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大鼠肺组织中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变化以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UC组)、慢性间歇低氧组(CIH组)、依达拉奉干预组(NE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以上4组又分别随机分成5个时间亚组,分别为3 d、7 d、14 d、21 d、28 d亚组,每个时间亚组6只大鼠。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CHOP的表达变化。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发现,UC组大鼠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CIH组大鼠肺组织上皮细胞出现明显水肿、充血,肺泡间隔增宽,局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且随间歇低氧时间延长,病理损伤越严重;NE组亦出现病理变化,但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CIH组;NS组病理改变与CIH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CHOP的表达在CIH组较UC组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多;NE组亦较UC组表达增多,但仍明显低于CIH组;NS组CHOP的表达较CIH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大鼠肺组织中CHOP蛋白表达增强,CHOP蛋白的高表达对慢性间歇低氧大鼠并发肺组织损伤起到一定作用。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CHOP的表达对慢性间歇低氧大鼠肺组织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间歇低氧(CIH)大鼠肺组织中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UC组)、CIH组,每组各自分成3、7、14、21和28 d 5个时间亚组。采用HE法观察UC组和CIH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ERK、CHOP蛋白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肺组织CHOP mRNA表达。结果  ①CIH组肺泡壁及间质轻度水肿,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紊乱,部分肺泡融合;UC组大鼠肺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②CIH组肺组织p-PERK、CHOP蛋白表达高于UC组,于21 d表达最高。③CIH组肺组织CHOP mRNA表达高于UC组,于21 d表达最高。④P-PERK、CHOP表达的上调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间歇低氧可引起肺组织损伤,而p-PERK、CHOP蛋白的活化表达在慢性间歇低氧大鼠肺组织的损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颜素岚  杨宇  张新民  陈宁 《疑难病杂志》2006,5(1):1-5,F0003
目的建立类似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intermittenthypoxia,CIH)大鼠模型,观察CIH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对血管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C)8只,间歇低氧组(IH)8只。UC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IH组大鼠每天9∶00~17∶00进行间歇低氧处理,持续28天。2组大鼠用HE染色观察心、肺、肾血管的病理改变,心肌毛细血管密度(capillarydensity,CD),肺、肾组织中小动脉血管壁厚度与外径之比(WT%);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肺、肾的VEGF表达。结果(1)HE法:UC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正常,IH组心肌灶性变性,心肌细胞肿胀,间质中有炎性细胞浸润。与UC组比较,IH组大鼠左室心内膜下CD增加6.5%(P<0.05),右室心内膜下CD无明显变化。IH组大鼠肺小动脉WT%较UC组增加90.5(P<0.05);IH组大鼠肾小动脉WT%较UC组增加87.5%(P<0.05)。(2)免疫组织化学法:IH组大鼠心肌VEGF表达强阳性,与UC组比较左、右心室肌中VEGF水平分别增加38.6%和87.0%(P<0.05),CD与心肌VEGF水平呈正相关(r=0.821,P<0.01)。与UC组比较,IH组大鼠肺小动脉VEGF表达水平增加85.6%,(P<0.05);肺小动脉的WT%和肺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28,P<0.01)。IH组大鼠肾小动脉、肾间质及肾小球VEGF表达呈阳性,与UC组比较表达水平增加36.0%(P<0.05),肾小动脉WT%和肾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78,P<0.01)。结论CIH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增生,肺、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与低氧促使VEGF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慢性间歇低氧(CIH)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CIH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CIH组、依达拉奉治疗组(NE组)、安慰剂(0.9%NaCl)治疗组(NS组),并分为1周、2周、3周、4周4个时间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UC组暴露于空气中,CIH组、NE组及NS组分别暴露于CIH环境下,NE组每日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 mg/kg)尾静脉注射,NS组给予0.9%生理盐水(3 mg/kg)尾静脉注射。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肺组织标本,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ACE2蛋白的表达,丙二醛(NDA)测定试剂盒检测MD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CE2mRN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mRNA的表达。结果 UC组未见明显病理损害,而CIH 组及NS组肺泡壁水肿增厚,肺泡萎缩不张,肺间质及支气管上皮内也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且随时间延长病理损伤逐渐加重,与NS相比NE组出现病理损伤的时间较晚且程度较轻;与UC组比较,CIH组及NS组MDA含量、AngⅡ mRNA表达在观察时间点内均逐渐增加(P<0.05),于4周达到高峰;而ACE2蛋白及ACE2 mRNA 1周、2周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于2周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P<0.05);与NS组比较,NE组各指标升高幅度较低,依达拉奉能抑制CIH引起的各指标的的增加(P<0.05);CIH组肺组织AngⅡ mRNA水平与MDA含量均呈正相关 (r=0.782, P<0.01)。结论 提示ACE2对慢性间歇低氧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对AngⅡ降解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观察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hypoxia,CIH)对肝的损伤以及对肝趋化因子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间歇低氧大鼠模型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CIH的病理生理过程。30只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慢性间歇低氧组、s%慢性间歇低氧复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5%慢性间歇低氧组给予间歇性低氧处理3周,低氧频率均为20次/h,每次循环180s,8h/d;s%慢性间歇低氧复氧组给予间歇性低氧处理3周,低氧频率均为20次/h,每次循环180s,8h/d,3周后继续正常气体环境饲养3周。