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或住院的4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4例),甲氨蝶呤每周定量口服1O~15mg 1次,联合益赛普50mg,每周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23例),甲氨堞呤每周定量口服10~15mg 1次,疗程12周.以ACR20为主要评估指标,ACRS0及各具体观察指标为次要评估指标.结果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组治疗12周后,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明显减轻,晨僵时间明显缩短,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改善均优于甲氨蝶呤组,不良反应少于甲氨蝶呤组.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堞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明显优于甲氨蝶呤单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益赛普25mg/次,皮下注射,2次/周,口服给予甲氨蝶呤10mg/次,1次/周,疗程为12周;对照组给予口服给予甲氨蝶呤10mg/次,1次/周,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后第6和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触痛数、疼痛程度评价,并对患者治疗后12周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除TJC外各项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ACR20、ACR50和ACR70方面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但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单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短期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实验组患者的握力、肿胀关节数、疼痛指数及晨僵时间等指标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F、CRP、ESR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患者的下降水平更加显著(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较高。但在治疗过程中仍应监测各项指标,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赛普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64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益赛普+甲氨蝶呤,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晨僵时间、握力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握力,肿胀关节数等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等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结论益赛普与甲氨蝶呤联合用于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协同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秀琴 《浙江医学》2017,39(21):1932-1933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40例RA患者,采用生物制剂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并落实护理措施,做好专科护理。根据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比较用药前及用药和护理12周后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活动评分(DAS28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和DAS28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患者时,落实好专科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及探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雷公藤多甙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接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雷公藤多甙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独应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或该药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予以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12周后,停用益赛普,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继续维持;对照组始终单用益赛普。在2、4、8、12、36、52周评价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短期益赛普续以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单用益赛普疗效相当,可减少益赛普用量,但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观察。  相似文献   

8.
林宇飞 《吉林医学》2014,(26):5819-5819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与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ACR20、ACR50和ACR70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3-23
目的综合分析骨瓜提取物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类风湿因子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水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晨僵时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参数指标。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类风湿因子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水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晨僵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水平、类风湿因子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水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晨僵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瓜提取物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原子琦  公慧平 《中原医刊》2011,(16):119-120
目的观察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给予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治疗12周;对照组30例,应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吡啶治疗12周,以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8)等作为疗效判断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有效率为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克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兴  刘剑锋  赵国琴 《安徽医学》2015,36(8):995-998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12周,同时辅助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朱丹溪痛风方加减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血沉 ESR、C 反应蛋白 CRP 及类风湿因子 RF 等6项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79.4%,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3%,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体征和检查指标,多以试验组优出。不良反应率比较,试验组偏低,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6~ 2017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对比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晨僵时间、肿胀与压痛关节数.结果:实验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以及肿胀与压痛关节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甲氨蝶呤药物单一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的评价。方法:选择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各46例,小剂量组采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剂量组采用中等剂量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十二周后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晨僵时间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11例,中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2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尤其是能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韩月仙 《大家健康》2016,(2):147-148
目的:对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的评价。方法:选择9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各46例,小剂量组采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剂量组采用中等剂量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十二周后关节功能评分、VAS 评分、红细胞沉降率、晨僵时间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11例,中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2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好,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尤其是能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以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医生和患者评价等方面,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姜淑华 《西部医学》2016,28(11):1562-1565
目的 探讨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银苓消肿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症状积分、IL-6及TNF-α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晨僵时间显著缩短,ESR、CRP及RF水平显著下降,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银苓消肿丸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类风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3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男性24例,女性39例,接受甲氨蝶呤(12.5mg,口服,每周1次),联合依那西普(益赛普,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12周。观察12周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患者评价、医师评价、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4周后80%的患者达到临床ACR20缓解,8周后50%的患者达到了临床ACR70缓解;甲氨蝶呤联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在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数、BASDAI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上有明显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好,耐受性好,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缓解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8.
许百洁  李奕琏 《西部医学》2010,22(12):2255-2256
目的观察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甲氨蝶呤每周定量口服10~15 mg 1次,联合益赛普50 mg,每周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23例),甲氨蝶呤每周定量口服10~15 mg 1次,疗程12周。以ACR20为主要评估指标,ACR50及各具体观察指标为次要评估指标。结果试验组ACR20及各具体观察指标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50试验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麝香乌龙丸联合甲氨蝶呤、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和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乌龙丸。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ESR、CRP、R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乌龙丸联合甲氨蝶呤、美洛昔康治疗RA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春华 《重庆医学》2015,(4):511-513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使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7月到该校医院治疗的96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