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别建立超滤法和溶剂萃取法处理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游离型药物浓度Cu和总血药浓度Ct,并计算蛋白结合率。方法:游离型药物浓度采用Millipore Centrifree超滤装置前处理,以外标法测定;总血药浓度测定采用内标法,经蛋白沉淀、溶剂萃取、复溶后测定。结果:游离型药物浓度和总血药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12.64 μg·mL-1和0.02~10.24 μg·mL-1;游离型药物浓度和总血药浓度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在±15%范围内,ICU患者的伏立康唑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2.4%。结论:本方法前处理方法便捷,选择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人血浆中伏立康唑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76例以常规推荐剂量静脉滴注或口服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血液标本共99份,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谷浓度。结果:测定伏立康唑谷浓度中位值为0.784 μg·mL-1(0.025~9.910 μg·mL-1),其中44例(44.4%)达到目标浓度范围(1~5.5 μg·mL-1),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缺乏相关性(r=0.252,P=0.315)。个体间和个体内血药浓度变异系数分别为97.0%和69.6%。患儿年龄分布2个月~14岁,年龄<6岁的患儿与年龄>6岁的患者相比,谷浓度要达到目标范围需要给予更高剂量的伏立康唑(6.1 mg·kg-1/次vs. 4.55 mg·kg-1/次,P<0.05)。谷浓度<1 μg·mL-1的患儿治疗失败率高于成功率(58.8%vs. 4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5名患儿治疗中监测谷浓度<1 μg·mL-1且疗效不佳,通过提高给药剂量使谷浓度达1 μg·mL-1以上,最终治疗有效。2例谷浓度≥ 5.5 μg·mL-1的患儿均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采用常规推荐剂量给药部分儿童难以达到伏立康唑的目标浓度。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个体间和个体内均有较大的差异。低龄儿童要达到有效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往往需给予更高的用药剂量。开展伏立康唑药物浓度监测不仅可以保障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为合理制订我国儿童的伏立康唑初始治疗方案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制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与注射用伏立康唑(VFEND®)大鼠体内药动学对比研究。方法:以VFEND®为对照,Wistar大鼠为受试动物,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监测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对自制药与对照药的各药动参数进行独立样本双侧t检验。结果:自制药和对照药大鼠体内伏立康唑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099±0.202)h和(2.142±0.163)h,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分别为(23.247±1.264)μg·h·mL-1和(22.748±1.568)μg·h·mL-1。结论:自制药与对照药的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相似,各药动学参数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伏立康唑开展血药浓度监测(TDM)的结果进行分析,阐明TDM对伏立康唑合理用药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伏立康唑TDM的结果,从性别、年龄、剂量与浓度相关性,浓度分布情况以及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其中<1.0 μg·mL-1有12例,1.0~2.0 μg·mL-1有15例,2.0~5.5 μg·mL-1有25例,>5.5 μg·mL-1有9例;剂量与浓度无明显相关性(R2=0.172);老年组(>60岁)vs非老年组(<60岁)(P=0.19)、男性组vs.女性组(P=0.27)。当联用PPIs时,随着PPIs对CYP2C19抑制程度的增加,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大部分患者使用后浓度不在治疗窗范围内。开展伏立康唑TDM有利于提高临床效应和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院万古霉素(VAN)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法监测VAN血药浓度,并对该院2013-2017年113例患者173例次VAN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VAN血药质量浓度均值为(17.7±14.2)μg·mL-1,在治疗窗范围内(10~20 μg·mL-1)的仅占31.79%,其中首次监测在治疗窗范围内的仅占28.57%,达到中毒浓度(>20 μg·mL-1)的患者占32.95%;>60岁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比例最大(38.73%),且血药浓度均值(23.9±17.4)μg·mL-1超出治疗窗范围;日剂量<2 g组,<18岁及>60岁患者血药浓度均值都达到中毒浓度;肾功能异常患者与肾功能正常患者血药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AN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该院VAN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较低,需加强血药浓度监测;临床医生和药师需重视血药浓度结果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浓度,分析评定测定精密性、天平称量、工作液制备、血清样品制备、液相色谱仪、提取回收率、标准曲线拟合、对照品纯度、样品均匀性以及温度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计算各因素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最终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置信概率为95%时,人血清中低(6 μg·mL-1)、中(20 μg·mL-1)、高(50 μg·mL-1)浓度替考拉宁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L)=0.63 μg·mL-1U(M)=1.87 μg·mL-1U(H)=5.08 μg·mL-1,其测量结果可分别表示为(6.18±0.63)、(20.74±1.87)、(50.09±5.08)μg·mL-1。结论: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曲线拟合、样品提取过程(特别是低、高浓度)引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血药谷浓度(Cmin)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浓度变异的因素,并对其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价。方法:患者使用的维持剂量有减半维持剂量(A组)和标准维持剂量(B组),采用HPLC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收集伏立康唑用药相关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伏立康唑Cmin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监测了53例肝硬化病患者的74个血药浓度。A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4.02±1.94)μg·mL-1,B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6.89±4.57)μg·mL-1。其中A组中有30.8%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B组有63.4%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中伏立康唑Cmin与白蛋白值、INR值、合并使用肝毒性药物和CYP2C19抑制剂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对B组血药浓度有影响的因素。伏立康唑在A组和B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和38.9%。结论:减半维持剂量在肝硬化患者中仍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肝硬化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从而保证伏立康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全自动二维色谱法(2D-LC-UV)测定血浆中氨甲环酸浓度的方法,用于临床上行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氨甲环酸治疗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待测物在一维柱ASTON SPX(100 mm×4.6 mm,5 μm)上初步分离,通过中间柱ASTO N SHC(10 mm×4.6 mm,3 μm)截取保留并在二维柱ASTON SX1(150 mm×4.6 mm,5 μm)上进一步分离,200 μL样品进样,并最终测定。