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运用活血化痰疗法治疗咳喘,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1 宣肺散寒,活血化痰 男,12岁。患有咳喘史10年。因淋雨受寒发作,症见寒战发热无汗,喉中哮吼有声,气促不能平卧,唇淡而紫暗,四肢欠温。舌体偏胖,苔白滑,脉浮紧。西医诊断:喘息型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咳喘。辨证属风寒犯肺,痰瘀内阻。治以宣肺散寒,活血化痰。处方:桂枝10g,杏仁12g,炙甘草6g,苏子12g,当归12g,法半夏10g,葶苈子10g,细辛5g,桃仁10g。水煎服,日1剂。2剂后咳喘大减。原方去桂枝、细辛,加紫菀、款冬花。3剂后喘平。  相似文献   

2.
用柴胡、法半夏各10g,杭芍30g,枳实、水蛭各10~45g,潞党参、生三七各15~30g,炒白术、地鳖虫、制穿山甲珠、当归各10~15g,茯苓15g,薏苡仁40g。白带色黄、月经量多且色鲜(或紫)红、舌偏红、脉细弦酌加红藤、公英、败酱草、龙胆草、黄芩;月经前小腹痛、乳房胀痛、舌淡红、脉细酌加香附、郁金、川楝子、元胡;月经前小腹胀痛、月经色暗红(或夹瘀块)、舌  相似文献   

3.
杂症治验3则     
1舌强不语张某,女,23岁,农民,1998年3月27日初诊。患者出现午后不能说话2年余。曾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治,均未见明显效果。诊见:面色稍白,神志清楚,对答如流(因其是上午就诊),平素有头晕,心悸,月经不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心脾两虚。投归脾汤。处方:党参、黄芪、大枣各30g,白术、当归、木香各10g,酸枣仁、茯苓、龙眼肉各15g,甘草、远志各5g,生姜3片。水煎服,每天1剂。3天后二诊:病者精神稍佳,但午后仍不能说话。细看其舌,舌淡红而边有瘀点,脉沉细而略涩。问其月经,色黑而有瘀块。患者除…  相似文献   

4.
<正> 石某,女,44岁。患青紫舌症20余年,更易数医治疗罔效,经介绍于1994年10月25日来我处就诊。 刻诊:患者全舌青紫,伴四肢欠温,平素畏寒,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心阳不振,脉络瘀滞,治拟温补心阳,宗仲景桂枝甘草汤,药用:桂枝(去皮)36g,炙甘草18g,10剂。 复诊:患者服前药后症情明显好转,效不更法,原方20剂再进。月余后追访,患者舌体已与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以活血祛瘀法治疗老年病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老年性冬季皮肤道痒刘某,男,62岁。1995年11月27日就诊。自述每逢冬季全身皮肤疫痒,干燥脱屑,天麻、丘疹,。唇干燥,大便秘结。舌质红、答薄黄,脉弦。证属气滞血瘀,血虚生风,肌肤经脉失养。治拟活血祛瘀,养血.急风。药用丹参15g生地15g赤芍10g白芍109郁金10g防风10g蝉蜕6g淮山10g云参15g陈皮og茵陈15g甘草sg。x民4剂诸症消失。按:本案舌脉并无瘀象,但据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发病季节判断,实属气滞致瘀,血虚生风,瘀血与…  相似文献   

6.
严某某,男,52岁。1996年9月19日初诊。患者双下肢、腹壁静脉迁曲、水肿10余年,加重半个月。右下肢皮肤呈紫褐色,食欲不振,纳后撑胀不适。右肋胁隐痛,舌暗红,边有瘀点,答薄白,脉沉涩。1996年4月在上海某医院经多普勒检查示“布加氏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治疗效果不显,今来我院诊治,适逢单会府主任医师会诊。单主任认为,此病证履瘀血阻脉、水液内停。治宜选活血化瘀、通利水道为法。药用赤芍159,桃仁10g,当归10g,红花10g,牛膝15g,水蛙10g,丹参20g,泽兰、泽泻各12g,益母草20g,大腹皮15g,衣警15g,川节12g,车…  相似文献   

