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尿海藻糖酶的临床应用及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临床上用于诊断肾小管损害的标志物很多 ,但是它们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各有不足之处。尿海藻糖酶 (urinarytrehalase)作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损害的一个早期、灵敏而特异的标志物在国外已有报道 ,现对海藻糖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及测定方法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小管功能损害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尚明  周生芬 《新医学》1996,27(10):521-522
对57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许多糖尿病患的肾小管损害先于肾上球损害。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管损害发生率较高,且可与肾小球损害同时发生,除β2-微球蛋白以外,α1-微球蛋白及二者的肾小管重吸收率均为敏感的小管功能测试指标,糖尿病患者的小管功能损害可逆性差。  相似文献   

3.
尿海藻糖酶--近端肾小管细胞损害的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肾小管 间质损害是决定肾功能减退的主要因素 ,间质纤维化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恶化中的作用得到广泛重视。因此 ,早期发现小管间质损害是临床诊断的关键。目前用于检测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标志物主要是一些小分子蛋白和酶 ,如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NAG)、r 谷氨酰转肽酶 (r GT)、α1 微球蛋白 (α1 MG)、β2 微球蛋白 (β2 MG)、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等 ,对肾小管的功能判断、疾病诊治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以上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各有不足之处。近年国外陆续…  相似文献   

4.
尿α1-微球蛋白测定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损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一直被认为是肾小球疾病,故肾小球硬化症成为DN的代名词,长期以来对DN的研究多着重其肾小球的病变,而忽略肾小管间质病变。近年研究表明,肾小球疾病包括一些经典肾小球疾病均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甚至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先于肾小球的损害[1,2]。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肾小管间质病变起着比肾小球病变更为重要的作用,并决定着肾脏疾病的预后转归[3,4]。尿α1-微球蛋白(α1-MG)是近年被认为是反映肾小管间质功能敏感和特异的指标[5,6]。我们对128例糖尿病(DM)尿α1-MG进行测定,探讨其在DN小管间质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6例IgA肾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gA肾病(IgAN)临床特征和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经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确诊为IgAN的206例患者,根据Lee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系统分析各个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临床指标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肾脏病理Lee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而Ⅰ、Ⅴ级所占比例小。Lee分级与肾小管间质损害度分级呈正相关(P值<0.01)。Lee分级高及肾小管间质损害重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肾功能损害重。Lee分级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24h尿蛋白定量间未发现联系(各级别间比较P均>0.05)。重度肾小管间质损害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高。结论高血压,持续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的IgAN病理改变重,预后差;血清FN对于判断IgAN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临床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9月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NS患者82例,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同时测定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观察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及尿RBP、α1-MG、NAG水平均不同(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重的患者尿RBP、α1-MG、NAG明显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密切相关,肾小管功能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等因素有关。糖尿病肾脏病变不仅肾小球损害,同时肾小管也受损。尿白蛋白、尿转铁蛋白是肾小球标志蛋白,可反映肾小球损害;尿al-微球蛋白是肾小管标志蛋白,能反映肾小管损害。作自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对2型糖尿病病人尿蛋白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为能早期诊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血清肌酐和蛋白尿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其地位已毋庸置疑,但其不能涵盖一些其他类型的病变。最近的研究发现了反映CKD不同方面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提供CKD进展风险和相关不良预后的信息。该综述重点介绍了儿童CKD早期诊断的一些生物标志物,包括血浆肾损伤分子-1、成骨细胞生长因子2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可溶性尿激酶浆细胞激活剂受体和人软骨糖蛋白,以及尿液表皮生长因子、α-1微球蛋白、肾损伤分子-1和人软骨糖蛋白。研究发现,即使在调整了血清肌酐或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和蛋白尿后,这些血浆和尿液生物标志物在CKD患儿中的水平仍较高,也与CKD进展独立相关。这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代表了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功能障碍、炎症和肾小管健康的不同生物途径,可以作为液体活检来更好地描述儿童CKD的疾病特征。新型的血液和尿液生物标志物提高了临床医师对CKD进展的预后评估能力,并可能提高对CKD病理生理学的认识。但对于与CKD结局相关的临床前生物标志物,其在研究队列和设计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异质性,限制了不同研究之间预后表现的比较。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确定这些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9.
尿蛋白分析是肾脏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应用历史已有20多年。尿白蛋白(albumin)测定被认为是肾小球损害的早期指标,而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被认为是肾小管损害的早期敏感指标之一。近年研究显示,尿白蛋白/α1-微球蛋白比值(A/α1-m)有助于。肾小球损害与。肾小管损害的鉴别,在。肾脏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本文就A/α1-m对于肾功能损害的评价,并可能与预后有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副伤寒并发的肾脏损害的尿液成分特点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副伤寒者出现尿常规异常者做尿液蛋白测定。结果发热期尿液肾小球性、肾小管性尿蛋白均升高,而非发热期尿液蛋白以肾小管性蛋白为主。结论副伤寒并发的肾脏损害尿液特点:肾小管性尿蛋白在发热期和非发热期均升高,而中分子量的白蛋白仅仅在发热期出现,提示肾脏合并症以损害肾小管或者间质为主。  相似文献   

