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考察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相关性,建立预测CRGN检出率的回归模型.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1季度我院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CRO)耐药特征以及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2016—2020年分离的 CRO临床资料以及同期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共分离出 CRO菌株 3 342株,其中以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CRKP)1 280株( 38.30%)、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CRAB)1 094株( 32.73%)、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CRPA)609株( 18.22%)、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136株( 4.07%)为主;分布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 1 423株( 42.58%)、普内科 406(12.15%)、肝胆胰外科 310(9.28%)等; 2016—2020年 CRO、CRKP、碳青霉烯耐药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检出率与美罗培南使用强度呈强相关( r=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近3年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2016—2018年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CREC)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的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间共分离出这4种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 CRO)总数分别为233、338和523株,近3年CRAB、CRPA和CREC检出率分别为66.16%、13.69%和1.98%,3年变化不明显;CRKP 3年检出率分别为2.38%、4.25%和20.62%,成明显上升趋势。CRAB和CRPA标本均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科室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CREC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尿液和血液,科室来源主要是泌尿外科、新生儿科和ICU;CRKP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科室来源主要是神经外科、ICU和新生儿科。CRO对其他药物耐药情况严峻,CRAB除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外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CRPA对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在30%以下,其他耐药率较高;CREC除了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耐药率30%以下,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60%以上,CRKP对常用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CREC和CRKP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结论 我院4种常见CRO中,CRAB、CRPA与CREC的耐药检出率略为下降,而CRKP则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神经外科和ICU是我院多重耐药菌高发科室,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比率高,CRO对于常用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医疗机构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多重耐药菌进一步播散。  相似文献   

4.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696-701
目的 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近3年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2016—2018年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CREC)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的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间共分离出这4种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 CRO)总数分别为233、338和523株,近3年CRAB、CRPA和CREC检出率分别为66.16%、13.69%和1.98%,3年变化不明显;CRKP 3年检出率分别为2.38%、4.25%和20.62%,成明显上升趋势。CRAB和CRPA标本均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科室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CREC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尿液和血液,科室来源主要是泌尿外科、新生儿科和ICU;CRKP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科室来源主要是神经外科、ICU和新生儿科。CRO对其他药物耐药情况严峻,CRAB除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外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CRPA对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在30%以下,其他耐药率较高;CREC除了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耐药率30%以下,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60%以上,CRKP对常用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CREC和CRKP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发生的流行趋势及相关因素,为CRPA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94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情况,2014年1月-12月281例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等分析CRPA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CRPA检出率由2012年的41.5%升至2014年的46.9%,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相关(r=0.738,P=0.006)。高龄[相对比值比(OR)=1.028,95%可信区间(95%CI)1.012~1.045,P=0.001]、入住ICU(OR=3.849,95%CI 1.776~8.338,P=0.001)、机械通气(OR=3.313,95% CI 1.504~7.295,P=0.003)和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2.352,95%CI 1.136~4.872,P=0.021)是CRPA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广谱抗菌药物中,使用碳青霉烯类(OR=13.326,95%CI 5.783~30.709,P=0.000)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OR=3.273,95%CI 1.403~7.633,P=0.006)与CRPA的检出有关。结论:医院CRPA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管理,以减少耐药株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院2021~2022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变化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2021~2022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各品种DDDs与AUD、各科室DDDs与AUD、会诊率及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2021年相比,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各品种DDDs、AUD显著下降,大部分科室DDDs与AU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除了个别科室会诊百分率未达标,全院总体会诊情况有所上升,接近98%,全院用药前微生物送检率接近96%,明显超过80%,且绝大多数科室送检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继续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逐步完善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对临床常见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2019年各季度住院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病历资料,分析碳青霉烯类AUD及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2015年—2019年临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UD分别为785.01,840.65,888.32、753.79和880.83 g/(100人·d),药敏结果发现各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UD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性(r=0.430和0.514,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碳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遏制或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22,(1):184-187
目的调查专档管理3年后武汉市江夏区某三级综合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医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348例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病例资料,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措施。结果专档管理填报时效性与质量有待提高,微生物送检率96.55%,会诊率91.09%。348例中不合理用药病例57例(16.38%)。结论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继续加强碳青霉烯类药物专档管理,强化专项点评工作,不断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20):2771-2774
