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不同疗程阿仑膦酸钠对去卵巢大鼠骨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 (固邦 )不同疗程对去卵巢大鼠所致骨质疏松的骨计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用 3mon龄♀SD大鼠 ,阿仑膦酸盐 1mg·kg- 1 ·d- 1 ,分别灌胃给药 30d和 90d ,体内双荧光标记。实验终止时处死大鼠 ,取左侧胫骨近心端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去卵巢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分别减少 2 5 % (30d)和 62 % (90d) ,出现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阿仑膦酸钠 30d和 90d均完全对抗去卵巢大鼠的骨高转换。与OVX组比较 ,阿仑膦酸钠作用 30d骨量增加 45 % ,90d骨量增加2 1 9% ,有效防止去卵巢后骨质疏松。结论 阿仑膦酸钠 30d和 90d均通过抑制骨吸收和骨高转换对去卵巢大鼠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而阿仑膦酸钠 90d的作用比 30d的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25、50、100μg/kg),共计5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术后8周开始灌胃给予阿仑膦酸钠,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 mg/kg)麻醉,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测量全身骨密度值;眼球取血,脱颈椎处死,解剖分离大鼠股骨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钙、磷、E2、IL-6及IL-1β的含量;采用HE染色和Micro-CT检测大鼠股骨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股骨组织中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骨密度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骨密度值显著减小,灌胃给予阿仑膦酸钠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值。ELISA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钙、磷、E2的含量显著减少,IL-6和IL-1β的含量显著增加,灌胃给予阿仑膦酸钠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钙、磷、E2的含量,并且降低IL-6和IL-1β的含量。HE染色和Micro-C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股骨结构出现骨丢失及骨小梁缺失,灌胃给予阿仑膦酸钠能够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结构变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组织中p-p65/p65、p-p50/p50、p-JNK、p-p38、p-ERK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灌胃给予阿仑膦酸钠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p-p65/p65、p-p50/p50、p-JNK、p-p38、p-ERK的表达水平。结论阿仑膦酸钠可能通过调控NF-κB和MAPK信号通路产生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为阿仑膦酸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假手术对照组;(B)去势对照组;(C)去势阿仑膦酸钠组;(D)去势辛伐他汀组;(E)去势联合用药组。B、C、D、E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仅切除部分脂肪组织。8周后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确认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各组均行左侧股骨中段骨折,并使用克氏针髓内固定。骨折内固定术后予以下药物干预:A、B两组:生理盐水5mL/(kg·d)灌胃8周;C组:阿仑膦酸钠0.5mg/(kg·d)灌胃8周;D组:辛伐他汀20mg/(kg·d)灌胃8周;E组阿仑膦酸钠0.5mg/(kg·d)+辛伐他汀20mg/(kg·d)灌胃8周。所有大鼠处死后收集血样和左侧股骨,进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股骨X线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检测。结果卵巢去势组对比假手术对照组骨密度有明显减少,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血钙、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使用阿仑膦酸钠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钙、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碱性磷酸酶降低,股骨骨密度、生物力学功能获得改善,其中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有助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后生物力学功能的恢复,其中辛伐他汀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实验研究阿仑膦酸钠(ALN)与S-甲基异硫脲(SMT)治疗骨质疏松大鼠的效果。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6月龄)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切除术后(OVX)的OVX组,ALN单独用药组,SMT单独用药组,ALN+SMT联合用药组。其中Sham组和OVX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药物治疗4周,麻醉后取血,脱颈处死。取胫骨、股骨,去净软组织。分别行血生化骨代谢指标检测、MicroCT扫描、骨组织计量学测量。结果单独给予ALN或SMT,各项检测结果接近或好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大鼠的疗效肯定,单独用药疗效好,且2种药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的疗效无累加效果。  相似文献   

5.
阿仑膦酸钠抗骨质疏松作用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和分析阿仑膦酸钠对切除卵巢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阿仑膦酸钠(1.8,3.6mg.kg-1.d-1)对切除卵巢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头和股骨干部位的骨矿密度、股骨头的钙磷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阿仑膦酸钠可明显增加切除卵巢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头和股骨干部位的骨矿密度,以及股骨头的钙磷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阿仑膦酸钠可使切除卵巢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钙磷含量提高,骨矿密度增加,有明显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6.
