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9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2009年全国有疟疾发病的23省(市、区)专业单位上报的年度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有关疫情报表(年报系统)汇总整理,除特别注明网络直报外,所有疫情数据均来自年报系统。2009年全国疟疾报告疫情在2008年基础上继续  相似文献   

2.
2007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2007年伞国有疟疾发病的23省(市、区)专业单位卜报的年度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有关疫情报表(年报系统)汇总整理,除特别注明外,所有疫情数据均来自年报系统.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2008年全国有疟疾发病的 22 个省(市、区)专业单位上报的年度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有关疫情报表(年报系统)汇总整理,除特别注明“网络直报”外,所有疫情数据均来自年报系统。2008年全国疟疾报告疫情在2007年基础上继续下降,22个省(市、区)858个县有疟疾病例报告,病例总数为26 873例,较上年(50 148例)下降46.4%。云南、安徽、海南、广西、辽宁、湖北、上海、四川、浙江、江苏、河南、重庆、广东、江西和山东等15省(市、区)疟疾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云南和安徽两省降幅达50%以上;海南、广西、辽宁等3省(区)降幅达40%以上。甘肃、福建、山西、贵州、湖南、西藏、陕西等7省(区)疟疾发病有所上升,其中甘肃省升幅达116.7%;福建省升幅达86.4%。云南、安徽、浙江和湖北等4省的10县24乡(镇)93村,约3.3万人口范围内发生疟疾局部暴发,暴发病例(266例)占发病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4.
2010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2010年全国有疟疾报告的23个省(市、区)专业单位上报的年度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有关疫情报表(年报系统)汇总整理。2010年全国疟疾报告疫情在2009年基础上继续下降,23个省(市、区)1 191个县有疟疾病例报  相似文献   

5.
2005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本文根据2005年全国有疟疾发病的21个省(市、区)专业单位上报的年度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有关疫情报表(专报系统)汇总整理,除特别注明“网络直报”外,所有疫情数据均来自专报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云南省沧源县地震后疟疾传播风险和流行潜势。方法根据2005-2015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网报系统)的疟疾疫情数据和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上报的疟疾疫情数据(年报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沧源县近10年来疟疾疫情和震后流行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网报系统数据显示,2005-2015年4月云南省沧源县共报告疟疾病例799例,间日疟652例,恶性疟127例,未分型20例。其中,2006年报告病例数最多(326例),地震后班老乡报告1例本地恶性疟病例。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芒卡镇(320例,40.1%)、班老乡(191例,23.9%)、班洪乡(98例,12.3%)和勐懂镇(92例,11.5%)等4个乡(镇)。年报系统数据显示,沧源县2005-2015年4月共报告本地病例519例,占总病例的58.4%;输入性病例370例,占41.6%。除2006年本地病例报告所占比例低于15%,其余年份本地病例均高于65%以上。风险评估数据显示,沧源县西部乡镇疟疾传播风险指数较高,其中芒卡镇和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的疟疾传播风险指数最高。结论云南省沧源县由于地震后自然、社会、生物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仍然存在传疟媒介,该地存在疟疾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以大连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资料为依据,分析大连市1986-2005年疟疾流行趋势。结果大连市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0.062/10万(0.036-0.214/10万),病死率1.4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温州市疟疾疫情,为该市疟疾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温州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5年温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4例,年发病率为0.26/10万,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无死亡病例,其中间日疟1例(占4.17%)、恶性疟20例(占83.33%)、卵形疟3例(占12.50%)。瑞安、苍南、鹿城3个县(区)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0.83%(17/24);病例主要为男性青壮年;23例(占95.83%)为非洲国家输入性病例。 结论 2015年温州市疟疾疫情相对稳定,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但输入性病例防治工作需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2013年7月全国疟疾发病趋势和规律,为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以及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年报系统),收集2004~2013年7月全国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7月,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病例241 430例,其中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病例分别占76.54%、8.33%和15.13%;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主要分布在安徽(占45.16%)、云南(占22.26%)、海南(占9.68%)、河南(占8.16%)和湖北(占4.28%)五省;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分别占33.02%和66.98%;死亡病例235例,其中恶性疟占87.66%;2004~2012年,全国年报系统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204 613例和输入性病例47 439例,分别占81.18%和18.82%;2013年1~7月,全国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病例2 987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占0.87%,恶性疟病例占74.89%,本地感染病例仅34例。结论全国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输入性疟疾尤其是输入性恶性疟所占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2017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和调整适合本省的消除疟疾后监测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年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239例,较2016年的308例下降22.40%。239例疟疾病例除2例为输血感染外,其余237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239例疟疾病例中,恶性疟163例、间日疟21例、三日疟11例、卵形疟43例、恶性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混合感染1例。2017年全省13个设区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居前5位的为南通市(39例,16.32%)、苏州市(26例,10.88%)、泰州市(25例,10.46%)、淮安市(24例,10.04%)和连云港市(22例,9.21%),5市合计报告的疟疾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的疟疾病例总数的56.90%(136/239)。输入性疟疾报告病例的主要感染来源地为非洲(225例)、亚洲(8例)、大洋洲(2例)、南美洲(2例),其中大洋洲和南美洲为新出现的感染来源地区。结论 江苏省连续6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7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虽较2016年有所下降,但仍是全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2006年全国23个省(市、区)917个县有疟疾病例报告,发病数较2005年上升51.7%。