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清毒百炎消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效果.清毒百炎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排毒去淤,消肿止痛等功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化疗结束后均匀外涂清毒百炎消,每次50克,并且外敷湿纱布或保鲜膜;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2组患者局部及沿血管走向是否有疼痛感及血管颜色和弹性.结果 将2组病例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清毒百炎消可减轻疼痛,是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安全迅速、有效的中草药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Ⅰ期根治手术结合术后清毒百炎消外敷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112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及治疗组(58例),对照组行Ⅰ期根治术及术后普通换药治疗,治疗组行Ⅰ期根治术结合术后清毒百炎消外敷。结果治疗组肛门疼痛时间、换药天数及创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清毒百炎消外敷治疗方法操作简便,疗效良好,I期根治术联合术后清毒百炎消外敷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胡玲  李瑛  杨娟 《当代医学》2009,15(18):125-126
目的探讨清毒百炎消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8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320例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清毒百炎消外敷关节红肿处。结果通过分析,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关节红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讨论配和清毒百炎消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复方抗结核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猫爪草、百部、茵陈和黄精药材进行了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 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8.11%,RSD(n=6)为0.91%,在0.4~1.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结论 研究的方法可有效地控制复方抗结核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测定茵陈五苓散中绿原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方法:水煎法制备茵陈五苓散溶液。采用HPLC法检测茵陈五苓散溶液中3种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选用Agilent HC-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 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27 nm,进样量10μl。结果:新绿原酸在0.66~6.56μg/ml、绿原酸在5.61~56.10μg/ml、异绿原酸A在1.22~12.1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实验(n=6)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RSD分别为2.11%、1.65%、1.84%;日内/日间精密度实验RSD均0.87%;稳定性实验RSD均0.60%;3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66%、101.68%、100.96%,RSD分别为1.30%、1.90%、0.97%,均符合测定要求。测得制备的3批茵陈五苓散溶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790、120.104、51.812μ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精密度高,适用于茵陈五苓散中以上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野马追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马追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前提取方法及绿原酸含量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溶媒、提取时间和溶媒用量测定野马追药材中绿原酸含量。结果:采用超声提取方法提取野马追药材中绿原酸,且绿原酸高效液相法测定进样量在0.0908~1.362μg(r=0.9999)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12%,RSD为1.31%。结论:绿原酸超声提取方法和高效液相测定含量方法简便,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杏香兔耳风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一标多控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单一内标多控法进行测定,以绿原酸为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参照内标,在328nm处测定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相对于绿原酸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和绿原酸同时测定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分别在0.20~2.00μg和0.08~0.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绿原酸为99.07%(RSD=0.77%),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99.26%(RSD=0.98%)。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现性良好,可实现只用绿原酸一种对照品同时测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野马追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前提取方法及绿原酸含量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溶媒、提取时间和溶媒用量测定野马追药材中绿原酸含量。结果:采用超声提取方法提取野马追药材中绿原酸,且绿原酸高效液相法测定进样量在0.0908~1.362μg(r=0.9999)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12%,RSD为1.31%。结论:绿原酸超声提取方法和高效液相测定含量方法简便,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天王七药材中有效成分绿原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岛津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u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结果绿原酸在0.994μg/mL~39.76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100.36%(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检测天王七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杜仲叶的绿原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杜仲叶中绿原酸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的杜仲叶绿原酸含量,以控制其质量.方法 Elite Ilypersil C18柱,以乙腈-0.4%磷酸(8:9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7nm,流速0.8mL/min,拄温30℃.进样体积10μL.结果 各组分达到基线分离,绿原酸在0.04~1.0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P=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表明该法适用于杜仲叶的绿原酸含量测定.采用该法对7种不同产地的杜仲叶进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结果 表明贵州遵义产杜仲叶绿原酸含量较高,湖南张家界产杜仲叶绿原酸含量较低.结论 本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生肌愈疡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生肌愈疡膏中当归、紫草以及血竭药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竭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专属性强,分离度高,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血竭素在4.54~145.24μg/mL(r=0.9999)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3%,RSD为2.53%。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控制生肌愈疡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舒肤软膏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舒肤软膏中的苦参、百部、金银花、青蒿油、薄荷脑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层析色谱中均能检出苦参、百部、金银花、青蒿油、薄荷脑.结论: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心可宁胶囊的质量标准,以提高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味丹参、牛黄、蟾酥、红花、三七、人参须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丹参酚酸B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图谱清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HPLC法测定丹酚酸B含量在0.144μg-1.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0](r=0.9997,n=6),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2.1%,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为完善心可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康泌安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康泌安片中四季红、连翘、三颗针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康泌安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N,N-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1∶81∶15∶3),紫外检测波长为272nm,流速为0.5ml/min。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测出四季红、连翘、三颗针的特征斑点。没食子酸线性范围为0.051~0.255μg,平均回收率为97.7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康泌安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制定疏肝开胃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柴胡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硅胶G板,展开剂为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酸(20∶5∶8∶0.1),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105℃加热10min显色,扫描波长λs=520nm,参比波长λR=700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熊果酸在0.86~6.8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0%,RSD=1.69%。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可以用于疏肝开胃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金柴黄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黄芩苷、绿原酸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金柴黄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黄芩苷、绿原酸;绿原酸进样量在0.02952~0.295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87%,RSD=1.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快速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和完善风寒咳嗽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桑白皮进行定性鉴别,并用HPLC法对处方中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CAPCELLPAK 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专属性强;橙皮苷在0.25-1.5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3%。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重复性好,提高后的质量标准能更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补肾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补肾颗粒中山茱萸药材中熊果酸;采用HPLC法测定补肾颗粒中山茱萸药材马钱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睛-水(14:86)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6nm,柱温为25℃.结果:熊果酸TLC色谱中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马钱苷在线性范围为6.384 ~ 63.84μg/mL(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20%,RSD =0.7%.结论:所建立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补肾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十八味诃子利尿丸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通过薄层色谱对小伞虎耳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通过TLC法可鉴别小伞虎耳草活性成分原儿茶酸的特征斑点;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46~2.31)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结论: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准确,可有效控制该药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新鞣酸软膏的制备工艺和简便准确的测量鞣酸软膏中鞣酸含量的方法,更好的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方法:利用溶媒转溶法并加入抗氧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6nm波长处对鞣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鞣酸在0.005~0.05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为1.08%(n=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稳定、可行,且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