阿仑膦酸钠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ALN)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3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去卵巢后造成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钙剂组(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片组(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90d。取右股骨测其骨密度(BMD),取左股骨观察其骨张力的。结果 ALN和钙剂治疗均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改善股骨的骨张力。ALN较钙剂更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和增强其骨张力。结论 ALN有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骨生长肽羧基端5肽衍生物G48A与阿仑膦酸钠(ALEN)的序贯治疗对去卵巢(OVX)大鼠离体骨密度和骨计量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雌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7组,除假手术组(S组)外均行OVX术,1周后G48A1、G48A2、G48A3组分别以5 d-5 d-5 d、10 d-10 d-5 d、14 d-14 d-7 d为周期交替给予G48A-ALEN-间歇停药进行预防治疗,NADFR组每天联合予G48A和ALEN;ALEN组每天予ALEN,余OVX组和S组每天予安慰剂.术后13周处死,分离左股骨及1~4腰椎行骨密度(BMD)检测,左侧胫骨做不脱钙骨切片,在显微镜下行骨计量学检测.结果:与S组比较,OVX组体质量增加,BMD降低,骨小梁间距和骨形成表面增加,骨小梁接点数减少;G48A1组、G48A2组及NADFR组腰椎和股骨BMD、骨小梁间距、骨小梁接点数均较OVX组改善.G48A1组股骨BMD较S组也有升高,与ALEN组无差别.NADFR组骨小梁间距均较G48A1、G48A2、G48A3组减少,但其骨形成表面最活跃.除G48A1、G48A2组骨小梁间距较G48A3组减小外,G48A1、G48A2、G48A3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48A与ALEN的序贯治疗尤其是5 d-5 d-5 d方案可以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增加骨密度,提高骨微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阿仑膦酸钠对骨-螺钉界面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影像学和组织学方面评价阿仑膦酸钠对正常及骨质疏松大鼠骨-螺钉界面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取平均体重为332g(287-351g)成年Wister雌鼠32只,随机分为4组,C组和D组行去势手术。8周后各组于左侧后肢胫骨近端1/3处置入皮质螺钉,术后分别给予阿仑膦酸钠(A组和C组)及生理盐水(B组和D组)5周,安乐处死。通过影像学观察、组织涂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对其骨-螺钉界面的纤维吸收膜宽度与TRAP(+)破骨细胞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像上可见,术后当时,螺钉周围并没有明显的溶骨区域。术后5周时,生理盐水组螺钉钉孔处相对阿仑膦酸钠组会呈现比较明显的宽低密度区;组织学方面,阿仑膦酸钠组的纤维吸收膜膜宽及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均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实验中,无论是去势还是未去势,阿仑膦酸钠均有效抑制了螺钉周围的骨溶解及纤维吸收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对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促进椎体间融合的疗效并分析其特点、优越性、适应范围.方法 在不同治疗条件下,将2 8例女性骨质疏松的腰椎病患者行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钙尔奇D组、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组(钙尔奇D 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并观察各患者局部骨矿密度的影响,术后随访12~17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 1年后,阿仑膦酸钠组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阿仑膦酸钠可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病人椎间融合术后的椎体及椎间隙局部骨矿密度.结论 阿仑膦酸钠可使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骨矿密度增加,对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在骨质疏松病人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健  丁文涛 《贵州医药》2022,46(4):615-616
目的 探讨自拟补肾健骨汤+阿仑膦酸钠运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接受自拟补肾健骨汤+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研究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沙坦(Los)对腹主动脉缩窄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COA)+Vehicle组,COA+Los组,假手术(Sham)+Vehicle组,Sham+Los组。药物干预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心功能,计算左、右心室质量指数(LVMI、RVMI),比色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和比值,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sson三色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OA组相比,COA+Los组大鼠心功能和LVMI等指标明显好转,心肌HYP和Ⅰ型胶原含量降低,Ⅰ/Ⅲ型胶原比值降低;心肌Ang Ⅱ和ALD水平降低;心肌组织形态改变明显好转。结论Los通过阻断Ang Ⅱ与AT1-R结合,抑制心肌Ang Ⅱ和ALD生成,从而改善心肌肥厚和胶原重构所致心室重塑,提高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左归丸联合橄榄油对去势后大鼠骨组织和骨密度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45只5~6月龄清洁型SD雌性大鼠进行随机等分成5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去卵巢组(OVX组)、③去卵巢+左归丸组(ZGW组)、④去卵巢+橄榄油组(Olive组)、⑤去卵巢+左归丸+橄榄油组(复方组).对照组(①②)用药:均以生理盐水按1 ml/100 g体重,隔天1次灌胃.