7.
宋某某,32岁,1997年12月1日初诊。患者结婚7年,屡孕屡堕,每孕至3月左右即流产。形体瘦、面色青黑无华,平素小腹冷痛,月经错后量少有块,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涩。此次月经2月余未至,妊娠试验(+),病人惧于再次流产前来就诊。自述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观其以前所用之药,皆人参、黄芪、杜仲、炒白术、寄生、川断、阿胶之类。脉症合参属寒凝血瘀,阻于胞宫,碍于坐胎,治以温通通瘀安胎,方以桂枝裁等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桂枝10g、茯苓15g、故纸15g、肉桂sg、茵香10g、川芎10g、赤芍10g、蒲黄10g、灵脂10g、乌药109、焦艾叶6g…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笔者应用中医药辨治各型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0法,供同道参考。1 补益心气法:适用于心气不足,不能鼓动血脉正常运行,症见心悸不宁,疲乏气短,或自汗,神疲体倦,活动加剧,舌淡,苔薄白,脉结代而弱,方用五味子汤加减。气虚伴湿阻者加苍术、厚朴;气虚兼血瘀者加丹参、赤芍、红花;气虚痰阻者加石菖蒲、天南星、法半夏、云茯苓。[例1]陈某,男,56岁,农民。诉心悸不宁,疲乏气短,动则汗出2月余。舌淡,脉细代。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拟补益心气法:五味子8g,黄芪30g,党参30g,黄精10g,麦冬10g,丹参10g,柏枣仁各12g,5剂诸症…  相似文献   

9.
常某,女,58岁,农民。1991年4月28日初诊:右下腹胀痛1月。刻诊:无寒热,口腻,胃院满闷泛恶,食后尤甚。麦氏征++。大便白冻,里急后重。舌淡胖苔薄白,舌腹青筋、有瘀点,脉沉滑、右弱。此肠腑结毒,已成肠痈。治宜理气散结、泻热通腑、破瘀排脓。选大黄牡丹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芯仁、败酱草各309,大黄、丹皮、厚朴、芒硝(冲)、川楝子(打)、银花各15g,青皮12g,附片9g。水煎500ml分3次服,日1剂,连服3剂后大便稍畅,多粘冻夹不消化食物。便时腹痛肠鸣,仍里急后重。麦氏征+。舌胖红,苔薄白腻,舌腹青筋怒张、瘀斑瘀点明显,脉…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为活血祛瘀的常用方剂,笔者用其治疗顽固性盗汗1例,获得佳效。患者1976年始出现盗汗,20余年来经多方治疗未愈而来诊。诊见舌偏暗无瘀点,脉细不涩,予血府逐瘀汤治之。处方:当归12g、生地12g、桃仁15g、红花12g、枳壳10g、赤芍12g、柴胡10g、甘草10g、桔梗12g、川芎12g、川牛膝15g。服药2剂后盗汗即止,予原方续服5剂以巩固疗效。体会中医所谓的瘀血病证甚广,临床表现不一。盗汗患者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治疗无效或反加重者,多因瘀血而致,用血府逐瘀汤可止。本例患者虽无瘀血证的症候,但根据其病程较长及常法治疗无效,考虑有瘀血…  相似文献   

11.
赵某某,男,40岁,1989年10月就诊。患者黎明前腹痛泄泻,泻后痛减2年,虽经数医叠进西药和中药以肝、脾、肾论治之剂亦罔效,求治于余。症见:面色晦滞少华,形体瘦,腹痛泄泻,急不可待,泻后痛减,纳可,舌淡暗、边有瘀点、苔白、舌下系带青紫,脉沉细涩。证属久病人络,瘀阻肠道。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化气。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68,当归10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丹皮6g,赤芍6g,乌药12g,玄胡3g,香附9g,枳壳9g,甘草68,肉桂3g,吴茱萸3g。水煎服,日1剂。服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将痛风性关节炎分为4型:湿热阻络、痰湿郁结、血瘀经滞、气血两虚,并运用中医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分型证治1·1湿热阻络,血脉瘀滞型本型由于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正邪交争,久郁化热,血热致瘀,络道阻塞,而致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临床上突发关节红肿灼热,痛不可忍,多在夜间发作,受累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伴发热、身痛、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拟加味三妙散: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20g,牛膝15g,茯苓20g,独活10g,防风10g,丝瓜络12g,通草6g,赤芍12g,冬瓜仁15g,半夏12g。关节灼热红肿、…  相似文献   

13.
1陈旧性宫外孕王某,女,26岁。自述停经50天,小腹左侧疼痛28天,低烧(37.5℃)20天,在本村卫生室治疗未能奏效(具体用药不详),延余就诊。触诊时发现,少腹左侧一块状物,有压痛和反跳痛。经B超探及左侧输卵管内有一6cm×8.7cm×8cm的致暗区。经妇科会诊,诊断为陈旧性宫外孕。诊其脉沉弦,舌质红,苔薄白。辨证属瘀阻胞宫之疒徵瘕。投以加味桂枝茯苓丸以活血化瘀,消疒徵止痛。处方:桂枝12g,赤芍12g,丹皮6g,茯苓12g,桃仁10g,当归10g,乳香3g,没药3g,牛膝10g,苏木12g,三棱6g,莪术10g,五灵脂10g,延胡索15g,红藤30g。5剂…  相似文献   