11.
张玲  肖淑芬  刘民  黄晶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464-1465
近年来发现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被肾小管重吸收,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被分解代谢。为探讨血清CysC诊断儿童肾功能损害的价值,对我院患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RBP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尿NAG的含量,并用多元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尿RBP、NAG水平与病程、年龄、血糖、血脂、血肌酐及尿白蛋白(Alb)之间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尿RBP、NAG排出增多,其升高的阳性率分别为50.6%、58.2%,尿Alb增高的阳性率为36.8%,尿β2-微球蛋白(β2-M)升高者占30.4%,尿RBP、NA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tc)、尿Alb、血肌酐及血脂呈正相关,与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及血压无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既存在肾小球亦存在肾小管功能损伤,甚至在有些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早于肾小球。对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肾小管功能损伤,早期控制糖尿病的糖、脂代谢紊乱,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应用浓缩尿平板测定法对495例各种病人及健康人的尿液溶菌酶作了测定,认为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能好,对肾脏疾病特别是肾小管损害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健康人尿溶菌酶大多在1.0微克/毫升以下,如超过2.0微克/毫升可能存在肾小管损害。尚可用于诊断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区别功能性肾衰竭及肾小管坏死;判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情变化;了解肾小球疾患是否合并间质性损害,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庆怡 《新医学》1989,20(9):457-458
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疾病虽然很多,但主要的不外乎近端肾小管疾病和远端肾小管疾病二大类。其主要的表现是:①肾小管转运功能异常;②被转运物质在血中浓度和尿中排量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临床症状。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了诊断近端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一直被认为是肾小球疾病,故肾小球硬化症成为DN的代名词,长期以来对DN的研究多着重其肾小球的病变,而忽略肾小管间质病变。近年研究表明,肾小球疾病包括一些经典肾小球疾病均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甚至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先于肾小球的损害[1,2]。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肾小管间质病变起着比肾小球病变更为重要的作用,并决定着肾脏疾病的预后转归[3,4]。尿α1-微球蛋白(α1-MG)是近年被认为是反映肾小管间质功能敏感和特异的指标[5,6]。我们对128例糖尿病(DM)尿α1-MG进行测定,探讨其在DN小管间质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1 …  相似文献   

16.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灵敏指标--胱蛋白酶抑制剂C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清华 《检验医学》2004,19(1):77-79
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肾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通过测定某些。肾功能标志物”反映GFR,理想的可用作GFR标志的物质应具有的性质是:能被肾小球自由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泌,并且只经肾脏排出,如是内源性标志物其从组织释放入血流中的速率应是稳定的。测定CFR的“金标准”是以测定外源性标志物建立的,包括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蛋白电泳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联合检测在。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测定尿蛋白,放射免疫法测定尿β2-M。结果肾小管间质损伤组尿蛋白电泳出现管性蛋白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尿β2-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0例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尿蛋白电泳出现管性蛋白44例,尿β2-M升高41例,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出肾小管间质性损害53例。结论尿蛋白电泳和尿β2-M联合检测,可作为肾小管间质损伤早期诊断敏感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朱辟疆  周逊  赵华 《临床荟萃》2000,15(6):252-253
既往认为肾小球疾病主要病理是肾小球损害 ,以致尿蛋白排出增加 ,尿中大分子蛋白增高 ,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害严重 ,因此临床上采用检查选择性蛋白尿、尿蛋白盘状电泳及尿中补体C3 等大分子蛋白含量及比例 ,以及反映肾小球内凝血障碍的尿FDP等指标预测NS的疗效 ,但临床发现这些指标对预测NS疗效的敏感性并不高。近年来由于肾活检的广泛开展 ,认识到肾小球疾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损害 ,后者又使肾小球损害加重 ,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影响NS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原因[1] 。故我们选择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肾小管标志蛋白尿β2 M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 31例成人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 ,NS)病理与临床观察 ,分析探讨 2 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和血肌酐与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患者分A组 (无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 ,n =12 )和B组 (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 ,n =19)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S时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病率相当高 ( 19/31;6 1.2 9% ) ,B组 2 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 ,两组血肌酐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大量蛋白尿是NS的最主要临床特征 ,但其除作为一种肾脏损害标志外 ,更是一种促进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子 ,提示大量尿蛋白对肾小管间质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与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希静 《新医学》2000,31(10):621-621
1引言 药物对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机体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对肾脏。随着抗生素、各种化学合成药物及中草药的广泛应用,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率日益增多。约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与药物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损害有关,若早期诊断,停用致病药物后肾功能大多可以恢复,如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可发展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最终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故积极防治药物所致的肾小管间质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肾脏的解剖、生理特点 包括以下几点:①肾脏血流量大,肾脏的重量虽然仅占体重的0.4%,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