治疗组(③④⑤)用药:ZGW组:以中成药左归丸水溶液(每ml含0.2 g生药)按1 ml/100 g体重,隔天1次灌胃.Olive组:以初榨橄榄油按1 ml/100 g体重,隔天1次灌胃.复方组:以左归丸水溶液和初榨橄榄油交替每日灌胃1次.12周后分别左心室取血,检测血中血清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放血处死后取出腰椎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取左侧股骨近端1/3切片观察骨组织并计算骨小梁面积.结果 OVX组中血E2值明显低于Sham组(P〈0.01);复方组中E2、IL-1、IL-6与Sham组无差异(P〉0.05),复方组血E2值高于OVX组、ZGW组和Olive组(均P〈0.05),IL-1值低于OVX组、ZGW组和Olive组(均P〈0.05),复方组中IL-6值低于Oli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ZGW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发现OVX组中骨小梁稀薄、断裂,治疗组中骨小梁变密,连续性好,骨质疏松的病理骨组织现象改善,且三组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复方组骨密度较Olive组增加(P〈0.05),但与ZGW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复方组骨小梁面积较ZGW组增加(P〈0.05),但与Olive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左归丸联合橄榄油能有效地减轻大鼠卵巢切除术引起的骨质丢失,且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或可能优于单用左归丸或橄榄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F)对去势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和瘦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组(NS5mL·kg-1·d-1,NS组)、单纯去势模型组(NS5mL·kg-1·d-1,去势组)、去势+MF低、高剂量组(MF135、270mg·kg-1·d-1,MF低、MF高组)。除NS组进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手术去势,再连续灌胃给药30d,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瘦素的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去势大鼠血清雌二醇、孕酮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LH、FSH和瘦素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与去势组比较,MF低、MF高组血清LH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MF高组瘦素含量明显降低(P<0.05),雌二醇、孕酮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但MF对FSH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MF可显著改善去势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分泌,降低血清瘦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林丹  刘毅  吴术红 《贵州医药》2010,34(7):589-59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左旋精氨酸(L-FArg)对骨质疏松大鼠血生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和卵巢切除术组(OVX)40只,对OVX组进行去势造模,12周后随机抽取10只进行骨密度测量,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4组(骨质疏松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L-Arg皮下注射。12周后下腔静脉取血测量血清Ca,P,AKP,OC等指标。结果 (1)大鼠去势12周后,OVX组BMD较Sham组降低(P〈0.01),确定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2)给药12周后,血清ALP值:OP组ALP较Sham组升高(P〈0.05);ML-Arg组、HL-Arg组ALP较OP组降低(P〈0.05);LL-Arg组与OP组相比无差异(P〉0.05)。血清OCN值:OP组OCN较Sham组升高(P〈0.05);LL-Arg组、HL-Arg组OCN较OP组升高(P〈0.05);ML-Arg组与OP组相比无差异(P〉0.05)。低剂量组和中剂量均呈现低钙高磷表现,高剂量组呈现低磷的表现。结论不同剂量的L-Arg对骨质疏松大鼠血生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根据血生化值调整L-Arg使用量,使用L-Arg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同时注意补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几种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药物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软骨中的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表达的影响,探讨抗RA药物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AA模型组、阿司匹林(50mg/kg)组、地塞米松(0.2mg/kg)组、雷公藤多苷(50mg/kg)组和左旋咪唑(10mg/kg)组。弗氏完全佐剂(CFA)致炎后第10天起,AA大鼠出现继发性炎症,此时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其它用药组分别灌胃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无菌注射用水,连续7d。实验结束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关节病理变化;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m blotting分析常用药物对A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ASICs表达的影响;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常用药物对AA大鼠关节软骨中的蛋白聚糖体(aggregate proteoglycan,aggrecan)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常用药物对AA大鼠关节软骨中的Ⅱ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后,各用药组能明显抑制AA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A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ASICs的表达,其它用药组对ASICs无明显抑制作用。各用药组能明显升高A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基质成分Ⅱ型胶原和aggrean表达量,其中阿司匹林作用显著。