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龙珍小学与团结农场小学500例青少年视力筛查结果,探讨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对策。方法:我院眼视光中心于2015年9月到2016年4月对新疆建设兵团第九师龙珍小学与团结农场小学的500名青少年的视力进行了筛查,采用国际视力表对眼睛视力进行检测,裸眼视力低于5.0的进行电脑验光,统计500名学生的眼视力情况,根据是否近视将学生分成两组,调查两组学生的一般情况、用眼习惯、饮食习惯、近视认知等相关情况,分析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探讨用眼健康宣教对策。结果:500名学生中近视者301位,近视率为60.2%,近视组学生和非近视组学生在用眼习惯、饮食习惯、近视相关知识认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视力状况整体不容乐观,用眼习惯差、对近视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是导致近视的直接原因,学校、家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协同促进学生科学用眼,降低近视率。  相似文献   

2.
对石嘴山市1692名高中应届毕业生近视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抽样调查共300名。单因素相关系数及病例一对照分析表明,不良用眼习惯及不良卫生习惯是导致本地区高中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对每个个体近视与否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回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易患近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挫伤后近视致使视力下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科19例(19眼)挫伤性近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的19例中17例裸眼视力达1.0以上,2例矫正视力在1.0以上。结论挫伤性近视是眼挫伤视力下降的原因之一,经治疗后视力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马勇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56-2257
目的:调查了解不同辖区内两所学校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2007年我院眼科医师对我市不同辖区内两所学校小学生的眼科健康体检资料,采取1~6年级随机各抽取1个班,按年龄段分组的办法,抽查分析了488名小学生(976只眼)的视力状况、屈光状态等。结果:两所小学学生正视眼分别为380只眼(38.93%)、382只眼(39.14%);近视性屈光不正分别为74只眼(15.16%)、65只眼(13.32%);远视性屈光不正分别为34只眼(6.97%)、41只眼(8.40%);两校视力低常和近视的发生率比较接近,近视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8岁组与11~12岁组、13~14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两校视力低常发生率相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屈光不正、视力低常发生率随年级升高而上升,视力下降者以近视为主,学习行为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对小学生屈光不正要早防、早查、早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造成大学生视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大学生预防近视建言献策.方法 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法进行,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得出引起大学生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统计各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结果 用眼卫生,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用眼疲劳,不良用眼习惯,采光环境等对于大学生视力影响最大.结论 要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视力预防和保护至关重要,学校要积极做好学生的近视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至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2089例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调查对象的视力状况以及遗传、饮食、运动、睡眠、用眼强度、读写习惯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被调查的2089例近视患者中,父母一方和双方近视者、用眼过度者、用眼习惯不良者、睡眠不足者、户外活动过少者、饮食习惯不良者所占比例随着近视程度的由轻到重呈逐渐增长的趋势。结论遗传因素对重度近视发生的影响高于轻中度近视;过度用眼、用眼卫生习惯不良、睡眠不足、户外活动过少、饮食习惯不良会增加罹患中、重度近视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泸州市初中生视力状况调查,分析近视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对抽到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测。结果:学生的近视率65.9%,不同性别、不同年级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二学生近视率(77.3%)明显高于初一(63.3%)(χ2=14.524,P〈0.001),女生近视率(68.9%)高于男生近视率(62.5%)(χ2=5.039,P〈0.05)。父母近视、性别、书写姿势不正确、晚上学习太晚、学习时间过长、视力下降不及时矫正是中学生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泸州市初中生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视力保护应以父母近视的初中生作为重点人群,应把缩短学生连续用眼时间、注意读写姿势、增加体育锻炼、及时矫正视力不良等作为预防近视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假性近视.也叫调节性近视,特点是.当看近物体时间持续较长时,眼睛睫状肌过度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加,屈拆力增强.看远处物体不清楚,视力逐渐下降.(出现明显的视力波动)、这一现象属于功能改变,并非器质改变。如果用药物或休息一段时间视力恢复正常这一过程称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并不可能使视力恢复)。一般来说,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往往是交叉存在的。