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观察P2X7受体拮抗剂亮蓝G(BBG)抗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10只,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H/R)组和50 nmol/L BBG+H/R组.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荧光示踪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GJ)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onnexin 43(Cx43)、Bax和Bcl-2蛋白表达;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H/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50 nmol/L BBG预处理后,H/R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1);荧光示踪法检测结果显示H/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J功能增强(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H/R损伤后Cx43和Bax/Bcl-2比值显著表达增高(P<0.01),50 nmol/L BBG预处理后,H/R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间GJ功能下降(P<0.05),Cx43及Bax/Bcl-2比值明显下降(P<0.05);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H/R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BBG预处理后,H/R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减少(P<0.01).结论:BBG拮抗P2X7受体对H/R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43组成的GJ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榭皮素对皮层神经元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H2O2(100 μmol/L)组、榭皮素组(Qu组)、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CC组)、H2O2+Qu组、H2O2+Qu+CC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ELISA试剂盒检测β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及BAC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榭皮素可明显降低H2O2对皮层神经元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并可显著降低H2O2诱导细胞内ROS及βA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榭皮素可通过激活AMPK,上调p-AMPK的表达水平来达到抑制BACE1酶的表达.结论 H2O2刺激神经元细胞可上调氧化应激水平,榭皮素可通过促进AMPK的磷酸化,降低βA在细胞中的沉积,进一步下调ROS在细胞中的表达,从而减缓了H2O2对神经元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H通过观察大株红景天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细胞H/R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并培养新生SD大鼠原代心肌细胞,选符合实验要求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组)、红景天前干预组(S+H/R组)、红景天后干预组(H/R+S组)、红景天前后干预组(S+H/R+S组)。实验结束后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心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活性氧簇(ROS)含量,JC1法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视神经萎缩蛋白(OPA1)、动力相关蛋白1(DRP1)及磷酸化动力相关蛋白1(pDRP1)的表达水平。结果 S+H/R组、H/R+S组及S+H/R+S组H/R心肌细胞内ATP含量均增加,ROS水平降低,并抑制MMP的降低,上调OPA1蛋白表达,抑制pDrp1蛋白表达(P<0.05);S+H/R+S组分别与S+H/R组、H/R+S组组间比较,ATP、ROS、MMP水平变化及pDrp1表达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OPA1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S+H/R组、H/R+S组及S+H/R+S组组间比较,Drp1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大株红景天对H/R损伤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受损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稳定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内皮屏障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LPS损伤组(LPS):1 μg/mL的LPS刺激24 h;LPS+ALDH2激动剂Alda-1组(LPS+Alda-1):在LPS刺激前给予20 μmol/mL的Alda-1预处理1 h。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跨内皮细胞电阻和FITC-Dextran葡聚糖实验检测细胞通透性变化;试剂盒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LDH2、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以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OPA1和分裂蛋白Drp1、Fis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降低、FITC-Dextran渗漏性增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ROS荧光表达增强,ALDH2、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和OPA1表达降低,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is1表达升高(P<0.05)。应用Alda-1干预后,可显著抑制LPS所致的内皮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减低ROS荧光表达,ALDH2、ZO-1、Occludin 、OPA1和Mfn2蛋白表达增高,而Drp1和Fis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ALDH2通过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减轻LPS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融合及抑制线粒体裂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抑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作用,分析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和炎症反应在其中的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阻断法模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ALDH2激动剂Alda-1+I/R组、Bax介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抑制剂(Bcb)+I/R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CA1区ALDH2及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LRP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CA1区4-HNE、NLRP3、IL-1β、IL-18及ALDH2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再灌注7 d后,I/R组海马CA1区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I/R组比较,Alda-1+I/R组、Bcb+I/R组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率增高(P < 0.01)。与I/R组相比,Bcb+I/R组、Alda-1+I/R组海马CA1区ALDH2蛋白表达增加,海马CA1区NLRP3、IL-1β、IL-18、4-HNE蛋白表达下降(P < 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海马CA1区NLRP3表达增高;Bcb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ALDH2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I/R+DEX)组、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dorsomorphin(I/R+DEX+dorsomorphin)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于缺血前30 min 腹腔注射DEX50 μg/kg,缺血1 h,再灌注24 h;采用Longa五分法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法检测小鼠脑梗死体积,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率;透射电镜法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MP蛋白激酶、线粒体融合蛋白2、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DEX 预处理降低了 I/R 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率,在使用 DEX 的基础上加用dorsomorphin后,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率升高(P<0.01);电镜结果显示,DEX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线粒体损伤(P<0.01),线粒体形态有所恢复。