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明确RCC5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肾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4对ccRCC患者标本(包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RCC5mRNA进行分析;并运用免疫组化对82对配对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切片及161例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CC5的表达量和患者的临床特点之间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92.59%(50/54))的肾癌组织中RCC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82对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显示,92.68%(76/82)的癌组织RCC5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同时发现RCC5的表达水平与性别、肿瘤直径、病理分期、分级、TNM分期和复发率相关;RCC5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一般较低表达者差,多元分析显示RCC5表达上调是ccR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RCC5的表达水平和ccRCC预后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发现RCC5表达上调的患者预后较差,RCC5可能是一个新颖并且有临床价值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膀胱癌高表达基因 BCA7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CA7蛋白在122例膀胱癌组织及32例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CA7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CA7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染色评分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 〈0.001)。122例标本中,32例(26.2%)为 BCA7低表达,90例(73.8%)为 BCA7高表达。BCA7高表达与膀胱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有关(P 〈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无关(P 均〉0.05)。BCA7低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2.6±2.4)个月,高于 BCA7高表达患者的(40.9±2.2)个月(P =0.003)。结论 BCA7蛋白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膀胱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膀胱癌组织中微小RNA-361-5p(miR-361-5p)、通用转录因子3(BTF3)的表达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收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61-5p、BTF3 mRNA的相对表达量,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TF3蛋白的表达情况, 根据细胞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定量分析, 将患者分为miR-361-5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BTF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 分析miR-361-5p、BTF3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分析患者的3年生存情况。结果膀胱癌组织中miR-361-5p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 BTF3 m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膀胱癌组织中BT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16%(46/74), 癌旁组织中BT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7.57%(13/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94, P<0.001);miR-361-5p、BTF3表达水平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5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RT- 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CD55在12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qRT - PCR结果显示CD55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胰腺癌组织中细胞阳性率(100%呈强阳性)明显超过癌旁组织(仅16.7%呈弱阳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91.7%胰腺癌组织中CD55蛋白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结论 CD55在胰腺癌中相对高表达,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ABCC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6例病理确诊为膀胱癌的标本作为观察组,26例正常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膀胱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ABCC3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根据ABCC3表达情况将膀胱癌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ABCC3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ABCC3蛋白或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均显著升高(P <0.0001).观察组中ABCC3高表达患者66例,低表达患者50例.ABCC3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 =0.019)、病理N分期(P =0.026)和病理T分期(P =0.018)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BCC3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 =0.0098).结论 膀胱癌中ABCC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ABCC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膀胱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ABCC3有望成为膀胱癌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RAS样家族成员11B(RASL11B)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 收集3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RASL11BmRNA的表达差异,并分析RASL11B mRN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确定RASL11B蛋白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及定位.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表达RASL11B mRNA,与癌旁组织(1.93±0.43)比较,其表达量在癌组织(0.28±0.08)中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RASL11B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与肿瘤直径大小、T分期、组织学分级、临床分级及有无大血管浸润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年龄和性别无显著相关性.Western-blot结果显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表达RASL11B蛋白,癌组织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Western-blot条带半定量分析结果分别为0.98±0.06、1.43±0.15,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RASL11B蛋白主要定位于正常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评分结果分别为0.81±0.16、3.00±0.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RASL11B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提示该基因的低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以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TA1在7例膀胱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MTA1在116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等临床病例资料之间的关系,探讨MTA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和PCR证实在蛋白及mRNA水平MTA1在膀胱癌组织表达水平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蛋白水平P=0.006,mRNA水平P=0.002)。免疫组化显示,MTA1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为63.79%,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P=0.035)、淋巴管浸润(P=0.001)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等没有统计学意义;高表达MTA1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无或低表达的患者(P=0.012);MTA1的表达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MTA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影响患者的预后,可能在膀胱癌的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提示MTA1可作为膀胱癌预测、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国人膀胱癌乙酰肝素酶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28例新鲜膀胱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水平及58例石蜡包埋膀胱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乙酰肝素酶mRNA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13例(46.4%),乙酰肝素酶蛋白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22例(37.9%),其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p<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基因和蛋白的异常表达能成为国人膀胱癌发生和发展的预后参数.