处死大鼠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大鼠肝fractalkine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慢性间歇低氧组和5%慢性间歇低氧复氧组大鼠肝脂肪变程度及炎症反应均增加(均P〈0.01);s%慢性间歇低氧复氧组大鼠肝损伤较5%慢性间歇低氧组显著减轻(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慢性间歇低氧组和5%慢性间歇低氧复氧组大鼠肝组织fractalkine表达均显著增强(均P〈O.01);5%慢性间歇低氧复氧组较5%慢性间歇低氧组显著减弱(P〈0.01)。结论:CIH可诱导大鼠肝组织损伤及大鼠肝组织趋化因子fractalkine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观察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对肝的损伤及其对肝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21只健康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间歇低氧组(CIH组)和慢性间歇低氧+N-乙酰半胱氨酸组(CIH+NAC组),每组7只。对照组置于空气循环舱内,其余两组置于间歇低氧舱内,每日8 h,共5周;对照组及CIH组每日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IH+NAC组每日给予NAC溶液灌胃。5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大鼠肝CXC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H组、CIH+NAC组大鼠肝MDA水平均升高(均P<0.05),SOD活力均降低(均P<0.05);与CIH组比较,CIH+NAC组大鼠肝MDA降低,SOD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和CIH+NAC组大鼠肝脂肪变程度及炎症反应均增加(均P<0.01);CIH+NAC组大鼠肝损伤较CIH组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IH组和CIH+NAC组大鼠肝组织CXCL10表达均增强(均P<0.01);CIH+NAC组较CIH组减弱(P<0.01)。结论:CIH可导致大鼠肝组织损伤,并使大鼠肝组织CXCL10表达增加;NAC可以减轻CIH导致的大鼠肝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部分改善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间歇低氧大鼠肝脏细胞中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探讨肝脏细胞PTEN、P-AKT在间歇低氧相关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即慢性间歇空气对照组(CIA组)、慢性间歇低氧4周组(CIH4组)和慢性间歇低氧8周组(CIH8组)。检测3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肝细胞中PTEN及p-AKT的表达,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系统评价胰岛素抵抗。以平均灰度值表示PTEN及p-AKT的蛋白表达量,灰度值越高表示蛋白质表达越少。结果与CIA组比较,CIH4组、CIH8组ISI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H8组下降比CIH4组明显(P〈0.05);CIH4组、CIH8组HOMA—IR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H8组升高较CIH4组明显(P〈0.05)。与CIA组比较,CIH4组、CIH8组PTEN蛋白表达量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H4组比较,CIH8组PTEN蛋白表达量升高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A组比较,CIH4组、CIH8组p-AKT蛋白表达量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H4组比较,CIH8组p-AKT蛋白表达量下降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低氧大鼠肝细胞中PTEN的表达随着IsI的下降和HOMA—IR的升高有显著升高趋势,且随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性增加;间歇低氧大鼠肝细胞中p-AKT随着IsI的下降和HOMA—IR的升高表达下降,且随着间歇低氧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结论慢性间歇低氧暴露使大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升高,发生胰岛素抵抗,并且随着间歇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间歇低氧大鼠肝细胞PTEN蛋白表达增加,p-AKT蛋白表达减少,且与ISI、HOMA.IR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该蛋白可能在间歇低氧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间断性低氧(CIH)大鼠脑皮层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时间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缺氧性脑损伤修复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IH 1周、CIH 3周和CIH 5周组。CIH组大鼠在自制缺氧舱内每天缺氧8小时,连续缺氧1、3和5周。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间断性低氧大鼠脑皮层神经元GAP-43阳性表达增多,表达高峰出现在1周后(P<0.05),3周后表达逐渐减少(P>0.05),5周后表达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慢性间断性低氧大鼠脑皮层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呈现时间变化,这可能与缺氧性脑损伤后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间歇低氧后大鼠脑内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表达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NSE蛋白表达与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C组)、7.5%慢性间歇性低氧组(7.5%CIH组).采用自制低氧舱模拟7.5%慢性间歇低氧模型.分别在第2,4,6,8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NSE蛋白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NSE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7.5% CIH组在2,4,6,8周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分别为(44.13±2.84)s、(50.35±1.96)s、(57.47±1.66)s、(62.85±1.80)s,从第2周起随低氧时间延长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P<0.05);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48.81±2.09)s、(42.04± 1.84)s、(36.82±2.07)s、(31.81士1.68)s,从第2周起随低氧时间延长大鼠跨越目标象限时间缩短(P<0.05).7.5%CIH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NSE蛋白表达在2,4,6,8周分别为(9.69±1.37)、(17.10±1.87)、(24.79±3.51)、(34.16±5.35),血清NSE蛋白表达在2,4,6,8周分别为(6.03±0.91) μg/L、(11.04±1.89)μg/L、(16.39±1.00) μg/L、(24.22±3.73) μg/L,均多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5%CIH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及血清NSE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海马CA1区NSE蛋白的阳性表达相对值与血清NSE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P<0.01);空白对照组NSE蛋白表达无时间差异性(均P>0.05).结论 间歇低氧可引起血清及脑组织NSE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动态变化均可以反映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谭胜玉  杨宇  罗荧荃  黄国庆  刘丹  颜素岚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6):595-598,601