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DEX预处理增加了磷酸化AMP蛋白激酶、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降低了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表达,而加用dorsomorphin后,磷酸化AMP蛋白激酶、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明显降低,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DEX预处理可以减轻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从而促进线粒体融合 及抑制线粒体裂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秋水仙碱(CC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与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缺氧复氧(H/R)的方式在H9C2细胞上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用3 nmol/L秋水仙碱对行H/R处理的细胞进行干预;采用手术的方式在雄性C57/BL6小鼠上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I/R组、I/R+CCC组和I/R+CCC+Dorsomorphin(DSMP)组,每组8只。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使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及其磷酸化水平、氧化应激指标(NOX4、NRF2、SOD2)和凋亡指标(BAX、Bcl-2、cleaved caspase-3),使用商用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ATP含量,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组织8-OHdG和cleaved caspase-3阳性率,分离心肌线粒体和胞浆后分别检测线粒体BAX(Mito-BAX)和胞浆细胞色素C(Cyt-Cyto C),使用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功能,使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溶液染色评估梗死面积,使用商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为明确A...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缺氧复氧(H/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重组腺病毒载体Ad FGF21诱导原代心肌细胞过表达FGF21。腺病毒转染心肌细胞后构建H/R损伤模型(3h缺氧联合3h复氧)。实验分为对照组(Con组)、H/R组、H/R+Ad GFP组、H/R+Ad FGF21组4组。心肌细胞存活率评估细胞损伤程度;SOD/MDA检测联合DHE荧光染色评估氧化应激反应(ROS);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水平。在机制探讨实验中给予PI3K/AKT抑制剂(LY294002)进行干预。结果 与Con组相比,H/R损伤后FGF2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并伴随心肌细胞活性降低、ROS与凋亡反应激活。腺病毒介导的心肌细胞过表达FGF21能够明显抑制H/R损伤,表现为细胞活力、ROS与凋亡反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GF21心肌细胞过表达能够增加PI3K/AKT磷酸化水平,而抑制PI3K/AKT通路后FGF21过表达介导的细胞保护功能被逆转。结论 FGF21主要通过PI3K/AKT依赖性途径改善心肌细胞H/R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ho/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为新生儿HIBD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皮质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缺氧复氧(H/R)损伤后神经元突起长度、神经元Rho A和ROCK等蛋白的表达量、神经元细胞骨架等指标。结果:缺氧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突起长度明显缩短(P〈0.05),法舒地尔处理后神经元长度较H/R组明显延长(P〈0.05)。缺氧缺血损伤后神经元Rho A和ROCKII等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法舒地尔干预后蛋白表达呈低水平且35μmol组作用最显著。缺氧缺血损伤后细胞骨架F-actin的表达减少且分布丧失规律性,fasudil干预后可部分逆转细胞骨架的分布且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缺血缺氧损伤通过激活Rho/ROCK信号通路引起神经元突起回缩、细胞骨架降解进而引起细胞凋亡,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则可促进神经元突起延长、细胞骨架重构,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铜-二乙酰-2(N4-甲基氨基硫脲)(Cu -ATSM)对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Control组、OGD/R组、OGD/R+Cu-ATSM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的凋亡情况;采用Mito-tracker染色检测线粒体形态;JC-1染色分析各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自噬相关蛋白如ATG5、Beclin1、LC3I/II的激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LC3II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损伤后HUVECs凋亡数目显著上升,而当Cu-ATSM治疗后,凋亡的HUVECs显著减少(均P <0.05)。Mito-tracker及JC-1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组损伤后线粒体的形态明显受到损伤,线粒体功能受损,膜电位下降,而OGD/R+Cu-ATSM组治疗后能够改善损伤的线粒体功能,维持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膜电位(均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组损伤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如ATG5、Beclin1、LC3II蛋白的表达量增多,而OGD/R+Cu-ATSM组治疗后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较OGD/R组下降(均P <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OGD/R组损伤后LC3II的表达显著增多,而OGD/R+Cu-ATSM治疗后的LC3II显著减少。结论:Cu-ATSM能够改善HUVECs OGD/R损伤后的线粒体功能,减少HUVECs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自噬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黑青稞籽皮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低、中、高剂量药物组(H/R+L、M、H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Aaltm)和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tAkt)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药物组[H/R+L)组至(H/R+H组)】细胞凋亡比例为(26.7±2.9)%至(6.1±1.1)%,较H/R组[(57.3-+10.4)%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药物组△ψm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OS水平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l-2及pAkt表达升高,Bax及tAkt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黑青稞籽皮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可能与Bcl一2/13ax调控和激活磷脂酰肌醇一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Ghrelin 预处理对 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 H9C2心肌细胞并建立心肌细胞缺氧(21 h)/复氧(6 h)模型。细胞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 R 组),缺氧/复氧+ Ghrelin 组(H/ R +G 组),缺氧/复氧+ Ghrelin +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siRNA 组(H/ R + G + G-siRNA 组);采用 siRNA 干扰技术阻断 Ghrelin 受体 GHSR 的表达以及 Hoechst 33258染色剂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GHSR 存在于正常H9C2心肌细胞中,GHSR-siRNA 可以显著抑制 H9C2心肌细胞中 GHSR 的表达。与 H/ R 组相比,在 H/ R + G 组中缺氧/复氧损伤所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 <0.05),B淋巴细胞瘤-2蛋白/ Bcl-2相关 X 蛋白(Bcl-2/ Bax)比率明显上调(P <0.05),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水平被显著抑制(P <0.05)。