流速均为1.0 mL·min-1,柱温为40℃,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所建立方法运用于58名行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术期中氨甲环酸血浆样本的检测分析。结果: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氨甲环酸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5~300 μg·mL-1,最低检测限为5 μg·mL-1,批间批间精密度均小于6.6%,提取回收率大于72.4%。58名患者围术期中氨甲环酸首次给药后3个时间点(5 min,30 min和2 h)平均血浆浓度分别为:(103.3±20.4)μg·mL-1,(53.0±14.8)μg·mL-1和(22.8±8.3)μg·mL-1。手术中男女之间氨甲环酸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手术种类之间(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血药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好,适用于临床氨甲环酸血浆浓度的监测及浓度-疗效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硝酸异康唑原料药中甲基叔丁基醚、甲醇、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器温度:200℃;载气:氮气;顶空进样。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分别在10.28~92.52μg·mL-1 (γ=0.9994),14.49~130.43μg·mL-1 (γ=0.9994),62.86~565.74μg·mL-1 (γ=0.9993),13.52~121.68μg·mL-1 (γ=0.9995),2.76~24.84μg·mL-1 (γ=0.999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9% (RSD为1.21%),99.90% (RSD为0.28%),99.29% (RSD为1.21%),99.15% (RSD为0.65%),100.14% (RSD为2.58%)。结论:该检测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硝酸异康唑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肾移植科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并测定浓度的住院患者进行信息归纳,从浓度分布情况,质子泵抑制剂(PPIs)、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给药途径及产地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肾移植科伏立康唑谷浓度在2~4 μg·mL-1范围内仅占33.9%;联用PPIs可显著增加伏立康唑谷浓度(U=4578.5,Z=–3.096,P=0.002);联用他克莫司和环孢素可以显著降低伏立康唑日剂量(U=5420,Z=–1.618,P=0.106;U=754.5,Z=–2.905,P=0.004);口服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中位数低于静脉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U=6474.5,Z=–1.553,P=0.120);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进口组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国产组(P=0.005);给药途径为口服者,进口组和国产组差异无显著性(P=0.949)。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受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大,个体化治疗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生物样品中盐酸帕罗西汀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盐酸帕罗西汀在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蛋白结合率。方法:以盐酸普萘洛尔为内标,血浆和脑组织匀浆样品采用醋酸乙酯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其中色谱柱为Eurospher 100-5 C18柱(250 mm×4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三乙胺水溶液=35:65(磷酸调pH值至3.5);柱温: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激发波长295 nm,发射波长350 nm,进样量:20 μL。蛋白结合率的测定采用平衡透析法。结果:血浆和脑匀浆液中盐酸帕罗西汀在0.05~1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与脑匀浆液基质提取回收率均>7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0%。磷酸盐缓冲液盐酸帕罗西汀在0.005~0.5 μg·mL-1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0.005 μg·mL-1,且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当血浆和脑匀浆液中盐酸帕罗西汀质量浓度为1.0,3.0,6.0 μg·mL-1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6.14±0.38)%,(96.07±0.88)%,(97.25±0.23)%;脑组织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9.84±0.031)%,(99.83±0.021)%,(99.80±0.04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生物样品中盐酸帕罗西汀含量的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盐酸帕罗西汀蛋白结合率高,只有极少的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伊马替尼及伏立康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血桨样品经乙酸乙酯-正己烷(75∶25)萃取,选择卡马西平为内标,氮吹浓缩、复溶后采用HPLC分析。ZORBAX SB-C18柱反相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醋酸铵缓冲液(25 mmol·L-1 CH_3COONH_4,CH_3COOH调pH值至4.5)=20∶32∶48(V/V/V),检测波长264 nm,流速为1 mL·min-1,柱温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伊马替尼、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10~5.00μg·mL-1和0.10~6.00μg·mL-1,两者的线性均良好(r分别为0.998和0.999),最低定量下限均为0.10μg·mL-1。伊马替尼和伏立康唑低、中、高质量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69.21%,71.23%,73.53%和76.23%,78.12%,79.34%,二者批内RSD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满足同时检测伊马替尼和伏立康唑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克洛的含量分析方法并进行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选择头孢拉定为内标,血浆样品经5%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处理后,以乙腈-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头孢克洛质量浓度在0.2~25.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2μ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6.28%和7.44%,基质效应影响较小,相对回收率为93.76%~104.29%。口服头孢克洛胶囊后达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8.05±3.46)μg·mL-1和(0.89±0.15)h。结论:所建方法专属、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头孢克洛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模拟茶饮水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能力,并对其成分进行HPLC分析。方法:采用去离子纯净水煎煮两色金鸡菊获得模拟茶饮水提取物。对模拟茶饮水提取物进行DPPH、ABTS+·、·OH和NO·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考察;同时考察模拟茶饮水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能力;使用HPLC法分析模拟茶饮水提取物中的主要物质成分。结果:模拟茶饮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SC50)为(228.6±4.61)μg·mL-1;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SC50)为(128.4±5.83)μg·mL-1;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SC50)为(22.41±1.13)μg·mL-1;对NO·自由基的清除能力(SC50)为(149.8±11.6)μg·mL-1;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为(366.4±8.12)μg·mL-1。经HPLC成分分析,模拟茶饮水提取物主要含有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马里苷、异奥卡宁和奥卡宁等成分。结论:新疆两色金鸡菊模拟茶饮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