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XCR7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CXCR7 mRNA表达在结肠直肠癌和相对应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但结肠直肠癌中CXCR7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及肿瘤部位均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4、0.024、0.010)。结论:CXCR7在结肠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有差异;CXCR7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直肠癌的进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IN28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情况,以及与mieroRNA初级Let-7g(pri—Lev7g)之间关系,推测其可能临床意义及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RT-PCR、miRNA转录、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IN28mRNA和pri-Let-7g表达,以及LIN28蛋白表达定位。结果:2例膀胱癌细胞系均表达LIN28mRNA,T24表达较强,免疫荧光显示这两个细胞系均表达LIN28蛋白,阳性部位位于细胞胞质,T24荧光强度强于5637。所选10例膀胱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均表达LIN28mRNA,二者并无明显不同,与临床分级也无明确关系。免疫组化显示癌组织LIN28表达阳性并定位于胞质,而癌旁正常组织LIN28表达为阴性。此外,两个细胞系pri—Let-7g表达较强,而癌和癌旁组织的pri—Let-7g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需进一步检测其成熟Let-7g在这些组织中是否存在不同,以明确这些miRNA是否发生生物合成的转录后阻断。结论:明确T24和5637两个膀胱癌细胞系均可作为研究LIN28、Let-7与其相应靶基因关系的体外实验模型。尽管并不确定膀胱癌和癌旁组织LIN28、Let-7g表达强度与临床分级是否相关,但至少明确LIN28/LIN28在膀胱癌中表达,为探讨LIN28和Let-7在泌尿系统来源的其他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提供借鉴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在膀胱癌旁黏膜及膀胱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在本院确诊为膀胱癌并且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RT-PCR检测组织水平PEDF的mRNA表达差异,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IHC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组织中PEDF的蛋白水平,并且比较了其同VEGF、MMP-2、MMP-9、MMP-12的相对表达.通过临床收集相应生理参数数据,分析PEDF同不同临床生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PEDF在膀胱癌旁黏膜中的表达水平无论是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膀胱癌组织(P<0.05),并且临床Ⅰ期和Ⅱ期的膀胱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Ⅲ期、Ⅳ期(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EDF的阳性率同膀胱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同其他生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EDF的表达差异同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A mRNA的水平及蛋白表达定位,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HPA mRNA检出阳性41例(60.3%),24例癌旁组织中阳性1例(4.2%),1 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全部阴性,分别与癌组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A mRNA的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分组中显著不同(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PA定位于细胞质及细胞核,阳性率为77.9%(53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否分组中显著不同(P<0.01).结论:HP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浸润、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判断提供较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LGI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38例,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DLG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宋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DLCI mRNA和DLC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癌组织的DLCI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G1蛋白表达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TMN分期、病理分级.复发.浸润深度.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均<0.01),且TMN分期越高、病理分级越高、有复发、浸润深度越深、有血管间隙浸润、肿瘤最大径≥2 cm,有转移,而DLGI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P<0.01);DLC1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高于DLC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癌患者中DLCI表达升高,DLCI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DLGI低表达的膀胱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Kong CZ  Zhu YY  Ma ZY  Liu DH  Zeng Y  Li Z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118-121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6例(Ta期12例,T1期26例,T2期11例,T3期10例,T4期7例;G135例,G219例,G312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原发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LRP、多药耐药基因1(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mRNA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RP、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膀胱癌标本中,,LRPmRNA的表达率最高(64%,42/66);(2)LRPmRNA水平,正常膀胱组织(142±036)高于膀胱癌组织(080±033,t=282,P<001);低分级膀胱癌组织(G1为139±042)高于高分级癌组织(G2、G3为072±031,t=414,P<001),浅表膀胱癌组织(136±039)高于浸润癌组织(068±030,t=358,P<005);(3)LRPmRNA表达与MDR1或MRP1表达无关,但与其自身的蛋白表达密切相关(r=089,P<001);(4)LRP蛋白表达与低分级、低分期相关(r=081,P<001;r=078,P<005),但与P53、P63表达无关(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LRPmRNA与蛋白表达一致,且与肿瘤进展有关,可能是膀胱癌内源性多药耐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PRR11表达水平,并应用 χ2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探讨PDGF-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DGF-D mRNA在BTCC中的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1.89倍,PDGF-D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相对吸光度比值:正常组0.231±0.041,癌症组0.689±0.083,P<0.05).而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分期的癌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D表达增强与膀胱癌的发生及分化、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肿瘤抗原相关基因 MPS- 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抗原相关基因 MPS- 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 Western印迹,检测 42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以及 AGS、 MKN- 45、 SGC 7901、 KATOⅢ、 N- 87和 SNU- 1 6株胃癌细胞中 MPS- 1的表达情况.结果 MPS- 1 mRNA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 MPS- 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 1.37± 0.87,明显高于其在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0.99± 0.67, P< 0.01). MPS- 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 TNM分期为Ⅲ、Ⅳ期标本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标本( P< 0.05);但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同时, MPS- 1在 6株胃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 GES- 1, RT- PCR与 Western印迹结果一致.结论胃癌抗原相关基因 MPS- 1可能在胃癌的恶性转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为今后胃癌免疫治疗提供了又一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