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肿瘤高表达蛋白(high expression in cancer,Hec1)在人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手术切除的105例人膀胱癌及2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病理标本中Hec1的表达,其中按Elson and Ellis半定量三级分类法:Ⅰ级51例,Ⅱ级39例,Ⅲ级15例;临床TNM分期Ⅰ期31例,Ⅱ期23例,Ⅲ+Ⅳ期51例;伴淋巴结转移者71例,无淋巴结转移34例;肿瘤直径≤2 cm者49例,2~5cm 者35例,>5 cm者21例。采用Prism6.0统计软件分析肿瘤组织Hec1与临床病理因素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因子。结果 Hec1在人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8.2%(82/105)和15.0%(3/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c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均无显著相关性(P分别为0.25, 0.17,0.26)。随临床分期的升级(P=0.042)、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0.033),Hec1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有显著相关性;Hec1表达阳性的膀胱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较Hec1表达阴性者低(P=0.025);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Hec1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Hec1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起到肿瘤刺激因子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146枚淋巴结及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D的表达。结果 VEGF-C和VEGF-D蛋白阳性表达率在NSCLC癌组织中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VEGF-D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NM分期中,VEGF-C和VEGF-D在Ⅲ期+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的表达(P〈0.05);但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VEGF-C、D的表达增高与NSCLC的TNM分期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形成密切相关,提示其在NSCLC的生长、侵袭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6(S100A6)在胃癌旁正常组织、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胃组织标本,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24例)、胃癌(42例)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42例)。qRT-PCR法检测S100A6 mRNA在不同组织中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100A6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用于区分和比较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多因素分析。结果 S100A6蛋白的表达按以下顺序逐渐增加:癌旁正常组织<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S100A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管和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高中度S100A6基因表达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不表达的患者。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管及静脉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S100A6高表达均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在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中S100A6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S100A6高阳性表达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表达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确诊并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04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调取患者冻存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AMP2表达,验证LAMP2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使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NBC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WB实验结果显示,LAMP2在TNBC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LAMP2表达与TNBC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1月25日,LAMP2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 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TNM分期及LAMP2表达水平是TNB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AMP2在TNB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LAMP2高表达可能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更高的LAMP2的表达可能预示着患者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意义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肾癌中表达的意义和其在肾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肾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采用斑点杂交技术测定20例肾癌患癌组织、癌旁和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35例肾癌患者癌组织、癌旁和正常肾组织b-F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肾癌组织中b-F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周围正常肾组织(P<0.01)。b-FGF表达升高与肿瘤分明、分级密切相关;肾细胞癌组织中MVD与b-F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b-FGF是肾细胞癌组织中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之一,b-FGF表达和MVD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β-Tubulin)在不同部位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4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癌组织标本(设为结肠癌组)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设为癌旁组)。比较两组不同部位结肠癌组织中β-Tubulin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检验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β-Tubulin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预后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不同部位、分化程度、临床病理(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β-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β-Tubulin蛋白阳性表达均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中β-Tubulin蛋白均可作为结肠癌化疗药物选择及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 15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0例肾癌组织和25例癌旁肾组织中P 15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癌旁肾组织中P 15阳性率(76%)显著高于肾癌组织(48%;P<0.05)。随着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P 15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P 15阳性率在Ⅰ、Ⅱ、Ⅲ级肿瘤中分别为66.7%、47.6%和18.2%(P<0.05);在Ⅰ、Ⅱ、Ⅲ-Ⅳ期肿瘤中分别为61.9%、47.1%和25%(P<0.05)。P 15阳性与阴性表达组间3、5a生存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癌基因P 15在防止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为肾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在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治术的肾细胞癌59例,男39例,女20例,年龄20~67岁。CD44表达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检测,并与正常对照(n=30)进行比较。结果: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手术后2周和12个月表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P<0.05)。