也可看成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的前身或轻微阶段.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近距离用眼过度,结果造成调节肌的痉挛(睡状肌痉挛),使晶状体经常处于持续变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多方面预防近视教育对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开展视力保护活动、学生每月自测视力和家校联动等方法.结果 干预项目组学生所掌握防治近视的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通过多方面预防近视教育,学生用眼知识和用眼卫生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研究徐州市中小学学生屈光不正发生情况,了解近视相关因素,为防治近视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2019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徐州市符合要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2班共1 3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视力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 1 321例收回有效问卷1 312例,中小学生远视发生率1.52%,斜视0.61%,弱视1.60%,近视45.96%;调查显示儿童和家长对视力问题的认知率和保护意识较低,家族史、每日作业和阅读时间超过8 h、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超过3 h、写字和握笔姿势错误是近视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徐州市儿童和家长对视力问题的认知率和保护意识较低,家长、学生对视力保护的相关宣传知识认知率低,存在用眼过度等可能引起近视的不良因素。部分学生对于近视对身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不明确,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明确近视会对身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及时识别导致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学生制定相关措施,培养良好用眼习惯,促进视力保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近视患者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接近40%.近视分成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用眼姿势不良,使眼睛睫状肌常常处于紧张、疲劳状态,造成视力减退.儿童的调节能力强,如果适当地休息和体育锻炼与治疗,注意用眼卫生和习惯,视力较容易恢复正常,假性近视只是短暂的,它具有可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维吾尔族和汉族中小学生视力状况,通过测定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维吾尔族、汉族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差别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各族中小学生用眼卫生的保健意识,防止视力下降情况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随机对中小学学生658人进行双眼视力检查.其中汉族345人、维吾尔族313人,进行视力检测;视力在1.0以下进行眼科检查及睫状肌麻痹验光.同时测定血中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结果:维吾尔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10.22%,汉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1.16%,维吾尔族与汉族学生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近视眼血中锌、铁,锌/铜比例等微量元素明显低于正常眼(P=0.001).血中锌、铁元素,锌/铜元素比例维吾尔族组高于汉族组(P=0.001).结论:克拉玛依市汉族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近视可能与种族、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锌、铁、铜等微量元素的异常可能与近视存在一定的关系.应对中小学生加强视力保护健康教育,大力宣传保护视力的有效方法及科学用眼的方法.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铜、锌、铁等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徐海铭  赵海岚  余洁 《浙江医学》2017,39(12):1031-1032
目的分析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视力不良状况,为防治儿童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学龄前组视力不良率显著小于学龄期组,学龄期视力不良率随年龄增长,近视仍是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遗传对于近视进展程度有着统计学意义的影响。结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率较高,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预防学生视力不良。  相似文献   

14.
飞行人员视力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飞行人员视力情况,提出改善视力的对策建议。方法:使用Landolt氏环形视力表,对2457名飞行人员进行视力检查,对视力下降者进行屈光检查,并记录眼自觉症状及每日用眼持续时间。结果:飞行人员视力下降人数为298人,下降率为12.13%;其中30--39岁年龄段、歼击机、直升机飞行员视力下降较明显。统计分析发现86.76%屈光不正者是由近视引起的,其中25-29岁和35岁以上年龄段较多,单纯近视占3/4,其次为复性近视散光。飞行人员视疲劳、视力下降人数逐年递增,2006年视疲劳人数为30.35%,视力下降率为17.25%;视力下降在0.3-0.7之间,平均下降0.5,下降幅度在20.0%-46.7%之间,与2000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年来,飞行人员视力下降较明显,应加强飞行人员视力下降的防治,使其视力逐渐恢复,以保持良好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学生进大学后,视力仍普遍逐年下降。这一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不少同志采用了各种方法,对防治学生近视和控制视力下降进行了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形神庄气功对防治大学生近视疗效如何?尤其在学生面临期末考试,学习负担最重,用眼  相似文献   

16.
