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胃炎分很多种,这里只谈谈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西医从病理的角度分型的一种胃病,是胃粘膜的萎缩变化。常见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有的伴有肠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间变。有的学者认为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前期病变,尤其是与息肉并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直至消失。萎缩性胃炎病变多位于胃窦部,除有浅表性胃炎的病变外,还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粘膜肌常见增厚。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常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即肠化。  相似文献   

3.
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1995年4月起对西医经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ho例,用胃复春片进行临床治疗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针经阐微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中医辨证:本组病例均有上腹部胀结或隐痛,嘈杂(烧灼感)、暖气、欲按喜热,纳谷不馨或减少,泛清水或反酸,大便或清、或干,脉澳细或弦细,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白腻、或黄腻。中医辨证可分为:脾胃虚弱型,脾胃气滞型,阴虚湿热型。2.西医诊断:本组病例经纤维胃镜检查均发现胃粘膜有萎缩性改变,取胃窦及胃体的胃粘膜进行活检也证实有萎缩改变,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难治病,常伴有胃粘膜异型增生或肠化,被称为“胃癌前期病变”。笔者自1995~1999年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上腹部疼痛、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镜病理检查提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减少1/3以内者为轻度,减少1/3~2/3者为中度,减少2/3以上者为重度。在45病  相似文献   

5.
脏腑一体气血并调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整体治疗河北省武邑县医院李益民李纪云(053400)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伴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为病理特点。以胃脘部疼痛、痞闷胀满、食欲差、消瘦...  相似文献   

6.
梁乃津辨治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穗平 《新中医》1996,28(6):13-14
梁乃津辨治萎缩性胃炎经验黄穗平主题词胃炎,萎缩性/中医药疗法,@梁乃津萎缩性胃炎以胃脘疼痛或痞满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胃痛”、“痞满”范畴。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情发展可致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甚至癌变,是胃癌癌前疾病之一。导师梁乃津教授运用中医...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较为难愈的疾病之一。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临床上可出现胃内游离酸减少或缺乏,且多见消瘦和贫血等表现。笔者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是胃阴胃气亏虚,胃络瘀滞,胃失所养。近5年来,采用益胃化瘀法治疗本病30例,并...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呈局限性或广泛的胃粘膜固有腺体(幽门腺或泌酸腺)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粘膜肌层增厚,严重者胃粘膜变薄,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假幽门腺化生。WHO已将CAG定为胃癌前状态,当其伴有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时,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直至消失.萎缩性胃炎病变多位于胃窦部,除有浅表性胃炎的病变外,还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粘膜肌常见增厚.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常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即肠化.  相似文献   

10.
胃脘舒冲剂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山丛  李兆申 《中成药》1997,19(8):32-33
胃脘舒冲剂是我院研制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新药。本文主要报道其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服用胃脘舒冲剂可以防止大鼠造模引起的体重减轻,可降低胃粘膜pH值,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加大胃粘膜电位差,降低组织学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11.
针灸对胃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针刺、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足三里”、“中脘”、“天枢”穴,观察对其胃粘膜的影响。结果:针灸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Na^ 净流出量,降低H^ 反弥散量,其作用强于针刺组和药物组。结论:针灸对胃粘膜屏障确有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型论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牛清华 《光明中医》2008,23(3):352-35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局部性或广泛性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变厚的疾病。以上腹部疼痛、胀满、暖气、纳少嘈杂、消瘦乏力为主要特征。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病,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床所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3型肠上皮化生也称为胃粘膜癌前病变)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饥饱失调等原因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粘膜损伤后,加之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破坏胃粘膜腺体所致.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为(脾肾)气虚(气滞血瘀)湿热和(脾肾胃)阴虚(气滞血瘀)燥热.……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呈局限性或广泛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粘膜肌层增厚和固有肌层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假幽门腺化生。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列为癌前状态之一,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约5.4%。现代医学对CAG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不仅能改善其症状,而且能阻断和逆转其癌变。  相似文献   

15.
高立超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M0005-M000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据临床报道,在国内胃镜检查资料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11.5%-50.5%,其胃癌发生率较高,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现代医学对此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旋覆代赭汤治疗该病患者83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以三合平胃汤(丹参、檀香、砂仁、良姜、台乌、百合等)加减治疗,并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胃粘膜病变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情况。结果:6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胃粘膜病变、HP清除情况均有显著改善,提示:本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既可减轻症状,又能改善胃粘膜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益胃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宽 《河南中医》2007,27(7):31-3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暖气,食欲不振,其病理为胃粘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粘膜层变薄,粘膜肌层变厚,其发病率随年龄而递增。西药治疗期间消化道症状可减轻或缓解,停药后症状又起,病情迁延,难以根治。笔者2000年以来采用益胃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粘膜层变薄,粘膜肌层变厚的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上腹隐痛,满胀不适,食后尤甚,暖气吞酸,恶心欲呕,或大便稀溏,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为主。该病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呈局限性或广泛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左右。其易发生肠化生和不典  相似文献   

20.
开痞合剂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NO、MDA、SOD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开痞合剂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C)大鼠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采用去氧胆酸钠联合无水乙醇经口灌服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鼠实验模型,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只,分别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维酶素组、自然恢复组加之正常组12只。灌药60天。采用摘取眼球法取血,分离出血清,硝酸盐测定试剂盒、MDA试剂盒、SOD试剂盒,生化法检测。结果 开痞合剂组NO、MAD值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SOD值明显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与正常组接近。结论 开痞合剂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胃粘膜,增强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致癌致突作用,达到阻断和逆转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