目的:为规范临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6年3种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情况,并统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目标治疗率和用药疗程,采用Pearson检验考察耐药菌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消耗量的相关性。结果:2011-2016年,我院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1 222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655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53株,检出率分别由2011年的23.88%、8.92%、0.09%上升至2016年的80.34%、35.74%、0.97%;我院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主要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消耗量分别由4 222、145 g上升至7 218、4 387 g,两者的目标治疗率均低于60%,用药疗程>14 d的患者比例均超过65%。CRAB、CRPA、CRE的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均呈正相关(r>0.9,P<0.05)。结论:我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及药物消耗量均逐年增加,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目标治疗率较低,且用药疗程较长,临床使用有待规范。临床应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合理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管理及使用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70家医院,分别从每家医院抽取5份病历,根据相关文件设计检查评分表对病历进行评分以评估合理性,并探索病历合理性的影响因素。结果:70家医院实际抽查病历329份,其中二级医院83份,三级医院246份,病历总体评分均分为(13.3±1.9)分(15分)。使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二级医院得分低于三级医院(P<0.001);中医医院低于综合医院(P=0.007)和专科医院(P=0.036),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无统计学差异(P=0.771);美罗培南病历的得分低于亚胺培南(P=0.003)。结论:各级医院,尤其是二级医院和中医医院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管理和使用培训,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使用强度(AUD)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和统计2012-2017年某院住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迁情况,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AU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52.00%)、伤口分泌物(14.84%)和气管抽吸物(12.60%)等标本。其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由2012年的8.8%下降至2017年的2.3%,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AUD呈正相关(r=0.984,P<0.01;r=0.885,P<0.0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AUD呈正相关(r=0.940,P<0.01;r=0.985,P<0.01),但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的AUD呈负相关(r=-0.872,P<0.05;r=-0.898,P<0.05);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与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AUD呈正相关(r=0.890,P<0.05;r=0.943,P<0.01),但与亚胺培南的AUD呈负相关(r=-0.849,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AUD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耐药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某院2011-2014年抗菌药物消耗量和两种非发酵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病原菌培养结果、抗菌药物消耗量和细菌耐药率数据,采用软件SPSS 21分析细菌耐药率和抗菌药物消耗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574,P<0.05),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603,P<0.0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负相关(r=-0.704,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其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511,P<0.05)。Partial偏相关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788,P<0.05),与碳青霉烯类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r=0.656,P<0.05)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含酶抑制剂的用药频度呈负相关(r=-0.58,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需要引起重视,经验性选择药物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acterial use density,AUD)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收集2012-2017年度医院住院病区常用抗菌药物AUD,监测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趋势,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其耐药率与抗菌药物AUD的相关性。结果:2012-2017年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现明显变化趋势(P<0.01),其中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小于30%,但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大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与头孢他啶AUD呈显著正相关(P<0.01);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与头孢呋辛AUD呈负相关(P<0.0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UD呈正相关(P<0.05),与头孢唑林AUD和环丙沙星AUD呈负相关(P<0.05);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与庆大霉素AUD呈负相关(P<0.05);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与哌拉西林AU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仍然可以作为临床经验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用药,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则需要参照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物AUD密切相关,临床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控,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及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7年医院各科室送检的标本进行检查,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Ⅱ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运用WHONET 5.5软件和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为痰(54.0%)和支气管灌洗液(15.8%),主要分布于ICU(21.5%)和呼吸内科(18.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1.8%、7.7%和13.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强度存在高度正相关性(P<0.05),对复方磺胺甲吹恶唑的耐药率与阿米卡星的使用强度存在高度负相关性(P<0.0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某一药物产生耐药与该药或其他药物的使用强度相关,因此在临床上监测耐药率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相关性有助于控制和降低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及头孢他啶3种常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7年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及头孢他啶3种常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趋势及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头孢他啶的DDDs在2014-2016年之间呈下降趋势,但2017年开始有上升趋势;头孢曲松的DDDs在2015年3季度上升较快;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DDDs 2014-2017年之间比较平稳。2017年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以及SBLs率均较2014年下降明显(P<0.05)。头孢他啶的DDDs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的DDDs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均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及头孢他啶3种抗菌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具一定的相关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