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ASICs的表达而抑制AA大鼠关节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蔡尾玉  蒋煜文  徐红 《中国药房》2012,(42):3995-3997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A、B组,A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每年1次,共2次;B组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1次。2组均补充碳酸钙D3 600mg·d-1,治疗时间均为18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值和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OI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除治疗12、18个月后AL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2、18个月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8个月后腰椎、髋部BMD值都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腰椎BMD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髋部BMD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均能使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显著改善功能并减轻疼痛,增加腰椎、髋部BMD值,长期使用均不影响肝、肾功能,且唑来膦酸比阿仑膦酸钠为更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Biso)对腹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腹主动脉缩窄(COA)+Vehicle组;COA+Biso组;假手术(Sham)+Vehicle组;Sham+Biso组。Biso干预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各组大鼠的心功能,计算左、右心室质量指数(LVMI、RVMI),高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状态,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A+Vehicle组相比,COA+Biso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COA+Biso组:(67±8)%比COA+Vehicle组:(43±8)%,P<0.05],血浆NE[COA+Biso:(570±41)pg/ml比COA+Vehicle:(908±75)pg/ml,P<0.05]和AngⅡ[COA+Biso:(357±49)pg/ml比COA+Vehicle:(476±51)pg/ml,P<0.05]水平降低,未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DNAladder"现象,TUNEL检测凋亡指数减少[COA+Biso:(9.6±0.5)%比COA+Vehicle:(7.2±0.6)%,P<0.05],RT-PCR检测Bax/Bcl-2比例降低[COA+Biso:(114±9)%比COA+Vehi-cle:(137±9)%,P<0.05]。与Sham+Vehicle组相比,COA+Vehicle组大鼠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恶化,心肌细胞凋亡较为严重。结论 Biso可降低血浆NE和AngⅡ水平,并通过阻断NE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结合,抑制凋亡相关通路,从而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醛固酮阻滞对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将心肌梗死后24h存活大鼠随机分为2组:盐水组(22只,5ml/d),螺内酯组(23只,20mg/kg);另设假手术组(15只)作对照。分别于心肌梗死后6周:导管法测定左室有创血流动力学;组织学方法检测胶原纤维沉积;化学比色法测定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胶原Ⅰ/Ⅲ比值;RT-PCR检测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①所有心肌梗死大鼠均出现显著的心肌间质纤维沉积,左室重量指数增大,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盐水组相比,螺内酯组心肌间质纤维沉积减轻,左室重量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的胶原含量增加,胶原Ⅰ/Ⅲ比值升高,Ⅰ型、Ⅲ型胶原mRNA水平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盐水组相比,螺内酯组非梗死区胶原含量、非梗死区胶原Ⅰ/Ⅲ比值、Ⅰ型及Ⅲ型胶原mRNA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与假手术组相比,所有心肌梗死大鼠6周后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均显著下降,LVEDP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盐水组相比,螺内酯组大鼠心功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出现胶原重构;醛固酮阻滞能改善心肌的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于趋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探究不同剂量及不同时期口服阿司匹林对骨质疏松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取42只6个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假手术组(A),余36只作为去势组。去势组分为阿司匹林预防组:去势对照组(B),去势阿司匹林(8.92 mg/kg)组(C),去势阿司匹林(26.75 mg/kg)组(D)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去势对照(E),阿司匹林(8.92 mg/kg)组(F),阿司匹林组(26.75 mg/kg)组(G)。预防组于去势后3 d给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灌胃,治疗组于去势后12周灌胃。对42只大鼠双侧股骨干进行取材,对双侧股骨干行生物力学测定,右股骨干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观察骨密度变化。结果①骨密度:预防组B组的骨密度值较A、C、D明显下降;治疗组E组的骨密度值较A、F、G组明显下降(P<0.05)。②生物力学:预防部分与治疗部分的去势对照组较假手术组、去势8.92 mg/kg组及去势26.75 mg/kg的三点弯曲载荷显著降低(P<0.05)。预防组与治疗组同剂量间比较,预防组的最大破坏应力指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司匹林能增加去势大鼠的骨密度,增加骨质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