安徽、河南、江西、上海、浙江、甘肃、山西、山东、江苏、湖北、福建、云南和黑龙江等13省(市、区)疟疾发病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安徽、河南和江西等省上升幅度超过100%;浙江、上海和甘肃等省的上升幅度超过60%;云南、安徽、河南和贵州等省16县29个乡镇183村,约30万人口范围内发生疟疾局部暴发,暴发病例(3 058例)占发病总数的4.8%。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3年全国疟疾疫情连续第3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21个省(市、区)910个县有疟疾病例报告,发病数较2002年上升15.3%。安徽、浙江、云南、福建、海南、湖北等6省疟疾发病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中部3省(安徽、湖北、江苏)和云南、贵州等5省14县39个乡镇约48万人口范围内出现疟疾局部爆发,爆发病例(5 697例)占发病总数的14%。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全国疟疾疫情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发病率较2001年上升68.2%。云南、海南、湖北、安徽、湖南、广西、贵州等13省(自治区)的疟疾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中部4省(湖北、河南、安徽、江苏)以及贵州等5省18县82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暴发流行。 本文根据2002年全国有疟疾发病的21省(区、市)专业单位上报的年度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有关疫情报表汇总整理。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对我国恶性疟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近14年来我国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化,研究流动人口对该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分析2004、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恶性疟病例的年龄组成,推定近年来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分析1992-2005年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病例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流动人口在各地恶性疟疫情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分析2004、2005年各地恶性疟病例年龄分布,说明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集中在云南和海南,其他地区的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且与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动态在年度和季节两个尺度上显示密切关系,而与海南流行的关系不大。输入性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周边的一些省份,如四川、广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输人性病例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从199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从2%上升至8%左右。结论云南与近邻省份流动人口的增加,会影响相邻省份输入性恶性疟的发病数;而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又和缅甸的恶性疟流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一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年6、7月间,我国有10多个省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灾,并在有些地区疟防经费缩减、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流动人口继续增多、抗疟药供应困难等不利于疟防工作的情况下,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疟防专业人员以及基层卫生人员,在各级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疟防工作仍取得较好成绩,大部分地区疟疾发病率下降,未发生大范围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2002~2010年疟疾传播时空分布特征。方法根据我国疟疾疫情年度报表中2002~2010年以县为单位的本地感染疟疾发病数据,利用ArcGIS10.0软件建立病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并结合时空聚类分析探明疟疾传播的时空聚集性及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空间分布的演变趋势。结果 2002~2010年全国疟疾传播与发病率分为稳定期(2002~2004年)、高峰期(2005~2007年)和下降期(2008~2010年)3个时期,期间本地感染疟疾发病率下降87.09%。疟疾发病在时间上集中于2005~2007年,在空间上主要聚集在云南、海南和安徽三省。在全国范围内,空间聚集区的演变在3个时期呈现出由南(部)向北(中部)逐渐消散的转移趋势。时空聚集区存在于2002~2008年,此后无新时空聚集区。其中云南省出现时空聚集区的时间为2002~2007年,包括30个县、区,主要分布于中缅边境地区;海南省出现时空聚集区的时间为2002~2005年,包括9个县、区,分布于海南岛南部;安徽省出现时空聚集区的时间为2005~2008年,包括12个县、区,分布于安徽省北部。结论我国疟疾疫情从时间和空间上已走向消除,但安徽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仍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集中分布,是我国疟疾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昌宁县2003~2008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27例,年均发病率1.11/万;本地感染病例37例(占16.30%),外源性病例190例(占83.70%);间日疟153例(占67.40%),恶性疟63例(占27.75%),未分型11例(占4.85%)。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出现,季节性不明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农民和农民工为主;县所辖各乡镇均有疟疾病例,且病例呈高度分散。近年来昌宁县疟疾疫情回升,且出现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内源性暴发点,随着输入性病例的增多,疟防形势不容乐观。昌宁县必须重视和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以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2001-2005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1-2005年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 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抗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及ArcView GIS 3.3等软件, 对2001-2005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1-2005年云南省16州(市)129县(市)各县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 计63 562例, 发病高峰在5~8月和10~11月。5年平均发病率为3.049/万, 比前5年上升4.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3.15, P<0.05), 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数和发病率处于前5位州(市)和排名前10位的县(市)除梁河县(二线边境县)外均为边境州(市)和一线边境县(市)。发病率为5/万以上的23县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的12.74%, 发病占全省的80.31%。4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占87.30%, 死亡占79.36%; 发病数和死亡数男女之比分别为3.44 ∶ 1和6 ∶ 1; 农民、 民工和学生的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 流动人口发病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省发病和死亡数的17.06%和23.42%,是感染疟疾的高风险人群。 结论 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十一五”期间, 应全面抓好疟疾的病例管理、 态势监测并及时开展各种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