T3+T4期CD44表达明显高于T1+T2期(P<005),肾癌有转移患者CD44表达均高于无转移者(P<0.01),肾癌不同组织类型的CD44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癌患者CD4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手术后可以明显下降,其表达水平与肾癌的进展情况及有无转移、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LIP76和CD44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6年5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留取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RLIP76及CD44水平的变化;术中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癌组织RLIP76、CD44表达情况,分析RLIP76、CD4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后2周,胃癌患者血清RLIP76、CD44表达水平降低,与术前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90,26.291;均P<0.05);胃癌患者癌组织RLIP76阳性率为50.00%,CD44阳性率为58.54%,患者癌组织RLIP76、CD44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χ2=48.681,65.063;均P<0.05);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RLIP76阳性率、CD44阳性率高于组织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及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RLIP76阳性、CD44阳性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者,但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7,P=0.151;χ2=0.452,P=0.501);Cox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RLIP76阳性、CD44阳性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RLIP76、CD44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在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 ,检测 3 0例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 ,并与肾良性病变组 ( 2 0例 )和正常对照组 ( 2 0例 )进行对照。结果  3 0例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肾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肾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D44的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T3+T4 期和T1 +T2 期之间CD44的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肾癌伴淋巴结转移CD44的表达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P <0 0 1)。肾癌不同组织类型的CD44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肾细胞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的检测对肾肿瘤性质鉴别、肾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东星  王晶  聂玉辉 《武警医学》2020,31(7):601-604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分化簇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LDH1和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LDH1及CD133的表达率(78.3%,75.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54.5%,48.0%)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5.0%,10.0%),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LDH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05) ,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0.05)。CD13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 (P<0.05)。ALDH1和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P<0.05)。ALDH1及CD133表达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者 (P<0.05)。结论 ALDH1及CD133表达升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大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朱晓菡  侯晨辉  石斌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18-1419
目的:检测NMP-9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M-9在84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病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MMP-9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8%,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10%(P〈0.05)。在高、中、低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79.5%、1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I期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8.3%,显著低于TNMⅡ期组95.8%(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7.6%(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MMP-9呈高表达,MMP-9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对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浸润转移与病理及环氧合酶(COX)-2蛋白表达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57例胃癌行低张力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原位杂交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mRNA表达。将螺旋CT结果与病理结果、COX-2表达进行对照。结果 57例胃癌螺旋CT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为82.5%(47/57),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78.9%(45/57),4例胃癌发生远处转移螺旋CT均正确诊断,TNM分期的准确性为80.7%(46/57)。COX-2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35/57)和73.7%(42/57)。CT对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病理一致性良好,与COX-2蛋白及mRNA表达率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 螺旋CT可较准确地反映胃癌浸润转移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性,从而可指导手术、化学预防和治疗以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4,MMP-14)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69例OSCC患者作为OSCC组,同时选取43例口腔正常新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组织中的MMP-14及EMMPRIN mRNA的表达含量。结果MMP-14 mRNA、EMMPRIN mRNA在OSCC组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98、9.624,P<0.01);OSCC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因素中的MMP-14、EMMPRIN mRNA的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均明显升高(t=2.909、2.156,P<0.05);且MMP-14、EMMPRIN mRNA在Ⅲ~Ⅳ期、中低分化的OSCC中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6、2.667、3.027、2.399,P<0.05);MMP-14与EMMPRIN mRNA表达含量间相关系数为r=0.821,二者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OSCC组织中MMP-14和EMMPRIN mRNA的高表达状态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因素关系密切,二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提示MMP-14和EMMPRIN均参与了OSCC的浸润及转移过程,通过检测EMMPRIN及MMP-14 mRNA表达含量可能有助于OSCC的病变程度及预后转归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53在食道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食道鳞状细胞癌根治标本154例,其中高分化鳞癌39例、中分化鳞癌56例、低分化鳞癌59例,经常规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选取癌组织行免疫组化( S-P法)检测p53。结果154例病例中,高分化鳞癌p53阳性率41%,中分化鳞癌p53阳性率54.2%,低分化鳞癌p53阳性率67.8%;p53阳性而有淋巴结转移者58例、p53阴性而有淋巴结转移者29例。各组间经χ2检验,高分化与中分化及中分化与低分化比较,χ2值分别为2.4及1.38、P>0.1,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分化与低分化比较,χ2值6.89、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53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p53阴性病例,经检验,χ2值为7.44,P<0.01,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可作为食道鳞状细胞癌重要的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d-1、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例导管内癌、15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Id-1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Id-1和Cyclin D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导管内癌(P〈0.05);Id-1蛋白阳性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yclin D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正相关(P〈0.05);Id-1与Cyclin D1阳性表达正相关(P〈0.05)。Id-1和Cyclin D1同时阳性表达与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Id-1和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Id-1和Cyclin D1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