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虎杖苷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炎症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20 mg·kg-1)、虎杖苷组(75 mg·kg-1)、虎杖苷组(150 mg·kg-1),每组10只,日常进行高脂饮食喂养,连续灌胃给药90 d,每日1次。于第90天采集尿液,测量尿量及终点法测24 h尿白蛋白(UP)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FN纤维化指标表达及肾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虎杖苷组大鼠Scr、BUN、UP含量显著降低(P<0.05)。TGF-β1、FN纤维化指标明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显减少(P<0.05),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虎杖苷对糖尿病肾病所引起的肾脏炎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肾脏组织的炎症因子含量,而起到抗炎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金刚(Memantine)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认知障碍及海马区神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建立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1只1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n=7)和干预组(3.75,7.5,15,30 mg·kg-1,n=6),对照组(n=5)只分离血管不做结扎处理。采用水迷宫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免疫荧光染色后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及CA1区凋亡细胞进行计数。结果:水迷宫实验显示:缺血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受损,与对照组和干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美金刚干预后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得以改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缺血组大鼠新生神经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齿状回新生神经细胞数量较对照组进一步增多(P<0.01);缺血组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美金刚干预后凋亡细胞数量较缺血组明显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CA1区凋亡细胞数量与空间记忆功能呈负相关。结论:美金刚可通过促进海马神经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且不同的药物剂量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8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9例)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5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在进行12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脂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颈动脉硬化情况、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脂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MT、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867、11.481、8.946,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NMD均有所升高,且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M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428、2.042,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患者的LDL-C、TC以及TG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5.457、11.582、11.010,P<0.05)。结论: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降低血脂和炎症,同时也能缓解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T2DM(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机制探讨其对肺泡巨噬细胞异质性途径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呼吸科2017年09月-2018年3月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7 d后分别观察2组临床疗效,WBC计数、肺功能,并使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的中的MSP(巨噬细胞刺激蛋白)、NF-κB(核因子κB)、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OX-2(环氧化酶2)的含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肺部感染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肺功能、MSP、NF-κB,iNOS、COX-2表达无明显差异,且MSP与NF-κB,iNOS、COX-2表达呈正相关(r=0.992、r=0.992、r=0.983),证明NF-κB,iNOS、COX-2的表达与MSP存在显著相关性;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在喘息、咳嗽、咳痰、哮鸣音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MSP、NF-κB,iNOS、COX-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肺泡异质途径在肺部感染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AECOPD合并T2DM患者肺部感染,干预肺泡异质途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巴派特对NSAIDs相关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该保护机制与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氯芬酸制作NSAIDsSD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模型,瑞巴派特进行干预。对肠黏膜组织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及PCR检测TLR4/NF-κB等相关蛋白在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瑞巴派特干预组小肠黏膜组织的大体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及ZO-1的表达在模型组表达下调,在瑞巴派特干预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TLR4及NF-κBp65蛋白及IL-1β、IL-8、TNF-α含量在模型组小肠黏膜中表达升高,经瑞巴派特干预后表达下降(P<0.05);而负性调控因子Tollip蛋白在模型组表达降低,经瑞巴派特干预后Tollip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PPAR-γ表达在3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巴派特有效降低了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TLR4/NF-κBp65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联合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分别采取CRRT及前列腺素E联合CRRT治疗。比较2组患者预后转归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死亡14例(31.82%),观察组死亡9例(20.00%),2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hs-CRP含量降低,BUN、SCr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8+及观察组NK细胞比例及IgG、IgA、IgM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联合CRRT治疗脓毒症合并AKI可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独CRRT治疗。  相似文献   

7.
