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院研制胸腺素注射液至今已3年来。我们先后在动物身上和体外反复多次胸腺素免疫学研究,均表明胸腺素能调整免疫功能。1982年我们观察了该制剂在临床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现报告其观察结果及作分析讨论。一、对象胸腺素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共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5~78岁。其中肝癌13例,肝硬化5例,慢性肝炎7例,支气管哮喘、复发性口腔炎、糖尿病、淋巴肉瘤等10例。对照组39例,男30例,女9例。年龄18~68岁。其中肝癌6例,肝硬化2例,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2.
胸腺分泌的胸腺素能促使 T 细胞的前身细胞(前 T 细胞)分化、增殖、成熟成为 T 细胞的各种功能亚群,控制调节着一系列免疫反应的质和量。这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包括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对病毒、细菌、真菌及原虫等感染的免疫。临床上利用胸腺素这些生物活性治疗肿瘤和多种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自1975年Chisari首次从乙肝患者血清中发现花结抑制因子(RIF)以来,有关文章肯定了RIF在乙肝致病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如何消除乙肝患者血清中RIF的研究甚少。又知胸腺素对慢活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本文就胸腺素能否通过消除RIF来恢复慢活肝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对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4.
Goldstein等于1972年成功地从小牛胸腺中分离出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物质。命名为胸腺素(Thymosin)。胸腺素可以降低去胸腺小鼠消耗症的发生率并部分地恢复其细胞免疫功能,可以促进新生鼠细胞免疫的发育和成熟,可以使骨髓淋巴样细胞转化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胸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方对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和免疫功能下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化疗后慢性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4周后观察血常规、免疫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结果: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改善五心烦热症状方面,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耳聋、盗汗、大便闭结等症状方面,治疗组较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能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P<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补肾方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方面P<0.05;在改善CD3、CD4、CD4/CD8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和免疫功能,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本院研制胸腺注射液,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先后在动物身上和活体外反复多次胸腺素免疫学研究,均表明胸腺素能调整免疫功能。一九八一年我们观察了该制剂在临床上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现报告其观察结果及分析讨论。一、对象实验对象是一九八一年本院内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支气管哮喘、复发性门腔炎、糖尿病等病人3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5~78岁。  相似文献   

7.
1966年,Goldstein等从小牛胸腺中提取了具有免疫学活性的物质,并命名为胸腺素(Thymosin)。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化学类型为几种多肽或蛋白质激素的总称。这些活性物质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至少可以部分地替代胸腺的功能。它能使三种类型的淋巴细胞即淋巴干细胞、较成熟的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分化为成熟的、有细胞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因此近年来,国外已将胸腺素用于治疗与免疫学有关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儿童免疫缺陷病及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据报道,临床结果显示能使部分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或改善;而且临床使用和对实验动物小鼠和狗作急性毒性试验无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日达仙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晓  封巍  刘冠  徐裕金 《浙江医学》2007,29(10):1059-1061
胸腺在人体免疫功能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日达仙(胸腺素α1,Tα1)是从胸腺素第5组分(TF5)中纯化的28肽物质,也是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得最为清楚的组分。日达仙联合化疗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腺素和微量元素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统计 6 0例使用胸腺素和锌的治疗组与一般治疗的对照组疗效比较。结果 :预防组 6 0例 ,总有效 5 3例 ;对照组 5 5例 ,总有效 17例 ,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胸腺素和微量元素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治疗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息亢片治疗Graves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中药息亢片治疗 Graves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旨在探索中药治疗 Graves病在治愈率、有效率、甲状腺功能、免疫指标、甲状腺体积血流、不良反应等诸方面的情况 ,为临床中西西结合治疗 Graves病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 2 19例 Graves病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12 1例 ,采用口服息亢片加服小剂量 ATD治疗 ;对照组常规运用 ATD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8.3%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症状改善二组有明显差异 (P<0 .0 1或 P<0 .0 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甲状腺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 .0 5 ) ;甲状腺体积变化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减少 (P<0 .0 1) ;二组均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试用延边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JR_2,JR_3株免疫猪制备的特异性转移因子(ITF)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将84例早期典型EHT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治疗。在41例ITF组中越过少尿期的有19例(46.34%),一般治疗(未用联合抗过敏疗法)组43例中有9例(20.93%)越过少尿期,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尿蛋白复常天数ITF组为4.76,一般治疗组8.37,P<0.01;白细胞计数复常天数ITF组4.74,一般治疗组6.71,P<0.05;血小板计数复常天数ITF组4.82,一般治疗组8.42,P<0.01。本疗法对EHT早期病人在越期、减轻病情、缩短病程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46例C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应用胸腺肽α11.6 mg/次,2次/周,皮下注射,持续6个月;同时肌肉注射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口服利巴韦林0.4 g/次,2次/d。对照组20例,仅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用量、用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CD8+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CHC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随着抗病毒、免疫调节的治疗,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胸腺肽治疗过敏性紫癜病,旨在寻求能改善淋巴细胞期免疫调节剂。临床治疗临床观察治疗组(胸腺肽)和对照组(激素)结果类似,无显著差异,但随访半年,治疗组无一例复发,而对照组则复发5例。提示胸腺肽可以取代激素,可作为一种新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了6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尿液样本94份。结果显示早期病人(1~4病日组)尿液6-酮-PGF_(1α)开始下降,低于正常人水平(P<0.01),这一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高度相平行。结果提示EHF早期病人肾内PGI_2代谢就存在改变,这种变化可能与EHF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胸腺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胸腺肽,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11%,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第1秒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CD_4~+、CD_4~+/CD_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_8~+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升高及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能有效缓解AECOPD患者临床症状,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ETH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黎明  王洪清 《实用全科医学》2005,3(6):515-515,517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取患者50人,正常人对照20人。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CD8^+明显增高(均P〈0.01)。随病情的好转,CD3^+,CD4^+,CD8^+,CD4^+/CD8^+及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逐渐趋于正常。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其发病主要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8例给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和苦参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肝功能复常率、HBsAg、HBeAg和HBV-DNA阴转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ALT、AST及TBIL值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ALT及TBIL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以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与IgG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病例共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补液、化痰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奈唑胺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次/12 h,600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粉针治疗,100 mg/次,采取500 m L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1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气变化;分析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IgA、IgM与IgG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4.242,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和Pa 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a O2和Sa 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IgA、IgM和IgG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可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水平,提高APACHEⅡ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IgA、IgM与IgG水平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68-71
目的 观察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肠溶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分析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环丝组(n=34)及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耐多药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环丝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溶片治疗,治疗周期为24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4个月后,环丝组痰结核菌转阴、胸部X线病灶吸收及空洞缩小较治疗3个月后显著升高,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丝组患者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肠溶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归效果,可进一步提高肺结核诊治疗效。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分配,同期对照、盲法评价,进行了泼尼松治疗早期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病情各种指标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泼尼松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