊断SAH各有优势与缺陷,可以互为补充;初诊首选CT,必要时结合腰穿,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颈椎1.2侧方蛛网膜下腔穿刺是近年来用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项新技术。本文报告52例C1.2侧方穿刺病人,年龄6~56岁。除2例因穿刺方向有误失败外,其余均获成功,成功率达96%。本文结合文献对穿刺术的解剖学基础、基本操作方法及术中异常情况的处理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讨论。C1.2侧方穿刺操作简单、易行、安全、适用范围广,不需特殊器械,有普通腰穿刺针即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5~2011年507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使用同一抗生素。所有患者在拔除头部引流管后分别采取腰穿或者腰大池引流以预防感染。将感染者分为4组:分别为单纯腰穿组、腰穿+鞘内注射组、单纯腰大池引流组、腰大池引流+鞘注组。分析感染者脑脊液白细胞连续3d正常所需要的时间。结果267例行腰穿预防感染的患者中,55例(20.6%)出现颅内感染;240例行腰大池引流患者中,26例(10.8%)出现颅内感染,二者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出现感染的81例患者中,行单纯腰大池引流术患者术后脑脊液白细胞连续3d正常所需时间最短。4种处理方法脑脊液白细胞连续3d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可以显著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对应已经颅内感染的患者,单纯腰大池引流效果较腰大池+鞘注等其他方法疗程更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95例,其中肾结石8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行MPCNL均成功,一期结石清除率82.1%(78/95),有17例结石残余,术后需用ESWL辅助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90min(50-120min),平均住院7.8d(5-9d)。结论:B超引导下斜仰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安全而有效的,并可防止辐射对术者手术团队及患者的影响,进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时,斜仰卧位对术者麻醉师及患者是一个良好的手术体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