14.
1 镇心安神法适用惊吓、情绪波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患者心悸不宁、善惊多恐、多梦易醒、胸闷不畅、甚则坐卧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数或疾、促,或结代,代表方安神定志丸。曾治1例曾某某,男,35岁,突受惊恐而致频发性室性早搏,心胸憋闷不适,喜太息,夜间恶梦纷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投安神定志丸加减;西党参15g,石菖蒲9g,炙甘草3g,远志6g,茯神10g,珍珠粉6g,龙齿10g,酸枣仁12g,磁石12g,朱砂1.5g,3剂后早搏消失。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多年,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较多,现将经验作一小结,报告如下.1 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血瘀证主症:月经周期延长,或经血量少,甚经闭不行.经色暗红夹块,小腹胀痛.舌体紫暗、有瘀斑,脉沉涩.治法:活血化瘀、养血调经.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处方:桃仁10g,红花6g,当归12g,川芎6g,赤芍12 g,熟tg15g,益母草30g,香附10g,川牛膝12g,甘草3g.  相似文献   

16.
1 痛  经刘某 ,女 ,31岁 ,教师。 1996年 10月 8日就诊。痛经 2年余 ,平素白带频多 ,每月行经小腹疼痛难忍 ,汗出 ,面色苍白 ,经色紫黯有瘀块 ,瘀块排出疼痛缓解 ,曾服中、西药治疗 ,疗效欠佳。诊见 :身体较胖 ,恰值行经 ,头面冷汗 ,面色苍白 ,表情痛苦 ,小腹疼痛拒按 ,舌质黯边有瘀斑 ,苔白厚腻 ,脉沉弦。诊为痛经 ,证属痰瘀凝结 ,血阻胞宫。治拟活血化瘀 ,化痰除湿。方用四物汤合二陈汤化裁 :当归 12 g 川芎 15 g 白芍15 g 熟地 15 g 半夏 12 g 陈皮 15 g 茯苓 18g 甘草 10 g 香附 12 g 延胡索 15 g 白术 15 g 苍术 12 g。 …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府逐瘀汤是清·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的名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笔者近年来用其治疗它证,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哮喘 张某,男,71岁,1998年3月20日就诊。患者素有喘疾20年,每逢冬春或天气变化而时有发作,自服氨茶碱、喘定等可暂缓。于就诊前1周因感冒再次发作。诊见: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唇色紫,咳吐白粘痰,不易咯出,舌暗苔白微腻,脉沉细涩。曾服化痰平喘药,无明显效果。证属痰瘀阻络,气机不利,治以活血化瘀,祛痰平喘。方用血府逐瘀汤去生地黄、牛膝,加青皮10g,川贝母12g,鱼腥草15g,…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医行气活血活为主组成的止痛消膜场治疗股性痛经34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34例患者中,年龄15~20岁老9例,21~25岁者19例,25~30岁者6例。未婚者32例,已婚未盲者2例。病程最长13年,最短者1年。34例均经妇科确诊九牛殖系统明显器质性病变,瘀块系肉眼可见之随经血自阴道排出物,彼血排出后腹痛缓解明显,舌体有瘀斑瘀点,脉多弦紧细涩。2治疗方法止痛消膜汤组成:桃仁10g,川芎6g,元胡10g,益母草30g,蒲黄15g,五灵脂15g,香附15g,山楂15g,制乳设备15g,甘草6g。随症加减:小腹冷痛、冷汗及经块紫黯者加肉桂eg,补骨…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 黄某,男性,52岁,2004年10月10日就诊。自诉左侧面部突然出现闪电式的针刺样疼痛近半年。患病初,疼痛为阵发性,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发作不等。随后日渐变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痛甚时左侧舌体亦疼痛难忍,屡经西药消炎、止痛治疗,效果欠佳。询知患者平素多烦易怒,善叹息,查舌质淡红略黯,苔白,脉沉弦涩。综合分析,病属气滞血瘀型三叉神经痛。治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散偏活络汤:丹参、川芎各30g,白芷12g,细辛5g,白芍18g,白芥子、香附、柴胡、当归、乳香、没药、甘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日服3次。  相似文献   

20.
施先庚  施磊 《国医论坛》1994,9(3):36-36
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为1986年至1992年间的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者38岁,最大者72岁;病程最短者15天,最长者1年;均为典型的痰瘀实热症候(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诞,手足麻木,肌肤不仁,体肝或舌胖,首腻,脉滑).2治疗方法温胆抗栓汤组成:陈皮10g,半夏10g,茯苓30g,枳实10g,竹茹15g,甘草6g,生姜5g,葛根30g,丹参30g,川穹15g,石菖蒲30g,地龙10g,水蛭10g。每日1剂,水效分3次服。不能内服的患者可鼻词给药.10剂为1疗程.王治疗效果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14例,显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