李放 《当代医学》2010,16(9):152-152
目的了解城市中小学生近视流行情况和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共计调查沈河区内30所学校,其中小学15所.初中10所.高中5所,调查有效问卷2712张,了解调查对象的视力和用眼卫生知识、行为等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获有效资料2712份,近视患者共有1705例,患病率为62.86%,其中男生近视率为57.95%,女生近视率为67.92%。中小学生近视发病所涉及的致病因素为学习环境不良,不良用眼习惯,近视遗传史,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少,日均学习时间长等,且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存在不良的用限行为。结论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增高。学习环境不良,不良用眼习惯,近视遗传史,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少,日均学习时间长等为中小学生发生近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与中学生视力及屈光不良有关的生活习惯行为危险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辖区两所中学纳入调查,共调查了1 430例学生,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测及问卷调查,根据视力和电脑验光的检查结果来分析影响上海徐汇区中学生视力不良的相关危险行为。结果:上海徐汇区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4.0%,轻度视力不良6.8%,中度视力不良22.0%,重度视力不良55.2%。屈光球镜值异常检出率82.7%,轻度近视48.0%,中重度近视34.7%。屈光柱镜值(散光)异常检出率82.2%,其中低度散光51.2%,高度散光31.0%。经过卡方检验和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视力检查结果和电脑验光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单因素分析中,教室开灯、父母近视、性别、年级、睡眠时间、1周喝含糖饮料、每天坐着的时间、因学习减少运动时间、籍贯、每天吃鸡蛋数,近距离用眼多长时间休息、近1年生病休假、在家看书用灯、课间休息场所、走路看书或者电子屏幕、阳光直射看书或者看电子屏幕是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性别、年级、每天吃蔬菜次数、教室灯、每周体育课、父母近视、籍贯、民族、课间休息场所是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检出率高,学生的生活习惯及某些用眼习惯可能是学生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张湾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调查,分析学生近视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视力检查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获得有效样本2088人,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结果 学生近视1128人,近视率为54.02%,男生50.24%,女生57.78%,小学31.99%,初中54.98%,高中88.94%.结论 男生和女生近视患病率差异显著;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近视患病率逐步增加.遗传是引起近视的重要因素,长时间连续用眼学习,体育锻炼不足是引起近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平顶山市宝丰县2011年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视力状况、近视发病情况,探讨近视眼形成到客观原因,引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医院眼科医师对全县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常规检查5米距离裸眼视力,对视力低于5.0者进行进行矫正,按屈光度的程度不同进行分类.并实地走访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结果受检3054例,视力不良者2603例,患病率85.23%;其中重点高中视力不良患病率88.83%,普通高中视力不良患病率79.77%,男生81.99%,女生88.38%,轻度近视58.11%,中度近视29.67%,高度近视2.19%;右眼近视40.70%,左眼近视39.37%.结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视觉环境差、睡眠时间不足及缺乏体育锻炼等原因是导致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注意用眼卫生是防治近视发生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 于2015年3~6月随机抽取佛山地区6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共1 421名,采用尼德克AR-20手持自动验光仪、视力表等对学龄前儿童做视力和屈光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近视组和非近视组,调查两组儿童的用眼时间、生活习惯、父母基本情况、用眼卫生习惯和家庭环境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危险因素.结果 1 421名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患病率为2.18%(31/1421),3~4岁12名,占0.84%;4~5岁28名,占19.70%;5~6岁9名,占6.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近视、近距离用眼、每日看电视时间、做眼保健操方法和眼睛疲劳在近视和非近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近视、每日看电视时间、做眼保健操方法和眼睛疲劳是学龄前儿童出现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出现近视的情况并不少见,实施改善用眼环境、加强健康用眼知识宣教及培养良好的用眼行为等干预措施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