目的通过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OSAHS的自身病理、病理生理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16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unhandledcontrolgroup,UC)和慢性间歇性缺氧组(chronicintermittenthypoxiagroup,CIH),UC组正常饲养,CIH组每日间歇缺氧7h,实验期间每周测量血压1次,8周结束实验,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大鼠脑、心、肺、肾及血管分别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大鼠心、脑、肺、肾、血管组织均出现明显缺氧改变;CIH大鼠收缩压逐渐升高,从第2周开始显著升高,第2,3,4周时其收缩压分别升高了13.75mmHg(P<0.01),22.25mmH(gP<0.01)和29.87mmH(gP<0.01)。实验后两组大鼠之间比较,第1周收缩压差异无显著,第2周后CIH大鼠较UC大鼠收缩压明显升高(P<0.05);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定位航行实验):第5天训练结束时,CI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UC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记忆成绩:实验组的穿越平台次数([3.56±1.32)次]较正常组显著减少([6.28±1.82),P<0.01];实验组在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的时间百分率(20.52±3.41)也较正常组显著减少([39.89±5.63),P<0.01]。结论本实验慢性间歇低氧大鼠模型可满足OSAS基础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慢性间歇低氧(CIH)诱发的大鼠高血压模型,探讨血浆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大鼠血压的关系。方法 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C)8只、间歇低氧诱发高血压大鼠组(IH)8只。UC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IH组大鼠每天7 h进行间歇低氧处理28d,以大鼠尾动脉压力值证实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成功。测定2组大鼠血浆VEGF浓度。结果 (1)IH组大鼠血压水平及血浆VEGF水平较UC组升高(P〈0.05)。(2)大鼠血压值和血浆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结论使用间歇低氧舱制作的大鼠高血压模型血浆VEG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CIH)对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6只12周龄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慢性间歇低氧组(CIH组)和正常对照组(CON组),每组8只。CON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下饲养,CIH组小鼠在间歇低氧环境下饲养,低氧暴露时间为每日9:00-17:00,6d/周,共8周。于8周末取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5b (TRACP-5b)、骨钙素(OC)、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右侧股骨检测其BMD;取左侧股骨观察骨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real- time qPCR法检测骨保护蛋白(OPG)和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其mRNA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CIH组小鼠BMD、血清OC水平及OPG/RANKL mRNA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而血清TRACP-5b、IL-6和TNF-α水平、骨组织内RANKL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骨组织内OPG和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鼠股骨干骺端骨小梁分布稀疏,变细及断裂。血清IL-6水平与BMD呈负相关(P<0.05),与骨组织RANKL mRNA呈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BMD呈负相关(P<0.01),与骨组织RANKL mRNA呈正相关(P<0.05)。结论 CIH能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下降和BMD下降,与低氧以及CIH引起的IL-6、TNF-α水平升高导致RANKL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基因c-fos在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脑部病变的关系。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CIH4周组和CIH8周组,每组10只。分别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MaxVision^TM一步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c-fos蛋白,比较3组的神经细胞的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c-fos表达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深层和海马区。CIH4周组的c-fos阳性细胞数(19.25±3.61)及凋亡细胞数(4.57±0.76)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与其余两组比较,CIH8周组的c-fos阳性细胞数(28.65±5.26)及凋亡细胞数(7.29±0.79)也均比其余2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CIH引起了c-fos蛋白的表达增强,并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c-fos蛋白的表达可能与CIH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认知功能及前额叶皮层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0 mL/L间歇低氧组(50 mL/L CIH组)。50 mL/L CIH组采用低氧舱模拟间歇低氧环境制造低氧模型,在间歇低氧7 d、14 d、21 d、28 d时间点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观察前额叶皮层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8(caspase-8)蛋白表达的变化,TdT介导的脱氧核甘酸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0 mL/L CIH组逃避潜伏期在14 d、21 d、28 d时间点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跨越目标象限时间亦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50 mL/L CIH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从14 d起随低氧时间延长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目标象限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50 mL/L CIH组额叶皮层神经元caspase-8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均增加,于28 d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额叶皮层神经元出现明显结构受损、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增高( P<0.05),且神经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 P<0.05)。 结论 重度慢性间歇性低氧可以引起大鼠前额叶皮层的病理学改变,可能通过促进促凋亡因子caspase-8阳性表达,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