杨伟  腾林  喻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2):2007-2011
目的:本研究选择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单一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评估联合用药对血脂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性的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组。阿托伐他汀组以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胆固醇浓度(LDL-C)<70 mg·dL-1为治疗目标。用药9个月后,采用血管内超声定量冠状动脉内斑块,检测血液中相关参数。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用药组与单独阿托伐他汀用药组相比,前者LDL-C明显降低[(60.5±19.8)mg·dL-1 vs.(79.8±17.9)mg·dL-1,P<0.01)]。与单一用药相对比,双联降血脂药物对斑块体积变化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3±0.09 vs.-0.3±0.05,P<0.01)。血液中LDL-C浓度的降低幅度和斑块的消退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20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阿托伐他汀用药相比,双联降脂药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浓度,同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重症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某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重症患儿26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89)、干扰素组(B组,n=89)、观察组(C组,n=89),A组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B组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2.0 μg·kg-1,2次/天,疗程7 d;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滴人免疫球蛋白400 mg·kg-1·d-1,连续使用5 d。统计并比较3组患儿咳嗽、喘憋、呼吸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和疗效指标评分,同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药物治疗后,C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1.01%,明显高于A组(66.29%)、B组(71.9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与A、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临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SAP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n=45)、乌司他丁组(n=30)和联合用药组(n=45),生长抑素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及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血小板黏附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CRP、TNF-α、IL-6含量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组全血比黏度高切、血小板黏附率、血浆比黏度均出现显著下降,并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显著低于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CRP、TNF-α、IL-6含量均出现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含量显著低于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生长抑素组(80.00%)和乌司他丁组(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生长抑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川芎嗪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模型组、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Masson染色分析肺纤维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TNF-α)和IL-18水平。蛋白印记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PI3K,P-PI3K,AKT,P-AKT,mTOR和P-mTOR的蛋白水平。结果:LPS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之比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100,200 mg·kg-1)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之比降低(P<0.01)。川芎嗪处理可改善LPS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变及纤维化。LPS模型组大鼠α-SMA,TGF-β1,collagen type Ⅰ和collagen type Ⅲ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α-SMA、TGF-β1、collagen type Ⅰ和collagen type Ⅲ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大鼠IL-6、IL-1β、IL-18和TNF-α水平升高(P<0.01)。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IL-6、IL-1β、IL-18和TNF-α水平低于LPS模型组(P<0.01)。LPS模型组大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下降(P<0.01)。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调脂药物的种类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4例,基本用量20 mg·d-1,用药(7.6±1.9)个月;瑞舒伐他汀组83例,基本用量10 mg·d-1,用药(7.9±2.1)个月。分别统计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及末次复查时血脂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受药物治疗1周时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周时,两组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4,8,12周时,两组TG、TC及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LDL-C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而LDL-C的降幅和血脂达标率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复查,两组TG、TC及LD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LDL-C的降幅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两组共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9例,其中阿托伐他汀组4例(9.1%),瑞舒伐他汀组5例(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于用药2周时表现出较好的调脂疗效,10 mg·d-1瑞舒伐他汀的调脂疗效优于20 mg·d-1阿托伐他汀,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术后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外周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1)对照组临床缓解率(RR)为45.95%,显著低于观察组(74.42%)(P< 0.05);(2)对照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但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3)2组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4)观察组治疗后WBC、PLT及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69)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69)水平,应将此方法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康复期脊髓损伤(SCI)患者的临床疗效,挖掘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丹参注射液组(n=28)、神经节苷脂组(n=30)和联合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康复训练,神经节苷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治疗60mg,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0 m L,每日1次,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0 d,停药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于治疗前后,比较各炎症因子水平和运动、痛觉及触觉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及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MDA、VE的表达。结果:联合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丹参注射液组(75%)及神经节苷脂(66.67%);联合组患者运动、痛觉及触觉的ASI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及神经节苷脂组(P<0.05),且联合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可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均低于治疗前,但联合组表达最低(P<0.05);丹参注射液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VE表达升高,MDA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有助于康复期SCI患者恢复,预防脊髓继发性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运用线栓法构建66只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2只,其中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插线。治疗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2.5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PBS溶液。治疗72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凋亡基因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脑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10 d内3组大鼠的生存曲线。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 mRNA 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Bax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加(P<0.05),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10 d内存活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极化液和胰岛素个体化对严重创伤高血糖患者炎症和营养等指标影响。方法:将不同空腹高血糖和体质量的严重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组(GIK组,n=80)和胰岛素个体化治疗组(INS组,n=80)以及常规治疗组(C组,n=80),制定极化液和胰岛素个体化治疗指导方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1,3,5,7 d后血浆TNF-α,IL-6等炎症因子以及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并统计治疗7 d内人日均胰岛素用量和葡萄糖用量,低血糖发生率,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变化。结果:GIK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浆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INS组,INS组又明显低于C组(P<0.01);GIK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INS组(P<0.01),但INS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GIK组患者治疗7 d内人日均胰岛素用量明显高于INS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INS组(P<0.01);GIK组治疗7 d内患者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与INS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极化液个体化治疗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炎症反应和改善患者营养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个体化治疗。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相对单纯胰岛素治疗,可降低严重创伤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规范化用药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75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35例。干预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后第1,2,3个月6个时点,经过评估—制定方案—干预—再评估循环,评价2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知识和用药依从性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使用率、达靶剂量率高于对照组(56.9%和29.2%;35.6%和16.4%,P<0.05),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达靶剂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9%和29.2%,27.6%和16.4%,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干预组从来没有占95.7%~100%,对照组十分经常占31%~56%,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明显下降(16%和33%,P<0.05),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规范化用药干预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