而与 H/ R + G组相比,H/ R + G + G-siRNA 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 P <0.05),Bcl-2/ Bax 比率显著下降(P <0.05),caspase-3表达上调(P <0.05)。结论 Ghrelin 具有减轻缺氧/复氧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正常肝细胞株L02缺氧复氧损伤的抗凋亡细胞保护机制.方法建立缺氧预处理细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hypoxia reoxygenation,H/R组)和缺氧预处理组(hypoxic precondition,H/P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l、6、12、18、24 h细胞凋亡率,并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12 h时bcl-2、bcl-xl、bax和P53蛋白的表达量,同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P组和H/R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bcl-2、bcl-x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53、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结构基本维持正常.结论缺氧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导致的L02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肝缺氧预处理过程中,bcl-2、bcl-xl、bax及P53蛋白参与了细胞凋亡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商雄跃  李敬远  曾因明 《四川医学》2009,30(9):1351-1353
目的观察复氧前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对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48h后按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氧/复氧组、复氧前处理组和复氧后处理组,分别在复氧前、后10min给予1μmol/L环胞菌素A,复氧50min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PT,复氧120min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Cyt C释放。结果与低氧/复氧组比较,复氧前处理组细胞MPT明显减弱,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轻,线粒体Cyt C释放显著减少。而复氧后处理组与低氧/复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氧前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可以减轻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损伤,复氧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不能产生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ngiotensin II诱导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与 AMPK/SIRT1通路活化关系的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正常培养后给予不同浓度的Angiotensin II(0、0.5、1、3、10、20 μmol/L)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 检测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平变化,和用 DCFH 探针检测 ROS 水平的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SOD 活性和 MDA 表达量;同时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将 Angiotensin II的受体 AT1R成功沉默后给予Angiotensin II刺激,检测对AMPK,p-AMPK 和SIRT1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使用ROS 的抑制剂来观察细胞AMPK和SIRT1的变化情况。结果 20 μmol/L的Angiotensin II的刺激能显著抑制蛋白AMPK的磷酸化(P<0.05),抑制SIRT1 的表达;同时增加了细胞ROS的释放(P<0.05)。在检测SOD活性和MDA表达量时, 0.5~10 μmol/L的 Angiotensin II对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20 μmol/L 的 Angiotensin II 明显抑制SOD 活性(P<0.05),能显著增加 MDA 的产生。沉默了AT1R后,Angiotensin II不能抑制AMPK蛋白磷酸化以及对SIRT1的表达无明显下调作用;使用ROS 抑制剂后,Angiotensin II处理无法降低细胞磷酸化AMPK 和SIRT1的表达。结论 Angiotensin II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引起AMPK/SIRT1信号通路的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变化。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癫痫组,癫痫组分为癫痫持续状态后4、8、24和72h组,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PCR分析海马线粒体中Drp1、hFis1、 Mfn1、Opa1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海马CA3区神经细胞Drp1、Opa1的表达。结果 Drp1、 hFis1在癫痫持续状态后4h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72h仍处于较高水平;Mfn1、Opa1在癫痫持续状态后4h时出现短暂的升高,随即表达下降,并于24h时达最低水平。癫痫持续状态后24h时,大鼠海马CA3区Drp1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pa1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分裂增强、线粒体融合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丙泊酚后处理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丙泊酚后处理组大鼠采用结扎颈动脉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丙泊酚后处理组大鼠于再灌注即刻股静脉输注20 mg·kg-1·h-1丙泊酚2 h,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活性和水平,采用活性氧(ROS)荧光探针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ROS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线粒体裂变、融合和生物发生相关蛋白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酯氧化酶4(Nox4)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5),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丙二醛(MDA)和ROS水平及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动力相关蛋白1(DRP1)、裂变蛋白1(Fis1)、Nox4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线粒体转录因子 A(TFAM)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丙泊酚后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大鼠海马组织中SOD及GSH-Px活性和T-AOC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 水平、ROS水平和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DRP1、Fis1和No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OPA1、Mfn2、PGC-1α、TFAM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丙泊酚后处理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促进线粒体融合和生物发生并抑制线粒体裂变,改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x4/Nrf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巨噬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方法:采用制备缺氧液与氮气饱和相结合的方法制造细胞缺氧环境。巨噬细胞系RAW264.7分为对照组、缺氧(30、60和120min)复氧(15或30min)组及H/R+不同剂量的依达拉奉(EDA)组,借助于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测巨噬细胞内活性氧(ROS)浓度的变化,作为评判H/R模型成功与否的标准。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缺氧60min复氧15 min组即可引起ROS浓度明显升高(P〈0.05),随着H/R时间延长,ROS生成呈进行性增加趋势。ROS清除剂EDA能剂量-依赖地抑制H/R所致ROS的大量生成。结论:应用制备缺氧液与氮气饱和相结合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巨噬细胞H/R模型,该模型适于不同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共同分子机制的探讨及寻找共同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